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传统文化优秀的手抄报

时间:2022-07-29 15:49:01 手抄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统文化优秀的手抄报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文化优秀的手抄报,欢迎大家的阅读。

  传统文化资料

  古人折柳送别,赠诗互勉,道一声珍重;我们隔着屏幕发出冰冷的留言。古人舟车劳顿,山水迢迢,赴一面之约;我们乘坐高铁、飞机,来去潇洒自如。现代科技让传统人文多了一份冷漠,少了诗意与温情。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救救传统文化的孤立无援。

  救救传统文化中的深情厚谊。古人的友情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慷慨豪情;古人的爱情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午夜梦园;古人的亲情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殷切等待。我们在交往中却是相顾无言,即使近在咫尺也用微信交流,图一时的方便,造就“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隔着屏幕,朋友既看不见你担忧的神情,也听不见你语气中的焦急,与朋友在网络上的交谈,是比不上面对面的眼神交汇的。有时间给老朋友写封书信,把多年的陪伴写进一笔一划里。

  救救传统文化中的山水田园。波音客机数小时带你跨过高山和大海,穿越春夏秋冬,但高空中的飞行既听不见鸟鸣也看不清山川。古人骑一毛驴不在乎何日到达,不计较风餐露宿,但他们知道哪里是草长莺飞,说得出何处柳暗花明。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看不清高远的天空;到处都是别墅林立,看不见错落的山水。现代文明将世外桃源真正地变成了古书中的记载,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变成了梦中才有的情景。

  救救传统文化中的庄敬自敏。这是一个人人都想活出飞扬个性的时代,人人都将自己贴上“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的标签,把冲动当作真性情,把刻薄当作善辩,把无知当作天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古人时刻提点自己,修弥不足,仁、义、礼、智、信是他们人生中的不懈追求,为求智而“吾日三省吾身”,为求义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求信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在贫穷的过去,他们恪守师道,敬畏三纲五常,他们谦逊而隐忍地活着,自大的现代人读不懂其中的坚持与不易。

  科技的意义在于沟通与分享,并非人人都能物尽其用。面对传统文化的困境,接过文化传承这把火炬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便迎来了春节。春节习俗众多,便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喜庆的春联,抒发美好愿望。有的人家也会贴福字,表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的人家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意为“福到了”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剪纸在民间也备受欢迎,人们爱把红色的纸剪成各种图案,贴在窗户上。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蒸年糕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各地年糕做法也有不同,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而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年糕也成了人们的最爱。

  拜年

  大年初一早上起来,人们的第一件事便是拜年,穿着新衣,走亲访友,将最亲切的问候送给别人。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无疑成了孩子们的向往。春节习俗众多,但每件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国的传统文化令人自豪。走近传统文化,感受文化气息。

【传统文化优秀的手抄报】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手抄报07-20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08-01

传统文化的精美手抄报07-30

清晰的传统文化手抄报07-29

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08-07

传统文化的手抄报资料07-20

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大全08-02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07-29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范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