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地方地貌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

  实习的目的任务:考察肇庆地区的地质地貌概况,包括地质剖面,山前洪积扇,喀斯特地貌,溶洞;具体地点有北岭,封开的大斑石、龙山风景区、千层峰,鼎湖山,七星岩

  实习时间:20××.1.9-20××.1.12

  实习区位置地理坐标:肇庆市,位于广东省的中西部,地跨珠江的主干流--西北江流域。东北与清远市毗邻,西北与广西接壤,南与云浮市相接,东南与佛山市、江门市相邻。南北相距约173公里,东西相距约145公里。

  地形:地势由北部、东北部渐次向中部和东南部倾斜,具有山地、丘陵、平原、湖泊等多种地貌。市区背靠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北部为北岭山地和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中部为河谷冲积平原,东西两端重峦叠峰紧锁江流,形成三榕峡、大鼎峡和羚羊峡。境内孤丘台地疏落散布,石山拔地而起,湖泊池塘星罗棋布,形成五湖、六岗、七峰、八洞的独特自然景观,成为驰名中外的七星岩风景区。

  气候状况:肇庆地处北纬22-24度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其中,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21.5℃,年平均降雨量1620毫米,常年温暖,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春。

  交通情况:肇庆面向粤港澳,是粤港澳通往广西、云南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市区距广州90多公里,距深圳200多公里,距澳门180公里,距香港水路140海里。

  经济状况:肇庆市各地、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推进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建设,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为期四天的考察,我们真切的体会到地球内力作用的神奇之处,可以开天辟地,当我们真正的看到地形剖面,溶洞,喀斯特地貌等,书本的知识不知不觉的在脑海里浮现,而且印象深刻,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这些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章:实习区地质情况

  肇庆地区的地质发展历史,是与广东省的地质史无法分割的。按照广东省地质史看,肇庆地区在地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在古生代地槽、晚古生代地台和中新生代地洼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形成褶皱基底、沉积盖层和上迭盆地三个基本构造层。本区地质史上发生的主要运动有郁南运动、加里东运动、东吴运动、印支运动以及燕山运动。

  一.地层

  1.震旦纪-晚志留世,早古生代地槽发展阶段

  奥陶纪发生郁南运动,褶皱-挤压-不整合面

  志留纪-加里东运动-抬升为陆地

  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抬升为地台

  2.泥盆纪-中三叠世,晚古生代准地台发展阶段

  泥盆纪-山地丘陵

  沉积物从西到东,颗粒由粗变细,由厚变薄

  石炭纪-浅海环境

  3.晚三叠纪-近代,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

  中生代里的三叠纪,大陆边缘浅

  三叠纪,印支运动-整个广东抬升-陆地

  地貌特点:北面为山,往前为丘陵,再到平原

  二.具体景点的介绍:

  北岭:北岭山,位于青岛市四方区北部,主峰海拔 116.33米,大小共 12个山头。北岭山是崂山西延之余脉,整个地形起伏较大。山上广植黑松、刺槐和枫树,已被开辟为区域性公园。

  大斑石:位于广东省封开县城去48公里处的杏花镇斑石村。大斑石像一座石山,巍然屹立。它是一个半球状花岗岩体,高191.3米,长1350米,宽695米,周长4100米,占地1101亩,远远看去就像一座挺拔的山峦。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大石。被誉为“天下第一石”。远眺斑石,纹理从上而下,宛如瀑布从石顶轰鸣直下,壮煞游人。尤其是雨过天晴后,斑石身生五彩,斑斓缤纷,气度非凡。

  龙山风景区:龙山风景区位于肇庆封开县,占地面积129.3公顷。景区以石灰岩溶岩景观为主,集中了石灰岩、沙页岩、花岗岩三种地质地貌,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巨石、奇峰、幽洞、秀水、林海等自然景观。较著名的有双龙洞、白石岩和龙泉洞。鬼斧神工的石灰石溶岩神奇景观,让封开也有了桂林般的美景。素有“广东小桂林”美称的龙山风景区,用千姿百态的溶洞景观,让游人拥有如回归大自然那种清新和置身于仙境的感觉。

  千层峰:踏入千层峰景区,会看到一座座山峰傍河屹立,峰高二百多米,是由一叠一叠的沉积沙页岩所构成,层层叠叠,别具一格,故称千层峰。千层峰在地质地貌学上称为沙岩峰林地貌,与湖南湘西张家界的地貌是一样的,形成于距今三亿八千万年前的泥盘纪,还是我国最古老的造山运动--加里东造山运动所造成的山峰,是广东两个加里东造山运动的标准地之一,对地质地貌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鼎湖山: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庆城区东北18公里,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1。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与丹霞山、罗浮山、西樵山合称为广东省四大名山。

  七星岩: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肇庆七星岩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

  三.肇庆市构造:

  1.褶皱构造:肇庆地区的褶皱是在构造运动中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形成的,几乎整个肇庆地区都处于这一大型褶皱构造之上。北岭、拦河山是桂头群为主的背斜山,中部平原是石炭纪灰岩为主的复式向斜谷。

  肇庆平原的沉积主要来自西江对凸岸的沉积,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向上弯曲突起的构造,即“背斜构造”,原来水平排列的底层变成了向侧斜倾的地层,两侧岩层倾向相反,分别形成南北两翼。

  广东肇庆七星岩是逆构造地形的典型例子。七星岩由大约呈东西和北西向的两列石山组成,它们散落在一片湖光碧水中,宛如天上的北斗七星。石山虽大小不同、形态各异,但都由壶天群白云质灰岩组成,实际上是向西倾伏的背斜的两翼地层。背斜核部为下石炭统测水组砂页岩,岩性相对软弱,形成和缓地平的土丘。七星岩的形成过程可由图表示:

  注:⑴原始构造示意,七星岩背斜向西倾没;⑵七星岩背斜被流水破坏后,土山出露和石山开始形成;⑶七星岩背斜现在的情况,石山孤立在湖中,土山残条状分布在两列石山之间。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大学生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下一篇:2016年认知实习报告范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