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年初一不吃稀

时间:2021-02-06 13:25:09 饮食文化 我要投稿

大年初一不吃稀

  中国人的传统佳节颇具民族特色,单单一个新年,讲究多多。在东阳北乡,流传着“年初一,不吃稀”的说法。稀粥是养胃的最好食物,为什么年初一就不能吃稀饭、稀粥呢?这要从东阳人的传统观念说起。古人认为,“稀”含有“少”“薄”之意,与贫穷相关;而人们渴望的则是与“稀”相反的“厚”“多”之意,与富裕相关。俗话说万事从头起,如果头一天就喝稀,一年都不会吃丰盛的东西,换句话讲,这一年都不会过得太富裕。

  东阳人忌讳年初一吃稀,不仅仅是因为吃稀要过穷日子,还因为吃稀会把好运气带走。所以,东阳人年初一都喜欢吃“年糕”“长寿面”“糯米肠”等食物。往后如果种田时下大雨,人家就会说“你年初一吃稀饭了吧”或“年初一喝过汤”吧。

  为了避讳,年初一三餐都不会喝稀饭或饭汤,以求新的一年能交上好运。另外,年初一吃稀饭或饭汤,还被人们视为糊涂不聪明的象征。这一说法源于人们对稀饭本身的认识,稀饭通常是粘稠的粥,古人认为新年伊始吃了这种浆糊一样的饭,一年都会浑浑沌沌,不但日子不好过,事情也会做得一塌糊涂。

  时间一久,这一民俗禁忌也就流传下来,如此看来,人们在年初一避吃稀或汤类,无非是想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开始,是人们祈愿新年新气象的美好愿望,与时运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关于年初一不能吃稀饭、稀粥,民间有这些说法。一种是说,如果在年初一吃稀饭、稀粥,出门远行的时候一定会被雨淋。谁都希望自己出行时风和日丽,为了避免被雨淋,大家在过年饮食方面当然会注意一些。稀饭,在山东、河南等地又叫“糊涂”,单单是这个词就让人联想起“头脑发昏”、“拎不清”、“不清醒”等意思。所以,由此引申,民间就有说法,小孩子在年初一喝糊涂,就会在读书算数的时候犯迷糊,干活也不利索。大人们当然不想自己家的孩子“犯糊涂”,于是,“年初一,不吃稀”就渐渐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另外,古人认为,“稀”含有“少”、“薄”的意思,与贫穷相关。过年的时候,人们当然是祈求富贵、丰裕。人们觉得如果一年的第一天就喝稀,一年都不会吃上丰盛的东西。换句话讲,这一年都不会过得太富裕。

  从这种习俗的说法看来,至少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存在着不得不吃稀的情况。其根源在于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尤其是经济发展状况。解放前,生产力水平落后,普通百姓家往往并不富裕,有时候遇到水旱灾害,收成不好,粮食不够吃,为了充饥维持基本的.温饱,吃糠咽菜也在所难免。建国以后,为了号召全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考虑到绝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实际,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倡过“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另外,在一年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里吃稀,是会被人笑话的,是丢面子的。为了显示自己家里的富有,或至少不比别人差,再穷也得想方设法让全家人过年时吃顿分量足、营养大,可以实实在在称为“干饭”的团圆饭。

  “年初一,不吃稀”的习俗,固然有上述令人想往的意味,尤其是对于贫穷人家来说,这一习俗的重要意义以及实际表现,就非同小可了。然而。这一习俗显然没有任何科学道理。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春节期间的做法肯定影响一年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过大年吃稀与否跟此前此后过什么样的日子没有直接关系。另外,饮食卫生和营养学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饮食结构要合理搭配,饮食形式也应当多样化。春节期间往往把高蛋白、高脂肪的各种动植物食品吃个够,适当吃点稀饭薄粥、粗茶淡饭,倒对于胃肠消化吸收大有益处。实际上,现代人并不见得严格恪守这一刻板说法的约束,大鱼大肉之余偶尔吃点稀饭、喝点咸汤也是情理中事。

【大年初一不吃稀】相关文章:

快乐的大年初一作文01-07

上班族不吃早餐的危害 上班族早餐怎么吃02-20

大年初一的作文(通用30篇)04-12

春节大年初一到初七吃什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