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传统习俗烧袱子

时间:2021-08-23 15:54:56 民俗风情 我要投稿

传统习俗烧袱子

  著传统习俗有很多,对于传统习俗烧袱子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习俗烧袱子,欢迎阅读。

传统习俗烧袱子

  传统习俗烧袱子 1

  烧袱子,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由烧纸钱演化而来。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子。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

  三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子。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 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由烧纸钱演化而来。

  袱子是只有中元节才可以烧给祖先,平时是普通的纸钱就可以了,所以是很郑重的。要将一叠叠打好的 纸钱,整理得平平顺顺的,再用白纸封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子了。封好后,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冥钱共多少封奉”

  农历七月初至 七月半,是人们中元祭祖的日子。

  在 川西坝子,小镇,每年有三次大的祭祖活动。一是农历新年前后,从腊月二十至次年正月十五,都属于敬神祭祖的时间。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形式之隆重,都是首屈一指的。二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城里人到郊外踏青、旅游或去墓地扫墓,享受春光,怀念祖先,而小镇人此时也闲暇无事,正好与已故先人垒土,上坟、立碑。第三次祭祖活动就是七月半了,祭奠的主要形式就是∶烧袱子。

  据传说,七月初阴间开放 鬼门关,各家各户的鬼魂都要回家过“节”,阳间便充满了鬼气;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也趁机四处游荡作祟。至七月十五关闭鬼门关,众鬼回归地狱,阳世才得以清净太平。因此这十来天,人们都变得格外的小心谨慎、战战兢兢,特别把娃娃们看得紧,不让他们到沟边河边走动,更不让他们去沟里河里洗澡,生怕被野鬼们弄去找“替代”。与此同时,家家户户烧袱子,办祭品, 祭奠祖先,迎送鬼魂,祈求平顺祥和。

  袱子,是一种形式独特的冥钱,大都用黄签纸或火纸做成的纸钱一叠作内芯,用白纸封好,正面写“今当中元化帛之期虔具冥钱共若干封奉上∶故祖考妣某公母讳某某某氏老大孺人收某某敬献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云云,背面接口处大书“封号”字样,大概可以算是银库贴上“封条”吧。

  袱子一般烧三代,每个人头可烧二至若干封不等。写不起字的人都要请先生写。有的找不到先生写的,就只好边烧袱子边喊祖宗先人来收取。

  “这两封是祖祖的,您们来取吧,好在阴间使用;这四封是 爷爷奶奶的,您们拿去在阴间里用吧,保佑我们没病痛没灾难,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此外,还有两封不封头的'小袱子,是烧给“地盘业主、故老先贤”和原先古 宅住户的;余下还需烧点散钱,用以打发孤魂野鬼。

  写袱子也现代化些了。纸火店里有印好的封面纸出售,买回去封好填上名字就可以了;甚至还有包封好的袱子,买上就可烧,再简单不过。虽然显得十分粗糙,但不再劳神费力,大家也就认可了。更有趣的是, 冥币的悄然兴起,面额一万至十万,纸张的尺寸厚薄与人民币差不多,就连图案花纹也几乎相似,只是头像不是领袖而是阎王爷罢了。买一札烧给先人,其数目往往就是上百万上千万甚至数亿,真算得价廉物美。如此一来,那淳厚质朴的民风民俗味显得平淡了许多,反而加重了市俗的铜臭,添了一点社会的笑料。

  祭祀先人的伙食一般都很丰盛,虽不像过新年那样杀猪宰羊,但杀鸡割肉买鱼打酒……是家家必办的事。烧袱子当天,外出工作的家人也要赶回来磕头上香、烧钱化纸,敬献酒饭……然后全家人聚在一起,享用供奉过祖宗的饭食,吃得饱鼓鼓喝得醉醺醺的,真应了当地一句俗语∶“敬了死人,饱了活人”。

  传统习俗烧袱子 2

  烧袱子其实是由烧纸钱演化而来的,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让他们在阴间有钱享用,更好地庇佑子孙。袱子大多用黄白纸叠成纸钱,3—4个纸钱一叠作为芯子,外用白纸包好,首封正面写明为什么号袱子,有多少个(三五个不等,最多24个,加上首封为25个),俸给谁,与烧袱子人的关系,好久烧(一般是在十五之前烧)。背面用浆糊封口,接口处书写“第X封”。

  烧袱子的主要地点:四川农村的老式房子里,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堂屋,堂屋中央一般供着家仙(祖先、祖宗),所以,你去农村不用问姓什么,只要往堂屋一看就知道了。既然祖先在堂屋,烧袱子的主要地点就是堂屋,主要是烧给自己祖父母、父母等三代以内的亲人的,烧香燃烛,摆好刀头,倒上一杯酒,放在香案上,然后将封好的袱子依次摆好,点燃首封,磕头敬酒,说一些“请保护大家平平安安”“财源广进”等愿望的话,派专人守护,免得“走水”的同时,还得负责将袱子翻拨开,使其完全燃烧。第二个地方是堂屋门槛外,这里是烧给外戚的,也就是自己外公、外婆,岳父、岳母等亲戚,这里也有刀头和酒,第三个地方就是院子的堤坝边上,叫“赏孤”,顾名思义就是赏给孤魂野鬼的,在烧袱子敬酒等动作完成以后,还要泼一碗“水饭”。有的人家一并祭天地、牛神、猪神等,那就简单了,点燃一炷香和三张黄白纸,敬酒。

  实际上,四川人除却上坟,除夕、中元两节的祭祀烧的都是袱子。烧得较多的是人刚去世时做道场、头七至五七、百日、周年。可能是怕打扰自己的祖先回来领取供奉吧,烧袱子一般是忌讳外人在场的,如果有人串门,恰巧碰见人家在烧袱子,都会借口离开。袱子烧过以后,一般冷却以后倒入竹林或者江河里面,不得随意倾倒。一是怕对祖先不敬,二怕污染环境,三怕死灰复燃。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传统礼仪,除了一些老年人还在按规矩流程做外,恐怕年轻人很少知道了。还有就是农村住房改善,传统建筑改良,不知堂屋保留没有就不晓得了。

  最为重要的是,当前,国家提倡殡葬改革,鲜花祭祀,烧袱子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笔者写这些文字的目的,只是让大家知道四川农村传统中元节烧袱子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