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傣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时间:2022-07-18 17:33:15 传统节日 我要投稿

傣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化的国家,在我国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色彩,对于傣族你可否了解呢?他们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其独特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小编整理的傣族传统节日有哪些,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傣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1、泼水节:

  傣族新年。时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五天。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即给佛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后演为以泼水为戏的节日。相传,古有火魔无恶不作,抢走7个姑娘。最年轻的姑娘侬香,得知了杀死火魔的秘密:拔下它的头发把它勒死。魔头成一团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起火。姑娘们即挑水相泼,灭了邪火。此传说相沿成习,渐成泼水节。一说此俗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徒每年此时到河中沐浴,洗去罪恶;年迈者不能下河,子女便为其泼水洗罪。后传入中国傣族地区。

  2、开门节:

  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其活动内容与关门节一样。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因为这天佛到西天讲经三个月后返回人间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鸣锣敲鼓,举行盛会,迎接佛祖,同时还要在奘房内向佛忏悔一年来的罪过;和尚们趁此时向青年男女宣传教义。

  开门节时,农忙已过,天气渐冷,佛教活动也不太多,青年们便可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这时节是傣族文化娱乐活动最多的时候。人们放火花、点火灯、放高升、环游各村寨,十分热闹。

  3、关门节:

  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相传,每年傣历九日,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人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秒之为“关门节”。

  进洼活动经历代沿袭发展,形成了固定的几项活动: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凌晨,奘房(佛寺)击鼓为号,宣布佛进奘房。教徒此时须立即起来,或在床坐一下,当老人把谷花、香、烛、钱纸包成一包,送到奘房佛的后座之后两小时,奘房再次击鼓,教徒才可重新睡觉,老人则在奘房守到天亮。十六日众教徒进洼拜佛;第八天,家家送饭菜供佛,然后清和尚念平安经,讲历史故事,听了受到感动,便当场捐功德。进洼活动的三个月中,逢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每家老人要进奘房拜佛一次,头天晚上他们即睡在寺内特设的房屋里,由年轻人送饭去给老人吃。这些活动相沿成俗,以后每到关门节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赕佛(即斋僧献佛)活动,以食物、鲜花、蜡条、货币等向佛奉献。在这三个月内,每七天还要“小赕”一次。

  关门节开始后,也就进入农事繁忙季节,为了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人们定下许多戒规:禁止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嫁娶活动;和尚不得随便外出;进奘拜佛的人不能远离家庭或到别家去过夜;任何人不得进佛屋,上佛台,拿佛的东西等。直到三个月后,即开门节时,人们才又恢复关门节前的一切天常活动

  4、巡田坝节:

  云南省绿春县骑马坝一带的傣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节期一天。这是当地傣族独特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三日清晨,当朝阳映照在傣家水乡时,能歌善舞的傣族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汇集到寨子中心的大青树下,锣声震天响,歌手捧着喷香的米酒,亮开嗓子唱起迎春曲、四季歌;群众踩着鼓点跳起传统的对扭舞,整个坝子一片欢乐。直到太阳升到高空,歌舞会才接近尾声。这时,一位长者宣布:“巡田坝开始!”一时,陶醉在歌舞中的人们马上组成了一个很有秩序的队伍:杠彩旗的八个年轻人领先,后面的人一路吹着喇叭;有的敲着锣鼓,鸣放着鞭炮、火药枪,徐徐向田坝走云。按预定的路线走完后,人们便聚在一起制定春耕大忙时期的村规民约,以保证春耕能按节令完成。

  5、花街节:

  又叫“热水塘花街节”。云南省元江一带傣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举行,节期一天。傣雅人也过花街节,活动内容和傣仂人基本相同,但节期是在农历五月初六。花街节的主要目的是除旧迎新,节日早上,太阳初升之时,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纷纷汇集到元江东岸的热水塘草坪,欢歌笑语庆贺节日。老人们世昔话今,青年们唱歌跳舞,小孩子追逐游戏,尽情欢乐。人们还纷纷就热水塘的温泉沐浴,以除去旧年的污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迎接的一年。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还举行对歌,寻找伴侣。

  6、入夏节

  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7、出夏节

  傣语称“昂洼”,意为出夏,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在傣历12月15日(约在农历九月中)。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故人们称之为“开门节”。忌禁解除后,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 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拓展阅读:

  傣族的由来

  傣族源于怒江、澜沧江中上游地区的哀牢人。

  哀牢人是云贵高原的古人类之一。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哀牢人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创立了达光等部落联盟国家。公元前二世纪末,达光王国开始与汉朝接触,因当时的达光王叫“哀牢”,汉朝开始把达光王国称作“哀牢国”。在这之前,因哀牢人善骑大象,生活环境又与汉朝南方的越人相似,被汉朝误以为是越人的一支,把达光王国称作“滇越乘象国”。

  公元一世纪开始,位于达光王国东面的滇王国与其宗主国(汉朝)冲突不断,大量滇人(因其吸收了越文化,也称“滇越人”)涌入哀牢境内,哀牢人吸收融合了滇人后,初步形成现代傣族的雏形。

  傣族的禁忌

  宗教禁忌。傣族村寨立有寨心(高约三、四尺的木台子,中间装土)。此乃村寨的心脏或生命。故忌在其上坐、脚踏或挂马。德宏州傣族祭寨时,忌外人进寨,寨人外出,须等祭寨完毕方可出入。进佛寺者须先在门外脱鞋,方可入内。忌随便敲打佛寺里的'鼓;忌摸神像及做赕用的戈矛等。忌摸小和尚的头顶;走路时忌踩佛爷、和尚的影子。佛爷、和尚忌与一般人住在一起或住楼下。忌外人进入寨神庙。

  婚姻禁忌:从进洼(关门节)到出洼(开门节)(傣历九月十五以后的3个月)期间不许谈情说爱,不许结婚,否则,被视为如同牛马不懂季节,死后会变成狗。如今,有青年男女因爱情深厚或婚前有孕而突破禁忌习俗成婚者,亦仍须婚后以酒肉祭寨,请全寨人吃一顿饭。否则会被认为触犯寨鬼,寨内将有疾病或其他灾害。

  丧葬禁忌。村寨若有人死,全寨人停止生产,妇女可外出砍柴、搜集饲料,但不可背进寨,待葬完死者后,方可将置于村边的木柴、饲料拿进家中。

  妇女禁忌。妇女不许犁田,否则要遭雷劈;盖房时,女子不许站在高处;女子不得跨过男子的头;筒裙不能往高处晒;妇女进佛寺只可到规定可去之处,忌任意起动;经、产期妇女,不得入佛寺;妇女不得参加集会跳舞,不能打击乐器;在公共场合,男人说话,妇女(老妇例外)不能插嘴;家有客人,妇女不能同桌共餐。

  生活习俗禁忌。进傣家时,忌到楼口不脱鞋;进屋后,忌用脚跺地板。忌倚靠室内中柱上,亦忌挂物于中柱上。傣家火炕旁一般是家长的床铺,禁忌随便乱坐,也不可乱动床边的"圣水瓶"。思茅等地傣族居处中厅所设的床,禁忌悬挂蚊帐。忌在家中剪指甲、吹口哨和玩响乐器,以为口哨及乐器声可唤鬼入室。忌在整齐的旱地、菜园里大小便。衣服破了,忌用裤子补,认为会受穷;反之,被破可和衣补。衣服不可用作枕头;枕头不可坐。佩挂刀时,忌刀口向内,否则,认为居心不良,是"刺客"。傣族每月属牛日禁忌使役牛,属马日禁忌使役马。

  拓展:

  傣族节日—关门节

  关门节

  关门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傣历九月十五日(在农历六月中)。节日来源子古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中原佛教的“结夏”。

  关门节和开门节,是信仰下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的宗教节日。傣族的关门节和开门节等典型、更有代表性和更具浓郁的宗教色彩。

  时间

  每年傣历9月15日的这一天,布朗族全寨赕佛,到缅寺听经、滴水。年满40岁以上男女中老年人要住缅寺,全寨停止生产一天;晚上,青年击鼓跳舞。三天后,将缅寺大门关门三个月,僧侣日夜诵经,禁出寺院。

  释义

  关门节,傣语称“毫瓦萨”,意为进入传授佛法的时期,定于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六月中旬)。历时三个月的传授佛法结束的那一天(即傣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便是开门节。开门节傣语称“奥瓦萨”,意为走出传授佛法时期。传授佛法开始之日是一个节日,很有意思。一般认为,关门节和开门节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三个月的关门被视为信众的安居戒斋期。

  民俗习惯

  关门节那天,傣家村寨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蒸彩色糯米饭和制作糕点,赕佛或馈赠亲友,备办酒席会餐。

  在关门节的三个月期间,民众到佛寺里听高僧讲经是一项主要活动。高僧讲授的内容少不了成佛者的故事,并以此来教化众生立志成佛。从关门节至开门节的三个月期间,傣家人不举行婚礼,不建盖新房,不出远门,要集中精力搞生产,定期到佛寺拜佛、赕佛,虔诚信佛的长者,自觉戒斋,穿白衣服,包白布头巾,有的还到寺内住宿,每隔七天举行一次拜佛活动,届时,信众们带上食物、蜡条供祭佛祖,聆听寺内高僧颂经,讲解教规、戒律、佛经故事。还要举行一次称为“赕坦”(献经书)的重大活动。三个月的关门节日期届满,即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便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信众们像参加关门节庆祝活动一样,带上纸花、蜡条、花树、食物、钱币来到佛寺,举行隆重的赕佛和颂经活动。也像关门节一样吃施舍饭、僧众聚餐,和关门节一样的热闹与欢乐。夜里,在佛寺内燃放火花、放高升、点孔明灯、跳舞、并舞灯环游各村寨,庆祝安居斋戒期结束,表示已从关门期进入开门期。这个夜晚之后,傣家村寨又恢复往日的多情浪漫的生活,僧侣们即可以走出佛门,信众可以出远门,傣家可以盖新房,小伙子们可以串姑娘,恋人可以举行婚礼。

  苗族节日—苗族的跳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

  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塔吉克族节日—肖公巴哈尔节

  “肖公巴哈尔”,塔吉克语意思是“迎春”。肖公巴哈尔节,就是塔吉克族的春节。这是塔吉克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一个与生产劳动结合最紧密的节日,是一个独具风情与魅力的节日。

  肖公巴哈尔节,在每年夏历春分这一天,一般在公历的3月21日。

  肖公巴哈尔节是一个节日套节日的春节,中间套有“祖吾尔节”、“铁合木祖瓦提斯节”。开始的肖公巴哈尔节,相当于一些民族的诺劳孜节,以欢庆为主。所不同的是,节日这天,全村人要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做“肖公”,带领男人们挨家挨户地去拜节。

  每到一户,肖公便代表众人向主人恭喜祝福,主人在致谢中,拿出面粉,洒在肖公和来客的肩上,表示同喜同福。然后,主人款待大家。这时,肖公亲手将主人捧出的大馕掰成块状,祝福后,自己先吃一块,然后,众人进食。

  这个节日为期三天,妇女不拜节,只是留在家里招待客人。而媳妇们在节日期间要带上节日油馕,给父母拜年,相当于汉族的正月初二回娘家。

  紧接着,就要过祖吾尔节。“祖吾尔”,塔吉克语意为“引水”,祖吾尔节,就是“引水节”。因为帕米尔高原春季化冻比较晚,为了不误农时,必须破冰引水。而破冰引水,决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因而,祖吾尔节,是在集体破冰引水中形成的。

  节日前,全村人要去河岸两边,往冰层上撒土,促使冰层融化。每家还要烤制三个大馕,一个留在家里,两个携往工地。放在家里的,是为劳动回家来不及做饭所备。

  节日这天,全村人在水官“穆拉甫”的带领下,骑马到引水点,参加修渠、破冰、引水劳动。目前,已不再是水官“穆拉甫”带领,而是公推一位有威望的人带领。

  破冰引水后,人们共食带来的节日烤馕,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孩子们则相互撩水嬉戏。

  接着,男人们跃上马背,赛马、刁羊,一片欢腾!

  引水过后,立即就要过铁合木祖瓦提斯节。“铁合木祖瓦提斯”,塔吉克语意为“播种”。因而,这个节实际上是播种前的一种庆贺活动。

  节日前,家家都要烤馕,做一种将大麦碾碎与干酪粒一起煮熟的饭,名叫“代力亚”。节日来到,家家户户相互拜节,客人出门时,主人要在门前洒水相送,表示为你浇田.愿你丰收。这与一些民族泼水绝交之意大相径庭。喂牛时,要将饲料捏成牛和农具状。主人象征性地在口袋里装点种子,请有经验的老农向田里撒种;撒种时,还要烧一点烟火。这应是其先民信奉拜火教时的遗风。

  一人撒种时,人们将衣襟撩起,接下种子带回,再请有福气的老婆婆,坐于地的中间,男主人象征性地围其转圈翻地。意为一家劳作,大家帮忙。因而,在春播期间,村里互助协作,气氛融洽。这正是因为生存条件艰苦,非协作难以生存的写照。

  塔吉克族的春节,没有传说,没有神话,更无宗教色彩,有的只是农业生产与相互激励。这在各个民族的节日中,是独具特色的。

  裕固族节日—幼儿剃发仪式

  传统的裕固人并不特别在意生男还是生女,基本上没有明显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故在裕固族社会中,基本没有明显的有男性传宗接代的宗法观念。妇女的家庭地位较高。

  裕固族的幼儿剃发仪式别具特色。按照传统,裕固人家的小孩长到3岁时才第一次剃发,届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时间一般选择在农历五月初四或六月十三。这是裕固人家的一件大事,一般都十分重视。届时要请许多客人,包括邻居、部族头人、宗教上层人士以及重要亲戚。仪式上还要宰羊招待客人,而每位客人则要给要剃头的小孩各种礼物,其中小孩的舅舅给的礼物最重。有趣的是以舅舅为首的客人每人都要按照辈分高低、年龄大小依次剪一绺头发,若某位重要的客人未到,则要在小孩头上专门留一撮头发,待日后补剪。主持仪式者还要朗诵专门的《剃发祝词》。

  怒族节日—吉佳姆节

  简介

  吉佳姆节:怒族最热闹的节日。吉佳姆。怒语译意,是过年之意。节期在每年秋收之后,一般要过15天。节日里,村村寨寨烤酒杀猪,歌舞通宵达旦。在节日期间,又以杀年猪后的头一天为节日最欢乐的一天。这一天,姑娘们打扮一新,身着绣有花边的衣裙,佩戴站用珊瑚、玛瑙、贝壳、银币串成的胸饰。小伙子们也全身新装,手持琵琶,曲调不断反复,曲意不断增加。人们伴随琴声翩翩起舞。屋里的老人们也趁酒兴大唱《酒歌》,祝福后代幸福成长。吉佳姆"是怒族语音译,为过年的意思。"吉佳姆节"是怒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在每年秋收后,节期一般为十五天。节日期间,怒族村寨都要酿酒杀猪,经常通宵歌舞欢乐。杀猪后的第一天为节日高潮。这天,姑娘们身穿绣有花边的衣裙,在胸前佩带着珊瑚、玛瑞、贝壳、银市串成的装饰物;小伙子穿着新装,手持琵琶,弹着优美的曲调,男女青年伴随琴声翩翩起舞,通宵达旦;老人们常乘着酒兴,大唱酒歌,预祝青年们幸福

  侗族节日—侗年

  侗年简述

  侗年是侗族传统节日。

  各地侗族过侗年的时间先后不一,但多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一日间举行,也有在农历十月间进行的。

  侗年来源

  侗年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冬节原为侗族杨姓节日。最初以杨节为侗年的是贵州黎平、榕江、从江三县部分地区(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间)。后来互相仿效,过侗年的人逐渐多起来。

  80年代初,经各地侗族代表人物商定,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年。

  侗年习俗

  节日期间,各家或杀猪宰羊,或杀鸡杀鸭,请客访友,宴饮作乐。节日前一天,备豆腐、鱼虾,当晚用酸水煮熟,经一夜冷却成“冻菜”,节日当天便以“冻菜”祭祀祖先。

  是日,侗家备好各种酸菜、冻鱼、糍粑以馈亲友,叫“吃杨粑”。过农历大年时,对方要如数奉还,称“还杨粑”。一般人家过侗年时杀鸡宰鸭,宴请亲友。

  侗族人民认为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切农耕事务完毕的秋后,便是劳作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因此,有些地方把农历十一月当作新春的岁首,有的地方则视为旧年的终末。在这被认为是旧岁的终末。在这被认为是旧岁已去、新年到来、禾谷满仓、禽畜满圈之时,家家杀猪宰羊庆贺,年复一年而沿袭成侗族的新年吉庆。

  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月底至十一月初举行欢度新年的庆祝活动。这里过侗年主要是花色品种祭老人,缅怀祖宗。新年之际,家家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男女老少更换新装,人们宰猪杀牛,春糯米耙,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塘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青年人则趁此佳期举办婚庆礼仪,宴请亲友。

  七十二寨除了过十一月上旬的侗年以外,表演赛这两次"陪年"。所谓"陪年",就是陪同附近侗族所过的阴历十一月底的侗年以及汉族的春节。"陪年"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近各寨友谊的节目,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隆重。

  这一带侗年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彦洞的龙姓侗族是最早落户于此,后来罗、黄、王、龚等姓祖先相继而来。罗姓祖先为村寨和睦,于十一月廿七杀猪宰牛、打糯米粑,宴请各姓亲;十二月初一,其他姓家族也设宴答谢。另一传说是因在战争兵乱的年月里,罗姓祖先听到有军队要过境的消息,就提前于十一月廿七日杀猪宰牛过了年。后来其他姓的人家知道了,也于十二月初一过了年。从那时起,直到现在。种种传说都显示了祭祀祖先的节日内容。节日的礼仪体现了庆祝新春的气氛。

【傣族传统节日有哪些】相关文章:

傣族三大传统节日06-10

白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01-10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01-05

傣族传统节日关门节的习俗02-07

傣族传统节日开门节的风俗10-21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01-10

白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哪些?12-29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有哪些?12-27

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有哪些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