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悲剧命运开题报告

  导语:欢迎来到CN人才网开题报告专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女性悲剧命运的开题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女性悲剧命运的开题报告

  摘要:张爱玲以一种非常态的审美观和以平常的意象,颠覆了传统,还原了现实男女情感的世俗本色,塑造了一个个变态扭曲的女性形象。本文旨在从张爱玲的这种写作立场出发,展示她作品中女性世界的艰难生存悲剧。

  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 人性

  张爱玲是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在现代文学史中言说不尽的现代女作家,在四十年代的上海“突兀”而来,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红极一时的女才子迅速征服了文坛。在她的小说中,张爱玲以女性的视野审视女人在大家庭衰微破败过程中的沉浮以及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心理,集中向世人展示了女性被异化的生存困境,以女性全部的弱点和女人的悲剧性来审视女性的命运。

  一、物化的爱情

  爱情是个千百年来最美好最令人向往的字眼,但张爱玲却说“人间无爱”,她笔下几乎没有完美的爱情,她不写郎才女貌,没有琴瑟和鸣,也没有相敬如宾。她笔下的感情世界千疮百孔支离破碎,充满着背叛偷情和畸恋。爱情在她的笔下,成了女性谋生的工具,因为经济地位不独立而把婚姻当成生存的保障。因此,张爱玲小说中的爱情婚姻是功利型现实型的。而情感婚姻一旦与功利,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就常常是没有爱情可言。《倾城之恋》从表层看似乎是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而实际上揭示的是一点也不浪漫的女性惨痛的人生经历。白流苏是最能体现张爱玲对女性生存窘境书写的人物。白流苏一上场就展示了自己冷酷自私的婚姻观:为了逃离寄食娘家、遭人白眼的处境,她抛弃了诗礼人家的矜持含蓄的姿态,以“快、准、恨”的方式从妹妹手中抢走范柳原。她非常清醒的看到自己已经站到了青春的尾巴上,再不搏一把将永无出头之时,“以后即使有人替她做媒,也不过是和那姓姜的不相上下,也许还不如他”,于是大胆的决定用残剩的青春做最后一次赌注。《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被傅雷誉为“我国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她出身寒门小户,曾经有过美好的青春和心上人。然而她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为了“啃到金子的边”,她被兄长嫁给了大户姜家害了“骨痨”病的二儿子做偏房。没等到爱的降临便不得不在爱情和金钱之间进行选择,最终在金钱诱惑下顺从了。她鄙视性无能的丈夫,深爱健硕的小叔而遭拒。她得不到真正的爱情,只好疯狂追逐黄金之梦,从一个含垢忍辱的少妇,历练成了刻毒的婆母,以撒泼的手段获得了丰厚的一份家产。

  二、异化的母爱

  “母亲”这个形象在世人心中向来是爱心、圣洁,是为儿女遮风挡雨的港湾的代名词。然而在张爱玲的笔下我们却能看到另一类有悖常理的母亲形象。母亲走下了神坛,完全被世俗化、异化了。让人噩梦连连的母爱充斥在她的小说当中,成为女性扭曲人性的进一步表现,丧失美好的最后底线。

  《十八春》里的顾太太为人母,却成了大女儿曼璐的帮凶,在金钱诱惑下眼睁睁的看着二女儿曼桢近乎完美爱情和婚姻被葬送。面对曼桢的男友沈世钧,她曾内疚的想告知其实情,但无意间触碰到大女儿给的那一大叠钞票后立刻打消了原先的念头。金钱使得顾太太丧失了自己作为一个母亲应有的爱心和良知。又一个金钱的奴隶!

  《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则完全是一个变态的恶毒的母亲。她年轻时在婆家受到人格的侮辱,没有享受到正常的爱情和婚姻,导致她人性严重的扭曲,见不得别人的幸福,连自己的儿女也不例外。所以当她的一双儿女长大后,他们的幸福刺激了她内心的隐痛,曹七巧失去理智,把自己的不幸迁怒于儿女:她嫉妒儿子、媳妇的亲热,千方百计的破坏他们的婚姻,最终将媳妇虐待致死;嫉妒女儿有了个较合意的结婚对象,想方设法拆散他们,并挑唆女儿吸食鸦片,最终成为另一个曹七巧。

  三、扭曲的人性

  张爱玲通过一些任务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现实的错觉而导致的悲剧,这缘于盲目、自私、贪婪的人性弱点。《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原是个聪慧的女孩,应当算是个新女性了,可身为女学生的她却不愿过自食其力的生活,仅仅把上学当作嫁人的资本,以便嫁个体面夫君,成为上流社会的阔太。她孤身从上海远赴香港投奔姑母梁太太。明知梁太太的不正经,依然自以为能敌得住腐蚀。哪知毫无人性的梁太太收留她只是为自己的物欲和肉欲寻得了一个诱饵。于是在她的一手“栽培”下,葛薇龙为了金钱和享乐而背弃了传统道德。作品最后写道:“从此以后,薇龙这个人就等于卖给了梁太太和乔琪,不是替乔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她最终只能无奈的连精神带肉体的卖给梁太太,还得承认自己是情愿的。以致当她和乔琪在夜晚观灯时看见拉客的小女孩时,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家养的妓女,但悔之已晚。从客观上看,是荒淫无耻的姑母拖她下水导致了她的悲剧。但我们不能不看到更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是对欲望的无尽追逐,使得葛薇龙人性扭曲。

  四、残酷的斗争

  在张爱玲所有家族小说中,男人与女人周旋、纠缠背后,有着更广大更普遍的女人间的相互倾轧和斗争。尽管因其广大和普遍,以致于人们往往忽略它的存在,但这种斗争的残酷与严峻以及它带给人们的思考却令人触目惊心。

  篇2:女性悲剧命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选题依据:女性主义最早出现在法国,在当时具体指妇女解放。后期传播到英美地区随即逐渐流行,主要指妇女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中应与男人享有平等权利的一切活动。随着文学发展,女性主义也作为重要的文化流派而发展起来。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也是一部著名小说,在英国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呼啸山庄》1847年首度出版时,在当时由于小时内容对人性丑恶的描写而遭到非议,被称为是一本“可怕而野蛮”的书,不被大众所熟知。小说中女主人公代表人物凯瑟琳的鲜明人物特点也体现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面临的困境。凯瑟琳对困境的抗争和对幸福权利的追求体现了女性主义中女性意识的成长。在小说女主人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对自己权利的追求,体现了小说中女性主义的精神。而最终凯瑟琳的悲剧结局则体现了当时社会女性的地位低下,而且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萌发。

  选题意义:

  《呼啸山庄》在出版之初,由于所描写的环境和人物特征都阴郁而幽暗,并不为读者为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小说中对世界的感悟,对荒原的依恋和描写,小说中独特的审美韵味,使得《呼啸山庄》最终被社会接受和欣赏,其小说所反映的情节故事已成为经典之作,并被搬上荧幕为大众所欣赏研究。

  《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瑟琳展现了一位不同于其他任务的女性。凯瑟琳敢于挑战父权拥有自己的个性,向往自由,却无法接受贫穷的婚姻带给自己的地位低下而最终妥协了婚姻嫁给了不爱的人。凯瑟琳的悲剧因她所处的社会时代的女性困境所决定,无法改变自己的悲惨结局。《呼啸山庄》通过对凯瑟琳的描写树立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所处的困境,以及对困境的摆脱和挣扎,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从而促进新时代女性的自强与幸福最求权利进步。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国外现状: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

  对小说《呼啸山庄》长篇评论到:“《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国外著名学者通过对《呼啸山庄》的研究更多倾向于小说所反应揭示的当时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从整体角度去评价该小说所具备的意义。

  国内现状: 《呼啸山庄》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所反映的人文知识同样吸引了大批国内文学爱好者的研究。对于小说的艺术特征,小说特有的环境描写,阴暗抑郁的一面的描写手法,所用的哥特式艺术手法分析小说的艺术特征,以及作品故事结构和叙事特征。同样,大部分学者将研究方式集中在对《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和形象上分析,由于对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悲剧生活研究分析反应了当时社会的悲剧和对现代生活意义的建议指导。

  在国内有很多研究《呼啸山庄》的作品,如葛志宏的作品《论呼啸山庄中现代主义因素》,袁翠珍的作品《一个扭曲的灵魂—简评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黄晓燕的《仇恨与爱情》,《荒原的精灵之歌》——从艾米丽的性格看《呼啸山庄》的主题,作者周庆贺;《复仇与爱情》,由留莜平著。因此我国对于《呼啸山庄》的研究集中在写作手法,所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悲剧产生的原因。从微观上分析改小说的闪光处。近年来,许多学者将改小说所体现的女性意识也做了深入研究。黄治康的《呼啸山庄》的女性意识研究和王辉所著《呼啸山庄》女性意识解读均有所体现,

  三、研究内容及基本思路:

  研究内容:本文在女性主义视角下通过《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分析,揭示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收到压制和困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开始争取自己的权利向往幸福摆脱压制,女性意识开始觉醒。

  基本思路: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作者艾米莉和小说《呼啸山庄》相关介绍,

  其次对《呼啸山庄》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介绍女性主义的相关定义。

  第二章通过女性地位来阐述女性主义在小说中的体现。首先介绍小说创作环境所处历史发展时期,当时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情况。以及在父权制度下,女性所受到的压制和困境。其次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凯瑟琳所处的社会地位。与父亲的矛盾,对婚姻的选择。最后得出女主人公所处的社会地位一开始变决定了她们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甚至包括自己的爱情,奠定了女主人公的悲剧结局的原因所在。

  第三章论证女性意识的成长。同样以小说的历史创作背景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开始提出对自己权利的要求,并试图获得一定的地位。其次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凯瑟琳与父亲的抗争,对自己婚姻幸福的向往和个性发展,追求属于自己的地位反应了凯瑟琳的意识觉醒。

  第四章总结《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命运源于她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无法改变的。作者艾米莉通过对凯瑟琳的刻画和描写表明作者积极意识到当时女性所处的低下社会地位,并呼唤女性应该反抗压制最后自己的幸福和权利,对女性的觉醒起到了积极的推动的作用。

  大纲如下:

  一. 介绍

  1.1 《呼啸山庄》以及作者简介

  1.2 呼啸山庄》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女性主义的介绍

  二.《呼啸山庄》所体现的女性地位

  2.1介绍小说所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社会地位

  2.2小说女人公的社会地位

  2.2.1家庭地位

  2.2.2 感情的纠葛

  2.2.3 悲剧的结局

  三.《呼啸山庄》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3.1介绍小说所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

  3.2小说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数学两极分化开题报告 下一篇: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格式和范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