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开题报告

  开题是指哪方面的内容呢?以下是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英美文学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英美文学开题报告一

  论文题目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1.A Survey of Gothic 1.1 Definition of Gothic

  1.2 the Origin of Gothic Novels

  1.2.1 Historical Reasons

  1.2.1.1 Folklore in Germantic Nationality 1.2.1.2 Drama in the Renaissance

  1.2.1.3 the Bible and Legends in Christianity

  1.2.2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Itself

  1.2.2.1 Challenge of Romanticism to Rationalism 1.2.2.2 Sublime and Beautiful

  2. Emily’s Gothic Heritage

  2.1 Theme

  2.1.1 Good and Evil

  2.1.2 Revenge

  2.2 Characters Description

  2.2.1 Villain-hero 2.2.2 Delicate Young Girl

  2.3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Plot 2.3.1 Terror 2.3.2 Mystery

  2.3.3 Supernatural

  3.Emily’s Gothic Innovation

  3.1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3.1.1 Change of the Background 3.1.2 Use of Symbolism 3.1.3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3.1.4 Illusion and Subconsciousness

  3.2. Description of Figure Emotion and Psychology Reference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

  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上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

  可能存在的问题:(1)文献不足; (2) 由于个人的观点和能力,使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

  1.研究进度安排

  (1)论文指导第一周(学期第八周):学生完成初稿。

  (2)论文指导第二周(学期第九周):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后发回修改。

  (3)论文指导第三周(学期第十周):学生交论文第二稿。

  (4)论文指导第四周(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审阅第二稿并发回给学生进一步修改。

  (5)论文指导第五周(学期第十二周):定稿

  (6)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本。

  (7)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本周星期五至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周)星期五,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写评语,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8)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十四周):星期三至论文指导第八周(学期第十五周)开展答辩工作。

  2.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Bronte, Charlotte. 1907. Charlotte Bronte’s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Wuthering Heights. London: J. M. Dent Sons Ltd. p. 20.

  [2] Gerin, Winifred. 1971. Emily Bront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Marie, Mulvey-Roberts. ed. 1998.The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 [A].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83.

  [4] Punter, David. 1980.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M]. London: Longman. p. 6.

  [5] 方平. 1993 .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译序) [M].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24页.

  [6] 盖斯凯尔夫人. 2000 .夏洛蒂•勃朗特传[M]. 张淑荣等译. 北京: 团结出版社. 第11—12页.

  [7] 肖明翰. 2001.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第3期.

  英美文学开题报告二

  论文题目:The Destiny of Sister Carrie-An Analysis of “New Female Image” in 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的命运-浅析《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

  一、 选题动机、可行性分析、意义、重点和创新点:

  1选题动机:对作者的作品比较感兴趣,而且嘉莉妹妹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在现今社会中有很多女性的生活与嘉莉很相近,可以引起共鸣。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author’s writing themes. And Sister Carrie relatively close to real life. In today's society there are many women in the life and Carrie very close, can resonate.

  2可行性分析:

  (1)选题意义:反映现今社会的诸多问题,以启示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塞的杰出代表作,该小说勾勒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消费主义和自然主义所展示的一幅精彩画面,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初的美国大都市生活。Reflect the many problems of modern society, is a lesson people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2)选题重点:对嘉莉这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以及影响她的外界环境因素的分析。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character of Carrie and her impact on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3)选题创新点:从侧面反映现实生活From the side of the situation reflects real life

  二、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There are not so much articles which talk about the Sister Carrie

  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文章并不多见, 在美国文学史上,嘉莉妹妹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形象.

  三、 毕业论文研究基础及研究方法:

  (1)研究基础:I have read the novel before and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theme

  the novel involves ,together with we learned the novel not long before. After

  the teacher analysizes it for us carefully, I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to it.

  我以前就读过这本小说的中文版本,看完之后我对里面涉及的主题很感兴趣。加上后来我们学习了这篇小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2)研究方法:close-reading

  仔细读过原著并读过作者相关的自传,我是在认真细读全文的基础上写这篇论文的。

  四、 论文提纲:(用英文撰写)

  A Topic Outline

  Thsis:an adapting of traditional conception of feminine idiosyncrasy.

  1.Introduction:Sister Carrie’s desive in her hometown and in the city

  2.Shows

  Carrie is a “New Female” through her three characteristics

  A.Her drsive is impossible to get satiable

  B.She doesn’t obey noral standard any longer

  C.Carrie palys a positive role in her rags-to-riches fate

  3.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factors on Carrie

  A.The driving of “American Dream”

  B.Stimulation of high-consumption

  4.Conclusion:Analyzes the internal motivations for the forming of “New Female”

  五、 参考文献

  1Sister carrie under the unconventional discourse of feminism<<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01期吴红云 , WU Hong-yun

  2An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 Carrie<<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李旭 , LI Xu

  3Exploration into an Insatiable Character-- An Analysis of Dreiser's Portrait of Sister Carrie<<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3期高玉芬 , GAO Yu-fen评《嘉莉妹妹》消费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4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Naturalism and Consumerism Represented in the Novel Sister Carrie<<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4期王丹《嘉莉妹妹》时代生活的画卷

  5Sister Carrie - the Picture Scroll in the Life of the Time<<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03期伍柳 , "新女性"的背后--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嘉莉妹妹》

  6Behind "New Woman"--A Review on Sister Carrie in Light of Feminism靳怀芳 , 胡宗锋 ,

  六、 导师意见

  英美文学开题报告三

  《胎记》论女性独立意识的缺失造成的男权膨胀和社会悲剧

  一、 课题的意义:

  《胎记》收录于美国 19 世纪著名小说家纳撒尼尔• 霍桑成熟期所出版的小说集《古屋青苔》 , 与作者的《年轻人布朗》 、 《教长的黑面纱》 、 《拉帕西尼 之女》等并称 , 是美国短篇小说的瑰宝之一。 当时,男性思想在社会上体现在政治、 经济、 法律、 宗教、教育、 军事、 家庭等领域中, 所有权威的位置都留给男性。 男权思想为主导的社会强调男性统治的自然基础, 认为男女的差别是自然的, 限制和阻碍女性的创造力, 不让女性接触社会知识和文化成就的很多领域。 在男权机制下,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男性对她们享有所有权。这就决定了女性的从属地位,男性对其任意摆布,女性的反抗权几乎被剥夺但这并不是说女性没有反抗的权利。之所以乔治亚娜会成为杀死自己的帮凶就是因为她主动放弃了反抗的权利,放弃了作为一个人作为妻子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平等的夫妻关系变成了主客体关系。 本文试从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残害及女性自我屈服的角度来探讨女主人公乔治亚娜是如何被迫害致死的,并得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结论——独立对于女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 所属领域发展状况:

  在霍桑生活的19 世纪初到19 世纪中叶,美国的历史发展还不到100 年,从社会经济到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的欧洲大陆的影响,当时欧洲大陆基督教的宗教主导地位已经建立并传入到美洲新大陆,尤其是在欧洲由于宗教改革而受迫害逃离到新大陆的移民,目的就是要坚持宗教改革的思想,追求宗教自由。

  但是无论是传统宗教还是改革后的新教绝大多数都秉承基督教的圣书《圣经》,而《圣经》中对两性关系的定位是用“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的”来体现的,所以女人是男人的一部分, 是男人附属物的观点得以顺理成章。

  《圣经》开篇宣扬女人是“祸水”,正是夏娃没能抵制住诱惑才导致亚当一起堕落,最终被赶出伊甸园。《圣经》中的这种女性应该服从于男性或者必须被男性控制的思想对世俗世界男性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局面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宗教思想中男性对女性的控制也体现在了法律和世俗做法上。

  从古至今世界许多国家的法律条文到世俗做法很多也体现了对妇女权利的轻视和对男权的凸显。世界文明古国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法律条文规定:“如果一个自由人的妻子被发现与人通奸,此二人应被绑后投入水中溺死;如果该妇女的丈夫希望赦免自己的妻子,国王则赦免该妇女”,可见女人的命运是掌握在男人手中的,不管女人对错误的出现是否负有责任。“女人不仅在社会事务中而且在婚姻生活中必须从属于男人。”男人以美德和权力统治着世界和女人。

  法国女权主义活动家、著名的文学家西蒙娜•波娜•波伏娃也曾论证道:“女人是造成的,而不是生成的”,“妇女们总是依附于男人,虽然不是他的奴隶。两种性别从未平等的分享这个世界”。甚至今天,妇女的处境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仍被严重地束缚着。在法律上、政治上女人的地位和男人相差很远,即使她的权利在法律上得到了抽象地承认之后,长期持续的习俗也阻碍了这些权利得到实现。

  女人的软弱和社会政治权力对妇女的排斥,不断加剧了男人的男权思想, 不管多么懦弱的男人骨子里都有着对女人强烈地控制和支配欲望。在这种文化氛围中饱受熏陶的阿尔黙自然而然接受了这种思想, 并借助于由男权优势掌握的科学知识努力将对女人控制于股掌之间的欲望付诸于实践。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文先阐释“胎记”的内涵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的宗教及社会思想发展状况。紧接着简单介绍作家生平和著作。透过该代表作研究当时的社会现状,阐释了女性没有独立意识,只能依附于男性甚至被男性当作私有财产,以及肆意侵犯迫害的悲哀。最后从小说中得出结论。在男权社会里,乔治安娜的悲剧在不断上演,她们被各种不合理的机制所压制,精神和肉体都受到了残害。 面对这样的悲剧女性应该拿出自己的武器——独立。

  独立并不是说要成为女权主义者,和男性针锋相对。在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代,女性应该保持经济和精神的独立,既不能强求自己一切与男性看齐也不能一味的崇尚男性听其摆布。在继续承载“贤妻良母”的美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人格上的“独立性”与“主体性” ,这样乔治亚娜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四、研究方法:

  一,采用分析的方法。从语言表层结构和作品深层意义出发,对胎记中的人物进行阐述。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分析造成这种社会现状的根本原因。

  三,运用主观能动性,结合当时的客观现状进行剖析,得到思想的升华。

  五、研究手段

  作者主要通过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和外国语学院资料室查阅相关资料,比如文献、著作、杂志等, 以及通过“中国期刊网", 等网站,搜索相关资料,并通过在结合导师提出的宝贵意见,来分析和解决该问题,最终完成本课题。

  六、研究步骤:

  首先,通过书籍的阅读,领略胎记的内涵和意义,对小说有初步的认识。 其次,认真对所选题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从多个层面总结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 最后,综合以上的分析和得出的论点,引出作者深沉的思想认识。

  七、参考文献:

  [1] 陈榕.驯顺的灵魂和叛逆的身体[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7).

  [2][美]霍桑.霍桑小说全集[C].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3] 史永红,张丽娟.论《胎记》与《拉巴契尼的女儿》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03).

  [4][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霍桑.霍桑小说全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0.

  [6]Elliott, Emory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 C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

  [7]Matthiessen, F1O. The American Renaissance [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54. [8]Van Leer , David M. Aylmer Library: Transcendental Alchemy in Hawthorne The Birthmark [J ].ESQ 22 (1976) : 211 - 20.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 下一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例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