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护士本科毕业论文优秀

时间:2021-01-05 18:08:27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护士本科毕业论文优秀范文两篇

  护士本科毕业论文优秀范文两篇

护士本科毕业论文优秀范文两篇

  【一】

  浅谈关于压疮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期压疮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xxxx5年4月至xxxx7年6月发生的以及院外带入的压疮者56例进行分组治疗统计并记录每组痊愈时间结果实验组压疮患者Ⅱ期,Ⅲ期压疮痊愈时间显著提前结果滑石粉对Ⅱ期压疮水泡期疗效好。甲硝唑液、利福平、红外线或微波理疗仪照射对Ⅲ期压疮疗效好。

  [关键词] 压疮 护理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而形成的,,因此压疮是长期患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治疗压疮的方法很多。但在临床上没有特效的药物能使各期的压疮快速愈合,我科属于骨科,由于意外事故引起骨折和老年骨质疏松不慎跌倒而骨折致使患者被动体位从而发生压疮者难以避免。因此,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对不同期的压疮护理及治疗不断探讨和总结,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xxxx5年4月至xxxx7年6月所发生的及院外带入的不同期压疮患者共56例,其中Ⅰ期压疮20例、Ⅱ期压疮26例、Ⅲ压疮10例、将5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Ⅰ期10例、Ⅱ期16例、Ⅲ期5例,对照组:Ⅰ期10例、Ⅱ期10例、Ⅲ期5例。

  2.方法 对Ⅰ期、Ⅱ期、Ⅲ期压疮患者两组同步护理措施保持床单和病员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增进营养摄入。

  2.1 实验组护理措施 (1)对Ⅰ期患者采用无菌方纱沾少许红花油局部涂擦,每天2-3次。(2)对Ⅱ期压疮水泡形成,将滑石粉同单层纱布包裹成面积大小不等的小包,高压灭菌后备用。用无菌纱布或棉签蘸5g/L碘伏液(呈饱和状)直接湿敷褥疮创面,5-6次/d。再用备好的灭菌滑石粉小包置于水泡处并使其充分接触,覆盖无菌敷料并包扎好。每天换药一次,水泡吸收后巩固换药1-2次,然后采用暴露疗法,,用碘伏涂擦创面即可。(3)对Ⅲ期压疮: ①用碘伏消毒压疮及周围皮肤②用无菌剪刀剪去坏死组织③用甲硝唑液反复冲洗创面④用利福平粉末配以无菌纱布铺于创面上⑤红外线或微波理疗仪照射,以上步骤每天2-3次,始终保持创面干燥。

  2.2 对照组护理措施 ①Ⅰ期压疮采用30%-50%乙醇,用掌心局部按摩受压部位。每天2-3次②Ⅱ期压疮对未破裂的小水泡要减少摩擦,防止破裂感染,让其自行吸收。大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涂以消毒剂。③Ⅲ期压疮则根据创面情况按外科换药处理。

  3.结果

  实验组痊愈天数:Ⅰ期2-3d、Ⅱ期7-10d、Ⅲ期10-20d。对照组痊愈天数: Ⅰ期2-3d、Ⅱ期10-15d、Ⅲ期25-35d。.两组相比较,Ⅰ期压疮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Ⅱ期和Ⅲ期压疮愈合时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

  4.讨论

  压疮按形成过程分为淤血红润期、炎性浸润期、浅度溃疡期、深度溃疡期,根据不同期的压疮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有30%-50%乙醇及红花油按摩,Ⅰ期压疮能增加受压部位血液循环,使淤血红润处尽快消散。滑石粉具有腻滑感,具有吸附和收敛作用。外用能保护发炎和破损的表面,吸收分泌物,促进结痂。Ⅱ期压疮由于炎性浸润、局部红肿、表面水泡形成,使用滑石粉能有效保护创面,防止感染,避免大量蛋白的丢失,促进水泡吸收和创面愈合。滑石粉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生过敏及中毒的不良反应,且价格低廉,病人容易接受。甲硝唑具有抗厌氧菌的作用。利福平粉末具有抗炎杀菌和使创面收敛的作用,红外线或微波理疗仪照射具有杀菌和保持创面干燥的作用。以上三种方法合用,可防Ⅲ压疮创面继发感染,从而促使创面及早愈合。

  5.小结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它的防治及护理技术十分复杂,并非简单,只有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地认识压疮的危险因素,认识其危害性,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结合三种方法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xxxx97:95-96

  [2]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xx2:7.

  [3]付惠敏.碘伏在褥疮护理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报.xxxx5.26(8):767

  [4]卢爱莲.碘伏在褥疮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xxxx0.15(5):285

  【二】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 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 临床采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28例治愈,6例好转,2例因并发肺动脉栓塞死亡。结论 为使治疗过程达到预期效果,除了加强用药观察之外,实施恰当的护理能使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可见护理工作在患者治疗恢复过程中必不可少。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护理要点 体会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非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全身的深静脉均可发病,最常见的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感到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2],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1)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每天用卷尺精确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2)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3)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生1~2周后可见浅静脉曲张。如突然出现剧烈疼痛,患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皮肤紧张发亮,发绀,可发生水疱,皮温明显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波动消失,全身反应明显,体温大多超过39 ℃,常常出现肢体静脉性坏疽及休克,成为股青肿。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将造成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4,5]DVT形成后轻者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重者可引起肺栓塞导致死亡,除积极的预防及治疗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促进康复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作用[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为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下肢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8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患肢广泛性肿胀,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曲张,活动后,肢体凹陷性肿胀、胀痛,出现营养障碍改变、皮肤色素沉着、淤血性皮炎、淤血性溃疡等。B超显示股静脉和(或)静脉内径增宽,血流信号显示不明显。静脉造影:静脉充盈缺损,全下肢(或节段)深静脉阻塞或狭窄;静脉再通,呈扩张状,管壁毛糙,管腔不规则狭窄,瓣膜阴影消失,侧支循环形成,呈扩张扭曲状。发生部位:髂股静脉19例(左侧11例),下腔静脉7例,股静脉5例,大隐静脉5例。

  1.2 治疗方法及观察护理

  主要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临床采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①溶栓:一经确诊,立即溶栓。应用尿激酶50万U加入输液中,30 min内静脉滴注,1次/天。上述治疗视病情使用3~10天 [7]。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一旦出现出血症应立即停药,按出血情况和血液丧失情况补充新鲜全血。在护理溶栓期间患者时,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严格无菌操作。用药剂量必须准确,在使用过程中应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的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作相关的化验并做好记录。②抗凝: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使用肝素作为抗凝剂,普通肝素首次剂量5000 IU或80 IU/kg加入莫菲氏管内输入,继以1300~1500 IU/h静脉滴注(维持浓度40 IU/min)。每6~8小时检查1次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使其保持在正常值的1.5~2.5倍,持续5~10天。或应用低分子肝素1支皮下注射,每日2次,持续5~10天。[8]肝素治疗结束后可口服华法令,剂量及疗程视病情及血凝指标决定。[9]在患者注射肝素护理过程中,可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常用于腹壁皮下深层脂肪注射。由于肝素应用不当容易引起出血,故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用量及给药方法。[10]③抗血小板聚集: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50~100 mg,1次/天。视病情可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及丹参、红花、川芎等治疗。[11]

  1.3 结果

  本组治疗14~70天,平均(56.0±4.0)天。其中34例治疗5~14天时,患者自觉症状即明显减轻,患肢明显消肿,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广泛侧支循环建立。28例临床治愈,6例好转(均存在高龄、肥胖、恶性肿瘤晚期、烟酒嗜好等因素),2例因并发肺动脉栓塞死亡。

  2 护理要点及体会

  2.1心理护理

  2.1.1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引起的下肢肿胀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情绪,使其心理和身体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12]所以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要多安慰患者,将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可靠性、必要性介绍给患者,告知每项治疗的目的和意义,让患者消除各种顾虑,减轻心理负担,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疾病治疗和自我护理中来。同时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可以使患者减轻焦虑、孤独等悲观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2.1.2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关心、体贴、同情患者,动作要稳、准、轻、快,以增加患者的信赖,带给患者心理安慰,说话语气要温和,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同时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的需要,多花时间与患者交流,并随时向患者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

  2.2 一般护理

  患者早期卧床休息非常重要,抬高患肢30°左右,使其高于心脏20~30 cm,这样可以便于静脉回流,当肢体感觉不适可更换体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水肿现象,缓解疼痛。[13,14]但是在护理过程中应严禁对患肢进行按摩,避免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15]对于病情比较严重,下肢大面积水肿的患者,要注意对患肢的保护,防止挤压、碰撞或热敷,避免皮肤损伤引发感染,使病情加重。日常护理过程中还应该定期观察患肢的周径、颜色及温度的变化。如果患肢周径持续加粗或者颜色变深,说明静脉回流受阻,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卧床期间,应注意经常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16,17]。

  2.3 患肢局部静脉输液的护理

  在治疗时,经常会采用对患肢局部静脉滴注药物,可使药物直接到达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由于患肢肿胀,静脉显露不清楚,静脉穿刺时,应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勿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以减少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避免下肢留置针。[18,19]输液过程中,合理安排输入液体的顺序和速度。同一静脉持续输液时间不超过48小时。

  2.4 溶栓护理

  由于急性期使用了大量的溶栓、抗凝药物,所以用药后应每2h观察患肢肤色、温度、感觉和脉搏强度,注意有无消肿起皱、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鼻衄、黑便及血尿等出血情况,每日定时测凝血酶原时间2次,密切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调整用药。急性期血栓较疏松,容易脱落,在溶栓治疗时,要更加警惕肺栓塞的发生,高度重视患者出现的胸痛、咳血、呼吸困难、咳嗽及发绀等症状。

  2.5 并发症的护理

  2.5.1 出血

  出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及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倾向。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剂量准确,定时查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准确记录凝血酶原时间。在本组病例中,有2例患者首次溶栓治疗后48小时刷牙时出现牙龈出血现象;有1例患者在72小时后输液时扎上止血带,前次穿刺点有渗血现象;有1例患者5天后有便血现象。以上护士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师,避免发生大出血,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2.5.2 肺栓塞

  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20]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晕厥、恐惧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予支持性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护、高流量氧气吸人(5~8 L/min )、建立静脉通路等,同时安慰患者,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和翻身,避免剧烈咳嗽。

  2.6 服用中药的护理

  应用中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但应注意:(1)坚持服用中药治疗,不要随意中断,要有信心;(2)服药后一定要观察病情变化和反应,并及时告诉医生。(3)每次服药要在饭前半小时服用。[21]

  2.7 饮食及生活指导

  治疗期间应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饮食,忌食辛甘肥厚之品,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病情。有心力衰竭者应给予低盐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脱落及加重心脏负荷。

  2.8 恢复期护理

  患肢水肿明显减轻后,应适当下床活动,运动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活动后不感疲劳为准。加强肢体功能的锻炼 坚持适当的活动,加速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而且适当的锻炼还可以增加肌肉收缩,防止关节的挛缩,肌肉的萎缩;若患血栓性静脉炎,抬高抬高床脚15 cm,局部热敷,压迫刺激腓肠肌,加速回心血量,可减少下肢的肿胀。

  2.9 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出院后应注意休息,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戒烟戒酒,饮食仍应以清淡为主,减少食盐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食物。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3~6个月,卧床时抬高患肢;[22]日常生活中在能力范围内应该适量活动,不能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如久站久坐,防止病情复发;定期复查,随诊,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对病人进行出院后的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的指导,告之患者持续应用抗凝药对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义,嘱咐患者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静脉非化脓性炎症,并常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其致病原因虽多,但主要为静脉管壁损伤、静脉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本病属祖国医学“脉痹”范畴,认为瘀血阻滞、脉络不通以致肢体肿胀、疼痛。针对以上病因病机,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从心理、饮食、生活等诸方面给予精心护理,尽量避免、减少或杜绝以上致病因素的损害,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在疾病治疗及恢复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郑树.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89

  [2] Aqulia AM.Deep Venous Thrombosis [ J ].J Cardiovasc Nurs,2007,15 (4):25-44.

  [3] 段志泉,张强主编.实用血管外科学[M].沈阳:xxxxx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43.

  [4] 高志娴,聂明毅,王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729.

  [5] 田庆波,贺江勇,曹士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 2004,(05).

  [6] 郑普春, 陈晓云, 李宁. 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 2010,(02):258-259

  [7] 路红.中药利湿活血法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8] 史旭波,胡大一.肝素的抗凝机制及临床相关问题[J].临床荟萃,2007,18(22):1293- 1295.

  [9] 邢颖.华法林在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11:1580-1582.

  [10] 林丽娟 林永 陈爱钦.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肝素应注意的问题[J].海峡药学.1995(03)

  [11] 江苏新医学院主编.中药大辞典.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78-482

  [1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4

  [13] 陈柏楠主编,中西医结合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诊疗手册.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68

  [14] 郑田春,程久芬,周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血栓治疗.血栓与止血学,2006,12(1):16-17.

  [15] 鞠远荣,张继承,张娟,王玉萍.肺血栓栓塞症诊治的临床思维.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10):901-902.

  [16] 满力,姜世昌.心理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护理学杂志,2003,18(1):77.

  [17] 沙克芳,贾蕊.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7):526.

  [18] 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9] 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401.

  [20] 徐秋霞,王松,赵永志.血栓栓塞性疾病.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93-94,108-109.

  [21] 龚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3O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7,39(11):41-42

  [22] 李永光,刘珍.使用分级弹力袜预防深静脉栓塞.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02,15(9):553-554.

【护士本科毕业论文优秀】相关文章:

优秀的本科的毕业论文致谢范文01-09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9-07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06-26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03-03

旅游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范文01-17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致谢词12-31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12-31

市场营销优秀本科毕业论文06-16

大学本科的优秀的毕业论文致谢词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