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计算教学中的小学数学的论文

时间:2024-02-21 11:31:14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计算教学中的小学数学的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算教学中的小学数学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计算教学中的小学数学的论文

计算教学中的小学数学的论文1

  当前的数学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小学数学知识的难度在经过几次改编之后降低了很多,重点放在了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上,将知识在纵向上的深度要求转变到了对知识的横向思维发展上。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古乐福特的学说,发散思维是以扎实而丰富的基础知识为依据,不拘泥常规、常法,善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进行观察思考、探求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

  计算机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会因多媒体的运用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易懂得多了。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等课的表现更加突出。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丰富课堂,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通过演示所揭示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现象看本质,在教学手段上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对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是符合要求的。

  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充分使用的过程中及得到的效果来看,它又走入了一些误区。

  一、将计算机的功用提得太高,依赖性过大,有画蛇添足之嫌

  计算机进入了数学课堂,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恰当的使用这一教学手段则成为了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从计算机在教学应用的发展进程来看,教师都是在经过业余培训逐步成长起来的,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机在课堂上大多只起到了板书的作用,将公式规则书写在显示屏上,让学生来读;或在设计中只是单纯的作为练习来用,花哨的图片、噪杂的声效,这并不能在教学中产生任何的美感,反而显得繁锁复杂得多了。正因为如此,由于操作的不熟练更加容易在课堂上显得手忙脚乱的、没有章法。对于数学这一学科的性质来说,要求教师在最适当的时间里,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学生明白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既定的数学规则、法则。它的逻辑性、流畅性、目的性都要求教师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么计算机在这方面的应用中,就只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难点突出它强大的'作用,而不是为了使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相信如果是为了这个目的,那只会降低计算机的功用,出现画蛇添足可笑场面。

  出于对于学科的负责,每一位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这一辅助手段时,要分析好知识的重点、难点,在难点的突破上要充分考虑到手段的使用。

  计算机以其形象直观的展现事物的本质而受到青睐,那么在有关低年级数的认识、行程相遇的应用题、几何图形转换、图形公式的推导等的教学上都有很大的作用。只有在教学中将计算机用到了恰当的位置上,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件设计的过程中,流程过于僵硬,不利于课堂的多变性

  每一堂课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备好课再步入课堂,教案则是对于一节还没有进行的课的预设,但不是每一堂课就会按照每位教师所设计的那样照章而下。因此在某些细节上就会产生许多的变动,教师应学会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进行某方面的加深或扩展,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 同样,课件是教师为了教学而设计的,在流程上就会是预先设想好而制作出来的,那么在遇到课堂新出现的问题时,就会要求教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课件的开放性。在课件设计时,多采用交互式的设计,在整个课件中,不需要将课的全部都用课件制作出来,只要将对于课堂中突破难点的地方作为一个小节设计出来放在重点部分。

  再就是开放题的设计,对于开放题目,就不会有既定的答案,那么只要在开放题目设计上要求学生掌握方法,其它部分可以用粉笔完成的,就在黑板上完成。对于学生来说,黑板上的交流更具有交互性。

  三、保留传统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优良经验

  计算机引入课堂对于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教学里程碑,具有划阶段的意义。传统教学也有着独到之处,在引入计算机的教学中并不能摒弃传统教学的优良经验。在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中用手工制作的教具已经不复存在了,都用新式教具或者是计算机的设计所代替。传统教学在表示形式上都着重于口说,那么发展到现在,就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语言能力。

  比如编应用题,在认识应用题的题型之后,让学生来编应用题就会更深入了解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可以在计算机上给出实物或作出一些与现实有关的假设,再让学生说。这样的话,在十分轻松的氛围中就会让学生掌握应用题。传统教学中有许多好的经验,只要与现代技术教学手段适当的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十分好的效果。

  总之,数学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是一个改革,它所产生的作用是深远的,只有在教学中适当的应用这一技术,才会使教学更加有效果。

计算教学中的小学数学的论文2

  一、给学生创造气氛和谐的课堂

  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主要是课堂,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小学生不会感到学习的压力,他们都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教师不断进行交流。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轻松的环境和平易近人的教师,使他们愿意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要从心理和行动上为学生创造好的交流学习的环境,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为课堂教学内容提供有利条件。教师要用心去体会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和思维过程,并对他们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使整个课堂充满学生的智慧。小学生的思维充满了新奇和想象,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这种思维。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减法”时,教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森林里有5只兔子,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兔子,还有几只兔子?一个学生大声回答:“还有4只兔子。”另一个学生说:“一只兔子也没有了,剩下的兔子都吓跑了。”很多学生都同意这个答案。这时一个学生又说了:“还有3只兔子。”其他学生都说这个答案不对,教师问学生:“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问什么你认为还有3只兔子吗?”这个学生说:“因为这5只兔子是一家人,猎人把兔爸爸打死了,兔妈妈吓跑了,还有三只刚生下来的兔宝宝。”真是充满童趣和智慧的回答啊,学生和教师都鼓起掌来。所以,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时,教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促进思维的积极发展。

  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一)小学生的耐心方面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他们的耐心很有限,如果教师给出的题目过于复杂,计算步骤又多,就会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逐渐失去耐心,不想算下去。这样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生的注意力较差

  小学生在进行计算时,会不自觉地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体现出了计算速度,但是由于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在计算过程中会把题目中的数字或运算过程中的数字看错,从而导致计算出现错误。

  (三)小学生对题海战术反感

  在进行计算训练时,教师为了集中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给出学生大量的计算题目。学生开始进行计算时,还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由于计算题比较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渐减弱,使他们在后面的计算过程中会出现边玩边做的情况,影响计算的速度,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率。

  三、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有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一)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在进行计算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出发,逐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在进行训练时,教师要每天对学生进行训练,使他们具备快速、正确、灵活计算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在进行笔算时,学生能把通过口算获得的能力迁移过来,使笔算速度也相应提高。这个训练要长期坚持下去,使学生能从训练中不断获得提高。

  (二)在理解算理上多下功夫

  在让学生进行计算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计算的概念进行理解,通过理解来进行计算,为计算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才能使学生通过计算训练获得突飞猛进的计算能力。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法则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把这些法则编成儿歌或顺口溜,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进行计算时把这些法则运用到计算中,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良好的计算习惯过程中不断提高,使他们在读题、解题过程中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在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时,我请教了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告诉我,在学生审题时让他们把题目小声地读出来,可以避免他们在进行计算时看错题目中的数字导致计算出错。对待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教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从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出发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有的教师想通过大量的计算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习效果不佳。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有条理。在进行计算时,要使学生运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细心地对待每一个计算题目。在计算时,既要保证计算的迅速,又要使计算的正确率不断提高。为了减少学生的错误率,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使他们在计算完成后形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计算教学中的小学数学的论文3

  计算法则是计算的方法和规则。毫无疑问,计算是在步骤、顺序及书写位置等方面都是有规则的,计算法则是客观存在的。计算法则的教学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外部输入,像过去的教学那样,光通过几道例题把算理、算法、注意点讲得清清楚楚,把方法、格式示范得明明白白,然后归纳出若干条法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记忆—模仿”。另一种是从内部生成,先让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一个新的计算问题,经历探索过程,体会方法与步骤。然后在回顾、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自己总结算法,形成法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探索中体验—反思中提炼—迁移中应用”。前一种教学学生认识的法则是显性的、机械的,给学生的法则是束缚与负担,必须经过大量练习才能掌握。后一种教学学生认识的法则是隐性的、有活力的,给学生留出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空间,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也不要过量地模仿。以下是我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的一点体会,和大家一起探讨。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原有计算为基础构建新的计算法则。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只要解决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这个问题,新旧知识就沟通了。例如986÷2采取“先估计、后笔算”的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地先算9个百除以2,并把“4”写在商的百位上。

  2.突破知识的发展点,完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等于或大于除数,另一种是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后一种情况学生以前从未注意过(二年级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都是两位数)。又如 312÷4就是教学这种情况的计算。也采用“先估计、后笔算”的策略,让学生体会先把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是合理的。

  3.在适宜的时候用有效的方法使计算法则逐步清晰。教材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及时整理知识,优化认知结构。第4页第3题设计了四组除法题,要求学生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同组的两道题被除数相同,为什么商的位数不同?通过分析原因,学生就把握了什么时候先除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什么时候要除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这是计算法则中的重点之一。

  所以说,法则仍然要教的,但不用以前的方法教学法则。新教材希望计算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教学,同时也要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