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统计学论文

时间:2023-07-24 15:47:15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精选]统计学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统计学论文

统计学论文1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医学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和方法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上,仍存在很多误区。为了提高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处理医学数据的能力,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医学统计学的应用和教育现状。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中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应用性学科[1]。不过,目前的医学统计学教育教学还不够理想,面临着某些困境。在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上,医学统计学作为考查课并未完全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够新颖等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医学生在医学统计学知识的应用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理论薄弱,实际应用不恰当。非预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医学统计学时,往往对基础理论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在实际应用时出现对统计方法的选择不正确或者未能选择最优的统计方法。因为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使得部分医学生在使用统计方法时不够充分、不够恰当,对方法的连续性、系统性和深入性掌握的不够,所以在综合分析时,很难完整的获得多种方法的综合效果。医学统计学包括三部分内容:基础理论、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这三部分不可分割,在实际应用时需要全面协调。

  2.只重视统计分析,忽视研究设计的重要性。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应该是先进行研究设计,再进行数据的搜集,从而进行统计分析。但是目前很多医学专业的人员往往忽视研究设计的重要性。在设计之初,就未明确研究目标,设计内容不够完善,从而导致整个研究的缺损。因此在统计教学中,不仅要强化统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培养学生重视研究设计的思想。

  3.专业人员的统计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现状的不平衡。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学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从宏观上看,医学专业的人员在医药卫生领域的统计应用水平并未得到提高。几十年来有很多国内外的学者对各种刊物进行调查,发现期刊论文的研究设计或统计分析不恰当的比率高居不下[2]。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4.医学结论和统计学结论的混淆。统计学结论不等同于医学结论,不能直接将统计学结论当做医学结论。统计学结论是渗透在医学结论内的,医学结论是以统计学结论为依托的。

  通过医学知识的学习,医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了医学形象记忆的思维模式,而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又不同于一般的医学课程的背记知识,统计学需要抽象思维的理解,所以很多学生对统计学有厌学和畏惧的情绪。故医学院校医学统计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医学统计学教育未引起足够重视。我国的统计学科和统计教育的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医学统计学不是医学专业课程,所以很多高校和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由于医学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医学生缺乏对统计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2.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不够紧密。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把握得不够,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预防专业的学生通常在大二或者大三开设医学统计学课程,而在这个年级的医学生还未深入临床实践,仅学习了基础的医学理论知识,所以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无法达到对统计学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3.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的专业融合性较弱。教材中的例子很多时候无法同时结合不同专业(比如临床、麻醉、检验、影像等)的特点,所以难以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医学统计学对本专业的应用价值[3]。

  针对以上的现状,我们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摸索适宜的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统计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去发现统计学的精髓和重要性。

  2.强调医学统计学的重点在于理解和应用而不是背记数学理论和公式推导。针对医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列举不同的医学案例,加深学生对所学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入PBL互动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由简单的填鸭式灌输转化为学生自主构建的互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启发其独立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引入医学文献来讲解和评价统计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养成阅读医学文献的习惯,并通过

  5.重视使用统计软件的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紧密结合,避免学生对医学统计学中出现的大量公式和计算产生畏惧心理,通过统计软件的教学使学生提高学习和使用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和能力。

  6.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后自学。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教学资源,比如学科发展前沿,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科研动态等等。还可以针对某些难点有针对的性的去搜索答案,还能够充分利用免费的国内外的慕课课程。

  总之为了提高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质量, 本文从医学统计学的应用现状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参考解决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了解医学统计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和医学科研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统计学论文2

  摘要:在21世纪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对统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一些高等农业院校的统计学专业也应时而生。高等农业院校的统计学专业也在不断地发展进程中,但与其他综合院校、财经院校的统计学专业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且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统计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就高等农业院校统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以推动农业院校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农业院校;统计学专业;大数据时代;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xx)44-013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在金融、保险、医学、生物、管理、教育等很多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正如国际知名统计学家萨维奇所说:“统计学基本上是寄生的,靠研究其他领域内的工作而生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适应社会对统计人才的广泛需求,很多农业院校逐渐开设了统计学本科专业。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从我国农业院校统计专业的开设现状来看,大多偏离了统计教学的这一本质,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的统计思想与统计意识,将统计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及以实际案例的教授来加强学生多种统计软件的使用,这将对提高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统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院校统计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未能创新

  从目前农业院校的统计学基本教学环节看,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学生主要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统计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观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统计学是一门极具应用性的学科,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学生要做到理解统计方法的思想,更要做到会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实践操作,但目前在统计学授课方面,很多教师都较为“重理论,轻思想,轻实践”,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资源存在不足

  在大多数的农业院校中,统计学专业不属于重点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并不完善,学校对统计学专业所投入的经费也很少。农业院校统计学专业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只有少部分教师来自于综合院校或财经院校,所学专业为数学或统计学,统计学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必然导致每位教师要教授多门统计课程,这将大大分散这部分教师的教学精力,不利于统计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统计学的实践教学资源也不充足,学校缺乏与企业的合作,学生缺乏与统计相关的实践工作,不能充分发挥统计学科的应用性。

  (三)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仍需完善

  统计学源于实践并且应服务于实践,这是统计学的生命所在,如果只注重数学推导,统计学将失去存在价值[1]。这表明统计学的授课内容应该以“所学为所用”为原则,而很多统计学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大量案例的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数农业院校的统计学专业选择自己本校编写的教材,没有考虑到课程的实用性,造成专业的发展跟不上统计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忽视了农林院校自身的特点,没有将统计学与其他农学专业相结合,使农林院校的统计专业不具优势。

  (四)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将理论教学与统计软件相结合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在如今大数据的时代中,统计软件是现代统计不可或缺的内容。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统计理论的前提下,还要能够准确地分析统计软件所展示的结果,并且对这一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但就目前农林院校的统计专业来说,所开设的统计软件课程种类少、课时少,出现过于注重理论的讲授,而忽视统计软件教学的`情况,导致学生对于多种统计软件的操作和结果的分析并不熟悉。

  二、高等农业院校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统计学的培养目标为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应用的领域极为宽广,这要求当今的统计学人才不仅要有统计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懂不同行业在统计方面的特点。农业院校的统计专业虽然与综合院校或财经院校的统计专业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农业院校统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与综合院校或财经院校还有一段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业院校的统计学专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湮没了其应有的特色,故在与综合院校的统计专业的比较中,失去了竞争力。

  三、针对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1.适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科的学习兴趣。刘允认为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化、自主性的学习要求[2]。如今利用网络课程平台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要求,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所开设网络课程中的四门课程为例,调查了四门课程中参与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人数,如下表。

  由表可知,农业院校正在不断发展线上课程,但在线课程的学生参与率还未达50%,这表明在线课程并未普及,仍需加强在线课程的普及力度。教师也要主动寻找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契合点,了解学生对于哪些知识还存在疑惑,可以专门将这些知识以讨论的形式在课堂上讲解,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统计专业也应该加大在线课程的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师资源。

  2.引进统计学相关课程的优秀教师,避免一位教师教授多门统计课程,同时学校应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定期对统计学科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积极倡导教师关注统计学科的前沿动态、参加最新统计学术交流讨论会的一系列措施来丰富农业院校统计学科的教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农业院校统计学科的授课内容应注重以统计学基础知识、经典案例的分析教学为主,而不是一味的公式推导。几乎所有的领域都要研究和分析数据,农学相关专业也不例外,可以将统计学与农学相结合教学,并且专业课程的考试既要包括统计理论水平的测试,也要适当地考察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以及课程论文等实践能力[3]。

  4.在大数据时代,需要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并加以利用,統计软件在数据处理中至关重要,作为统计专业课的教师,熟练掌握1—2门统计软件(例如:SAS、SPSS、R语言等)是必要的。根据设计的教学方案,建立丰富的案例库,在每一个知识点上充分发挥应用计算机的作用,使学生能熟练地操作统计软件,有选择地进行练习,教师也可以此来考核学生的统计软件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庞新生.对农林院校统计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20xx,(1):158-160.

  [2]刘允等.地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8):71-73.

  [3]周丽,邹锐标,沈黎.浅谈独立学院数理统计的课程教学[J].科技信息,20xx,(7):9.

统计学论文3

  摘 要:京津冀一体化是打破京、津、冀三地作为独立行政区划的局限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而卫生事业协同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统计学视域下研究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医疗卫生参与京津冀一体化创新的突破点和落脚点,实现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一体化提供较有意义的参考。基于统计学分析方法,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统计学视域下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建议。

  关键词: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统计学;层次分析法

  引言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各市场主体追求的目标之一。近年来,京津冀地区GDP逐年上升,到20xx年,区域GDP总和已达到6。93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上升到10。11%。20xx年起,京津冀一体化已被定义为国家战略,使得京津冀地区成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经济规划区域之一。京津冀三地政府、各方专家以及全社会对此都给予了较高的关注,也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论证,力求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承接和升级、环境保护和整治、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等方面实现突破。但是,作为后发区域,相比我国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存在核心城市辐射能力较弱、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发展定位不明确、行政壁垒较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尤其是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的程度较低。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地区的医疗卫生的利用效率,解决大城市看病难、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差、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关系到区域医疗资源布局,是对于行政管理的重要考验,将北京市的优势医疗卫生资源疏解到河北省,由“被动输出”转为“主动疏解”,缓解京津就医压力,是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因此,有必要运用统计学知识对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资源进行分析,从而统筹安排,促进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

  一、统计学视域下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分析

  (一)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统计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特征就是充分考虑了定性因素与定量因素,因而能够在评标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进行评议和比较,并不是仅仅考虑医疗卫生机构资金投入指标,还要充分结合卫生服务质量、公共卫生环境等其他因素综合分析。由于这些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需要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才能对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价。本文的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想结合,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包括一些定量指标,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入口死亡率的定量指标,也有通过专家的评分,按照“极其重要”、“强烈重要”、“明显重要”、“稍微重要”和“同等重要”代表5个分值进行赋值。在这个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利用 AHP 法将其量化,从而使的评价结果更为直观、科学和合理。基于此,本研究采用 AHP 法来构建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评标指标体系。

  (二)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统计评价步骤

  在对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比较指标合成赋权时,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从专家的代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出发,选取区内从事相关工作5年以上者作为函询专家,分别来自卫生计生委、财政、高校、医院等单位。京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有三个,包括卫生事业资源配置、服务提供、卫生投入;二级指标有7个,由专家打分的主观赋值,运用AHP计算权重。在确定权重之后,将各项得分与权重拟合,得到相应的最终评价分值,最终得出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综合统计评价结果。

  (三)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评价

  1。京津冀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以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综合能力这一指标为例,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分别为0。711、0。457、0。426,其中北京市是天津市的1。56倍,是河北省的1。67倍;而天津市和河北省相差较小,天津市是河北省的1倍。而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是导致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不足的重要因素。从京津冀地区的执业医师数量来看,北京市有85 819人,天津市市32 059人,河北省114 594人,北京和天津市加起来超过了50%,而河北省人口数量是北京市和天津市总和的一倍左右。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執业医师数量分布的不均,而北京市医疗资源更丰富。从京津冀三甲医院分布来看,更加显示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截至20xx年,北京市30家,天津市17家,河北省32家。

  2。京津冀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情况

  在三个分指标中,河北省省在京津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能力和京津冀医疗卫生财政投入能力指标中低于北京市但是略高于天津市。虽然河北省省财政加大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目前河北省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8。6%)要大于北京市、天津市,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河北省省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与京津地区还有差距,但有追赶的趋势,这反映了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省医疗卫生事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3。京津冀医疗卫生支出情况

  总体而言,冀北地区(包含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廊坊、唐山、沧州、保定等七市)各市间差距不是很大,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最多的承德市是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最少的保定市的1。57倍;京津地区的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两个直辖市,其的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相比较其他地区高出很多,但是这两个城市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北京市是天津市的1。56倍;冀南地区(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五市)的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呈阶梯状分布,石家庄、邢台、衡水、邯郸依次减少,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最多的石家庄市是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最少的邯郸的1。73倍。endprint

  二、统计学视域下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问题分析

  (一)各地发展不平衡

  目前,河北省省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层次上与京津地区差异明显,有些方面甚至呈现“断崖式”的差距。例如,河北省省拥有 39 所三级甲等医院,但分布在 11 个地级市,北京市则拥有 35 所,且设施更先进、医生水平更高,导致每年河北省有近 700 万人去北京市看病。医疗保险方面,河北省省医疗保险参保比例和报销比例都远低于京津两市,养老保险更是与京津有几年的差距。教育方面,河北省省仅拥有 2 所“211”高校,而北京市则拥有 26 所,仅“985”高校就有 8 所之多,且河北省省高考升学率远低于京津。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河北省省医疗卫生发展能力和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方面落后于京津两市。

  (二)财政体制不合理

  1994 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基本按照这样两个标准来划分,一个是征收管理权力,一个是税款支配权力。财权、财力与事权三者关系出现了问题。三者的关系—财权是财力的保障,财权应与事权相结合。但是实际上,财权、财力不断向中央和省级政府集中,更多的事权不断向基层转移。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作为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基层财政来说,存在一定困难。具体到京津冀,20xx年北京市有14个市辖区和延庆、密云2个县,即共1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街道、乡镇、民族乡分别是147 177、5,乡级行政单位一共是329个。天津市有15个市辖区、1个县,乡级行政单位一共是240个。河北省省,20xx年底设11个地级市、4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104个县、6个自治县,乡级行政单位一共是1 970个。单单看行政区划,河北省的基层政府占据庞大的比例,基层政府财源不足却承担了超越其财政支持能力的事权,这是是其无力承担所在地区基本医疗卫生供给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京津冀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一体化一体化的重要原因。

  (三)政策协调不足

  一是目前京津冀地区的医疗政策规定标准不统一。比如,医疗的报销比例、收费标准、医疗卫生管理制度等等各地还存在差异。二是卫生信息共享不畅的问题。在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报销、京津冀医疗卫生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相关协调等方面还存在信息链接不够等情况。三是协同机制未确定的.问题。统筹协调多地区、多部门、多行业的支持保障、管理运行、互动共赢等机制亟待建立健全。四是医疗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河北省医疗服务价格与国家 20xx 版规范大体接近,但远低于京津两市现行标准。

  三、统计学视域下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建议

  (一)实现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均衡配置

  加强政府引导,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优质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均衡配置。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要在京津冀财政分配制度改革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市场其基础性配置的基础上,引导财政分配和优质公共资源向河北省倾斜。要实现京津冀医疗资源协同发展,就要激励京津两市把优质医疗资源向河北省转移。

  (二)加强财政改革

  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合理划分省市县乡政府的财权、事权,使各级政府能够在自己的财力范围内承担支出责任,上级政府做到积极承担责任,减轻基层政府的财政负担。基层政府在已有财力的基础上,在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要注重效率。首先,对京津冀各级政府的分配力度进行协调,做到支持力度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就京津冀问题而言,增加对河北省的供给比例。其次,通过财政政策向河北省倾斜,使得对河北省的基本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增加机制逐渐稳定,使得对河北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投入资金增加。

  (三)加强政策协调

  京津冀三地的医疗卫生资源,有的地方供不应求,有的地方供过于求,这就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京津冀医疗卫生一体化要求进行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统筹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保证现有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实现京津冀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一体化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良好公共环境,从而缩小京津冀地区间的差距,提高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城市群人民幸福指数,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强京津冀医疗卫生联动协作,推动社会保险跨区域衔接。互联网摆脱了地域的限制,京津冀地区应加快建设区域性的医疗和社会保险互联网平台,提高落后地区保障水平,方便地区间人力资源流动。

  参考文献:

  [1] 韩璐。京津冀医疗保险制度协同发展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xx。

  [2] 王振岭。河北省对接京津促中医协调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5):11。

  [3] 徐雪莲。京津冀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21):126。

  [4] 任学婧,丰丹。京津冀医疗人才合作机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21):185—186。

  [5] 孟雪,刘丹。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如何创新卫生医疗事业模式与机制[J]。法制博览,20xx,(29):283—284。

统计学论文4

  数学学科作为所有自然学科的基础,对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而信息科学作为新时代的主流技术,也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二者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阻力,对于概率统计与信息科学二者的结合研究,其意义就在于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从而给各个学科带来更加广泛的运用,给学科自身发展探究带来便捷。

  1简介概率统计与信息科学的发展

  1.1关于概率统计学

  概率与统计是一门从数量方面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学科,概率与统计的概念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及部门。概率统计学的运用及其广泛,随机事件的研究结果对于当代各类数据分析整合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概率与统计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其研究的难度较大,概率与统计的结论得出往往建立在大量的实验与实践基础上。作为一门应用型数学学科,其广泛性必将为未来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其自身研究条件的局限性,尤其是实验条件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到未来自然科学发展,也势必会减慢人类在科技创新之路的发展进程。

  1.2关于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主要包含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理论、人工智能理论和系统论,其中,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在信息科学中占有主要地位,而计算机理论是数学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信息科学的兴起直接带领人类走向了信息化时代,对于人类文明的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信息科学发展到今天,其作用已经不仅仅针对于学科本身以及信息行业,在信息化趋于高度发达的今天,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质的飞跃,对于不同的行业领域,都将有信息科学的推动,信息化带来的是未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飞速前进。而信息科学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数学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对于信息科学的发展也不例外,只有从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才能帮助信息科学走上更加成熟更加美好的未来之路。

  2信息科学与概率统计学的内在联系

  在信息科学已经逐步成熟的今天,其所包含的各项技术已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体验。当然,信息科学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学科,其技术须有数学理论、数学方法的支持与论证。[1]概率统计对于现代数学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所涉及的随机规律的研究将更加符合生产生活的需求,而随机规律的运用在信息科学中体现的更淋漓尽致,信息科学的大多数结果都需要建立在庞大计算与实践的基础上,这就需要对结果的普遍性进行概率与统计的研究分析,同样,对于概率统计学科的发展,信息科学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研究过程的繁冗,加速概率统计学的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这两个科学领域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将概率统计与信息科学整合研究对于其自身发展以及整个应用型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信息科学与概率统计学的整合策略

  3.1重视对二者探究观念的结合

  信息科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将其应用于概率学的研究探讨可以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何将二者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首先就要要求在思想观念上将概率统计学与信息科学联系起来。例如,在对于概率统计的研究或者论证中,根据其研究特点将概率统计中的数学模型抽象出来,针对其特点进行信息化的整合,力求将繁冗的步骤简化,减少人力物力的过度消耗。同样,对于信息科学,要在对其先进性进行发展改进时考虑到概率统计的运用,利用概率与统计的结果和普遍性规律对信息科学技术进行改良与进化,使得信息科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更具有合理性。科学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并且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只有建立起学科间穿插研究、互相渗透的观念,才能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中更大程度的的实现多样化,挖掘出自然科学更大的潜力。[2]

  3.2重视将整合后的理论用于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才使得理论具有意义,这句话对于各个领域,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探究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概率统计与信息科学的渗透发展,仅仅局限于“敢想”是不够的,在充分的思考后,要将想法勇于实践才能真正的实现二者的结合发展。而如何将理论用于实践,不知是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持,还需要对环境因素、人为操作因素、结果预估等等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在推行到实践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把控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更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去,才能赋予学科间渗透结合更完整的'意义。

  3.3重视对实践结果的推广

  成熟的技术需要进行推广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众所周知,概率统计学的研究过程面临着庞大的实验数据,要将这些数据分析并不是人力所能承受的,这就需要在对此学科的研究中大力推行计算机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的技术。将二者充分的结合渗透,研究出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的技术模式,为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都创造出极大的便利,也为其自身技术水平的先进化和自然科学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做出了杰出贡献。

  4结束语

  概率统计学发展至今,其所研究的随机规律已经带给了人们许多便利,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信息科学也是如此。在时代的要求下,二者的结合渗透已经成为了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必要途径,加强二者在研究观念上的结合、在实践应用中的结合、在技术推广上的结合将会在未来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成绩。当然,在二者的结合发展中还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要努力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多角度的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势必会为科学的进步添上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统计学论文5

  摘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发挥的价值也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图在分析经济与管理领域中统计学的应用表现以及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为改善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统计学;经济管理;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如何提升经济管理以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统计学作为一种工具,在提升经济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我们把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一、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国民经济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数据和分析,并以此对国民经济进行科学的预测。统计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论是在宏观调控还是在微观管理中,统计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数据统计,我们可以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分配关系和所有制关系进行分析,在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性质的同时,进一步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了解资源的利用与发展进程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理清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说统计在当前的经济管理中是无所不见的,对我们掌握事物本身内在量和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二、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表现

  第一,市场营销中统计学的应用。随着市场营销的不断发展,统计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统计学作为一门以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为主的一门学科,能够为市场营销的市场策划的过程中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案。首先,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满意度可以通过顾客的感知与所期望效果间的差异函数来表示。客户的忠诚度是指顾客在对某种产品拥有一定的满意度的基础上对该产品的信任、支持以及对产品再购买的一种心理倾向。其次,是对市场的划分。这种市场划分是指在一定的基数和变量的基础上,把市场的消费者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划分为同一类的消费者都具有共同或相似的购买力或者购买方式。在市场的营销中,必须要广泛的收集资料,并进行科学的处理与分析,才能形成科学、准确的策划。第二,我国证券投资中统计学的应用。在我国的金融业,随处可见统计学的应用,同时也是一项基础性应用,因为在我国的金融行业中市场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但是尽管统计学在我国证券业的使用历史非常久远,但是在应用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我国的统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会受到来自上级以及同级部门的双层领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了,在这种体制下,往往会出现统计报表的结果偏离事实,也欺骗了股民。其次,我国的证券业发展到今天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的不稳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有效性。

  三、改善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应用

  第一,改变传统的工作运行机制。首先,公司的统计工作应该由计划部门来负责,使统计的整个环节在公司的内实现,同时强调在资料的收集以及整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所针对性,这样得出的'统计结果才有价值和意义;其次,对于收集到的信息应该科学地进行分析,这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对收集到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之上,运用当代的信息技术手段,系统深入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提高统计数据报表的可利用价值;最后,应该改变传统单向度的信息传递方式,在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中以及信息的有效流动中,提升信息的自身价值和适用范围。第二,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统计工作均是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实现的,其中这些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对统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要提高从事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为他们提供外出甚至是出国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紧跟时代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步伐,更好地进行数据统计工作。同时,公司除了要注重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外,还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考核,不断优化员工的奖惩制度,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业绩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惩罚,从而在精神上激励员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第三,运用现代技术,提高统计数据的有效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信息实现了跨时空、跨地域的流通和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把握好机遇,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点的基础上,扩大信息的搜集范围,加快信息的处理效率和质量,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促进企业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统计学作为一种数据处理工具,已经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更是越来越广泛,统计学中为我们提供了进行经济与管理的研究和决策的有力依据,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科学决策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加快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是新时期下我们需要努力的重要工作,也是维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赵彤.案例教学法在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经济师,20xx(12)

  [2]邵俐脒.统计学在现代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应用分析[J].经济与法,20xx.

  [3]郎雪雷.现代经济管理中统计学知识的应用[J].青春岁月,20xx(05):252.

统计学论文6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研究医学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应用性科,它是医学高等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1]。其内容严谨、逻辑严密、抽象性高,而医学专业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不足,因此,学生对医学统计学产生畏惧感,最终导致客观上对医学统计学没有学习兴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课作为一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手段在国内悄然兴起,并深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教学中。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将微课应用于医学统计学教学中进行探讨。

  一、传统医学统计学教学的存在问题

  1、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在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围绕着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启发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并掌握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难以培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最终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手段主要以传统的黑板授课和多媒体授课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最终导致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难以体现出医学统计学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识比较抽象,大部分医学生对数据及其分析方法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难于理解医学统计学的真正用途,只会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这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学生应用和分析医学数据的实践能力。

  2、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应用统计软件能力差。就医学统计学的应用来说,掌握一种统计软件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教学资源等的影响,实验课时难以满足医学统计学教学要求,难以培养学生有效的软件操作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例也多以书后的练习为主,学生仅按照老师的讲解或书中的步骤机械地完成软件操作,导致学生对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缺乏理性认识。因此,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

  3、与相关专业整合不够,难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医学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大部分医学生将统计学等同于数学,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对医学统计学的认同程度较低,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同一个例子常应用于不同专业的讲解,难以让学生们体会到统计学在本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不能正确地将统计学方法应用 于解决问题。

  二、微课的特征与微课教学的优势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一)微课的特征

  1.教学时间短。一般来说,微课视频的时间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相对于传统的课堂上的一节课来说,微课是课例的片段。有研究认为微课是以故事为呈现方式,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并提出“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2.教学内容精。微课的内容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微课将传统课堂内容碎片化,以某个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为主,相对于传统的一节课,微课内容便于学习,易于理解。

  3.存储容量小。微课视频格式多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wmv,flv等),其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方便学生下载并保存到终端设备(如手机、MP4、电脑等)上实现移动学习和反复学习。教师也可在线观摩,并进行评课、反思和研究。

  (二)微课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兴趣需要和学习过程需要出发,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微课视频是一种在线学习的方式,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纪律的约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氛围。一方面,学生可充分利用校园、Internet等网络环境,利用便携设备在线观看视频、阅读教案和课件等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可将网络资源与空闲时间有机结合。学生下载微课视频后可在课堂外的任何环境(如公交、操场等)观看微课视频,使学生建立移动学习观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主动性。

  2.有利于把握重点内容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深度,使传统课堂得到延伸。微课视频是以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脚本、拍摄和制作。微课视频是对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深化理解,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理解的重点、难点,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微课视频反复观看,从而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微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如编剧、导演和演员等。微课视频包含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创新,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微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除了包括以教学应用为目的的视频外,还包括相应的微课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评、教学评价与反思以及学生反馈等信息[4],构成了一种半结构化、主题明确的.教学资源应用“生态环境”[5]。基于微课的特征和在教学中的优势,我们可以考虑将微课融入到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实践中来。在设计和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微课主题明确,内容简洁。设计微课时,主题要清晰明确,应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示范性,内容要简洁凝炼。在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上应该围绕某一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讲解[6],对教学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精雕细琢,按照知识点进行切割,把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颗粒化”视频。例如,在讲解假设检验时,可根据内容将重点和难点分成多个视频,即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如何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P值意义等多个“颗粒化”视频。又如在讲解统计表和统计图时,可将统计表和主要的统计图制作多个视频,在每个视频包括对统计表、每种统计图的反复举例。在讲解不同知识点,可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

  2.微课制作多样化,形象化。微课视频必须能辅助课堂教学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做微课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多应用多媒体动画将原本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还要考虑如何运用简明扼要、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并在每个视频中将知识点讲解透彻,从而帮助学生能理解和记忆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重、难点时可选择讲授式微课;给学生们解疑答惑时可选择讨论式微课;讲解统计学方法的应用选择关联式微课。又如,在训练学生的统计思维方式时,可利用动态的思维导向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记忆。

  3.微课的内容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目前,医学统计学微课的应用还处于浅层次的探索阶段。微课作为新型学习理念,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从医学统计学微课的设计理念、功能定位、制作技术、开发模式等环节不断更新、完善。以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目标与医学统计学的应用实践来促进该课程微课建设的有序发展,使微课沿着“微型资源构成-微型教学活动-微型网络课程”的轨迹发展变化[5]。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运用到不同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有效的补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微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浅层次的探索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微课的不足,如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应用微课,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微课视频的依赖,使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看视频,从而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完善微课教学模式,使其与传统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医学统计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医学科研能力,以满足大数据时代下医学生的培养需求。

统计学论文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信息技术的进步,大数据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因此,对大数据的统计显得格外重要,在大数据时代研究统计学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席卷了全球,各行各业在经营管理中都离不开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于政府单位来说,大数据更如经常便饭,大数据主要利用多样式和多层次的采集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在分析数据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高速处理数据的信息系统,分析的数据结果为公司或者政府单位的决策做参照。大数据的发展给统计学不仅带来了机遇,更重要的还有挑战。一方面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发展为数据收集和整理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数据量更加的繁杂,所以又给数据统计时带来了麻烦,种类不断增多的大数据资源,正在成为政府统计部门分析研究的重要领域。

  一、大数据与统计学的区别

  我们就大数据自身而言,要想在信息化迅猛发展、数字爆炸式增长的现代信息平台中寻找到自己想要的有效数据,就必须依靠数据统计来完成。这就充分证明了关于大数据的相关研究是要和统计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其与统计学也存在巨大的差别,它的使用模式和运用方式是不一样的。统计学需要依靠样本抽样的方法来进行数据整体和提炼的,这就意味着会有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其成本相对于大数据来说是比较高的而且过程是相对比较繁琐的。而大数据主要依靠网络信息平台,在海量的电子数据信息中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具有来源广、数据量大、整体性的特点,其是以整体的数据作为一个大样本进行工作的,数据相对于统计学来说更加的精确化及标准化。因此,统计学和大数据的结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全面性和统计学高效性的特点,在利用统计学进行大数据样本的统计过程中要对整体的数据资源进行选择和筛选,这样能避免样本统计的弊端,还可以把样本统计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二、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学教育的发展

  (一)培养全方面素质人才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与文管专业的还不一样,文学专业的以及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比较善于交际,善于沟通,而统计学是理科专业,很多学生只善于埋头做题计算,这样的话在以后的工作岗位就会感觉吃力,因为做数据统计,必须要与其他部门学会沟通,协同工作这样才能把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准确。要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针对不同数据信息做出不同的沟通与交流,从数据中挖出有价值的信息,需要本身具有数据敏感性,但是对数据的敏感程度也不是先天所带来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锻炼出来的,而是要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数据分析工作的磨练,同时也可以根据案例型的数据分析材料,积累阅历,提升对数据资源的敏感程度。

  (二)培养统计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大数据时代下培养的统计学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两方面的基本素质,第一是概念性的,也就是说统计学的相关人才应该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素养,这是基本要求,也是培养统计学人才的前提。第二就是实践性,也就是本文中我们提及的统计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就是在实际操作中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应用型人才需要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需要有较多的经验与阅历,不能只会纸上谈兵。在高校开展大数据分析学科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真是可用的案例和数据,这就需要学校与公司企业走合作道路,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还能将学生送到企业去实习,进行校企联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培养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点,也是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点。

  (三)促进统计学与信息计算科学的融合

  在大数据的分析与研究时,仅仅凭借统计学科的支撑是不够的,大数据的数据结构性特征已经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分析模式的非智能化框架,而且数据分析需要利用新型的数据运算方式以及计算机技能分析,这也是进行数据分析的问题所在,因此要想做好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工作,只单单依靠单一的统计学科知识的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其需要的是数学,信息技术,统计学三门学科的融合发展,紧密结合三门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融会贯通,利用各科优势资源相互弥补不足,这样才能为大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做出科学准确的结果。

  三、结语

  学习统计学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学进行大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使得我们在使用数据时可以更加的便利和高效。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来自各方面的数据出现井喷的状态,这就增添了我们在数据统计和信息处理时的困难。在现在这个信息化数据爆炸式增长的形势下,我们要充分全面的利用各方面的数据资源才能充分发挥统计学的优势,做好预测和分析,同时充分将统计学的优点与完备的大数据资源实现有效的整合,让统计变得通俗易懂。

统计学论文8

  1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没有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就有以下几项: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在统计实务教学中,应从案例引出实际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试解、演示。

  学生可以先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

  问题初步解决之后,对涉及的统计知识进行归纳:系统知识、类型问题、解题模式。传统的教学到此已经可以结束了,但职业教育课程还要引用大量案例,进行实例功能的扩充。让学生在许多新的任务中,对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加大相关知识的储备量。统计学作为一门交叉科学,需要老师不仅要精通统计的技术与理论方法,同时要掌握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否则没有办法讲解透彻关于社会经济的实际案例。统计教学,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正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因此教师的相关知识贮备量要足够多。教师讲课时首先要立足于岗位所需的相关统计技能要求,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发展带给我们的优势与便利,收集大量的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来丰富课堂内容。

  2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在使用的统计教材内容往往具有相对滞后性和一定的抽象性,而实践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传达更多的信息,把规定时空的教学扩展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统计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把比较抽象的理论方法形象化,真正做到深入浅出,通过建设统计学课程主页,链接相关知识和参考资料,扩大学生的统计学知识面,了解统计的'最新发展和动态,提供分析的背景资料和统计软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增加统计软件教学的内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因此统计学教学要增加统计软件使用的内容。学生通过上机进行数据的输入及分析处理,从而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能丰富书本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课本内容的改革。由于受传统统计调查方式的影响,目前《统计学》的教材里,对目前运用越来越多的抽样调查的设计内容介绍并不多,尽管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统计调查这部分内容也往往强调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获得资料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年鉴、资料汇编也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图书馆、资料室和电脑网络上可以方便地查阅,而收集原始资料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应该把二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理论突现出来。

  (3)增加统计方面的实习内容。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统计方面的实习,通过一次完整的统计调研活动,可以进一步对统计方案的设计、统计问卷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数据整理、分析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专业知识更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可以提高学生对《统计实务》课程的学习兴趣。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会学生如何搜集、整理数据技术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分析数字背后的含意,教会学生辩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同时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这样一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都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在“教”中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3)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结合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收集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真实材料再现实际经济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从上个学期班级学生的成绩入手,让学生学会统计分析成绩分布情况,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指标去反映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既能学到相关的统计知识,更能锻炼统计实践技能,并且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统计学论文9

  随着医学健康档案“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和医学研究资料的不断积累,医学信息大数据时代悄然开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海量信息为健康管理和健康决策提供支持,本文分析了大数据对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提出的挑战,列出了在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应该思考的一些问题。

  所谓大数据(Big Data),是指具有4V特征且用目前的管理、处理技术手段难以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的数据。4V的含义是数据量大(Volume Big),数据量级扩大至PB以及ZB级别;数据产生、输入和处理快速化(Velocity Fast);数据结构和类型多样化(Variable Type)及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 LowDensity)。大数据的目的是将数据转化为知识,探索数据的产生机制和过程,进行预测和政策制定。随着医学健康档案“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随着物联网在医学健康领域的应用,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工作流程中产生的数据存储量呈指数增长。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海量信息为健康管理、临床治疗、医院决策及卫生政策制定提供支持,是大数据时代医学信息化带来的挑战。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为此特设立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及专项基金。在我国,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陆续酝酿和启动了“大数据的处理与应用”系列重大研究项目。

  统计是一门数据科学,医学统计学是关于医学健康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论学科。“大数据”处理对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如何将“医学信息大数据”处理技术融入相关统计学课程教学以促进现代医学信息分析技术的发展?本文做了相关的分析,并提出应该思考的一些问题。

  一、大数据对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提出的挑战

  1.统计数据产生由“问题导向”到“数据驱动”

  目前,统计数据的产生主要是基于所要研究的问题而主动进行的“数据收集”,落脚点在于如何获取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随处可得,由数据驱动而进行问题研究将非常普遍。那么,获得数据的关键点不在于如何获得,而在于如何识别与选择。由“问题导向”产生的结构数据是经过严格抽样设计获取的,具有系统误差小、总体代表性好的优势,但是信息量有限,且数据获取周期长。大数据流环境下,海量数据中有价值的数据可能并不多,即数据的价值密度低,且难以避免和判断数据获取的误差和偏倚。在很多情况下,统计数据不需进行抽取,而是“数据样本即总体”;同时,也要研究如何从源源不断的数据中抽取足以满足统计目的和精度的样本,这需要研究新的序贯性和动态性的抽样方法。

  2.数据格式和结构复杂多样化

  目前统计数据都是结构化数据,如疾病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数据等,可使用二维表格表示,可以方便地被常规统计软件读取和进行分析。在大数据背景下,除少量数据具有结构化特征外,更多的是半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如各种格式的文档、图片、网页、图像、音频和视频等。目前,这些半结构和非结构化的大数据仅能做到初步的实时业务应用。如在研究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命题时,需要处理庞大的气象数据,而80%以上的气象数据均为非结构化的大数据,如何将这些非结构化的大数据做到降维、分解和长时间序列储存无疑是统计学面临的新命题。

  3.大数据的整合及跨库分析方法亟待建立

  传统上,数据集的合并和拆分都是利用关系数据库技术,如共同的编码或关键字进行操作。在大数据环境,很多数据集不再有标识个体的关键字,关系数据库链接方法不再适用,需要探讨利用数据库之间的重叠项目来结合不用的数据库。此外,还可以改变分析思路,如直接利用局部数据进行推断,然后整合这些数据集的统计结论。

  4.大数据对于统计学核心理论的冲击

  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将必定导致传统理论和技术的变革。大数据对传统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的冲击是划时代的。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和理论立足于应用抽样技术在总体中抽取小样本进行分析,通过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的参数和性质。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更关心的不是数据量的大小,而是数据所蕴含的信息量及信息的识别和选择。因此,大数据的预处理如数据清洗、纠偏完全跳出了传统小样本研究的范畴。同时,大数据充满了各种随机的、非随机的误差和偏倚,很难满足小样本数据精度和分布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需要进一步拓展统计思维,丰富现有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赋予统计学新的生命力。

  二、在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十二五”时期统计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现代统计体系就是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统计系统”。根据这个纲要,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系统、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技术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医学信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学统计学教育是否能够与时俱进,迎接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此,笔者谈几点思考:

  1.补充和加强数学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课程

  在大数据背景的冲击下,统计学教育首先要面临两大冲击。一是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模型将会跳出原有的传统统计模型框架,需要更广泛的学习一些数学概念,如拓扑、几何和随机场,这些数学知识将会在庞大数据分析的背景下扮演重要的角色。二是算法和计算机上的实现是传统教育面对的更大挑战,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是海量的,同时又是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混合数据,处理这些技术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平台。在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在目前医学生的通识教育中,是否应该加强数学基础及计算机应用等相关课程的教育?值得思考。

  2.渗透大数据基本知识和统计思维

  统计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运用数据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在大数据时代,并非所有的医学健康问题都通过大数据方式去处理,基于小样本的分析仍然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因此,传统统计学基础和原理仍然为医学统计学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与此同时,结合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对统计学的基本知识进行拓展教育,有计划地将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思维渗透在教学工作中。将大数据的基础知识,如数据来源、数据结构和格式、收集和筛选,在教学中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大数据处理中。

  3.扩充实验教学内容,夯实基本软件操作

  统计学是一门处理数据的方法学科,重在应用。因此,在系统统计原理教学的基础上,更加侧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训练。在目前的统计学教学中,学生普遍比较缺乏的不能将医学实际问题正确的转化为统计学问题,不能根据资料根据资料的设计类型、性质和分析目的灵活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综合性的实际案例,将医学科研中的实际问题纳入教学,使学生虚拟的置身于科研一线,去感受和完成科学研究中的统计学应用。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料的产生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需要增加部分大数据方面的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方法的训练内容。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中除了一些结构性数据外,更多的是半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很难用传统的二维数据表显示方式予以直观化。因此,除了目前常用的统计图、统计表外,还应该逐步补充一些比较复杂的数据透视化技术方面的教学,如探索性可视化描述工具、Tableau、TIBCO和QlinkView以及叙事可视化工具等。

  在大数据时代,在统计学的教与学中,不应要求死记有关概念、定理和计算公式,而应加强统计学基础性原理与知识的教学,凸出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性,建立起大数据统计思维。学习统计学是为了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对教师来说,教好医学统计学的标志是教会学生运用统计思维思考问题和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解决实际健康决策及健康管理问题。对学生来说,学好统计学的标志是建立统计思维,能够以问题为导向,在统计思想的引导下,选择合适或最优的统计方法,或者通过创新统计方法,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学论文10

  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这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随着统计方法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生物学等实质性学科应用的不断深入,很多高校的经济系本科专业普遍将统计学确定为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开课以来,经济系统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就不断开展,在很多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相对于专业教学来讲,由于统计学课程的特殊性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统计学的教学仍主要处于理论部分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也仍然延用中学时期的思维方法,偏重记忆和解题,而没有实际分析问题的锻炼,忽略了统计学的实用性。此外,由于课程中概念较多且彼此之间关系复杂,公式多且计算复杂、难度大,导致许多学生对课程学习思想负担较重,缺乏学习主动性,无法对所学内容展开深入的思考。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该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开展实验教学,课堂学习与上机学习统计软件相结合

  学有所用,这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却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导致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非常少,另外,现在计算机网络已经非常普及,统计学中的计算过程已经不应该再被视作教学的重点,而统计思想和案例应用才应该是教学的重点。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已经离不开统计软件的处理技术,而且在统计学中使用统计软件,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变得更为简单、直接和精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枯燥乏味变得简单轻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经济系学生自学统计专业软件,如SAS、SPSS、Eviews,难度较大,而Excel软件作为一款常用办公软件,它提供的统计分析工具虽然比不上专业的统计软件,可由于它简单易学,更便于学生掌握。此外,很多高校都会在大学一年级为学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具备Excel的基本知识,并且熟悉Excel的操作,因此,对于本门课程,我们可以采用Excel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结合统计案例,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另一方面,如果把Excel软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演示,不仅可以简化分析过程中繁琐的计算,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统计分析能力,也可增强学生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能力。这种加以计算机辅助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统计实用性的认识。

  二、推进考试考查方式的改革,尝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以前,很多高校对于这门课程的考查方式是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却没有实际应用方面的考核,这很难评价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为了通过考试,学生主要靠死记硬背,对于统计学原理无法深入理解,导致教师很难真正了解学生对统计分析方法应用的掌握水平,达不到考查的目的。

  因此,为真正提高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建议在统计学教学的新模式下,对现有的考试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尝试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对于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采取传统闭卷考试方式,而对于数据处理等应用性部分的考核,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要求学生对于已给数据,利用计算机的辅助功能,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用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用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种开卷考核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助于考查学生对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

  三、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

  考虑到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最初开设统计学时,我们建议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实践教学方式,注重强调统计原理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在第一堂课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自己组成团队,要求每个组不超过5人,针对一个实际问题,或让学生依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择一个需要做统计分析的、推断规律的问题,根据该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做出调查报告。学生期末时上交三个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调查问卷,并说明发放问卷的过程,第二部分是数据处理的过程,最后是一个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要完整说明整个问题的提出、分析与结论。教师事先对调查涉及问卷中的问题个数、问卷数量都有一个要求,并明确要求学生在数据分析中必须用到课程中所讲授的四类主要方法——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中的至少三个。在统计学的学习中,我们并不需要求选题与经济学挂钩,选题可以相当广泛,如对学生喜爱运动的调查、食堂调查、图书馆调查、信用卡使用情况调查等等,我们应该通过实践过程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例如,课上讲到“抽样的时候要有随机性”,让学生们自己做调查问卷,自己进行抽样,就会有自己的体会,这些体会如仅仅通过课上教学是很难得到的。通过这个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思维,还能为以后的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定量分析基础,对于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从事相关数据处理工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并符合经济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经济系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注意做到不仅要抛弃保守的“数学证明+手工计算”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防止走向“软件应用”模式,争取做到以应用为中心的“数据收集+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思路+数据处理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能理解统计学的方法和原理,同时也能够利用统计软件来解决收集统计问题。

统计学论文11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医学类专业及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由于其教学内容抽象、实践性强,从而增加了教学难度。本文分析了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基本特点和教学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提高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学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应用,它贯穿于生物医学研究流程的始终,不仅提供试验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和数据描述的基本方法,还提供合理选择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对统计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的重要原则[1]。因此,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医学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和必修课。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统计思维,正确选择、应用统计方法解决生物医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及科研论文撰写打好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但生物统计学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包含大量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抽象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与其他专业课相比,普遍反映授课难度大、学生积极性不高、遗忘快。因此,必须针对该课程特点,改革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常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目的。作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效果浅谈自己的体会,为提升生物统计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体系建立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反应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体系建立过程中,我们综合考虑课程特色和教学要求,从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环节入手,组织整合教材内容,精心提炼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以期给予学生在生物统计学的学习和应用中以科学、合理的引导。首先,理论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而教材则是教学体系是否完整而有效的基础与核心。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它是贯穿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材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材选择方面我们主要考虑了教学内容覆盖的全面性,在教学中指定李春喜主编的《生物统计学》(第五版)作为教材,根据本科教学的实际需求选择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同时,授课教师归纳和融合其他参考书的优秀教学内容,透彻理解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打造适合本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

  其次,生物统计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教学体系是生物统计学教学的另一关键,也是检验课程实际效果的最终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引入生物统计学的实践教学,向学生介绍Excel、SAS、SPSS等经典统计软件的特点,在不同章节教学中穿插具体统计方法的统计软件实现,讲解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步骤,达到将抽象统计理论与直观形象操作相结合的目的。统计软件引入生物统计学教学既体现信息技术时代的特点,又适应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3]。另一方面,我们以具体的科研案例为基础,指导学生运用生物统计学知识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并将实验方案和统计方法运用到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中,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环节,加强对中统计学方法运用的培训和规范化要求,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这些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多元化教学,提高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

  传统的生物统计教学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有利于教师掌控课程内容和进度,但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课堂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由于生物统计学教学内容枯燥,抽象概念多、关联度高,公式多且难记忆,学生在被动听课的过程中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掌握效果欠佳。同时,单一的讲授教学使学生在课后除完成习题外,无任何其他检测手段,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也难于感受该课程的现实意义。从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依靠传统教学模式,尽管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不会灵活应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结束一到两年后,学生会遗忘学过的大部分知识,面对毕业设计和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一筹莫展。因此,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富于变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板书教学

  板书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手段,在讲授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方差分析的`分解等重要的统计学原理和相关公式的证明和推导时,可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讲授的知识,学生可在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因而在理论教学时具有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优势。

  (二)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校教学中已被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能给予学生直观的图形、图像,能使得一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这对于生物统计学这样抽象概念众多的课程来说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我们精心制作的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课件,学生能多角度地直接观察对象,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生物统计学概念;而通过搭配课件中不同的背景、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使得课件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教学交互性好的特点,基于本校课堂互动系统,要求学生接入该系统在线实时答题,师生共同批改检查并进行当堂评价,使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内理解掌握重要知识点,有效解决了知识缺陷累加的问题。此外,在目前还没开设课内上机实验的情况下,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实验,如:随机抽样分布中的随机数生成,介绍Excel、SAS、SPSS等统计软件在统计推断、方差分析、一元回归等方面的应用,讲解利用上述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图表绘制的要求和流程等,让学生清晰、直观的掌握抽象的概念及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呈现研究数据的综合能力。

  (三)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该方法将工作中的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的教学案例,学生通过课前/后独立学习和课堂讨论的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生物统计学课程中我们遵照“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寻求解决—理论讲授—实践运用”的思路实施案例教学法。在讲授前将要分析讲解的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预先寻求解决方案,课堂上先由学生讲述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再由教师分析讲授相关原理和正确方法。案例式教学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案例,获取解决方案的学习过程,真正认识到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统计思维。此外,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学生要对材料进行消化并查阅各种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教师要对学生的解决方案给以引导,并不断整合新的教学内容,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生物统计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4]。

  三、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作为评定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依据,考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促进学生系统总结已学知识,也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法。目前,生物统计学的考核方式多以期末闭卷考核为主,考察内容侧重于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平时听课作业不认真,考前突击也能通过考试;即使是掌握了知识点的学生也可能不会灵活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改革考核方式,结合平时含书面作业、案例分析口头讲述和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期末考试形式为“一纸开卷”,学生可以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梳理后归纳至“一纸”上供考试时参考。考试内容加入大量案例分析内容,更为灵活。实践证明,上述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总结

  综上,我们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中不断系统提炼教学内容,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与学生互动,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创新式”学习。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但我们也深知,生物统计学为生物医学类学科中重要而特殊的一门工具学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仍然任重道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努力提高自身科研素养和教学技能,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建立适合本专业特色和实际需要的教学体系,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而继续努力。

统计学论文12

  一、年代性

  当今年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对这一命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从科技发展角度上说,是后工业化或信息化年代,从经济活动层次角度看,是经济全球化年代,从政治格局角度看,是政治多极化年代。总体上讲,当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它反映着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浩劫和两极冷战对抗后世界各国绝大多数人们的共同价值取向。换句话说,当今年代的人们更多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保持现在的政治经济秩序前提下如何更好地求得国家强大和生活改善,而不是如何毁灭对手甚至主动地树立一个对手然后将它毁灭。于是,合作双赢、建设性态度、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等成了我们这个年代的主流价值,而单边主义、原教旨主义、种族歧视、贸易保护主义等一切人为地倡导对抗、仇视、封闭排外的做法和思想都遭到了人们憎恶和批判。一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界给各国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劳动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革,一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共处的社会给各国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乃至综合国力提出新的挑战。面对如此年代、如此变革、如此挑战,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无法也不能回避。政治经济学教学要如何适应年代、投身变革、回应挑战?有三个现实问题必须予以解决:

  第一,准确把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给人类经济生活带来的变化及其影响。人类自20世纪中期以来已经全面跨人了信息年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乃至政治运行模式,也给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知识、技术、信息在经济增长中越来越突显的第一位作用使传统的重视资本、劳动力、土地的经济增长理论发生危机;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异军突起同时,也对传统产业进行了深刻改造,使得以往的产业结构理论必须完善;信息年代的网络贸易、电子货币流通的兴起对传统的流通理论形成了冲击;工业经济年代以按资本分配为主的方式已被信息经济年代以按知识分配为主的方式所取代。此外,劳动形式的多样化、消费方式的个性化、社会阶层的多层次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作为当今年代的.显著特征而区别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平年代,这些同样对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构成强烈的挑战。政治经济学必须敏感地捕捉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的种种新特性,并给出自己理性的回应与反思。

  第二,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的变革及其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呈现出与工业化时期迥然不同的气象。资本占有方式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在世界范围内主宰着全球的生产、投资、贸易和金融,也给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注人了强大的活力。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和各种合作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增长明显。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手段的根本变化使国家对经济、社会的调控和介人越来越普遍和成熟,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克服,人民生活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和保障。中产阶层的人数不断壮大,传统产业工人阶级队伍日趋萎缩,民主法治运行机制更趋完善,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进二步拓宽,国家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等当代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稳固,国际工人运动和阶级斗争处于低潮。这一切现象都表明,资本主义仍然具有相当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仍然具有在不改变根本经济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容纳新兴进步生产力的生命力。对此,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闭目自欺,而应本着客观、全面、开放的态度加以研究和评析。

  第三,充分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启示。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在二十世纪里有过高歌猛进,也经历了风雨飘零。这里面的经验教训,反应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史诗般的艰难与壮丽。苏东剧变后,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仍在经历较长时期的创伤弥合,同时也要酝酿痛定反思之后的重整旗鼓。以中国为代表的坚定走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改革事业,二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成就,中国模式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重新点燃世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希望。无论是在改革的烈火中陨灭还是新生,社会主义国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里就陆续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说明了计划经济与现实国力民情的相违,也说明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应该实现从论战式的批判到具体的建设性的运行规律研究的转变。生产资料转归国有之后并没有万事大吉,探究公有制的合理实现形式、建立完善的经济体制和尽快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紧迫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并且,建立在相对落后国力基础上、以农业文明为主体前提的社会主义国家还要着力解决国民经济工业化、信息化、二元经济转型,防止区域、城乡和社会差距过大,资源环境与人口协调发展,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对这些年代课题的探求和解答,是今天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

  二、人文性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又是一种价值体系。在研究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同时,更注重对隐含在这些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分析,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某种价值评判。因此,政治经济学又带有深刻的人文性,体现了对人的关怀。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山本二三丸教授在《人本经济学》一书中抨击以食利致富为目的的经济学,指出要想配得上称之为科学的经济学,就必须对各种经济法则进行正确的系统的研究。与此同时,还必须致力于探明这个社会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以及它必须为下一个更高级的历史性社会所取代这一发展规律。也只有这种科学的经济学,才能在这个被货币牵着鼻子走的、人们生活在比动物世界还要恶劣的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真正把握关于人与社会的正确思想,才能得出真正的科学的结论政治经济学的人文性代表着一国经济思维的主要成就,它使我们每个人在参与经济生活时,能够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而不至于沦为一部缺乏人文精神、不顾经济伦理的机器。政治经济学的人文性从根本上讲就是指它的政治和道德立场,体现这一学科研究和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的精神。以讲授市场经济一般理论为例,一方面,我们要解析它作为配置经济资源的最优方式而体现出的生产力意义,另一方面,又不能忘记这一配置中已经内含的为谁配置的主题,这里面就是一个资源所有权益和财富分配归属的人文话题。市场经济体制里通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必然造成社会成员的贫富分化,而这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想显然背道而驰。因此,这一分配原则必须置于公有制的前提之上和政府对收人分配的合理干预之下,这就是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人文性意义。同样的,在介绍GD归,经济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人的概念同时,我们也要更加关注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人均寿命、青壮年文盲率、失业人数等事关一般群众生存状况和幸福感受的数字。不然,我们的经济学教学就变得六亲不认,冷血无情,我们的经济建设成就也将失去人民的认同。

  三、国别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教学的立足点还是我国的经济改革者建设事业。无论是回顾经济学史还是探讨当代西方经济,目的都是有所借鉴,把自己的事办好。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伟大而艰难的事业,各种矛盾和关系需要得到妥善处理,各种经济理论的难题需要得到破解,这些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上的普遍问题,也有计划体制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特殊规律,还有中国自己的政治与文化传统背景,没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事实上,当代中国有许多重大经济课题值得我们深人研究。如: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结构、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与分配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转轨过程中的失业与社会保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发展、宏观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改革、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等问题。不研究这些,政治经济学就学得不扎实,最多只能说有点理论功夫,很难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经济学教学的任务必须十分注重它的国别性,尤其是结合中国国情。

统计学论文13

  一、我国旅游经济核算现状

  在进行旅游行业的核算时,主要采用的是抽样调查、定期调查和专项调查等。调查的项目由国家旅游局和相关单位共同制定,并且由专门的调查人员执行。在进行调查时,国家和地方进行核算的方法不同,国际进行的是抽样调查,通过选取样本进行调查,以此推算全国的旅游人数和相关的收入。地方的旅游经济核算主要是对当地的旅行社、旅店等进行核算,并且将各个景点的统计人数作为补充调查。

  二、我国旅游经济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范围不全面

  我国旅游经济进行的相关统计并不全面,其数据缺少连贯性,并且由于缺少科学的统计方法,使得统计数据没有很高的权威性。从经济的核算统计上看,现阶段的经济统计并不能够全面的代表全国的旅游统计,因此存在着统计范围不全面的问题。在进行旅游数据的统计时,存在和相关项目漏算的现象,在进行旅游人员统计时,只进行星级饭店旅游人员的统计,而忽略招待所等住宿地的人员统计,再有就是对调查表中相关项目的认识不准确,使得核算的内容不全面。

  (二)核算数据缺乏权威性

  旅游经济在进行核算时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账户体系,因此在进行相关的统计时,数据的核算缺乏精准性和权威性,各地方的经济核算不能进行较好的比较,由于数据的不统一使得其提供的数据没有信任度。

  (三)核算指标不合理

  从核算的方式上看,很多方式的核算都不合理,在进行旅游经济核算时发现,有很多非货币形式的指标,比如对旅游人数的统计,再有就是对旅游的消费核算部准确。旅游中的消费占据了旅游经济中的很大部分,但是其相关的统计指标并不规范,使得很多项目没有得到合理的计算。

  (四)核算方法不严谨

  从经济核算的方法上看,很多地方的旅游经济存在核算方法不严谨的问题,比如国家级的旅游经济和地方级的经济核算方法不同使得计算的数据很难统一,现阶段我国旅游计算调查采用的还是回忆式的方法,使得核算的结果和实际有很大的差别,很多调查者对调查内容不熟悉,容易出现漏查的现象。从核算的频率上看,很多地方在进行经济核算时通常是一年进行一次,使得误差很大。再有就是调查的样本分布不均,没有很好的代表性,用某一地区的经济核算估量其他地区,存在着很大的误差。

  三、加强旅游经济核算的措施

  加强旅游经济核算,不仅能够对旅游经济更好的评估,同时还能更好的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要对旅游行业核算的范围进行全面的统计,将影响旅游行业核算的.每一个因素都要包含在内,并且进行调查表的优化设计,让项目的设置和规划更加合理。进行统计算法的优化处理,。让国家和个地方的核算方式相同,从而让统计的数据更加具有权威性和信服度。提升调查人员的素质,让调查人员对相关的统计程序更了解,从而进行更加精准的统计。国家要重视旅游行业的经济核算,并且要推出相关的政策帮助进行经济的核算,从而让旅游经济的核算更加顺利和精准。

  四、结语

  在进行旅游经济的核算时,要结合现阶段我国旅游行业核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控制好旅游行业计算的范围,将旅游行业经济所涉及的经济都纳入到经济核算的范围中,并且提升相关的计算方法,让计算更加的精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核算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进行提升时要按照相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加大旅游行业经济核算的管理力度,让旅游经济数据更加的精准,从而更好的提升我国旅游行业的经济发展,让旅游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统计学论文14

  通过对《统计学基础与实务》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该教材使用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市场需求,提出该教材修订的思路和方案。

  引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计学基础与实务》教材,是由几位长期从事统计学教学的高校一线教师编写,于20xx年8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分社)出版,作者分别是刘小平、李忆、郑贤铭、段俊。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主要考虑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两个视角,融入引导案例、专业统计软件、综合练习和实验应用。教材出版后,先后在上海、天津、河南、山西、四川、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海南、湖北、安徽、江苏、重庆等全国多个城市的高等院校中广泛使用。教材出版至今历时4年多时间,由于社会发展,市场需要,书中案例、习题等已不能跟上时代步伐,经过调研分析,决定修订本教材。修订教材拟定于20xx年出版。

  一、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材修订,笔者针对教材使用情况,特地于20xx年4月进行了的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选取的对象是使用过该教材的高校中的部分老师和学生,其中老师6名,学生80名。调查结果整理如表1所示。

  表1教材使用评价调查整理结果

  教材评价 改进地方

  对于学习统计学基础知识非常有帮助,内容由浅到深,习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很适用 在重点知识的地方可以使用恩子加粗标明,方便浏览重点内容

  例题比较有针对性,便于理解内容 部分案例和习题应该适当更新,以助于学生了解更前沿的知识

  配套的软件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例题可再多一点,更加详细

  教材的课题排序很好,环环相扣,课后习题比较全面 案例可以更多一些,与管理实践相结合

  语言通俗易懂,可以较好理解内容 可适当增加一些基础知识,使基础差的`人可以更容易学习

  字体大小很合适,便于阅读学习 对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的应用多给点实例

  版面排版美观 再增加一些图表

  实用,易学 有细节差错

  总体不错,内容深度适合 提供配套学习的数据文档

  二、教材使用效果

  《统计学基础与实务》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08)已在上海、天津、河南、山西、四川、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海南、湖北、安徽、江苏、重庆等全国多个城市高等院校的统计学教学中使用4年,学生普遍反映教材内容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案例趣味性强、切合实际,实验设计合理、指导性强,习题实用性较强,该教材得到使用院校多数老师和学生的好评,教材自出版以来各年平均用书量三千余册。累计印刷3次,累计销售10000余册。但由于该教材是第一版本,教材编写成员难免存在经验不足和编写疏漏,比如有些案例的趣味性不足,跟管理实践结合度不太高,有些章节的例题和习题偏少。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的发展,大部分案例跟当前的实际不吻合,显得比较陈旧,而这些不足正是我们想修订该教材的理由。

  三、教材特色

  (一)覆盖统计学经典理论,取舍得当。从《统计学基础与实务》教材第一版的使用对象来看,大部分为大专院校非统计学专业学生,这正符合我们对该教材使用对象的定位。教材重点使用对象是大专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所涵内容在目前的统计学教材基础上做了适当的增减,增加应用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及操作,将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和统计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减掉与其他课程教学重复的部分:概率基础;删除对经济管理本科专业非必须掌握的方差分析和国民经济统计部分,使得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更强,同时节约学生用书成本。教材共有9章,具体为:第1章绪论;第2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显示;第3章统计数据的描述;第4章抽样与抽样分布;第5章参数估计;第6章假设检验;第7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8章时间序列分析;第9章统计指数。教材各章内容结构设计为:“引导案例-统计理论-本章小结-应用与实验案例-思考与练习题-实务题”。整个体系反映大专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的《统计学》教学中所必须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及其应用。

  (二)融入现代教学方法,体系新颖。各章内容结构设计:“引导案例-统计理论-本章小结-应用与实验案例-思考与练习题-实务题”,从而体现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导向-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方法应用-理论教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重要知识点的练习巩固-实践与实验应用”。该教材体系和内容充分展现了集理论与应用为一体的特点。

  (三)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各章配有相应的引导案例和应用案例。引导案例中主要体现当今社会和经济领域中最新问题所涉及的统计方法和技能的应用,引导学生对该章理论的认识。在各章结束配有一至二个应用案例,让学生能进一步掌握该章节理论知识的应用。第二,每一章使用一至二种统计软件进行实验设计,有针对性地把各章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以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的问题,方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恰好弥补了当今统计学教材将理论与实践和实验分离的不足点。

  (四)突出时效性与效率原则

  《统计学基础与实务》(修订)将根据第一版本在全国多个城市的使用情况和市场调查所反馈的信息,决定在第一版基础上,修订略显陈旧过时的引导案例、例题、习题、实验案例、实务训练。同时,修订不完善的统计理论。篇幅仍然控制在40万字左右。与其他教材相比,在篇幅有限的前提下,教材融入了最新的经典案例,充分体现了教材的时效性和效率原则,是经济管理专业学习统计学的一本合适的教学用书。

统计学论文15

  统计学指的是调研人员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推断出调研对象的本质,甚至可以对未来的类似事情进行预判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进行统计学整体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统计学由于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在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不可或缺。本文对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通过阐述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我们对统计学产生兴趣。

  1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运用统计学对生活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首先要学习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学科,这些基础知识和方法都是在开展统计学应用活动之前调研人员所必须掌握的。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作为经济学学科当中的重要分支,在经济学课程中经常被应用。例如,经济学的计量统计就需要根据统计学在金融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将金融知识和统计学知识相结合,将金融计量和时间的序列进行结合。对收集到的金融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得出金融計量和时间序列的一定关系。

  2统计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医学中的主要应用就是生物医学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生物医学主要的研究目标就是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不确定因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医学变异现象。变异现象在生物体当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对于外在条件基本相同的两个病人,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治疗时,却有可能出现有的病人被治愈,有的病人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还会出现死亡的现象。造成这些外在条件相同的生命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治愈,主要原因就是生物医学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或者是人体中存在的错综复杂的随机因素。

  在医学当中运用统计学最主要的就是通过观察不同疗效病人的医疗诊断效果,将实际的医学诊断治疗效果与医学理论和假设进行验证,运用概率论以及数学方法对对比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运用电子计算机等相关软件设备对研究对象的指标进行记录,并绘制相应的图表等,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研究结果。将统计学应用到医学当中,可以促进统计方法和多变量分析法在医学试验研究中的应用,对未知病因所造成的医疗诊断事故进行分析,可以促进医疗诊治手段的不断创新发展。

  3统计学在体育比赛中竞技指标的应用

  统计学在体育比赛中的应用主要是统计职业联赛的数字反应,得出比赛队伍能否成为世界顶级的结论。这是因为在体育比赛中应用统计学可以对比赛中的胜率进行分析,主要是将每个队员在每个赛季比赛的分数和常规赛场上的分数进行统计,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计算分析,制定出每个队员得分平均值和标准差之间的'正态分布图,通过正态分布图的稳定性来判断队员的技术稳定性。以众所周知的NBA篮球比赛为例,NBA比赛中由于明星球员众多,在运用统计学进行数据整体分析时,需要依据本质上的规律进行数据统计,而不是随意的选择数据进行统计,例如在进行篮球比赛发球这一项双方队员的进攻和防守的概率时,在进行指标选择时就涉及到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因此,可以运用统计学统计球员在每一场比赛上的均得分,通过这些数据指标的正态分布图来确定球员的技术稳定性。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统计学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可以极大提高生产生活中对研究对象的管理效率,使得研究对象变得明确,降低管理成本。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应用统计学时,调研人员需要通过多次的试验和随机概率对比来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定量定性的数理统计分析工作,充分发挥统计学对生产生活的促进作用。

【统计学论文】相关文章:

统计学论文07-22

统计学论文07-24

统计学论文15篇(优秀)07-24

统计学个人总结10-03

医学统计学就业前景07-28

统计学最好的就业方向10-27

统计学的学习心得04-30

统计学专业实习报告06-08

统计学实训报告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