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2-07-26 21:32:41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符合职业教学的需要,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探究学习的育人功能,我们教师需要

  花大力气精心设置课堂,合理、选取、组织、设计科学探究的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表达方式或呈现顺序。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会计学 探究学习

  探究性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其核心是使学生通过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标

  准实施以来,探究性教学方式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普遍关注和好评。但由于许多人对其认识未深及本质。而且实践也处于初级阶段,老师在实施教

  学时存在许多疑惑和问题,本文从这些疑惑和问题出发,对探究性教学应该注意那些问题作一些讨论。

  1 探究式学习是否等同于科学研究探究式学习不等同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人们尚未认识的科学事物及规律。若将探究

  式学习等同于科学研究,势必造成不良后果:①探究内容的窄化。②课题选择过分社会化,成人化,容易造成参与探究式学习的学生精英化,只有少

  数学生能胜任和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没有学习兴趣,违背通过探究式学习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初衷。

  2 探究式学习中是否抛弃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中不能抛弃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要相互结合。

  (1)在探究的过程中离不开应用知识和技能,在提出问题时,评价问题的价值,在作出猜想假设时,需要已有的知识。

  (2)接受式学习需要渗透探究的思想,在传授知识中渗透探究的思想这是一种好的方法,他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是怎样形成的,从而更好的理

  解知识3 应该采取那些措施来节约探究的时间在实施探究教学时,教师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希望引导学生采用探究方式进行某一课题的学习

  ,可是教学时间却很拮据,那应该采取那些措施来节约探究的时间?3. 1 控制探究的要素 一个完整的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

  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如果每一个探究活动都设计成完整的探究,从各个要素去考察和训

  练学生,时间是不允许的.,这样我们只能有侧重点,可选择其中的某个(些)要素,从某个角度有所侧重的考察和训练学生,可以采取学生探究和教师

  探究想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想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2 降低探究的自主程度 探究式学习具有不同的层次,同一探究的项目,可以按探究者的自主程度高低设计成不同的层次。自主程度越

  高的探究,不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高,而且需要的时间越多,所以降低探究的自主程度,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指导,可以减少学生的探究时间。

  3. 3 分配探究任务 有些探究活动涉及的面较多,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大量时间,这时可以将探究任务进行分解,让不同学生分担这些任务。

  3. 4 借用课外时间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有时可以把一部分探究活动移到课外。

  4 在探究性教学中如何判断有那些学习内容适合探究学习?如何设计教学内容4. 1 会计学探究学习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会计学探究学

  习教学目标是会计学探究学习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知识目标决定内容选择的范围,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技能目标决定探究内

  容选取的角度,选择能够促进探究技能掌握的问题进行探究;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决定探究内容的组织形式,选择能够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探究过程,方法的教学组织形式;

  情感目标决定探究内容呈现的方式。因此,会计学探究学习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会计学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

  具体选择探究学习教学内容时,对学习内容的分析要深入,知识内容及其结构关系要清楚。知识内容的类型要明确。

  4. 2 会计学探究学习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1)适度性原则 首先是探究量上的适度。即探究内容复杂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

  平,接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其次是探究质的适度,即探究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

  (2)激趣性原则 学生有好奇心,喜欢探究问题的答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激发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探究学习的内容必须能充分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

  (3)实践性原则 探究学习中课堂探究的内容应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得到探究结论或结果的科学问题。探究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起点水

  平: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准备和技能准备。课外探究的课题,探究计划,探究方案都应具有实践性。否则,学生进行的是盲目的探究4. 3 会计学探

  究学习教学内容选择的范围(1)概念和规律 会计学概念和规律既是课堂探究的基础,又是课堂探究的对象。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科学探

  究体验,感悟知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自己的认知结构趋于合理化和系统化。

  (2)会计学习题探究 能够熟练解答会计学习题,是学生在课堂探究学习的重点。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应用已有的会计学概念和会计

  学规律,掌握解题的过程和方法,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

  (3)会计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会计学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的科学,会计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会计学应用方面的探讨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4 会计学探究学习教学内容的设计 会计学探究学习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师在认真分析《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充分研究《会计学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和学生的现有认知发展水平后,合理选取,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顺序,使教学内容最有利于

  学生的学习。

  会计学概念的探究要以概念的形成过程为主线;

  会计学规律的探究要以规律的发现或建立过程为主线;会计学习题探究要以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为主线。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符合职业教学的需要,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探究学习的育人功能,我们教师需要花大力气精心设置课堂,

  合理、选取、组织、设计科学探究的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表达方式或呈现顺序。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2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学员集中面授的培训方式已逐渐显露出弊端,基于网络的培训方式也逐渐展开。通过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通辽市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了解教师对网络教学的认可情况,以及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培训之后对教育技术能力的掌握情况,从中发现网络教学在通辽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看法和建议,找出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教学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问题 对策

  網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简单地完成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和教师之间还要通过交流、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来完成任务。与行为主义下的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遵循了建构主义的理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而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这种新形势下的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

  1 网络教学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又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三个部分。培训内容是指达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分初级、中级、高级,并侧重教学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培训内容基本一致;认证是指按照审核认定的考试成绩授予教师相应等级的证书。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有很多,其中通过网络教学是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一种新型途径,有效弥补了传统面授培训的不足。

  2 关于通辽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网络教学的调查研究

  调查对象为参加过通辽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48份,有效问卷有41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是83%。

  对通辽市中小学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网络教学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关于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参加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基本情况的定量分析。通过统计,参加问卷调查的中小学教师涵盖了各个学科,且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曾参加过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

  2)关于教师参加网络培训的原因的定量分析。从数据可以看出,通辽市中小学大部分教师是因为服从上级安排和教师资格认证需要参加的教育技术网络培训,仅有少部分教师是因为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自愿参加的,因此可以看出,通辽市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积极性并不高。

  (3)关于网络培训教学质量的定量分析。从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认可程度一般,少部分人认可程度较高。

  大多数教师对网络培训后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感到一般或者不满意,只有四分之一的教师觉得满意,这说明通辽市教师通过网络教育培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对于“培训的内容能紧密结合实践经验和教学中的难题”这个问题,大多数教师觉得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没有做到紧密结合实际问题,仅有少数教师持肯定观点。

  (4)关于网络教学的缺点的定量分析。数据表现出,通辽市中小学教师觉得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内容设置和时间安排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主要是在内容设置和时间安排方面,网络教学应有所改善。

  (5)关于网络教学的优点的定量分析。通过统计,通辽市中小学教师通过教育技术网络培训之后,大部分教师能够掌握教学思路和制作课件的方法。而能够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且提高教学效果的只占少数。

  (6)教师对通辽市教育技术能力网络教学培训的意见或建议的定量分析。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通辽市中小学约有一半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网络培训的作业和任务量比较多,只有少数教师觉得适中。大多数教师希望网络培训的时间不多于半个月,只有仅少数教师希望网络教育培训能够长期进行下去。

  从数据可以看出,通辽市中小学教师认为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没有时间、培训形式化,不实用、培训内容多,效果不明显和教师自控力不强这四个方面。

  通过调查反馈,有很多教师建议,网络教学应该与具体的学科整合在一起,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于技术应用上,而忽视了具体学科的不同特点。

  3 网络教学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

  3.1 问题

  3.1.1 教师参加网络培训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参加网络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根据调查,通辽市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存在奖励机制,参加网络培训的教师大部分是因为服从上级安排和教师任职资格认定的需要,只有极少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3.1.2 网络培训的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认可程度较低,而且只有少部分教师在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之后对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持满意态度,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感到一般或不太满意。

  (2)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形式化,不实用,培训的案例没有针对性,没能做到紧密结合实践经验,教师不能将所学知识技能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3)网络培训方式单一。不能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设计培训内容,且未与学科有效整合。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在接受培训后把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几乎替代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工具,而不是针对具體学科特点,合理运用所学技术以辅助教学的高效开展。

  (4)关于网络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作业和任务量较多,而且时间安排不灵活,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师平时的工作就很繁重,加上紧张的培训,难免会有些“吃不消”。因此,有些教师为了完成任务,甚至会抄袭别人的网络作业。经过调查,有教师建议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寒暑假,这样,教师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集中精力于网络培训。

  3.2 对策

  3.2.1 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方面

  (1)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教育主管部门应灵活安排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时间,给教师规定特定的期限,在期限内学员可以自由分配时间。或者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寒暑假。教师在寒暑假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认真学习每个知识点,分析案例,认真完成任务。而不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应付培训任务,草草了事。

  (2)合理选择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加强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审核,选择内容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要联系实际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少而精,提高教学质量。

  (3)课程设置方面。网络培训的内容应结合各科教学的特点,设置符合各学科教学的培训内容,做到因学科施教。

  3.2.2 接受培训的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该注意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使每个教师都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能积极主动地接受培训,顺利高效地完成培训任务。其次,中小学学校应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给予高效完成任务的教师一定的奖励,对没有认真完成培训任务的教师给予批评和适当惩罚。另外,建立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将所学的教育技术能力运用于实际教学。

  3.2.3 教师个人方面

  首先,教师要树立主动发展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认真地完成培训任务。其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把接受培训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及时上交作业。另外,培训结束之后,要尝试将所学新知识和新技能合理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利用新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4.

  [2] 侯淑萍,任福战,傅宏.论网络教学的特点[J].现代企业教育,20xx(2下).

  [3] 韩晓红.网络教学的特点与模式[J].甘肃高师学报,20xx.9(2).

  [4] 唐锰.网络教学的特点[J].教育与职业,20xx(6).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3

  论文关键词:高职 商务英语 教学能力 途径

  论文摘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决定高职毕业生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基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特点,本文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出发,结合他们的教学现状,提出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些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国际商贸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加人WTO之后,我们亚需培养大批熟练掌握英语、通晓商务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环境、具有商务实际操作技能的国际性复合型的人才。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在过去的这十几年间,我国许多高校和高职高专都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在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起步较晚、发展快,且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未能与时俱进的情况下,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未能与高职教育的规模同步协调发展。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的棘手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出发,结合教学现状,提出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些方法。

  一、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通常定位为培养“英语十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其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是既包括普通英语的内容,又包含商务知识的特定内容。与普通英语相同的是掌握商务英语必须具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不同的是商务英语还涉及相当广泛的专业词汇和知识,如贸易知识、金融知识、财务知识、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商务英语教学有着明显的职业教育特征,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它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因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外事商务行业,为商贸、外事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语言功底和较强商务贸易能力,能在特定的经济社会、行业经济一线使用英语进行相关商务洽谈、生产经营、外事接待工作的高等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必须坚持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可以说,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跨学科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在侧重加强英语语言学习,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运用技能的基础上开设与国际商务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课程。即以英语语言学习为基础,使之成为一门工具为学生所掌握,并借助这种工具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国际商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胜任在英语语言环境下的商务活动。

  二、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能力的要求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提出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1知识能力

  专业课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必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特征。合格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英语功底,而且要有丰富的商务知识和技能。现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单纯语言教学的教师转型而来,商务知识贫乏,缺乏具体的商务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深人、透彻地讲授商务专业知识或传授商务技能,造成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商务英语知识,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2.职业教育能力

  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许多教师职业教育观念模糊,对突然开设的'商务英语职业教育的发展认识不足,缺少信心,对职业人才的培养途径的研究甚少,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理念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同原有的英语教育专业的方法没有多大区别。有些教师还是凭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加一张嘴以“满堂灌”的方式讲下来,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素质能力

  专业课教师要将职业文化素质的教育融人课堂。高职的素质教育更加关注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家黄炎培曾说:“职业教育将使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高职教育注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人”,而非“教育家”,所以除了职业能力,教师还要在课堂中加强对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定位、职业实践、职业道德、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吃苦精神等文化素质的教育。要让学生树立“能力本位”的观念,并能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工作和伙伴。 三、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办法

  基于以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结合职业院校目前的教学状况,笔者提出以下三条途径来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在高职教育评价标准讨论稿中,提出了“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并对“双师素质”教师的任职资格条件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规定“双师素质’,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①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②既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职称;③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或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应该看到,教育部高职教育评价标准讨论稿对教师任职资格条件的规定,在体现“双师素质”教师概念的内涵特征方面还不尽完善,个别提法也有待商榷。因此各地区高职院校在此规定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本院校的实际,都分别制定了各自的认定标准。但每一套标准都强调专业教师行业的经验、经历和能力。

  为实现“双素质”,从学校方面来讲,学校可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培训。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在经济、管理、外贸、金融及营销等方面的专家给教师讲授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将教师直接送到企业从事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提供给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这样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具体案例会更加的形象、生动、立体。从教师个人来讲,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讲,考取外贸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证书包括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代员、单证员、外销员、国际商务师等,教师可根据自己教授的课程从中选取。

  2.推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坚实的英语语言功底、行业的从业经历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只是“双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双师”,还要能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应为:以能力(含智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学习掌握职业技能为重心,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媒体,个性化的、综合包容性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由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师生偏离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师生互动性的模式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符合新型高职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并利用网络平台、安装专业实习软件、创设虚拟的贸易空间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语言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到深化,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能力

  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能力,还包括培养学生恰当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的能力。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备高技能,而且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结合校内外的大量实例启发学生对职业品质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组织能力、平衡心态、处理冲突等多方面的能力也是教师开展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教师通晓大量的商务礼仪、企业文化、人格教育等知识,并能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职业风采。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各位教师应在学院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语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职业素质等各方面武装自己以提高自身职业教育的能力。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4

  一、研究背景

  1、普通高校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引导高校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建立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队伍的老中青结合,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虚拟教学团队

  电大系统近年来组建了不同层级的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实施基于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种平台的异地实时与非实时教学与教研,在低投入的基础上,实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协同一致开展教学。

  二、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数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得,问卷发放主要采取现场发放及E-mail两种形式。依据方便抽样原则,本次调查的样本主要来源于西安地区教学团队教师,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99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或不可供分析的无效问卷13份后,实际有效可供分析的问卷为84份。其中传统团队的样本40份,占47.6%,虚拟团队的样本44份占52.3%,两者所占比率基本相同,问卷能够有效反映研究需求。

  2、问卷设计

  为便于分析,除了基本资料外,问卷设计采用是非性答案,即答案从是、否中二选一。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团队成员组成问卷中涉及团队组成的问题主要包括团队成员的基本资料(年龄,学历,毕业院校,专业,现工作单位、从事的专业等)。其中虚拟团队,以中央电大09年组成的首批全国电大教学团队为例:包括1名首席主持、12名核心成员、20名左右的骨干成员,其中有教授4名、副教授9名,其余为讲师或助教。(2)团队任务完成情况不管是普通高校教学团队还是远程教育虚拟团队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但是完成过程却是有区别的。问卷中涉及任务完成情况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团队成员能否保质保量的完成团队工作”“团队工作任务是否和你的'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等。

  三、研究结果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团队成员组成

  通过卡方检验,除了年龄相关问题,关于学历和职称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远程教育团队成员高学历高职称的比例均不如普通高校。

  2、团队任务完成情况

  关于团队成员任务完成情况,虽然两教学团队均能完成相应教学教研任务,但在“团队工作任务是否和你的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在普通高校教学团队和虚拟团队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能够反映任务完成的困难情况。通过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远程教育团队成员相当一部分工作和团队无关,而普通高校教学团队的工作基本就是一项团队工作任务。

  四、讨论和结论

  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远程教育团队建设初期与普通高校教师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具有高学历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如普通高校教学团队教师高,这也和电大专职教师本身学历层次与普通高校存在一定差距有关。调查也反映出,由于电大教师工作内容包含多个方面,所以在完成团队工作的困难程度上还是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存在一定区别的,尽管如此,我们仍乐于在团队工作中奉献自己绵薄之力。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5

  【摘要】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的工作动力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的工作动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按其来源可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是决定因素,而优良的外部动力能有效地提高内部动力,强化教师的工作动力。本文从确立合理目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人文关怀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因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和强化教师工作动力。

  【关健词】 教学环境 工作动力 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授活动中,教师是整个教授活动的设计者、发动者、执行者和管理者,是活动的运行和发展,是教授活动的主体。因而,教师的工作动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力的强弱。实践证明,教师的工作动力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持有较强工作动力的教师总是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教学艺术以及对学生给予关怀,寄予希望。教师的这些特殊素质必然在教学中散发魅力,使学生产生尊重、敬佩感,同时也会产生某种追随感,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鼓舞其一生。

  教师的工作动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按其来源可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是决定因素,而优良的外部动力能有效地提高内部动力,强化教师的工作动力。因而,优化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激发和强化教师工作动力的有效途径。

  一 确立合理目标激发工作动力

  目标是行动要得到的预期结果,同需要一起调节着人的行为,把行为引向一定的方向。合理的目标,即目标与教师的合理需要一致时,能引发出强烈的行为动机,使他们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只有满足了低层次需要,高层次需要才会产生。我国学者也认为教师的需要具有多层次的动态序列,一般可分为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政治需要、成就需要、文化需要。这五种需要相互联系,互相制约,需要层次的排列组合不断变化。一个人如果没有需要,就不可能有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会处于一种迷茫状态,工作就没有动力、没有热情,就会无所事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严重者“钟”也撞不好。所以确立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体系,以目标的吸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有的学校教师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士气比较低迷,与学校教师没有一个明确合理的目标有关。主要由这几方面因素:

  1、学校发展上,虽然“国家级重点中专”牌子已经挂上,但实际内涵远远不够。仅仅是在申报时忙着整理材料,申报过后没有很好地去找差距,补不足。基本还是老样子,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些倒退。虽然也有“五年规划”、“十年愿景”,但那只是领导层的纸上谈兵,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细则,教师们不知道那些与自己有多大关系,因此,教师在学校发展上目标不定。

  2、职业学校教师基本上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的,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却无实践经验。有些教师一教就是几年、十几年,却从没有走出校门进修。年复一年,自己的知识在老化,视野在变窄,专业发展无目标。

  3、在教学上,生源素质逐年下降,学生难教,要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医护人员难度较大,因此工作目标不确定。

  4、虽然国家对职业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视,对职业学校扶持力度加大,但对卫生职业学校影响不大,因此,生源仍然短缺。这就造成了卫生职业学校的经济收入不高。所以,教师在收入上目标不确定。

  鉴于以上情况,学校领导要带领全体员工自下而上确立合理可行的目标,形成一个长远与近期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目标体系。首先要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不仅仅是“升专”、“国家重点”、“在校生规模”,更应是为实现这些目标而细化的具体目标。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这些目标与自己的密切关系,自己所作所为都与能否实现这些目标有关。其次教师要设定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将发展目标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提高自我更新意识,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再有就是与前两个目标相适应的待遇目标。待遇目标分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物质待遇可满足教师的低层次需要,但也是最基础的需要,精神待遇则可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两者缺一不可。如此, 形成一种人人有目标、人人有方向的氛围, 以目标激励人, 以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二 完善规章制度激发工作动力

  利用各种规章制度来进行学校管理,是现代管理的要求,领导者能否正确地应用规章制度,与能否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密切相关。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使教师产生一种限制感,他们在规章制度的限制下从事教学活动,形成被动性内驱力。规章制度制定得当,就会使教师产生遵守规章制度的自然性需要,进而转化为责任感,保障教学进程的正常运转。如果没有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处理问题就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

  因为对同一个问题,这个人和那个人处理的方式往往不一致,即使是同一个人处理类似的问题由于主观随意性作用,也往往会发生不一致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教师的工作动力。

  一个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应做到“合法、合理、全面、具体”。 它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它既要考虑学校管理的整体性,又要顾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一个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应起到奖勤罚懒、激发教职员工工作动力的作用。对于学校具体事物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对学校内部的情况认真了解,找出主要症结,最主要的是让教职工参加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这样既可以避免规章制度脱离实际,从而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又有利于统一认识,沟通感情,从而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奠定心理基础,减少执行制度的阻力,从而达到激发工作动力的目的。

  制定出制度后,关键的工作是落实。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 领导者:

  (1)要严于律己。一项制度出台,在其范围内必须人人执行,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以身作则。如果领导干部带头不执行制度,就等于用实际行动向师生员工宣布该制度失效了。

  (2)对制度的执行要一视同仁, 不能今天执行了, 过一段时间后,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又是另一种处理结果。给人以朝令夕改之嫌, 如何激发教师员工的工作动力。

  (3)要防止中层干部怕得罪人、充当好好先生的现象发生。如果遇到问题只是: “今天我不点名了, 如果下次再有这种情况发生……”。那么,久而久之教职员工就会形成一种心理:规章制度是约束老实人的,所以能偷懒就偷懒。领导紧紧我紧紧、领导松松我松松,工作没有动力、没有激情。对此校领导不可漠然视之,必须制定有关配套的条文来约束有关违背制度的行为,否则,所订制度就不能贯彻到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就无从谈起。 因此, 要形成一个制度管理人, 制度约束人, 制度激励人的氛围, 多劳多得, 优劳优酬, 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三 加强人文关怀 激发工作动力

  这些年来, 许多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校园的绿化, 办公空间的扩大, 办公室电脑的配置、更新等等。但学校人文环境建设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领导与群众的关系还算融洽,但领导对教师的关怀仍显不足。学校总体上看还缺乏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缺少一种温馨愉悦的家的感觉。而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动力。

  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谁最重要?应该说,两者是教育大厦两根最重要的支柱,缺一不可,双方只有心心相印、互相支持才能形成合力,共创理想的教育。“校长有多大的亲和力,教师就有多大的凝聚力,对学校的发展也就有多大的驱动力”。所以,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校长首先要注重与教职工的情感交流。“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教书育人, 要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校长管理学校, 也同样需要用真挚而丰富的情感去感化激励教师。校长要重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 有成功的欢乐, 有挫折的失意, 有获得友谊的喜悦, 也有遭受非议的苦恼,这些情绪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校长要善于创造条件,在处理繁杂事务的百忙之中抽出时间, 深入了解教师的喜怒哀乐, 了解他们工作中的困惑以及在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 并及时给予疏导和解决。建议校长设立一个公开的电子信箱或是一个QQ号, 教师有什么问题或是有什么悄悄话 (或署名或匿名), 均可告知校长。校长随时可以上网浏览, 既可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 又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增进感情, 使教师把校长当作知心人。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赏识教育,教师要欣赏自己的学生,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可是却往往忽略了教师也同样需要欣赏和支持的反馈。如果教师尽管很努力很勤奋,却很少被欣赏,同样也会使教师感到失落,感到不被领导注意,是个可有可无的人。领导要发现教师的闪光点,激励教师积极进取、乐于奉献。青年教师,尤其是长时间得不到表彰和重用的教师,往往自卑感较强,但他们十分注重领导对自己的评价,那怕是一句口头表扬和肯定,都受到莫大的鼓舞。因此,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于肯定和表扬,增进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对于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骨干教师,学校要大张旗鼓地给于表扬:创建名师工程、精品课程;设立青年教师进步奖等等。在每年教师节,学校外出郊游时给先进教师披红戴花,让他们坐最好的车,而校长则和教师一起坐大巴。既可以让全校教师羡慕他们,学有榜样, 又拉近了领导与教师间的距离,鼓舞教师在今后更加努力地工作。

  总之, 校长要尽可能多地给教师以关怀和激励, 不要小视细微之处, 从点点滴滴做起, 使每位教师对学校有一种家的感觉, 脸上都透出自信, 洋溢着幸福。

  优良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励个体的行为动机, 提高个体行为的积极性。相反, 某些不良的教学环境会完全抑制教学正功能的发挥, 从而给教学造成很大的危害。因而, 要树立“以事业和目标鼓舞人,以榜样和成就激励人,以坦诚和民主团结人,以真诚和爱护关心人,以自律和示范感染人,以情感和制度管理人”的管理理念。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真正做到“待遇留人, 感情留心, 事业留魂”。

  参考文献

  [1] 李森.教学动力论【M】.西南师大出版社,1998年9月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6

  最近听了许多课,也看了一些发表的课例和文章,亦喜亦忧。喜的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阅读教学正逐渐从以考试为轴心、以传授“标准”答案为目的的封闭圈中走出来,实行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忧的是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口号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被极端化,文学作品的教学似乎正滑向一个混沌的“糊涂圈”。读了《语文建设》20xx年第1期陆精康老师《评选<项链>“最佳结尾”》和卢肖莉老师《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两文(以下简称《评选》和《灵魂》),这种感受尤为强烈。

  两位老师善于为学生搭建积极讨论和发言的平台,鼓励并尊重学生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笔者尤其赞赏陆老师不仅让学生为《项链》添加“结尾”,而且组织学生对各种“结尾”进行评论,形成思维碰撞;赞赏卢老师的“生成”意识,抓住学生的疑问“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呢”,开发出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呈给你_______色的灵魂”的联想和“作者为什么写成‘紫色的灵魂’,这有什么深意吗”这一问题的探究。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学生异彩纷呈的各种见解,卢老师除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同学们说的各有道理”等泛泛的评价外,没有作必要的引导,而陆老师说得更干脆:“作为一场讨论的组织者,教师自然很难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笔者忍不住要问:面对学生深浅不一的感受、鱼龙混珠的见解,教师真的能听之任之,放弃引导的职责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如果放弃必要的引导,让阅读教学变成学生的自由交谈,容忍对话活动在肤浅的水平上滑行,听任学生对文本的任意解读,那么“这种倾向发展到极端,就是‘一切由学生说了算’。事实上是,一千个学生说了都算,这就完全放弃了教师的职责”。

  第一,教师面对学生的各种感受、见解,应当相机点拨、匡正,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

  阅读的确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人生态度、性格爱好和阅读经验不同,其所获得的感受与见解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以激发学生研读文本、探索思考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但是也必须看到,受认知水平所限,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的独特见解,当中不乏盲人摸象式的结论。所以“尊重”并不是无原则的认同,而是意味着要把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产生的困惑和所建构的“意义”作为起点和重点,一方面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发表见解,一方面重视和严肃对待来自学生的或深或浅或对或错的感受和看法,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阅读习惯与态度,认真地加以评价、点拨或匡正,以帮助学生反省思考,突破思维的障碍,克服狭隘,养成科学、严谨的精神。如果对学生肤浅的感受不导其深入,对有误的看法不纠其偏差,那等于怂恿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解读,实质是对学生发展权利的漠视和不尊重。

  《灵魂》一文中,当学生就“呈给你________色的灵魂”产生了“蓝色的灵魂”“白色的灵魂”“红色的灵魂”“黄色的灵魂”等联想并阐明了理由后,教师应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点拨,或引导学生进行鉴别、评价,让学生懂得色彩的运用和语言一样,既约定俗成又受语境的'制约,如“白色的灵魂”易与“苍白的灵魂”等同,与语境不符,而“黄色的灵魂”不如换成“金色的灵魂”,语意明确且具鲜明的感情色彩。又如有一学生引经据典说明紫色给人神秘而吉祥的感觉,尚能自圆其说,但说“对于九泉之下的她,用紫色似乎更能渲染一种神秘气氛”,显然不符语境,教师能不引导与匡正吗?

  特别是涉及价值导向的时候,教师尤应旗帜鲜明地加以引导。因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像阅读《项链》时,学生提出的“参加舞会何尝不是改变自身命运的一次机遇”“为了片刻的灿烂,付出十年的艰辛,值得”等看法,从中反映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玛蒂尔德并没有两样。玛蒂尔德“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参加舞会目的是要满足强烈的虚荣心,用美丽的外表博得官员的赏识,而这便是她最大的幸福。正是这种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了玛蒂尔德的悲剧。如果我们还以“不乏创造性理解”而一味肯定不加引导的话,那么看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创造性,其实只能是美丽的误人子弟。

  第二,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应当以自己对文本(或问题)的体验与理解,启发、深化与促进学生的多重对话

  《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不是单向的传输与接受,而是相互推动的一种互惠互赠的交流活动。”不能光有学生的交谈而没有教师的对话交流,教师是平等的对话者之一,理应参与对话;没有教师的参与,就不成其“多向互动”,也就难以“动态生成”。所以王尚文教授强调:“教师要通过学来教,即通过自身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中来,一起探索,一起发现。”特别是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之后,教师应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理解、感悟和发现,给学生一种观点碰撞,使学生从中受到激励,得到启迪与深化,或获得智慧与方法。李镇西老师说:“每次给学生布置作文,我都和学生同题写作,在作文讲评时,我把自己的作文拿出来让学生评判,同时我又给学生讲我在写作过程中是如何构思、如何遣词造句的。我深深感到,对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作文指导方法。”师生间这种面对面的平等交流,同时也是心与心的碰撞,是情感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人文的关怀。当课堂里闪烁着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回荡着师生情感共鸣的音符、洋溢着人文精神的关爱时,教与学真正变成了一种探究的乐趣,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课堂就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叶澜教授语)。

  当学生创作出多种《项链》的“结尾”,并一一作了理性的评价之后,学生最渴望的莫过于倾听老师的心声,作为老师自当顺应“生”意,创作自己心中最精彩的结尾,陈述自己的理由,作为“平等对话者”的一种观点,让学生来评价。相信在切磋和碰撞中,师生都会得到启发与提升,并迸发出进一步探寻更佳结尾的激情。陆老师怎么会说“教师自然很难直接发表见解”的呢?教师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不作为,便是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当然,有时的确会碰上卢老师所说的“学生的提问让我不知所措”的情况,即便如此,教师也应该坦然地告诉学生实情。这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诚,不也是一种人格上的引导吗?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自身的局限,拓展思维的空间,提升鉴赏、创造的层次

  《标准》强调高中语文教学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由于受阅历、经验、知识积累和文学素养等的制约,对问题的思考,对文本的意义建构往往是有局限的,虽然答案丰富多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却常常可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生生间的对话很热烈,却始终在肤浅的水平上滑行而不能深入。这个时候,作为有较丰富生活经验、较高鉴赏能力的长者,作为“熟练的阅读者”的教师,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发挥专业特长,在尊重学生或横看或侧看或远看或近看所获得的独特见解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或引导学生冷静地在纷杂中寻找问题的焦点所在,理出一条深入探究的道路,或引导学生“努力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从而引领学生突破个人局限,不断登上高峰,探求“庐山真面目”,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

  课堂上有了《项链》的五种“结尾”,经评论都觉得不太满意,这时候教师缄默不作为,实际上是一种失职。五种“结尾”都不令人满意,笔者以为关键是没有引导学生与文本作潜心的深入的对话,没有透彻把握玛蒂尔德的性格,漠视十年苦难带给她的种种变化,特别是性格上的改变。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借鉴评论意见的基础上,回归文本,找出症结所在,并告诉学生,续写的结尾可能有千万种,但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合情合理。续写是一种推测想象,关键是对已知条件的充分利用与把握,把握得越深越透,推测就越合情合理。“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托尔斯泰为笔下人物安娜?卡列尼娜卧轨自杀而痛哭,便是明证。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不顾自身条件追求上流社会的生活,终于酿就了一杯苦酒;十年的苦难,磨炼了她,诚实、刚强已成为她性格的主导方面。昔日因家境、衣饰不如别人而整天苦恼;如今她懂得做家里的一切讨厌的杂事,成了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了。原先每次见到有钱的同学,回家便要伤心几天;而今自己这番模样了仍大胆、主动地和已不认识自己、依旧美丽动人的同学打招呼。这一切都表明她已变得实在,敢于面对现实了。且家境的贫寒、容貌的改变也打破了她重走老路的幻想。

  从小说主旨和作家的意图看,作家对主人公既讽刺又充满同情。让她为了一挂假项链,付出十年的青春代价,其目的是让她从梦幻中跌入现实,重择生活之路。所以如果是笔者,我将这样和学生交流:“玛蒂尔德尽管得知假项链的真相后,打击不小,心酸,目瞪口呆,十年的苦难涌上心头,但她已不是十年前的她了,十年的磨难,改变了她,使她变得实在、心态平和,敢于面对现实。我相信她真的醒悟了,她会,也希望她会实实在在地生活。尽管有时她还会梦想,还会回想起那个美妙的夜晚。”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7

  多年来,在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写作教学的心情是十分无奈和尴尬,学生对写作的惧怕是众所周知的普遍现象。学生总是在老师的指挥棒下,单调枯燥被动地写作。而另一方面,教师费尽身心精力,呆板麻木地批改作文。这样尽管年年写、周周写、篇篇改,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却收效甚微,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一大悲哀。

  究其原因,就在于多年来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生”二者之间既简单却深刻的内在规律,没有摆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我们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之后,却吃力不讨好。所幸的是这种认识误区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意识,他们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以如此高的热情投入到语文素质教育改革活动中去,并做了很多大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我在近年的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达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这一目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很关键是要树立教师的主导意识,把自己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引导”上。要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引导学生积累名句,注重品味语言

  1.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汲取营养。

  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多数是文质兼美,应让学生“身在荆山须识玉”、“积学以储宝”,,注重对语言的积累,因此在平常应重视字词教学。字词是基础,好比工具,没有工具,其他都成为空谈。同时对文章的好词佳句,应让学生进行咀嚼,并让学生随时摘抄,熟读成诵,这样阅读水平就会提高,作文时,“信手拈来”,可为文增色,好多还可留在记忆深处,终身受用。

  2.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厚积而薄发。

  现在的学生不注重课外阅读,每天忙于题海战术,日久天长,必然会造成知识视野狭窄的局面。就此我就给学生书读,指导学生去阅读,去吸收,主要是发动学生订阅报刊,如《作文导报》《微型小说》等。然后把好的书,好的文章在班内传阅,无形中就有一股读书热,开阔了视野,补充了营养,提高了兴趣。我还要求学生定期交换传阅“读书笔记”,互通有无。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叙了。

  二、要重视培养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作为老师,我就尝试着给他们创造一个欢快的心境。

  1.有意识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或进行专题观察训练,在活动中陶冶情趣,然后完成相应的写作练习。

  如我要求学生写《桥》的说明文时,就带着学生去参观学校附近的一座桥,并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参观,这样学生就有内容可写,不做无米之炊。

  2.在命题上求乐趣,也就是要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适当减少命题作文,因为它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积累或兴趣爱好不尽一致,这样会挫伤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我针对这种情况,适当增加自选题目的写作,鼓励学生写自己最关心的人、事、物,心是怎么想,手就怎么写,对他们只求真实具体,有感而发。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较大的发挥,也就不再把写作当成“苦差事”了。

  三、“口”、“手”结合,多形式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说是写的基础,只有能够流利比较准确地叙述一件事、一个场景或某个特定人物的某些特征,才有可能较好地把它写出来,所谓口随心走,笔随口走。因此我采取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口头作文形式,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要求学生自选话题,并讲解围绕话题的具体要求,让他们畅所欲言。然后学生先评析后教师总结,这样学生就慢慢掌握了一定的口头作文的要领,相应地写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提倡写日记。

  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又一个重要途径。让他们细心观察,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随时记下心得体会,这样写出的文章,情真意切,更贴近生活。这样日久天长的积累,正是往后写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而写作文难的这一苦恼也冰消玉释了。

  3.作文互批互改。

  把批改权交给学生,实行师生集体批改或学生互批互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奋感和自信感、责任感以利于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在事先浏览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可有针对性地结合评改重点,每次着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总结归纳出可行的写作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认真揣摩、领会,从而较好地实现写作教学目的,教师亦可从繁重、低效的作文批改中彻底解放出来。

  总之,只要我们能在思想上确立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起来,并保护好,发挥好。相信写作教学再不会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尴尬事,写作教学一定会走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8

  【摘要】众所周知,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要想使教学效果迈入新的天地,不仅需要对学生提出全新的要求,同时也要强调对教师教学上的管理。本文以初中教师教学管理为例,从初中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现存的问题和提高教师教学管理对策两个方面简进行了简要的探析,提出了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师教学管理能力对策

  传统的初中教育总是停留在对学生进行单向管理的层面,仿佛一个班级整体学习水平和思想素质的高低全部集中在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管理,而校方领导对初中各年级教师的教学管理却尚有所忽视,不排除校方领导忽视了对教师在教学上的管理也能使学生间接性受益的可能性。总之,无论校方实行任何管理措施,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在日后能收获光明的未来,学校只有把握了各个教育层级管理上的环环相扣,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能最大程度的得到发挥。

  一、初中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尚存的问题

  (一)教师个人研究意识淡薄

  很多初中教师对于教学的理解都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认为教师只要是满足“传道授业解惑”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对自己所教学的领域却乏研究。当然造成这个现象也不排除其中绝大多数教师将个人教学研究视作为教学上额外的、不必要的负担,以及将个人教学研究的行为视作晋升的砝码,于是教师在安于现状的状态下,便没有了展开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二)缺乏教师师资培训机制

  即便日复一日的对学生展开同样内容的教学,也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能一直维持在巅峰状态,能力的退化是众多领域的工作者都绕不开的瓶颈。如一个笔力超群的作家,也会在写作过程中时常出现皓首穷经的窘况,因此需要以接触新知识、阅读书籍的方式为自己充电,初中教师自然也是一样。如果只是一味的开展教学工作,却在自己教学能力的锻造上有所怠慢,同样会出现教学研究能力下降的状况。因此校方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师资培训。而纵观当今的中学校园,虽然有对教师的培训,但次数较少不说,内容也缺乏系统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显而易见,校方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训机制。

  (三)学校针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

  校方一般会以学生整体的成绩以及升入重点高中的升学率作为教师工资的考量标准,无论是对教师的精神激励还是物质激励其考量标准有很多。即便如此,这也并不能肯定初中各年级的各科教师因为这些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激励能将其作为自己在教研工作上的“助力”,校方的激励由于总是停留在笼统的层面上,比方说各科教师在各年级组的会议上对教学问题的提出、对教学研究新型教学方法的积极表现并不给予任何激励。长此以往,教师的教研热情也跟着冷却下来,因此有必要制定出较之于过去更偏重于细节的激励机制。

  二、提高初中教师教学管理能力上的对策

  针对提高初中教师教学管理能力对策这一问题,可以从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管理意识、把握创新理念两个层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管理意识

  教师应该承担着教授者和管理者两个角色的任务。所谓教学管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仅需要科学完善的向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组织考察学生水平的测验、检查学生作业等。还需要承担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积极开展个人教学研究等更偏向管理的工作。老师能在教授之余还不忘承担管理者的工作,这无疑是一种精神素养上的升华,是衡量一个优秀教师必不可少的标准,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而言也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组织和调动老师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使各年级教师加入针对教学管理改革提供意见的队伍中,都是校方领导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

  (二)把握创新理念

  1、人性化管理是指教师的教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将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不放弃学生作为自己展开管理工作的信念,构建以人文关怀管理为基础的有效管理组织体系。只有在以上条件都满足了的情况下,才能为学生塑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教师与学生应该在朋友和师生两种关系之间适时转换。

  2、民主管理。传统的课堂基本上都是老师发挥带头管理的作用,然而大部分学生受教师管理的影响都停留在表象,老师一旦离开或疏忽管理,学生便依然延续着不端的行为。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只是教师握住管理一个班级的命脉,根本不能改善学生缺乏自觉性的现状。民主化管理则是指老师在班级里创建一支展开班级管理的队伍,发挥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相比于不能时时刻刻顾及每个班级的教师,这些由学生创建起来的'管理队伍更容易察觉到班级里还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教师报告。不仅分担了老师的工作,还能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3、过程化管理。改变过去疏忽过程,仅仅以结果为重的教学管理思想。在过去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对由于管理不善所发生的问题很少评价。不仅如此,评价的方式也比较偏向被动式,通常都采取的是自上而下、以他评为主的管理方式。教育改革下的初中教师教学管理要求教师强调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成绩和道德素养应该双重并重。

  4、多元化管理。教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沿用同样的管理手段,根据学生不同的特征,在软性管理和刚性管理之间切换自如。一般来说带给教师印象最为深刻的学生一般停留在两个极端,要不就是成绩最好的学生,要不就是成绩排名倒数的学生,成绩属于中间阶段的学生却常常被老师忽视。但这类学生往往发展潜力最大,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加耐心开导、私底下找时间谈心等。总之,教师针对学习水平处于不同层级的水平应运用不同的管理手段。

  结束语

  为提升教学效果,针对初中教师教学管理上的现状,校方领导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从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管理意识、把握创新理念两个层面入手,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管理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发展。

  參考文献

  [1]郑晶晶.初中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xx.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9

  摘要:文章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在文中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以期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差异性

  赏识教育是指要充分的肯定学生,并通过暗示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在使学生知道自身优点的同时,还要认识到自身的缺点,通过赏识教育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一、在德育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赏识氛围

  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和尊重,欣赏和认可,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能够更自信地学习,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遇到挑战迎难而上,激发出自身的学习潜能。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赏识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和认可,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要树立学生能做好的观念,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力,认为自己是优秀的,人们常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不无道理,而实际上这就是在进行赏识教育,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在小学德育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这样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想放弃时,会想到教师对自己的赏识,进而重新树立学习自信,努力攻克难关,超越自我。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教学中如果夸奖了某位学生,那么这名学生在这一天中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积极地参加班级活动和学习活动,这就是学生感受到我能行的一种表现。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赏识学习氛围很重要,树立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在失败面前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最终走向成功。

  二、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

  何为赏,赏即是欣赏和赞美;何为识,识即是肯定和认可,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天赋,所以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赏识更多,而有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具有天赋如画画、唱歌等,只是教师没有发现而已,所以对这类学生的赏识较少。有的.学生对美有很强的感悟能力,在颜色搭配上表现出自己的优势,有的学生对音乐感悟很深,对于听过的音乐可以在短时间内记住旋律并唱出来。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出赏识教育的作用,对学生的优点要积极的表扬,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优势转化到其他方面。

  针对音乐感悟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诗词改编成词曲去记忆,鼓励学生既然可以快速记忆曲调,那么对相关知识也是可以快速记忆的,要敢于去尝试,并找到适合的方法,这样是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在教师的积极鼓励下,学生愿意去尝试,将自己的优势在学习中发挥作用。

  三、加强沟通提高德育有效性

  任何教学的开展都离不开沟通,小学德育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中,教师要更多地去倾听,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可以尽情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说的言语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话语中的隐藏信息,同时教师要做出回应,使学生知道老师在认真地听。此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所讲的内容进行质疑和确认,通过这种小技巧能够帮助教师更多地获取学生的信息。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这对于师生的沟通也是有帮助的,只有师生双方都能够站在对方的视角去看到问题,才能足够地去理解对方。赏识教育并不是不断地去夸奖学生,而是要激发出学生的潜能,赏识教育要适度地批评学生,不要一味地去表扬鼓励,要使得学生全面发展,批评是必不可少的,相信学生始终是好孩子,犯错误不要紧,只要积极改正就好。

  四、强化班集体的凝聚力

  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赏识教育,除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之外,同学的赏识也是非常重要,强化班集体的凝聚力对于学生间的赏识具有积极作用。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对班集体没有太深的概念,班级的凝聚力较为薄弱,这时班主任要发挥作用,培养学生为集体着想、热爱集体的习惯。通过每周组织班会,在班会中学生们可以提出班级活动有哪些不足,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批评,并纠正自身的错误,学生们还要谈一谈近期看到他人表现优秀的地方,并给予肯定。通过班会强化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使学生学会彼此间赏识,在赏识中建立浓厚的友谊。

  五、结束语

  总之,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并鼓励学生积极保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赏识教育是教育的智慧,学生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价值,进而更自信地学习,养成积极乐观的好心态。

  参考文献:

  [1]杨素芳.欣赏每一个学生——浅谈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科学大众,20xx,(10):104.

  [2]江华.浅谈赏识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xx,(12):119.

  作者:聂虹 单位: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园区实验小学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0

  内容摘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因此结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影响,十分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建议,希望可以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培养方向,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其能转变成为卓越教师。

  关键词:卓越教师;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教学需求

  20xx年,我国教育部在统筹分析当前教师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建议,认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强、自我发展能力突出、专业基础扎实的中小学教师,希望能够改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情况,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确保中小学教育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在此情况下,为了能够让中小学教师逐渐迈入到卓越教师的队伍,就要结合各学科情况对教师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改革方案,凸显教师培育工作的综合效果。在对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教育培养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教育教学需求的重视,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争取能够全面提高教师培育工作的质量,打造高效卓越教师队伍。

  一、卓越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征

  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下形成的卓越小学语文教师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并且卓越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征从多方面得到适当的体现,要想对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首要工作就是对教师的专业特征加以明确,联系教师的专业特征对教育教学需求进行解析,为教师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1]。一般情况下,受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征主要从共同特征和专业核心特征两个层次得到相应的体现。首先,从教师的共同专业特征看,卓越语文教师要具备强烈的职业动力、独特的个人魅力、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行为、高效的教学管理能力,并且在组织开展教学指导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究;构建复合性较强的知识结构,能够将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作为核心,对学生实施多层次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觉参与到科学研究活动中,通过科学探索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发展需求、发展趋势等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进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组织规划体系。其次,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专业特征看,具体特色从精湛的教学指导能力角度表现出来,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则可以发现,卓越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具备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能够按照教学需求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指导,突出教学优势;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处理,增强教学过程的诗意化程度,使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作用得到全面系统的发挥;要注意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全面教学评价,客观认识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学生实施专业性教学指导。对于卓越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只有全面彰显出专业化教学特征,才能使卓越教师更好的为小学语文教育服务,促进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2]。

  二、卓越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

  在对卓越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全面凸显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就要对卓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争取形成对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活动的优化开展,切实彰显教育实效[3]。下面就对卓越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需求进行系统研究,明确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一)教师需要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基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促进自身专业教育组织效能的`提高,更好的为小学生群体提供语文教学指导服务,就要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加以把握,并按照语文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对教育实践活动加以调整,确保可以全面凸显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对高效课堂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组织活动的现实需求将先进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组织活动中,把握教育活动的本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本质,对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形成更为科学明确的认识,进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拥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成为卓越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和培育教育理念,确保能将教学实践活动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实施更为科学的教学指导,确保可以发挥出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功用,深化学生群体的思想认识,全面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效果[4]。唯有如此,在卓越教师培养工作中使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和践行先进教育理念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和谐统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优势也会逐步呈现,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逐步发展以及小学生培养工作的深入贯彻落实起到促进作用。

  (二)教师需要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发现教学组织能力的强化是教育教学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组织能力,才能为其成为卓越语文教师奠定基础。因此要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应的措施使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需求得到满足,切实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效能[5]。其一,要引导教师进行反思,主动反思教学现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复验证,确保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彰显教师的自主性、自律性以及自发性,能够不断发现自身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调整,在不断改进中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组织风格,向着卓越教师队伍迈进。其二,教师要主动向同行学习,与同行共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加以分享,并学习他人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使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此过程中,普通小学语文教师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教师的卓越教育指导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教师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参与科研活动是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重要需求,只有不断参与科研活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进而向着卓越教师队伍迈进。同时,科学研究的自觉性也是卓越小学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只有教师能结合自身专业发展需求不断参与到科研探索中,才能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入理解全新的教育模式,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系统革新[6]。因此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影响下,应该为教师积极参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创造条件,在引导教师走向卓越的实践探索活动中,使教师对科研工作行程全新的认识,不断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做出实践探索,促进教师实现内涵式发展,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发育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生成长发育方面的引导作用也较为突出,因此应该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在组织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师培养方案,确保教师可以更好的为小学生提供教育指导服务,凸显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永菊。践行“师退生进”的卓越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J]。科学咨询,20xx(51):102—103。

  [2]赵海红。卓越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语文方向系列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36(3):77—80。

  [3]秦艳。调控教学节奏成就卓越课堂——浅谈小学语文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策略[J]。新课程(上),20xx(6):67—67。

  [4]张建英。需求分析教学改进学校发展——记重庆第二十三中学校本研修之路[J]。重庆与世界,20xx(33):72—73。

  [5]徐兆洋。追求卓越的职前小学教师实践教学的变革[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32(5):104—108。

  [6]陈茜,张艺。卓越小学教师艺术素养教育需求及发展路径[J]。艺术教育,20xx(2):281—282。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1

  【摘要】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创建有质量的课堂,而且需要重视创建有效率的课堂,为此,对提高高校教师思政教育教学效率的策略作出探索,是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校思政教师行为角度出发,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一、改革思政教育教学理念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特别是要重视“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当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一些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导入量,但是事实上,欠缺互动的教学过程很难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为此,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体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这要求高校思政教师熟悉自己的学生、理解自己的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开展沟通与交流,推动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其次,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高校思政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要尊重差异、崇尚创新,并构建起开放的思政教学氛围。不同学生具有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存在明显不同,与此同时,不同学生看待问题的视角也存在一定差异,而高校思政教师则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允许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提出不同的观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思政教学活动获得成长。

  二、提升思政教师教学能力

  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中所展现出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这对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思政教师需要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思政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而言,在高校思政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自身的思政素养进行提升。高校思政教师不仅需要对党的理论进行深入学习与钻研,而且需要了解思政领域中的新理论与新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思政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其次,对自身的表述能力进行提升。表述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能力之一,重视高校思政教师表述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感染力与吸引力,确保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所传递的积极情绪与正能量。最后,对自身的教学指导能力进行提升。如教师需要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设计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并对学生在探索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与此同时,教师还有必要使用积极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升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能够为思政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高校思政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发挥板书等传统教学工具所具有的教学优势,也要重视现代化教学工具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整合。以多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整合为例,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都已经将多媒体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这种教学工具的使用虽然要求教师能够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就完成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可以凭借直观性的信息呈现优势以及多样化的信息呈现形式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与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能替代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教师同样需要重视设计各类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思政知识进行探索。再如,教师也可以将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应用到思政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在此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微博、微信群等形式,与学生在课堂之外开展广泛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知识掌握效果,继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作出调整,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还需要遵循适度使用原则,并根据不同教学工具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出合理的选择,从而确保教学工具的优势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宋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xx(09):125-128.

  [2]彭川.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研究[J].亚太教育,20xx(05):22-23.

  [3]黄斌华.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难点与创新[J].才智,20xx(19):100.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2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品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及取得成就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是育人的基地,是学生人格、修养提升的摇篮。无论是哪个专业的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其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本文针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对德育教育融入教师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学校原有的专业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当今时代是以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教育,重视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引导一个人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过程。

  通过德育教育净化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因此,德育教育在专业课中是十分必要的。

  2.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师课堂教学中,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是提升人才质量的需要。学校的各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及价值观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融入德育内容,真正的起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通过德育训练、心理调整及咨询,可以将不同学科中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专业化的知识转化成动力,进而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二、德育教育融入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表率作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及广泛的`兴趣爱好,这一切是德育渗透的基础。教师将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热心的引导学生并身体力行,发挥其表率作用。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言谈举止、工作作风及形象等方面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自己良好的思想感情、道德素质、意志等来吸引、启迪学生。

  2.要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教育。德育教育是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要想将德育教育更好的融入课堂中,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纳,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学生思想状况及学生自身的优势,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设计课堂将要讲授的内容并制定出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自身的潜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师要做到实事求是、以德服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积极热心的帮助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的成长。

  3.转变教学方式。在专业教学中,把教材与现实结合起来,把握好本专业的特点及性质,在此基础上渗透德育教育,在发挥本学科的优势的同时增加课堂的能动性。将相关的史学资料及精彩的外部新发现引到课堂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其自强不息、信心十足的向成功迈进。例如在讲无理数的时候,可先引入一段关于无理数的生动小故事。首先给学生介绍无理数的发现者希帕索斯,他是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大弟子,是发现无理数存在的第一人。他的发现触动了包括毕达哥拉斯在内的师兄弟们的利益,他们规定出一条纪律就是谁说出这个秘密就要以死作为代价。虽然如此严苛,但是希帕索斯还是将这个数学发现说了出来。他被波涛汹涌的大海所吞噬,但是他却给数学界带来重大发现,为数学界开辟一条新的大道。引用故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讲专业知识,能够使学生的听课效率提高,德育教育也得以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发挥其课堂主体的作用,使学生的潜质可以有效的发挥出来,在其兴趣的指引下,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使技能得到提高,让学生感觉到自身的优越感。

  5.通过陶冶情操完善德育教育。情感陶冶是指通过自觉地利用或创设教育情境及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积极的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陶冶也是德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主体力量,德育在课堂中能否渗透,是离不开学生的情感的。情感陶冶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起学生积极的道德行为,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情感陶冶法与其他的德育方法相比,没有过多的说教,而是寓教于景,情景交融,具有生动的形象、感染力等特点,因而,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教育效果也十分显著。引导学生树立道德理想,激发学生自我修养的愿望,鼓励学生自我挑战,自我激励,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查对照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言行、明确得失确定努力方向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把个人的修养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紧密地结合起来。

  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学生品德的修养、人格提升、素质提高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要想发挥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就要结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发挥德育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将德育与课堂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德育教育获得更丰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馨琳.专业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xx(46).

  [2]宗亚萍.当代中学德育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变革趋向[J].基础教育研究,20xx(08).

  [3]程勇.德育——教育教学的灵魂[J].教育革新,20xx(05).

  [4]邓剑.学生道德心理与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5]李亚勤.当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xx(01).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3

  【摘要】做一位智慧型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以投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益。

  【关键词】智慧型;教学艺术

  中华院博士生导师张梅指出:“一个智慧型教师的具体体现就是上有效的课,做有效的教育。”做一位智慧型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以投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益。

  智慧型教师的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善于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运用灵活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任何教育艺术都不能机械地搬用,也不能简单地模仿,而只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进行反思性探索,辛勤的耕耘,才能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智慧化的教育教学艺术。

  教育智慧是教师在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巧和艺术。现选择三位智慧型教师的教育艺术具体事例,供教师同行学习借鉴。

  1.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机智地处理动态生成的教育艺术。①

  在处理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中,最能看到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新课程讲求动态生成,智慧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突然出现的动态生成时,都能沉着、冷静,并借机将教学进一步引向深入。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离下课还有5分钟的时间,开始做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百分数……”,教师的`话还没有说完,一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既然有百分数,那么有千分数、万分数吗?”

  这个问题是教师没有想到的动态生成,如果教师简单地说:“千分数、万分数是有的,这个问题我们以后会学,你坐下吧。”那么这个教师不管前面的课讲得如何好,在处理这个动态生成问题的表现实在不够“聪明”。请看这位教师的处理:“嗯,真不错,你能从今天学到的百分数想到千分数、万分数,这说明你很善于思考。那么,同学们,我给你们五分钟时间,你们在练习本上‘发明’一下千分数、万分数吧。”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发问,然后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先对千分数、万分数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引导学生的思考适度向前发展。这5分钟的实际价值远远超过了5分钟本身的价值,因为,这位教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智慧得到了发展。

  2.一位班主任老师别出心裁地“惩罚”学生的教育艺术②

  一位班主任去学生宿舍检查,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几个香烟头。又有人吸烟!老师很生气,一定要惩罚。是扣分、罚款?还是叫学生写检查?上报学校教育处?或者干脆把家长叫来,领他们回去反省? 几个吸烟的学生被查出来了,他们惴惴不安地来到老师面前,求老师原谅。老师瞪着他们半天不说话,琢磨着怎样处理他们才好。偶然间,老师看到校门口的警示牌,校内禁止吸烟。老师头脑中突然闪现出一束智慧的火花,表现出一副严肃的表情对学生说:“现在有一项重要任务,给你们两周时间,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吸烟有害健康的材料,做成宣传版面在校园内公开展览。只要完成得好,我就取消对你们的处罚。”

  学生面面相观,眼睛里充满新奇。

  两周后的一个艳阳天,他们兴奋地来请老师去看展览。来到学生宣传栏前,老师不禁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感到惊讶。几个学生充分发挥了美术特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诫人们吸烟的危害性,还介绍了各种戒烟措施,不仅有制作精美的宣传画和漫画,而且还有一些发人深醒的警句:“绅士风度无需用吸烟来诠释”、“买烟何如买书?”等等。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老师很难相信这是出自几个学生之手。望着不断前来观看展览的学生,老师由衷地为他们骄傲。而他们的眼神里,老师也发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老师,您还处罚我们吗?”他们中的一个偷偷问老师。

  老师指着宣传栏笑着说:“这不是很好的‘处罚’吗?”

  这位教师“惩罚”学生的教育艺术实在高明,在宣传戒烟的创造性活动中达到戒烟的目的,产生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3.教育家陶行知的“诗教艺术”。③

  在重庆育才学校里,有一天,两位小同学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翻脸,双方互不相让,争吵起来,最后竟互相对骂……此事正巧给陶校长碰上,他走过去,二话没说,只是不动声色地注视他们。两个学生窘住了,立刻低下头,悄悄地走开了。

  在第二天的晨会上,陶校长讲话了:“昨天我看到两位小同学发生了摩擦,越摩擦越光火,最后竟相互骂起来。今天我写了一首《你和我》的诗,赠给这两位小同学,也是赠给大家的。”接着,他就高声朗读起来: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4

  摘要:结合一名刚入职的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见的一些不好习惯,并进行较好的反思,希望可以对刚入职的教师提供很好的帮助。

  关键词:新教师 教学习惯 高中数学教学

  作为今年刚入职的老师,通过几个月的高一数学教学,我得到了一些很深的体会,其中主要是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一些不好的习惯,并进行反思。

  一、上课时直接进去就上课,不喊“上课。起立”

  反思:很多老师认为高中生都已经接近成年人,感觉没有必要向教小学生一样去强调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其实就我自己的体会,上课之前行上课礼最大的作用倒不是提升学生尊敬师长的意识,尊敬师长需要在平时的教育中慢慢地渗透,而不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我觉得它的最大作用在于给学生一种震撼,让学生转变下课休息时那种散漫的状态,让学生尽快进入上课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不用课本上出现的数学符号

  反思:就数学学科来说,符号作为一种代号,用哪个符号对处理问题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莱布尼茨说过:“我们利用符号的目标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需要阐述的含义,而不至于产生逻辑上的混乱。”所以用什么样的符号只在于如何表达简单。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之前都对课本进行了简单的预习,最先进入他们脑海的是课本中的符号,如果在上课时用一个其他符号来阐述问题,就会让学生浪费一些完全没有必要的精力。另一方面,课本中的符号一般都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在长期的学习和练习中使用最多的还是课本中的符号,这也为以后的学习省了很多事。

  三、对于在上课时出现的预期之外的难题轻描淡写地带过

  反思: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又不能立刻解决,一般的常见做法是:这个涉及我们以后学习到的知识,今天不讨论。其实,我觉得这样很容易扼杀学生求知的动力。既然这个问题在课堂中被提出来,说明它的产生是合理的。如果确实要用到以后的知识,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指出用到以后的哪方面知识,可以查询哪方面的资料等等。另外,如果老师压根对这个难题没有足够的了解,那完全可以向学生指明:备课不充分,以后再解释等等,这样做并不会降低老师的威信。

  四、不按课本布置作业

  反思: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以反馈其接受知识的`程度。一般来说,课本上的内容是最基本的内容,仅仅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和练习课本上的作业是完全不够的,但是学生要同时掌握多门功课,并不是只学习数学,其中分配在练习数学习题上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应该在课堂结束时出题练习,巩固知识。而课本中的习题融众多教师的经验,应该属于效率最高的一类习题,所以以课本为纲的练习是效率最高的,老师让学生多学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并一定不对学生都有利。

  五、讲课时对内容太多的展开

  反思:现在教材里面的内容非常简单,但是一些数学思想、基本运算都包含在内,如果老师展开得太多,虽然会让学生练习时比较轻松,短时间内可能会提高分数,但从长远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因为从课本到练习,实际上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即使刚开始不太适应,但从长远看,应该对学生帮助更大。

  六、写解答过程时太草率

  反思:高中内容相对初中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跳跃,同样学习写解题过程也应该从头开始。解题过程反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老师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自然觉得很轻松,但是学生初学时很生疏的,老师应该有耐心,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快。

  在新课程的教学体系下,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因此教师更多的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尤其是刚入职的数学教师,对教学的把握力还不够完善,有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主,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这样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自己更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智慧,教学习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J].江苏教学研究,20xx(5).

  [2]常自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必备的几种教学习惯[J].教育实践与研究,20xx(15).

  [3]姚金铃.玲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J].新课程,20xx(1).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5

  3-6岁儿童的在生理、心理方面发展不成熟,经验能力不足,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内教养工作综合的质量,尤其是班级保教人员的护理和引导水平。因此为幼儿制定常规,并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保证教养质量的关键。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规则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一、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理解

  那么班级常规的含义是什么?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引导孩子指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更顺利地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虽然微小,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实施及方法

  1、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此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尝试换了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蜗牛走路、小猴子踩钢丝等动作,小朋友们都非常高兴地慢慢地走着,有的孩子告诉我,小乌龟和小蜗牛走路是不一样的。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散步,不让我跑的被动行为转化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动。

  2、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幼儿洗手后不擦手也是个总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巧有一段时间,幼儿感冒生病的很多,我灵机一动,把洗手变成给手洗洗澡。我说:"不擦手,小手会感冒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孩子边擦手边对我就:"不擦手,小手应该咳嗽了。" 常规培养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之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学遵守。

  3、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

  午睡前要叠好衣服,椅子小,叠起来很困难。有的孩子在床上叠,有的孩子在地上叠,很不卫生。抓住矛盾,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里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特别是"系扣或拉锁上衣怎么挂"的问题,有的说把扣都系上,有的干脆叠起来……其中一名幼儿的主意简便易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把上衣挂在椅子靠背上,把两只袖子交叉放在前面。当天中午脱衣服时,没有一名幼儿再把衣服放在床上或地上叠,所有的上衣都挂在小椅子,并且不忘把两袖交叉放好。看来,幼儿自己出得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4、用教师的情绪感染幼儿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 幼儿在喝水时有说有笑的情况比较突出。有一天,在喝水前笔者提了"喝水时请轻轻做事,不要影响别人"的要求,然后放小红帽的故事录音。一个叫明明的小朋友忘了老师的要求,放回水杯后跺着脚回到座位上。我连忙用夸张的语气告诉他:"哎呀,明明,你刚才的脚步声吵到我了,小红帽是怎样被大灰狼吃掉的,我都没听清楚。"于是,又重新放了一遍录音,非常专注地听着,孩子们看我认真的样子,都不由自主地轻手轻脚做事。 抓住幼儿情绪易受感染的特点,开展氛围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5、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 在日常生活,千万不要因事小而吝啬你的鼓励与表扬。发挥小班幼儿主动性进行常规培养的方法实在很多,我只是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尝试。如果我们要这方面多留意、多运用,相信孩子们能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6、更新观念,挖掘常规教育资源

  未来全球教育的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幼儿必须从小了解、认识其生存的客观环境,学习与人共处,而且会用一定的常规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掌握以上四个"学会"。

  7、在常规教育中,突显幼儿发展的主体地位

  通过评价促进幼儿行为常规意识。培养良好的常规,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包括经常性的常规训练、专门的常规活动训练和个别常规训练。而在这其中,评价是使行为训练内化为幼儿的规则意识,获得自主发展的有效措施。教师肯定性的评价在增强幼儿的愉悦情感的同时,强化了幼儿对行为的意义的理解,多次的正向强化使行为成为了习惯,更使行为内化为意识,主体获得了真正意义的发展。在幼儿进餐时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注重纠正幼儿进餐的习惯,以表扬为主,多次示范拿勺子、筷子、端碗、保持桌面干净等的具体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进餐文明,良好的习惯也形成了。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意义

  1、良好的开端,创设全新的环境

  开学第一天,我们侨情接待了每一位孩子,带着孩子参观了教室的每个角落,让他们说说大班教室和与原来中班教室有什么不一样,哪里变化了?孩子在新奇的氛围中我们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到十分地自豪,自信也由然而升。看着他们乐呵呵的样子,我俩知道他们喜欢上了这个班级。紧接着我们给孩子提问了:每天你们进入幼儿园怎么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呢?做了一名大班小朋友你会怎么参加集体活动呢?和同伴怎么游戏呢?吃饭时候应该怎么样呢?离开幼儿园前应做什么呢?在回答问题时孩子都想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老师倾听着每个孩子的答案,给予及时肯定。我班的一日常规也随之形成了。

  2、良好的常规利于为孩子实际操作服务

  对于大班的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提高了,在班级常规的指定上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如我班给每个孩子安置了一个"小书柜",自从有了这个小书柜,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就能自己安放得整整齐齐了,而且给我们教学活动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如开放式的区域环境,让孩子有玩、能玩,区域里的规则图示在区域值日生的带领下能如实执行了,从此班上杜绝了你追我赶的坏习惯。

  3、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儿的心灵是一块奇特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只要我们辛勤耕耘,未来的幼儿将是生活的主人,他们懂得做人、懂得做事、懂得学习、懂得与他人共同生活。

  常规训练中老师的榜样和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是幼儿的领导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领导者,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努力钻研各种课题,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常规环境,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当然,常规训练中所用的更好方法还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所以我们每个幼儿园教师,都有义务根据幼儿本身的各种变化,从幼儿日常生活入手不断的进行探索,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机会让幼儿掌握有关良好生活常规的知识、规范行为,让他们愉快有序的生活,并在活动中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幼儿的常规,是一个班集体形象的展现,也是带班老师班级管理水平的体现。我想,只要有爱心,拥有恒心,一个班集体一定会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园。

  参考资料:

  1、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儿园常规教育参考用书》北京市幼儿园品德教育教研组。

  3、《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新世纪出版社1995年6月版。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07-28

教师音乐教学论文08-06

体育教师教学论文08-09

新教师教学论文06-10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07-23

教育故事论文07-31

数学教育论文02-21

体育教师教学论文15篇08-09

医学护理教育论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