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论文

时间:2021-04-25 20:13:24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论文

  在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非正式化学习、碎片化学习和可视化学习的产品成就了如今的协作学习、互动学习和无线学习的模式。可汗学院的十分钟课程的出现,正是符合现代社会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颠倒的课堂,翻转的课堂教学,即传统的在课内知识传授、课外知识内化变为课外知识传授、课内知识内化。这种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取得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论文

  1、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例。微课教学视频是由微教案、微反思、微课件和微习题四个基本资源组成,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用途广泛、半结构化、易于扩充、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的主要特点。微课类型有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演示型及其他类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相应的类型。一次优秀的微课要做到内容新而实用,教法巧而流畅,要点明而有效,形式多而精良。

  2、微课的特点

  2.1 微课视频的时长较短。

  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8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对象略有不同。这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只有5-8分钟的规律。

  2.2 微课视频文件容量小、选题小。

  微课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微课的选题小,教学内容较少,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道习题或某个学习环节进行讲解。

  2.3 微课的设计精致、紧凑。

  微课要进行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示范案例展示的是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2.4 微课“面向学习者”,强调对学习者学习支撑的效果。

  微课“面向学习者”,强调的是对学习者学习支撑的效果。一节微课是否优秀,最关键在于它是否能解决学习者的困惑。

  3、微课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的理念、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极大的改变。对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培训模式都将因微课而改变,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教研、区域网络教研。

  视频对学习者而言,可以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按照自己的步骤、节奏学习,可以暂停、倒退、重播,有利于根据个人情况完成学习,夯实基础,有利于预防学困生的出现。同时,又是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学生既可用来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4、微课在职业学校的实践探索

  4.1 如何设计制作高质量的微课

  1)选题

  微课程的选题要精炼,教学内容要明晰,知识点必须足够细,10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典型问题,如果该知识点牵扯到另一个知识点,详细讲解需另设一节“微课”。必要时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加工。选题内容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记住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学生,微课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

  2)设计

  依据内容、结构、创意设计信息化教案。教学设计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设计要引入有趣,逐步推进,层次分明,适当总结。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关键的知识。

  微课片头含有微课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微课适用对象及微课所属学科、教材、单元、知识点信息,以方便教师观摩与学生学习。要明确微课的学习目标、教学环节、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来自主和个性化学习,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微课设计时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要注重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的设计。

  3)制作

  做微课时,可以采用多种工具,做出不同类型微课。可使用可摄像的智能手机对纸笔结合演算、书写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好PPT,一边播放PPT,一边讲解,然后用录屏软件将ppt播放的过程和讲解的声音同步录制下来,直接生成视频;还可以通过手写板或交互白板,用ppt对教学过程进行讲解演示,并使用录屏软件录制;还可以使用数码相机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其中,以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这种方式的成本最低、最简单。

  还可以将同一课的不同类型微课合并起来。截断、分割或者合并微课视频,要用视频编辑软件。合并后要尽量选取高清模式输出,不要选取一般模式,否则画面质量就会下降。

  4.2 微课的开发

  1)因师制宜,建设校本的微课教学资源库

  以本校教师为主力,重点开发学科微视频教学片段及elerning自主化互动学习资源,构建校本微视频及自主学习资源库。

  2)因生制宜,开展微课研究活动

  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目标。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微课程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无论在课堂或在课外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

  3)因课制宜,理性探索微课教学的有效性

  微课程还处于探究中,与有效教学能形成怎样的关系,还不能过早下结论。很多专家认为:微课程来势过猛,而且现在倡导探究性学习,微课其实只是接受性学习的一种形式,翻转了教师讲课的时间和地点。如果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翻转课堂中的微课会加重学生的课后负担。如果把微课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会把生动的师生互动变为单一的看视频,教师也不能做到“以学定教”,所以,微课只能是课堂教学补充而不是主流,它适于如下方面:教师在备课时借鉴学习,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生的课后复习,缺课学生的补课和异地学习,假期学生的自学等。

  4)建立有效的微课评价机制

  什么是好的微课?第一,教学内容严谨,组织与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第二,结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作品不仅包含微课视频,还包括微教案、微习题、微课件、微反思等,可供其他用户借鉴与使用;第三,视频长度在10分钟以内,符合学生注意力特点;精心设计讲课脚本,讲解精炼、路径合理,重点突出;内容风趣、幽默、情境化,学生沉浸感强;第四,注意互动,适当提问,引发思考,留白,关键点重点提示;第五,尽量减少视频中的干扰因素,视频清晰而小巧,视频无抖动,声音清晰干净。

  4.3 微课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的使用设备和费用如何解决?如何控制学生在上网学习期间是学习的?如何保障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在现有课时和教学环境下,学生利用什么时间去完成微课的要求?这些都是在微课教学实践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5、结束语

  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与手段,翻转课堂与微课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因师制宜,建设校本的微课教学资源库;如何因生制宜,开展微课研究活动;如何因课制宜,理性探索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建立有效的微课评价机制,以及如何解决微课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微课的开发,边摸索边实践,持一种理性态度,探索一种为学生发展负责的有效教学方法。

【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就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教育论文12-05

德育答辩在医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的价值探索论文07-24

高职文秘专业职业文书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探索论文03-29

浅谈不同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应用论文09-15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01-01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的论文12-29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探究论文12-28

高职学生职场英语口语能力培养途径之探索论文06-20

提升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就业竞争力的思考论文02-21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