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浅谈静叶尾迹对压气机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1-04-06 12:13:09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静叶尾迹对压气机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论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浅谈静叶尾迹对压气机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论文

  本研究以某型压气机前一级静叶和下游动叶的三维流场为研究对象,静、动叶片数量相等为38,选取单扇区流场通道作为计算区域,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的专业前处理软件Gambit生成结构化六面体网格。网格单元数为106 758,节点数为116 679,且网格的长宽比小于5,正交性大于10,延展比小于1 000,网格的质量良好,压气机工作转速为11 383r/min,采用进口总压、出口静压边界类型,介质为可压缩理想空气。已知进口总压Pinlet为1.0×105 Pa、温度Tinlet为300K,出口静压Poutlet为1.08×105 Pa、温度Toutlet为300K,动叶排轴向长度Cx为0.037 31m、节距b为0.043 69m

  2 计算结果分析

  2.1 SM 方法与MRF方法的比较

  由于压气机动、静叶流场的交界面为旋转面,且与动叶流场的转轴重合,因此对于动静交界面的设置不仅可以采用SM 方法,还可以采用MRF方法。

  2.1.1 计算收敛性

  为了保证计算的稳定性和收敛效果,采用隐式耦合求解方法对压气机内部流场进行了500步的定常分析,将得到的稳定流场作为初场,启动非定常分析。综合考虑动叶的旋转速度和三维非定常计算的耗时性,选定物理时间步长为2.31μs,同时设定虚拟迭代步数为20,计算时间步为2280。在计算过程中,通过监测动叶表面的系数曲线来判定收敛情况。SM 方法和MRF方法的非定常升力系数监视曲线。可以看出:经过3ms计算后,SM 方法和MRF方法的计算结果收敛,且二者都属于震荡收敛,这是由于压气机内部流场的非定常性决定的;MRF方法监视曲线的震荡幅值要远小于SM 方法的震荡幅值。相比较而言,MRF方法的收敛性更好。 除了使用特征量的监控值来判定计算的收敛外,一般还把进出口的流量之差作为一个评价计算收敛性的重要标准。两种方法的进出口流量值及偏差。可以看出,MRF方法的进出口流量偏差0.3%小于SM 方法的偏差0.8%,这说明了MRF方法的收敛效果优于SM 方法。

  2.1.2 计算所需时间

  在计算设备相同的情况下,SM 方法非定常计算所耗用的时间约为5.50h,而MRF方法耗用时间约为9.75h,可见MRF方法的计算效率更高。为了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本研究采用MRF方法模拟压气机内部的三维非定常旋转流场。

  2.2 静叶尾迹对动叶流场的'非定常干扰

  经过2280个时间步计算后,监测的进出口流量以及动叶升力系数等参数都达到了良好的周期性(震荡幅值数量级为10-2),据此判定计算结果已收敛。

  提取定常流和非定常流的速度云图。从速度云图看到,当气流从前一级静叶流入下一级动叶时,每两个叶片通道之间会产生一条尾迹,这个尾迹从前一级静叶的尾缘一直延伸到动叶的前缘。定常流的速度云图显示了前一级静叶尾迹自然流动时的形态。施加转速后,在前一级静叶尾迹输运至下游动叶流场通道时,被转子叶片周期性地扫过,这对动叶流场产生了较大幅度的非定常扰动,使动叶压力面的压力远大于吸力面,导致前一级静叶的尾迹被挤向了下一个动叶的吸力面一侧,在动叶前缘形成了速度较低的不均匀流场区域。

  为进一步研究压气机内部的流动特性和前一级静叶尾迹的变化,分别计算了1.3,2.6,3.9和5.2ms时刻的非定常流场,得到了各时刻压气机内部流场的静压分布情况。叶顶和轮毂的静压分布图。随着时间的推移,静动叶流场的压力均有小幅度降低,且分布越来越均匀,直到流场稳定,这尤其体现在静叶和动叶尾缘区域。在1.3ms时刻静动叶流场的压力梯度相对比较复杂,存在较多的压力涡,当到达3.9ms时刻后,压气机内部流场的压力涡明显减少,分布基本稳定,压力梯度趋于均匀,此时流动收敛。还看到,动叶压力面的压力明显大于吸力面,这使得在动叶流场的前缘形成了低压、低速的不均匀流场区域,且在叶顶位置存在两个明显的压力分布集中点,这两个集中点为整个流场的最大压力和最小压力所在处,也是非定常气动载荷对转子叶片影响最突出的位置。

  2.3 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分布特性

  经过对叶顶和轮毂的压力分析,初步掌握了动叶周围压力的分布情况。为了进一步研究动叶表面气动载荷的变化规律,对动叶压力面和吸力面的静压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动叶表面的静压变化曲线。可见,当压气机内部的流场收敛后,动叶压力面和吸力面的气动载荷也达到平稳。可以看出,压力面和吸力面静压的变化情况相似,且二者达到平稳后都处于震荡收敛状态,并呈现出正、余弦变化规律。另外,压力面静压的收敛值(1.08×105 Pa)远大于吸力面静压的收敛值(0.85×105 Pa),但从震荡幅值来看,吸力面静压的震荡幅值明显大于压力面的幅值。

  为了详细获得动叶表面气动载荷的分布细节,绘制了在1.3,2.6,3.9和5.2ms时刻的动叶压力面和吸力面的静压分布图。可以看出,压力面和吸力面的气动载荷分布规律相反。从动叶的叶顶至轮毂、前缘至尾缘,压力面的压力大小和波动幅度逐步递减,这反映出动叶压力面的非定常压力主要是因为受前一级静叶尾迹影响而产生的。对于吸力面来说,附面层和上游叶片尾迹共同影响其非定常表面的压力波动,且以附面层的作用为主,故其压力分布规律与压力面不同,呈现出逐步递增的趋势。动叶表面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与叶顶和轮毂一致,在开始阶段压力波动幅度较大,在3.9ms以后流动收敛,动叶表面的压力分布基本稳定。动叶表面的气动载荷取决于压力面和吸力面的受力情况,在动叶前缘的压力梯度较大,且二者的压力反相变化,故此处为主要受力区。另外,在动叶前缘叶顶位置压力面和吸力面分别出现了最大压力和最小压力,此处压力面与吸力面的压力差最大。

  将动叶压力面和吸力面的气动载荷作为外载荷,施加在动叶表面进行静强度分析,得到了榫头各位置的总变形和等效应力分布。榫头动叶叶顶前缘的位移变形量最大,动叶叶根位置产生了较大的应力,最大值为4.07×106 Pa,这证明在榫头动叶叶顶前缘位置受到的气动载荷最为显著。

  3 结 论

  1)当前一级静叶尾迹运动至下游动叶流场通道时,由于受到转子叶片周期性地切割,使得动叶压力面的压力要远大于吸力面,导致前一级静叶的尾迹被挤向了下一个动叶的吸力面一侧,在动叶流场的前缘形成了较主流区压力和速度较低的不均匀流场区域,且动叶前缘叶顶位置受到的气动载荷最为显著。

  2)动叶压力面和吸力面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分布规律相反,压力面主要受前一级静叶尾迹的影响,从叶顶至轮毂、前缘至尾缘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大小和波动幅度逐步递减,而吸力面受静叶尾迹的影响较小,以附面层作用为主,呈现出逐步递增的趋势。

【浅谈静叶尾迹对压气机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与叶有关的成语09-13

半叶简历封面10-19

千叶瓶的阅读答案08-31

凉拌番薯叶的做法步骤12-01

炸麻叶的美食做法03-03

《看叶》古诗阅读答案09-29

《各种各样的叶》教学设计06-16

凉拌牛百叶的做法12-02

凉拌莴笋叶的材料以及做法12-01

凉拌莴笋叶的做法有哪些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