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服务外包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分析论文

时间:2021-04-02 14:44:46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服务外包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分析论文

  近年来,生产过程全球化在世界经济中不断蔓延,不同国家的生产商纷纷参与到同一产品的全球价值链中,外包成为了生产过程全球化的核心纽带。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结构呈现出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的趋势,服务外包作为国际专业化分工深入演进的结果,使产业趋向于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不断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升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十二五”以来,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年均增速超过40%,国际份额提升至27%,稳居全球第二大接包国。2014 年1 -10 月,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534. 5 亿美元和416. 4 亿美元,国际份额比重进一步提升。然而,在我国服务外包额迅速增加的背后,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基本为零,有些行业甚至为负( 王恕立和胡宗彪, 2012) 。那么,我国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为什么未能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其内在影响机制是什么? 不同的服务外包类型对于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是否一致? 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确定我国未来服务外包转型发展重点,提升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服务外包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分析论文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围绕服务外包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不同国家不同层面的数据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从行业和公司层面就外包对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大多证实了服务外包对TFP 的促进作用( Egger et al., 2006;Gorg,2003; Girma and Gorg,2004; Mann,2004) 。针对中国的现实情况,大量学者运用中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服务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服务外包相对于物品外包对TFP 具有更显著的影响力,服务外包对生产率的贡献大于工业外包( 王中华和代中强,2009; 姚战琪,2010; 盛斌和牛蕊,2009; 姜凌和卢建平,2011; 马方等,2012等) 。但也有不同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承接外包并没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吕延方和王冬, 2010; 孟雪,2012等) 。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针围绕服务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基本上形成一致结论,即服务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尚未有学者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第一,以往文献普遍将服务外包视作一个整体看待,但针对来自国内或国内的服务接包或发包的生产率效应的研究较少。事实上,由于国内国外市场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现实,四种服务外包( 即在岸接包,在岸发包,离岸接包,离岸发包) 对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不同结果。第二,以往文献中在计算TFP时大多基于索洛余量法( Girma 和Gorg, 2003;Mann, 2004; 盛斌和牛蕊, 2009) 。但基于索洛余量法测算的TFP 无法实现针对TFP 的分解,进而无法对服务外包影响生产率的机制与渠道进行深入研究( 王恕立和胡宗彪, 2012)。本文基于服务外包分解这一视角,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库和2005 -2010 年间我国服务外包率的行业层面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四种不同类型服务外包的生产率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使用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法计算TFP 及其分解变量,系统研究四种不同类型服务外包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渠道与内在机制,以期对我国服务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基于行业层面面板数据的分析和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第一,关于四种服务外包的生产率效应。

  ( 1) 离岸发包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这是由于我国离岸发包的数量较少, 2002 年离岸发包率平均为0. 027,2005 年平均为0. 036,2007 年平均为0. 044, 2010 年平均为0.034,中国服务业企业的低外包水平尚未能达到资源有效再分配,企业未能充分使用有限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创新,难以形成技术上的改善和效率上的提高。

  ( 2) 在岸发包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影响。这说明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外部规模经济,虽然我国服务业整体发展滞后,但是随着服务业发展规模扩大,外包企业可以通过“干中学”,相互学习,提升企业的技术进步,从而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

  ( 3) 在岸接包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影响。这是由于国内服务业的整体服务能力较低,未能达到制造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国内制造业主要面向国际发包,对国内发包规模较小,国内服务业企业承接外包规模低,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未能显现。

  ( 4) 离岸接包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影响。这是因为发包方在外包业务给发展中国家企业时,首先考虑承接商的技术和国际专业知识等能力( Andrea M. ,Mauro F. G., 2012) [24],因此,国内企业在承接外包时,必须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符合国外发包商对技术保护、技术创新等方面要求,这对于国内服务业企业以及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二,关于服务外包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与路径。

  ( 1) 离岸发包对服务业纯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进而负向影响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由于承接我国服务外包业务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其生产的中间投入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难以对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生产技术及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

  ( 2) 在岸发包对服务业纯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对服务业技术效率及纯技术效率存在负向影响。由于在岸发包发生在国内服务业企业之间,服务外包的发生使得企业之间能够相互学习,模仿创新,形成外部规模经济; 同时,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也有利于各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 3) 在岸接包对服务业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对服务业规模效率存在正向影响。目前由于国内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业企业的专业技术能力难以达到需求水平,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岸接包难以对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但是,国内制造业对于服务产品存在巨大需求,国内服务业企业通过向制造业企业提供服务产品,扩大企业规模,能够获取正向的技术外溢,从而提升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

  ( 4) 离岸接包对服务业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对服务业规模效率存在负向影响。一方面,国外发包商对于国内服务提供商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这使得国内服务提供商要想获得国际业务,必须练好内功,增加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从而提升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 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发包商的较高要求,国内大多数服务提供商难以满足,导致我国离岸外包规模较小,承接离岸外包企业之间难以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抑制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本文基于生产率指数分解的视角,采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库和2005 - 2010 年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我国四种服务外包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 1) 离岸发包与在岸接包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在岸发包与离岸接包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影响; ( 2) 离岸发包与在岸接包对服务业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服务业规模效率存在正向影响; ( 3) 在岸发包对服务业纯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对服务业技术效率及纯技术效率存在负向影响; ( 4) 离岸接包对服务业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纯技术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对服务业规模效率存在负向影响。

  启示

  ( 1) 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业规模和水平。虽然中国服务业以及服务外包发展迅速,但国内服务业整体水平较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产生的积极影响。未来可以通过打造服务外包城市和示范区域等方式,利用集聚效应,提升区域服务外包水平,打造服务外包品牌,提升“中国服务”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实现发展转型的良性循环。

  ( 2) 推动产业融合,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政府应着手建立和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环境和机制,增强产业配套服务能力,推进产业融合。尤其是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承接国内制造业的服务产品生产,强化服务业外部规模经济,通过“干中学”以及市场竞争,迅速提升企业专业技术能力。

  ( 3) 加快推进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促使服务外包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变。一方面,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确定重点发展领域、重点承接国家和地区,实行错位发展,打造城市服务外包品牌,明确服务外包发展类型、重点区域。另一方面,优先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跨境金融、通信、信息服务、专利服务、咨询等服务外包领域。同时要将规模做大、技术做强、结构做优,着眼新兴服务贸易高端切入、加快培育、创新发展,优化服务贸易管理模式,推动传统服务贸易模式的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外包结构多元化,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服务外包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服务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09-26

服务业口号01-15

创业板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对财务风险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07-17

探析医疗社会保险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论文08-08

商贸服务业调研报告12-21

PM2.5对运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01-10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10-24

小议病案管理对医疗保险的影响论文08-10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05-13

服务业发展工作调研报告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