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探究引导型自主式实验教学论文

时间:2021-02-28 19:29:36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探究引导型自主式实验教学论文

  一、概述

探究引导型自主式实验教学论文

  环境工程学实验是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实验课,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程,它需要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知识,以及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在理论课上都已经学过,但许多课堂上学到的实验理论和方法只有通过实际验证才能加深理解并真正掌握。实验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知识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具备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能力;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分析能力的训练,使本科生初步掌握环境工程中水、气、固废处理的基本方法,对各门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并且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于高校本科生教育,尤其是理工科教育,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当前所学的科学技术,同时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拓展思路,创造出新的技术,培养学生尽快的成材成长。与此同时,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因此完善本科教学方法也是任重而道远。

  二、实验教学理念

  环境工程学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实验课程。我们的教学理念是指导学生开拓实验思路,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结果分析评判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让学生学会并能够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案。

  由于实验方案是需要学生自己设计的,指导老师只讲解相关实验的仪器的操作,而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流程设计以及数据处理方法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课下查阅资料和相关书籍,学习相关的.实验知识,然后根据实验室所提供的仪器设备和所需达到的目标,来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所以说有可能每个学生设计出来的方案都是不一样的,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再对比标准方案对自己的思路进行评判,让学生通过实验对整个实验过程有自己真实的体会,使学生不仅仅是掌握本课程中开出的这些实验,更学会通过一些新原理方法设计出理想的实验方案,创造出更好更有效的处理方法和处理工艺。本门课程更强调学生对实验的自助设计和思考的能力,实验环节的改变,使实验教学由“灌输式”转变为“引导自主式”实验。

  在本门课程中,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操作的实践相结合,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也将使学生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距,从而更加灵活的利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更多的思考现存的技术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而加以改进和补充。

  三、具体实施方法

  对每个实验安排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在实验前阶段向学生提供该实验处理对象、应用的原理、材料和设备等条件清单,用一个学时的时间向他们介绍设备使用的注意事项,并提供一个其它的标准实验方案为他们作为模板,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出一个初步的实验方案。然后再进入实验第二环节———实验室实验,首先,向学生提供标准的实验方案,并对一些关键步骤进行讲解,然后开始实验,并纠正他们在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和解答疑问,收回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环节结束后,是第三环节,实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实验结果等,并让学生针对该实验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处理方法、工艺,或者对实验设备进行提出改进建议等。对于学生而言,每次实验都可分为5 个步骤:

  1. 实验前的预习并查找资料回顾实验所用的原理(理论课上已经学过)(实验前课余时间完成);

  2. 到实验室熟悉实验器材及使用方法,可提出一些自己的疑问(一次课时间);

  3. 熟悉了实验器材后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结合查找的资料,进行实验方案设计(课余做);

  4. 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到实验数据(一次课时间);自主研究的结果,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作实验;

  5. 相互讨论或与教师讨论实验“数据”的合理性及其他问题。例如: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实验,我们设计的引导性思路(板书)是:

  ①. 探究“交流”配置与“直流”在台面上的显示有何不同?学会识别; ②. 探究“交流”配置与“直流”配置的配线有何不同?学会识别并会使用; ③. 找出直流电源、电表的位置; ④. 在台面上找出200Ω、1KΩ、1N4407 及2CW51 等元件并记住其位置;⑤. 研究上述元件的线性与否; ⑥. 设计并作测量线性元件的实验;⑦. 设计并作测量非线性元件的实验;⑧.讨论实验数据的合理性。

  (二)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授课形式

  在上节流程的框架下及教师的引导性思路提示下,学生学会自主发现仪器的缺陷、自主设计矫正仪器缺陷所带来的数据偏差的途径及实验步骤或“流程”。

  如:在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实验中,我们设计的引导性思路(板书)是: 1. 根据台面上提供的“元件“资源,自主建构一个“电压源”或“电流源”; 2. 以上述“电源”及自选的元件连成一个“实际电源”为“电源”的电路; 3. 设计验证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的外“特性”(如电压或电流)是否匹配,如不匹配请提出校准方案; 4. 在上述电路中设计测量“外电路”伏安特性曲线的两种实施方案; 5. 设计实验方案。

  (按时完成设计的)学生的“答卷”是: 1. 把理想“电压源”与一个已知电阻串连接成一个实际“电压源”,把理想“电流源”与一个已知电阻并连接成一个实际“电流源”;2. 以上述“电源”与电阻箱连成一个电路; 3. 分别以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与某一定值电阻连接并测量相应的电压读数或电流读数是否一致,否则计算出相互对应关系式(“经验公式”); 4. 改变电阻箱的阻值并测量电阻箱两端每一阻值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共测量两组数据,其一为“电流源”电路数据组,其二为“电压源”电路数据组; 5. 绘制上述两组数据的伏安曲线,比较之,如曲线基本一样,则等效,反之亦然。

  四、结束语

  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上的教学改革才最具“生命力”,也就是说发挥其高效率、高产出的一面迅速建立起必备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为更好的引导、讨论及探究作必要的准备,同时还应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只有这样方能在教学中做到引导与呼应“匹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完成因材施教之目的。因此,我们提出: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依托,以各种“新”(问题、引导及探究等)方式为导向,以各种激发学生“创新”想法的讨论或操作(或实践)为平台的教学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适合我们实际的电路实验教改模式,以引导思路为先导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授课形式。

【探究引导型自主式实验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如何引导下属自主解决问题11-02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论文04-03

《路史》的写作特征探究论文07-29

调查报告型论文格式01-10

调查报告型论文的提纲09-01

关于教师备课探究开题报告的论文07-24

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制度探究论文08-10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探讨论文08-31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自主学习论文07-27

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开题报告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