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论文

时间:2020-11-23 15:20:52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论文

  [ 摘要]

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论文

  实践证明,对智力残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然而,培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实效不大。为此,笔者围绕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活动形式、支持系统、教育方法等六个方面,对培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并就如何改进培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关键词]

  智力残疾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今天,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工作及思想的影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很多特殊教育学校也相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各类特殊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校作为一所培智学校,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已有四年的历史, 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智力残疾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而且促进了智残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精神,有力证明了对智残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体现某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和目标定向,促进其功能发挥的操作思路或类型。由于目前国内提倡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既需要较强的语言基础作为支撑,也需要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省反思,从而得到感悟提升,而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存在认知能力缺陷的特殊学生,学生很难自己阅读和理解较长篇幅的文字材料,也较难在活动中理解繁琐的指令、要求,较难准确表达所思所想,换言之,智力残疾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依赖别人指导他们“做什么”、“怎么做”,依赖别人告诉他们”是什么 ” 、“为什么 ” 。因此,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显然不适用。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对智力残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普通教育中的一些教育模式固然有帮助,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教育目标较抽象,操作性不强,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手段;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随意性较大,我们缺乏培智学校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师必须自己选择相关的内容或自编教育内容;教育活动的形式较单一,大都以课堂讲授活动为主,以致学生认为是上心理健康课,可上可不上;教育环境较单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任课教师认为和自己关系不大,家长也不重视,很少参与。

  培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收到更多实效,笔者认为就要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针对上述几点不足做改进:

  1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要与学校的办学思想相符合。正如培智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帮助智力残疾学生成为他自己,绽放自己生命的极致,成为社会平等的一员 ”,围绕这一宗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使之具体化、清晰化。在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培智学校要 根据不同年龄、年级层次的智残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侧重点各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之完善化、系统化,从而努力实现提高智残学生心理素质的直接目的,真正实现智力落后教育的目标, 为实现办学目标服务。

  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都是指导学生学习生活自理技能、学习生活常用的简单知识、学习简单劳动技能、学习休闲娱乐的方法等等,以帮助智力残疾学生实现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无微不至的,付出了极大的包容心和忍耐力。但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这种过度保护和包容的态度和做法不利于智力残疾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反而会让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协调或远远落后于生理发展,表现出不合时宜的行为。如十七八岁的高年级智残学生在联谊活动中,会因为不能参与游戏活动,因为拿到的奖品比同学少而哭闹、发脾气、坐在地上不肯起来、自伤等等,其表现的幼稚、不合情理很难让其他正常人接受。因此,培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遵循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端正教育思想,规范教育模式。

  2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兼顾“知(心理知识)、行(行为表现)、情(情感体念)”三个维度,更要侧重于外在的行为表现,使教育目标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使智力残疾学生明白 “做什么”、“怎么做”。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评价系统,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对应他们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衡量教育活动的效果。 我们要意识到评价对象——智力残疾学生的特殊性,由于他们身心发展存在很大差异,我们要避免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智残学生。在明确评价目的是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以调整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智残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地制订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谨慎地对智力残疾学生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这是保证智力残疾学生心理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一个必要条件。

  如对刚入学的一年级的智力残疾学生,我们可以先通过检测——运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检;运用“适应行为量表”和“不适应行为量表”进行适应性行为测检;运用“特殊行为表现观察记录表”进行不良行为表现的纪录,将学生的各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适应学习生活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其目标可围绕智残学生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进行师生交往、同伴交往,培养学习兴趣,进行智能训练,培养行为习惯,感受爱、感受愉悦,认识自己、建立学生的角色等几大主题制定,并将学生要达到的行为目标细化,从而易于操作和评价。此外,我们应认识到对智残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把他们纳入某个模式,而是要引导他们去认识自我、周边事物和社会,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起一种较积极健康的态度和看法。

  3 、心理健康是个全面的概念,我们应选择与智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匹配,与智残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与智残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吻合的教育内容,从“怎么做”“是什么”“为什么”层层深入,其中“怎么做”是中心内容。智残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较难在活动中得到预期的情感体念,但只要他们明白“怎么做”,就已经取得了教育效果。

  值得一提的事,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同时,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选择他们最熟悉、最关心、最喜闻乐见的话题,找到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普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材虽然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借鉴性,但对智力残疾学生而言并不适用,因为教材中提及的话题里他们有一定距离,且他们只会在教师指导下对其中的故事或事例一知半解,无法独立的形成结论,无法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对中低年级的智力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应以绘本、动画、视频等直观形象的材料为主,高年级则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教材,其中涉及的内容不仅要符合智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还要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呈现他们熟悉的事物。

  4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活动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心理健康课不是上课,不是在课堂上向智残学生讲授心理知识或玩玩几个小游戏放松或回答问题,而是让学生参与活动,在一定的心理情境中体验,并做出相应的行为表现。

  “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智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也不例外,也要遵循同样的规律。我们既要考虑到社会大环境的特点,又要结合地域特点—区域的生活传统、民风民俗;我们既要考虑心理健康的内容,又要结合智力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既要考虑学校拥有的资源,教学材料和工具,又要结合学校发展的规划;这样,我们才能较好地规划智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较灵活地组织教育活动。课堂活动的形式可丰富多样,有角色表演、游戏、行为训练、心理短剧、模拟情景等等,不拘一格。此外,智力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不限于课堂活动,应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训练相结合,可采用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个别交谈、个别辅导等不同形式,可利用校际集会、团队会、联谊会、参观、风采展示活动等活动契机,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去,提供全方位、全程跟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5 、心理健康教育要有广泛的联系与配合,需要广泛的支持系统。由于心理健康是人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全面发展的结果。我们对智残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样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广泛联系和配合。社会可为智残学生创设积极向上的心理大环境,学校可为智残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知识内容传授和行为方式训练,家庭可为智残学生树立言传身教的好榜样。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宣传,争取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尤其是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和渗透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 全体教师参与,持之以恒地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活动。

  6 、有效的教育方法从来都与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内容密切相关。而智力残疾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如果单纯地进行课堂讲授,他们很难理解知识,无法明白“怎么做”、“是什么”和“为什么”,从而很难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此,我们在对智残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意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同时注重方法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年龄较小的智残学生,我们可采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表演法、观察学习法、行为训练法等。中年级的智残学生其心理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认知能力已获提高。我们可采用课堂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矫正法、个别辅导法等。对于年龄越大的智残学生,选择方法的余地也越大,我们这时可采用行为巩固法、辨析法、实验法、倾听法、咨询法等。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意识到智残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需要是什么,都要明白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效果是事半功倍,进而再进行选择。另一方面,我们不应忽视行为训练,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个构成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适当的应激行为。所以,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涉及到行为训练、行为矫正等多方面的内容。

  参考书目:

  1 、银春铭主编:《缺陷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3年6 月第1版。

  2 、徐云等编写:《弱智儿童的教育与教学》

  3 、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1期( 总第175期)

  4 、王雁:《智力残疾儿童健康教育初探》

  5 、顾荣芳:“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幼儿教育》2002年第1 期,P20.

  6 、 王 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轮形模式的探索 》

  7 、林建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

  (注:本文2006年获“ 全国第二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三等奖)

【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论文】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格式模板11-22

自由主动的写作模式过程式写作教育论文01-10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及参考文献11-22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格式模板11-22

心理健康教育下的语文写作实施策略论文07-20

关于浅析高职学校护理专业就业指导的有效模式论文07-21

应试教育模式下男孩弱势地位的表现与对策教育教学论文11-23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总结03-04

小学生写作指导模式的论文12-19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5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