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陈力娇《从军行》阅读答案及解析

时间:2023-03-28 08:46:58 方宇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陈力娇《从军行》阅读答案及解析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陈力娇《从军行》阅读答案及解析,欢迎大家分享。

陈力娇《从军行》阅读答案及解析

  陈力娇《从军行》阅读答案及解析1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释

  海:古代西域的沙漠、大湖泊都叫“海”。这里指天山脚下的湖泊。

  折:断。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诗歌开头极写环境的肃杀萧瑟,寒风劲吹,冻泥开裂,枯桐叶落,枝梢被狂风折断,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感情基调。

  B、诗歌后两句从笛声切入,但闻其声不见其人,不言人而自有人在,引出悬念并解开悬念,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C、在写法上,先写“闻横笛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观察“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使末句的景象更为突出。

  D、后两句用“横笛”“ 红旗”写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既生动又含蓄地写出了行军将士不畏天寒地险的乐观精神。

  E、全诗勾画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雪地行军图,用恶劣的环境衬托出了从军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强的精神风貌。

  2、末句中的“直上”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D,A“悲伤的感情基调”错,是悲壮,D不是比喻,是借代(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2、直上是对红旗的动态描写,而红旗指代军队,与自然景物形成强烈反差,更使画面生机凸显。直上二字也突出了风雪中红旗不倒,足见从军将士士气高昂,不畏艰难,一往无前。

  简析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写得十分壮美。前两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妙用指代,以“横笛”和“红旗”指代边塞将,写他们在缭绕于耳的笛声中,高举红旗直向积雪山峰挺进。这首《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陈力娇《从军行》阅读答案及解析2

  【原诗】: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牙璋,指代携皇命出征的军队。

  ①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

  ②“烽火”句:化用《汉书?匈奴传》“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语意。西京,指长安。

  ③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凤阙:指长安宫阙。《史记?封禅》:“(建章宫)其东二十余丈。”

  ④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⑤凋: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⑥百夫长:指下级军官。

  【阅读训练】: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3.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 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 的修辞方法。

  4.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_______ 的写法,先交代____;中间两联采用_____ 的写法,描写 ________ ;尾联采用______ 的写法,表达 ________。全诗富有_____主义色彩。

  (5)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作简要分析。

  (6)第三联描写战斗的情景,诗人是从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的?试作简要赏析。

  (7)“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8)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9.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首尾两联作具体分析。(5分)

  10.第三联两句写得十分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意思相近即可)。

  2.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

  3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

  4实写;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虚写;描写想象之境,反映军威战况;实写,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望;浪漫。

  5答:三个动词描写了三幅典型的画面。一个“照”字写出了敌军入侵之急,这激起了“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一个“辞”字写出了“书生”辞别朝廷,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的情景。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三个动词高度概括,生动地描写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语言准确、凝炼。

  6答:诗人没有正面描写战斗的激烈,而是从侧面,采用景物描写和气氛烘托的艺术手法来描写一场激战。“雪暗凋旗画”从人的视觉出发,写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天昏地暗,大雪弥漫,遮天蔽日,连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从侧面衬托出了将士们的昂扬斗志,表现了战斗的残酷。“风多杂鼓声”,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惊心动魄,烘托出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7 答:借代的修辞手法。

  “牙璋”“凤阕”“铁骑”“龙城”都是借代。

  “牙璋”代指奉命出征的将帅。

  “凤阕”代指长安宫阙。

  “铁骑”代指精锐的唐军。

  “龙城”代指敌人的要塞。

  8: 答: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忠君报国和建国立业的思想。

  9答:抒发了诗人保边卫国、欲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1 分)首联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 而是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由烽火自然引发诗人心中不平之志和保家卫国之情。(2 分)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 生。”直接抒发为国献身的愿望。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2 分)

  10答:这两句描绘了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的艰苦、壮烈的景象;(2 分)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和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2 分)表现了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2 分)

【陈力娇《从军行》阅读答案及解析】相关文章:

《从军行》阅读及其答案02-14

《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05-08

《从军行》诗词阅读题及答案02-08

从军行古诗阅读及答案参考02-23

称阅读答案解析02-14

《珠宝》阅读答案与解析02-15

《朋友》阅读答案解析02-15

丁香阅读答案解析09-08

《榜样》阅读答案解析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