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2-10-23 22:49:57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2016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写开题报告之前,先看看别人的开题报告怎么写对你会有帮助哦!本文将介绍2016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希望能帮到你!

2016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2016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1)

  一、选题背景

  当今的互联网服务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和千变万化的需求,其中就包括需要管理海量的数据,并且能为高速增长的用户群提供持续可依赖的服务。这里所说的互联网服务包括了诸如在线邮箱、搜索引擎、在线游戏、在线金融系统、内容分发网络、文件共享网络等等。 因此,能提供这些互联网服务的系统往往很庞大:由成百上千台机器组成,并且这些机器可能在同一个数据中心里,也可能分散在不同的数据中心,之间通过不可依赖的网络进行通信。在具有如此巨大的扩展性的集群中,错误的发生变的很常见:一部分机器可能随时会遇到硬件或者软件故障;网络延迟和网络故障随时可能发生,导致丢包、网络分区等情况;偶发的恶意攻击或是操作错误,也有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灾难性错误发生。 所以,构建这种系统的软件往往很复杂,同时,每隔一段时间,系统都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升级)以提升性能、修改错误或增加新的功能。本文工作所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设计一种工程上可行的升级方案,使得这种规模的分布式系统能在升级期间能持续地提供服务。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时下云计算十分火爆,各种互联网公司、银行、政府都经常提及云计算,各种各样的分布式系统也层出不穷,不论是著名的大型分布式产品的开源项目诸如 Hadoop、Open Stack、Mongo DB 等等,又或者是国内外的著名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 Amazon AWS、Microsoft Azure、阿里云们,云计算早已从纸面或者是宣传标语中,走向了实实在在的落地阶段。 但是,针对云计算抑或是分布式系统中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的相关研究,尤其对于国内的相关领域而言,却是比较缺少的,国内工业界的著名厂商们似乎都在闷头造车,分享出来的解决云计算工程中实际具体问题的论文和研究成果依然较少。 本人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仅得益于研究生期间的一些实习经历,结合工程实际,尝试对分布式系统的升级和数据迁移问题做一些总结和提炼的工作,并且有一定的创新。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分布式系统是其组件分布在联网的计算机上,组件之间通过传递消息进行通信和动作协调的软件系统[2]。分布式系统是一个统称,常见的有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编译(解释)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存储)系统等等。本文所面临的升级和数据迁移的问题涉及到更多的是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定义如下: 分布式存储系统是大量的普通的PC 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互联,对外作为一个整体提供存储服务。也可以说,那些以数据存储和访问为目的而设计的分布式系统称之为分布式存储系统。 与普通的软件系统不同,分布式存储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理解这些特性对解决本文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扩展性: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扩展性是最重要的优势,往往可以扩展成百上千台的规模。同时随着集群规模的增长,其系统整体性能表现为线性增长。并且,可以根据一定的策略将数据和请求分配到不同的物理节点,物理节点的数目和集群处理能力成正比,集群是线性可扩展的。同时,集群能否扩展,可否线性扩展是衡量分布式存储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 低成本和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系统具有的自动容错、自动负载均衡机制使其可以构建在普通的 PC 机之上。另外,线性扩展能力也使得增加、减少机器非常方便,可以实现自动运维。因此,对整个集群而言,分布式存储系统具备高性能。 数据分布:分布式存储系统区别于单机存储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它可以按照一定方法进行数据切片,不同的物理节点分布不同的数据分片,从而将系统的存储容量压力和访问请求压力分散到系统集群的各个物理节点上,使系统整体能够存储超大规模的数据量,同时能够接受更多的并发请求。那么如何将数据分布到多台服务器才能够保证数据分布均匀?数据分布到多台服务器后如何实现跨服务器读写操作?常用的数据分片和分布方法有两种:a.哈希分区方法,即根据数据的 Key 进行哈希取模,离散的分配到集群的物理节点上,Amazon 的 Dynamo 采用了一致性哈希算法进行分区;b.连续分区方法,即将整个数据集合按照 key 来排序,根据 key 的范围进行分片。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共分为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简述了云计算和分布式系统目前的现状,系统升级的必要性,以及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介绍了分布式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一些典型的 Nosql系统,综述了在单机软件成熟的升级方案以及在分布式系统升级问题上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

  第三章为难点分析及总体设计。本章系统地分析了分布式系统升级问题的难点,并且提出了高可用的分布式系统升级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问题的总体设计方案。

  第四章为详细设计和实现。本章在前一章的基础上,依次详细地设计了在单数据中心和跨数据中心的分布式环境下的系统升级方案,为本论文的最为重点的章节。

  第五章为方案测试与实施。本章在详细设计与实现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测试和实施方案,通过测试分析和实验分析验证了升级方案的有效性。

  第六章为总结和展望。总结了全文所做的工作,指出了论文的创新点,并且对论文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后续研究做出了展望。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4-5

  ABSTRACT 5-6

  第一章 引言 9-11

  1.1 研究背景 9

  1.2 本文主要工作 9-10

  1.3 本文组织结构 10-1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1-23

  2.1 分布式相关理论 11-14

  2.1.1 基本概念和特性 11-12

  2.1.2 CAP 理论 12-14

  2.2 典型 Nosql 系统分析 14-19

  2.2.1 Bigtable 15-16

  2.2.2 Dynamo 16-18

  2.2.3 Cassandra 与 Bigtable,Dynamo 的对比 18-19

  2.3 单机软件升级方案 19-21

  2.4 分布式系统升级方案 21-22

  2.5 本章小结 22-23

  第三章 难点分析与总体设计 23-32

  3.1 分布式系统升级难点分析 23-25

  3.2 高可用的分布式系统升级设计 25-27

  3.2.1 升级设计的基本概念 25-26

  3.2.2 升级设计的基本原则 26-27

  3.3 总体设计方案 27-31

  3.3.1 方案背景 27-28

  3.3.2 方案步骤 28-30

  3.3.3 重点说明 30-31

  3.4 本章小结 31-32

  第四章 详细设计与实现 32-51

  4.1 项目背景介绍 32-33

  4.2 单数据中心分布式系统升级 33-38

  4.2.1 设计意义 33-34

  4.2.2 详细设计 34-38

  4.3 跨数据中心分布式系统升级 38-42

  4.3.1 区别分析 38

  4.3.2 总体说明 38-39

  4.3.3 读写请求处理 39-40

  4.3.4 详细步骤 40-42

  4.4 主要模块的实现 42-49

  4.4.1 总体模块设计 42-44

  4.4.2 升级主要模块实现 44-46

  4.4.3 数据迁移模块实现 46-48

  4.4.4 回调函数的实现 48-49

  4.5 本章小结 49-51

  第五章 方案实施与测试 51-70

  5.1 方案实施 51-57

  5.1.1 系统部署 51

  5.1.2 对外接口 51-52

  5.1.3 升级操作过程 52-57

  5.2 方案测试 57-66

  5.2.1 单元测试 57-61

  5.2.2 集成测试 61-63

  5.2.3 系统测试 63-66

  5.3 实际生产环境测试结果 66-69

  5.4 本章小结 69-70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70-72

  6.1 回顾和总结 70-71

  6.2 前景展望 71-72

  参考文献 72-74

  致谢 74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 杨传辉. 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 原理解析与架构实战[J]. 2013.

  [2] Coulouris, George; Jean Dollimore; Tim Kindberg; Gordon Blair (2011). Distributed Systems: Concepts and Design (5th Edition). Boston: Addison-Wesley. ISBN 0-132-14301-1.

  [3] Haerder, T.; Reuter, A. (1983). "Principles of transaction-oriented database recovery". ACM Computing Surveys 15 (4): 287. doi:10.1145/289.291. edit These four properties, atomicity, consistency, isolation, and durability (ACID), describe the major highlights of the transaction paradigm, which has influenced many aspects of development in database systems.

  [4] Eric Brewer, CAP twelve years later: How the "rules" have changed, IEEE Explore, Volume 45, Issue 2 (2012), pg. 23-29.

  [5] Armando Fox and Eric Brewer, Harvest, Yield and Scalable Tolerant Systems, Proc. 7th Workshop Hot Topics in Operating Systems (Hot OS 99), IEEE CS, 1999, pg. 174-178.

  [6] MSBI #72 – BI # 5 – Big Data # 2 – What is Big Data ? What is No SQL ? What is Relation in association of Microsoft with SQL Azure , Windows Azure ,Big Data and No SQL together.

  [7] Nosql. 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zh-cn/No SQL.

  [8] Chang, Fay, et al. "Bigtable: A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for structured data." 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ystems (TOCS) 26.2 (2008): 4. [9] Giuseppe De Candia, Deniz Hastorun, Madan Jampani, etc. Dynamo: Amazon’s Highly Available Key-value Store.

  [10] Lakshman, Avinash, and Prashant Malik. "Cassandra: a decentralized structured storage system." ACM SIGOPS Operating Systems Review 44.2 (2010): 35-40.

  2016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2)

  题 目 利用数学模型预测未来50年的丁克人口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未来学家曾尖锐地指出二十一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问题:首先是人口膨胀,第二是就业困难,第三是环境污染。这三大问题的焦点和后面两大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口问题。

  人口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人口变化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口年龄结构的发展趋势的预报对人口政策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现在随着国家对大学的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不看好,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在踏入社会时间不太长的毕业生经济水平不高,有了孩子负担会更重,而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丁克一族的后备军,这类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现的大学生大多是80后人,更具有发展成为丁克一族的可能,因此,丁克现象在最近二十年之内必将发展非常迅速,直接影响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

  面对这样的形势,为抑制丁克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减小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又要使人口的年龄结构有一个合理的分布,就必须建立丁克人口预测和控制的数学模型,为正确的人口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国内外发展情况(文献综述)

  今天,世界的人口危机不是因为家庭中有比过去更多的孩子,实际上家庭规模并未扩大,而丁克家庭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涌现。丁克的名称来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D、I、N、K的组合——DINK的谐音, Double Income No Kids有时也写成Double Income and No Kid(Kids)。仅从单词字面意义解释,意思是:双收入,没有孩子。

  据美国人口调查局公布的年度分析报告表明:1993年美国丁克家庭已超过家庭总数的51%,致使总和生育率下降,人口出现负增长;而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由于受丁克现象影响较为严重,已加入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列。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丁克现象悄悄在中国出现。丁克家庭的增长直接影响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生产力水平下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99年底中国大陆上居住着125909万人(不包括港澳台)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自1990年起,丁克家庭开始在我国很多大城市涌现,近几年我国的丁克家庭的比例有着上涨的趋势。走上“丁克”之路的夫妻各有各的理由,总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无耐型,一类是主动接受型。

  丁克家庭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家庭类型不仅已在我国扎根定位,成为我国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等众多家庭类型中新的一员,而且呈继续发展之势。现在社会,“养儿防老”早已过时,防老养老终老,只能靠 我们自身的能力与组织管理了。现在,又有了一个新的设想—构想“丁克”社区,这个设想对一般人而言又是一次观念更新的起源。

  人口众多是我国基本的国情,中国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进行了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国家许多重大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研究都要依据人口的数量。为此,进行人口预测是有效地控制人口发展与资源关系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人口决策的重要依据.作为新兴群体的预测也是人口预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人类可以作为一个单物种的群体,早在1978年由英国的人口统计学家Malthus根据一百多年人口统计资料提出了著名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Malthus模型),荷兰生物数学家Verhulst也于19世纪中叶提出阻滞增长模型,能够大体上描述丁克人口的增长趋势。各国对于人口的研究是本论文对丁克人口研究的基础。

  国内关于人口预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邓聚龙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但是该模型只能对中国的总人数作中短期的预测,可以很明显的体现出人口总数上的趋势变化。二是宋健理论的中长期人口发展方程的人口预测模型,其分为人口发展方程的离散形式与人口发展方程的连续形式。但

  模型中需要确定大量参数,需要比较多较准确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获取又有一定难度,且数据也多少有些误差,故导致在人口预测上存在较大困难,且预测方法较难实施在国内外关于人口预测方法的研究中,用到人口发展方程的连续形式来求人口总数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至今还未解决这一难题。这些都是预测丁克人口的有效方法。

  3、研究的主要方法、手段:

  本文主要内容是对丁克现象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已知中国总人口数局并利用马尔萨斯(Malthus)模型(指数增长模型)预测未来丁克人口,与通过已知丁克人口数据并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的未来丁克人口进行比较分析。用已有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比较分析误差,以达到预测的准确性。

  4、可行性分析: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查阅大量的有关方面的书籍,我已经对影响丁克现象的原因有所了解和掌握;并且在导师张鸿艳教授的帮助和精心指导下,对于丁克现象的人口模型以及人口预测模型的建立、求解方法和求解过程等基本理论有了了解。这些都为论文做了充分的准备,本论文的题目可行。

  5、论文提纲:(略)

  6、时间进程

  1月至3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丁克人口预测模型;

  3月18日:完成开题报告。

  3月18日至5月10日:完成论文的理论部分;

  5月11日至5月15日:用MATLAB和相应的工具箱编写程序,完成初稿。

  5月16日至6月3日:校稿,整理论文。

  7、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

  2 王永全,刘琴.专业统计与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姜启源,邢文训,谢金星,杨顶挥.大学数学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谭永基,蔡志杰.数学模型(博学·数学系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 Charles H. Zastrow著,孙唐水译.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 白凤山,么换民,李春玲,沈继红,施久玉.数学建模(上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4.

  7 边肇祺等.模型识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8 Vladimir N.Vapnik著,张学工译.统计、学习理论的本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9 Mark M.Meerschaert.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 刘卫国.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1 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2 宋健,田雪原.人口控制与人口预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3 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4 邹自立.人口预测方法及可靠性探讨.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5 李勇胜.人口预测中的模型选择与参数认定.财经科学出版社,2004.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06-30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5篇02-06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14篇02-07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0篇)12-29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15篇11-02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15篇)11-10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5篇)11-10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通用15篇)02-06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集锦15篇11-10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