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段位制开题报告

  武术段位制开题报告第一篇:

  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小学段位制咏春拳:咏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拳种之一,相传出自南少林,时间已经超过200年。它立足科学,法度严谨,有着动作紧凑,简单高效,消打同时,攻守合一的拳法特色,是以攻防实战为目的的搏击拳术。如今,咏春拳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中国功夫。段位制咏春拳全称为《中国武术段位制咏春拳》,其技术教程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协会审定,围绕咏春拳段位技术考评内容和标准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咏春拳概述和一至六段段位技术的基本形态、单练套路、对打套路和拆招技法。小学段位制咏春拳即为以小学生为对象进行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段位制咏春拳教学活动。

  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即学校所特有的课程。它有别于教育部门的统一课程,是利用学校自身条件,通过开发研究而创设的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在学校已具备的习武情境及武术练习氛围下,以校本教程为载体,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实施小学段位制咏春拳教学。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咏春技艺,培养身脑并用的能力,从而把咏春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依据中国武术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结构模式,已开发具有小学特色、别具一格的小学段位制咏春拳校本课程,并已将该教程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且将着手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形成相关研究成果,现学校正着手在原有校本教程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小学段位制咏春拳教程之拳理武德篇,以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以期达至内外兼修的学习效果,最终实现应用推广。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现状:在现有的武术类学校,国外的学校大多注重于实战搏击的教学,对于武术的内在文化研究涉猎较少;而国内则大多偏重于竞技套路教学,对于武术实际应用层面的普及不够。在校本课程方面,有些为纯粹的专业技术类研究,重技法,专业性较强;有的过于强调武术理法,不利于学校普及学习;也有的是图像类,没有引导方式,教师很难落实,学生亦无从入手;还有的是奉行中国传统师父们授徒时的教学方式,讲求“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偏向学生的自主发展,却忽略了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水平。

  目前,在全国的小学范围内,段位制咏春拳的特色学校很少,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而我校作为南京市首批立项的咏春拳特色文化学校及中国咏春拳学总会的首个小学授点单位,我们很有必要更多的去尝试这方面的研究。

  课题研究价值

  研究问题:

  段位制咏春拳特色教学我们已经开展多年,在研究的过程中亦产生了一些问题:

  如何逐步探索出适合小学的段位制咏春拳教学方式、方法。

  如何更好的形成段位制咏春拳在小学的常态化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探索段位制咏春拳在大课间、体育活动课以及体育运动竞赛的教育教学方法。

  如何探索出传统武术文化的内在哲理与咏春拳的内在精神对学生发展的正面影响。

  (二)研究背景:

  (1)段位制咏春拳作为我校特色教学,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我校现为南京市首批立项成立的特色文化学校,同时亦为中国咏春拳学总会的首个小学授点单位,各类媒体、报章等均对我校咏春拳特色项目进行过专题报道与访问,并于社会各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更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宣传部主任、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康戈武先生及国家武术咏春拳段位考核制度主编人、国际咏春拳导师李恒昌先生的高度关注与指导。学校师生曾多次应各级各类活动邀请进行咏春拳展演,并于各类电视节目、报章访问中进行咏春拳的专业介绍。2011年至2013年间负责我校咏春拳教学指导的余灏老师曾先后接受江苏常州电视台、南京市溧水区电视台等相关媒体的专题报道与电视访问并于2015年受南京市委宣传部之邀与外国友人共同担任南京城市对外形象纪录片武术篇主演面向国外媒体广泛介绍及展示咏春拳,执教期间担任领队及总教练带领学生出席与参加了南京市溧水区全民运动会开幕式、南京市溧水区第五十一届中小学生运动等体育运动会并于开幕式进行现场展示,2013年曾带领学校十二名学生获邀于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进行现场展示与节目录制,此后,于2014年担任广东省武术协会咏春拳代表队副队长带领我校四名学生赴天津参加首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且获得佳绩,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领导及负责人的高度赞誉,2015年获邀出席担任首届南京民间武术(国际)比赛咏春拳大赛评委及南京市溧水经济开发区群力小学代表队领队兼总教练带队出赛,取得了单项、集体与个人的多项荣誉。而在此基础上希望可以通过课题形式展开研究、从而形成更为浓厚的研究氛围,精益求精。

  (2)我校有阵容强大的专家团队,由国家武术咏春拳段位考核制度主编人、国际咏春拳导师李恒昌先生作为我校的咏春拳总顾问,并由李恒昌先生的亲传弟子,中国咏春拳学核心委员会的陈磊、余灏、胡新成、赵彩忠四位核心委员担任顾问,由余灏老师担任我校咏春拳授点的总教练主持教学事宜,保证了我校学生段位制咏春拳习练的质量。段位制咏春拳项目自2011年于我校开展以来,深受学生喜爱,2013年我校将咏春拳正式设置为学校日常课程,咏春拳已然成为一种热潮。为了推动学校特色的进一步发展,经讨论我们提出了《“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的实施与研究》这一课题。

  (3)随着国家体育总局武术段位制发展十年规划方针的正式推出及中国武术协会对中国武术段位制的不断推进,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复兴受到国家官方的高度重视,而段位制咏春拳于学校的稳步发展正是响应国家政策的有效途径。

  (4)咏春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不仅有其独特的防身、修身、养身价值,而且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广博深邃的内在哲理,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咏春拳都发挥着其抗击外辱、扬我国威的精神引领作用,是学生传承国学精神与爱国主义的有效载体。

  同时课题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学校特色文化的稳步发展。

  (三)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

  段位制咏春拳在小学范围内的教与学,有利于对中国传统技击国粹咏春拳的传承与发扬,而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教学也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的特色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应用价值:

  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的特色教学有利于在小学范围内形成教与学的研究机制、提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通过循序渐进的习练与修行,了解及掌握我国优秀传统武术咏春拳的内容体系与内涵法度,达到科学锻炼身体,从而促进小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

  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的特色教学有利于中国传统武术精神在小学范围内的有效发扬,使学生能够透过咏春拳的练习,了解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能够通过武术的练习过程与游戏的训练方式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自信力与意志力,磨砺品质。通过传统武术所传达出的精神,使小学生加强对于自我的约束,学会相互尊重,增进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好地投入各科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的特色教学有利于民族正能量在小学范围内的有效弘扬,使学生们能够在修习咏春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胆识,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继续发扬中国武术、传承经典国粹,立身正念,爱国自强。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点

  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进一步完善“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

  通过对评价方案的研究,进一步激发学生研习段位制咏春拳的兴趣,从而不断普及段位制咏春拳。

  通过研究,在规范原有习练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咏春拳的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健全学生的人格。

  通过研究,提高我校教师的团队力量,并在学校范围内努力打造具有较强师资力量的咏春拳教学团队,保证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的稳步实施,打造引领一方的品牌课程。

  子课题设计与人员分工

  子课题一:“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实施的研究。

  主要负责人:余灏 马大庆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对咏春拳的技术体系与内涵法度等方面,做好研究工作。做好课题实施的调查分析工作,针对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并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适时调整研究策略,以便更好地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

  “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内涵的分析与研究。

  “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实施途径的研究。

  “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普及性的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的策略研究。

  以“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为主题的活动设计与研究。

  “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个案研究。

  子课题二:“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进一步开发的研究。

  主要负责人:余灏 马大庆

  “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的目标定位研究。

  子课题三:“小学段位制咏春拳”体育活动进一步开展的策略与途径。

  主要负责人:余灏 胡正兵 邓恒喜 章利根 吴迪

  研究如何将“小学段位制咏春拳”进一步与学校日常体育活动有效整合。

  如何进一步开展“小学段位制咏春拳”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子课题四:“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评价方案的研制。

  主要负责人:余灏 邓恒喜

  学生在参与段位制咏春拳习练的动态过程是通过每一个技术动作体现出来的,评价即成为重要的研究项目。对课程与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并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在制定评价方案时可以进行有效地探索。

  子课题五:“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与学校特色进一步发展的研究。

  主要负责人:余灏 马大庆

  研究实施“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推动学校特色文化发展。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具体步骤与进度安排

  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

  创设段位制咏春拳研究硬环境:建立学校专用的咏春拳文化研究室并配备相应的研究设备及器具。

  建立段位制咏春拳研究软环境:建立以咏春拳为主题的校风,班风,创设以段位制咏春拳为主题的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

  成立“小学段位制咏春拳”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组成员,分配各成员职责与任务。

  研究阶段(2015年3月—2016年1月):

  在原有校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写学校咏春拳校本课程之拳理武德篇,按照由简至深、合乎规律、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实施途径:通过保持学校原有每周一节咏春拳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设立段位制咏春拳兴趣小组,从中筛选出素质优秀的学生进行资源优化,培养学生中的助手。举办与段位制咏春拳相关的主题活动,并组织学生代表学校参与各级各类集体表演,展示,比赛,为校争光。

  加强小学段位制咏春拳教学方法的教学探索,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的团队力量,制定具有我校特色的段位制咏春拳培训计划,进一步普及小学段位制咏春拳教学。

  结题阶段(2016年3月—2017年6月):

  编写出版学校咏春拳校本课程之拳理武德篇。

  参与研究的教师将小学段位制咏春拳教学过程中的成果和心得以论文的形式整理成为书面材料。

  形成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的特色课程教学模式,以实录与论文的形式编写成推广教材。

  汇编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论文集。

  研究方法的设计

  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整体教育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

  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查阅与段位制咏春拳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信息,对学校段位制咏春拳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分析与归纳。并指导我校教师团队进行段位制咏春拳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扩充编写学校校本课程之拳理武德篇。

  调查分析法:通过对师生在段位制咏春拳课程教与学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并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与开展课题研究后学生学习状况的区别与变化。

  经验总结法:重视教学过程的资料积累,及时将有效地经验归纳总结提炼并及时推广运用,使之系统理论化,并对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材料进行全面完整的归纳、提炼,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通过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的开发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实施策略。

  个案研究法:在本课题开展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观察、评测等形式,对学生的段位制咏春拳学习兴趣、技能提高等多方面进行个案追踪研究,并加以分析,进而全面、系统、深入的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于量变质变的规律。

  行动研究法: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再针对问题进行修改、调整,反复对比、实践。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以传统咏春拳文化中“变通”的角度来对待段位制咏春拳的教学,在国际教育与中国教育的碰撞与融合中,寻求通过传统咏春拳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来探索完成最适合当下小学生的段位制咏春拳学校课程。

  以传统咏春拳文化中“中正”的角度来规正段位制咏春拳的教育教学以及实践活动,将传统咏春拳教学中正心正念的内在法度深入到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的教育教学中,藉此逐步探索整理出通过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以传统咏春拳文化中“以武入哲,以哲悟道”指导思想,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段位制咏春拳原有课程的特色,又能恰当的吸收容纳传统咏春拳文化中的特性与长处,从而达到在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得以兼收并蓄、精益求精。

  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我们所思虑的是如何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创造性的开发最适合小学教师教与小学学生学的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而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的形成又能够为更多的实践者与研究者提供借鉴与思考。而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需求而开设的具有中国传统咏春拳文化内涵的小学段位制咏春拳课程本身,也是前所未有的全新尝试。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咏春拳校本课程之拳理武德篇 教材 2016年3月

  研究报告 报告 2016年12月

  论文 论文集 2017年3月

  最终成果(限3项) 汇编研究成果 书籍 2017年5月

  结题汇报 书面形式 2017年6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力量

  本课题研究组的核心研究成员均由我校一线教师所组成,同时集聚了学校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优秀教师力量,并由我校体育教研组长及专业的武术教练参与课题研究,职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并且具有充分的课题研究热情与能力,同时具备很强的组织管理科研能力与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力量与研究氛围,且课题组成员间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核心成员马大庆老师,学校现任校长,小学高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教研意识浓厚,曾在各级论文比赛中获奖,有着很高的科研能力。

  研究基础

  为了更好地推动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工作,我们多次翻阅了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的《中国武术段位制》咏春拳段位技术教程、《中国武术段位制》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等国家官方在该专业领域所推出的相关著作,同时查阅及搜集了咏春拳专业领域大量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将它们运用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指导与方案设计中。课题组将依托小学段位制咏春拳特色课程教学,加强推进力度,细化工作要求,并定期邀请该领域的专家与导师们亲临学校进行授课讲学,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我校教师团队成员进行专业的指导,开阔我校教师的眼界,努力探寻适合小学范围的段位制咏春拳教学模式。

  保障条件

  本课题研究组在中国咏春拳学总会的稳定支持与中国咏春拳学核心委员会的长期帮助下搜集与整理了诸多宝贵而丰富的素材,学校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专家团队的互动与交流,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课题研究组成员通过阶段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反思、交流,形成书面材料,以加强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与此同时,学校作为南京市首批立项的特色文化学校获得了由南京市教育局与溧水区教育局的专项资金投入,更好了推动与保障了特色课程的稳步实施,而学校亦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并给予了研究经费、研究人员等诸多方面的保障和支持,确保了课题研究正常有序的开展。

  武术段位制开题报告第二篇:

  摘要:武术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五千年历史进展的长河中蕴涵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文化背景。《中国武术段位制》是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体育总局与中国武术协会联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用于全面评价习练者的武术水平,而制定的一项全民武术锻炼的等级制度。高等院校是文化与信息传播的重要基地,也是学生长知识学本领的场所。其校园设施齐全,体育课时有保障,并且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在领悟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较好的理解力。武术——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蕴含着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因而在高校积极、快速普及与推广《中国武术段位制》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开发智力、磨练意志具有深远的现实作用。上海作为全国最早的实施与推广《中国武术段位制》大都市,其进展情况将会引领其他城市的进展,而上海市高校又是上海市武术协会管辖下开展武术段位制二级机构之一,具有代表性。本论文主要以上海市高校五所《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点:即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调查探讨以及对上海市武术管理中心专家、高校武术教师入手,了解五所高校武术段位考评点开展的近况,结合《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内容进行浅析。针对现有的考评系统方式和考评策略进行探讨,积极探寻其多年来实施考评历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以有着的不足与制约的因素着手,以高校大学生实际、特点出发,取优去劣,将考评办法、系统进一步细化,研制出一套较为详细的论述与技术考评办法,使其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合实际的运用到高校武术段位制考评中去,为推行《中国武术段位制》实施武术论述与技术考核工作长期有序的进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国武术段位制》形式在高校中广泛的推广与传播有着论述与实践的作用和较大的运用价值。

  关键词:上海高校论文 论文摘要6-7

  ABSTRACT7-11

  第一部分 绪论11-20

  1 选题依据及目的作用11-13

  1.1 选题依据11-12

  1.2 选题的目的作用12-13

  2 文献综述13-20

  2.1 《中国武术段位制》开展介绍13-15

  2.2 国内外探讨近况15-20

  第二部分 探讨对象与策略20-22

  1 探讨对象20

  2 探讨策略20-22

  2.1 文献资料法20

  2.2 专家访谈法20

  2.3 问卷调查法20-21

  2.4 数理统计法21

  2.5 逻辑浅析法21

  2.6 个案浅析法21-22

  第三部分 探讨结果与浅析22-40

  1 上海市高校武术段位制考评近况22-25

  1.1 组织机构与审批流程22

  1.2 考评形式与报名方式22-23

  1.3 参与对象23

  1.4 考段策略要求23

  1.5 费用及证书、徽饰的发放23-24

  1.6 高校武术段位制运作组织机构24

  1.7 组织职责24-25

  1.8 考评人员的职责25

  2 上海市高校五所段位制考评点考评近况浅析25-33

  2.1 实施高校段位制考评内容系统不够全面26-27

  2.2 实施段位制考评的高校比例不高27

  2.3 参与武术段位制考评的高校学生人数较少27-28

  2.4 不同段级之间的入段人数差别较大28-30

  2.5 五所高校考评点参考情况不稳定30-31

  2.6 “老三套”考评内容比重较大31

  2.7 个案浅析31-33

  3 制约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因素浅析33-37

  3.1 高校领导对段位制重视程度不够33

  3.2 武术教学自身因素影响段位制考评33-34

  3.3 高校宣传武术段位制的力度欠缺34-35

  3.4 学生对武术段位制认识也有着偏差35

  3.5 高校武术协会、社团会员进展迟缓35-36

  3.6 武术段位制考评师资力量薄弱36-37

  4. 构建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形式与策略37-40

  4.1 上海市高校武术段位申报流程37

  4.2 构建段位考评形式与策略37-40

  第四部分 结论与倡议40-44

  1 结论40-41

  1.1 上海市高校实施武术段位制还有着一系列不足40

  1.2 浅析制约上海市高校推广武术段位制进展因素40

  1.3 构建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策略40-41

  2 倡议41-44

  2.1 转变思想观念,立足武术教学41

  2.2 引进师资力量,丰富教学内容41

  2.3 扩大社团力量,建立推广平台41

  2.4 改善考评系统,实现人人参与41-42

  2.5 建立网络管理,拓宽交流渠道42

  2.6 进展武术段位,亟待各方支持42

  2.7 加大赛事联系,实现资源共享42-44

  附录144-45

  附录245-47

  附录347-53

  参考文献53-56

  后记56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体育武术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