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力量训练的开题报告范文

  一、 课题来源

  跆拳道是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之一,是运动强度很高的一种体育项目,随着新规则的制定,跆拳道的礼节也在不断得完善和改进。运动员每年参加的比赛越来越多,比赛的周期也越来越短,礼节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加强了,跆拳道最初起源大约公年前一世纪,朝鲜最古老的3个国家先后兴起,新罗国在朝鲜的东南部,高句丽国在北部,百济国在西南部。三国互相连年战争不断。为了对抗外侵。三个国家的武士们都把跆拳道作为一种强身键体,保家为国的搏击武艺来进行严格训练的。到今日跆拳道成了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它不仅仅是一种运动,甚至成了一种文化是国于国之间友谊和沟通的桥梁。所以比赛使队员们得礼仪也就跟加重要了。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以对方技击动作为转移的“斗智,较技”的对抗性项目。力量素质又是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的基础,也是掌握技术的必要条件。力量素质的发展往往影响到其它素质的发展,有时技术掌握运用的不够,主要就是因为部分力量不组造成的,所以力量素质练习就成为改进技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此,力量素质是跆拳道运动员掌握技术的必要条件。其中力量素质是人体运动的最基本素质也是竞技运动中的首要素质,力量素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文章从当今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训练研究成果着手,结合训练经验和教学实践,探讨了跆拳道运动员力量训练对比赛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对其在教学训练中的作用提出相关见解,以供广大跆拳道爱好者,运动员和教练员参考。

  三、文献综述或类似综述的所阅读相关文献的归纳,国内外学术动态。课题主攻方向的综合材料

  科学研究是创新和借鉴的过程,了解前人对所研究问题的研究状况,一方面可以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因此研究综述是科研的起点,也是科研成果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在图书馆和网上查阅全国公开发行的期刊,发现从2000年到2009年跆拳道运动力量训练的论文共计23篇,绝大部分是阐述力量素质对跆拳道的重要性,跆拳道力量素质的影响因素和通过多种方法发展跆拳道运动的力量素质。现将查阅到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的书中论述了影响力量素质的可训练因素:肌纤维的收缩力,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肌纤维类型。并从生理学的角度讲了如何发展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的书中介绍了力量训练的

  重要性,如何运用运动训练学的原理发展运动员的生理素质。还阐述了像跆拳道这类技能主导类同场格斗型运动项群的体态特征,技术及战术特征,心理及智能特征。孙茂君.《对跆拳道运动发展的思考》一文中阐述了未来的发展,通过理性的思维认识到了力量素质对跆拳道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在未来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黄海滨《跆拳道运动在中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介绍了跆拳道运动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描述了通过合理的安排中学生跆拳道练习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一书中介绍了运动中如何合理的运动训练,以及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运动后的恢复。张海滨《韩国跆拳道的发展队我国跆拳道的重要启示》的文章中通过对韩国跆拳道的研究总结出了跆拳道各种的训练方法。黄晓华《跆拳道:健身又健体》一文中作为一项健身运动项目对广大练习者的作用,以及更好的利用跆拳道发展广大练习者的身心健康。卢义锦,姚士硕主编《人体解剖学》,书中系统得介绍了人体运动中的各肌肉得活动情况,以及通过各肌肉得协调配合加强力量素质。任晓凤《跆拳道运动特点及髂腰肌力量训练》,文中很好得论述了跆拳道运动得特点,以及髂腰肌在完成跆拳道动作的重要作用和它的力量训练。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跆拳道运动力量训练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得理论依据和真实的试验数据。为这篇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得帮助和借鉴作用。

  四、研究的内容,方法及进度

  4.1.研究内容

  4.1.1 跆拳道运动中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4.1.2 跆拳道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因素

  4.1.3 跆拳道力量训练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4.1.4 跆拳道运动力量训练的途径与方法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上网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09)、中国体育科技

  期刊数据库(2000—2009),有关各省市龙舟文化方面论文共有23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4.2.2 调查访谈法。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运用计算机进行常规的数

  据统计、整理。

  4.2.3 数理统计法。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运用计算机进行常规的数

  据统计、整理。

  4.2.4 逻辑法对获得的相关材料内容,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认真的比较、

  归纳、分析与综合,以阐明和总结本课题的研究观点。

  4.3 研究进度

  4.3.1 2009.12.26—2010.1.2 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

  4.3.2 20010.1.3—2010.1.4 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交指导老师修改。

  4.3.3 2010.1.5—2010.1.18 完成开题报告并打印成稿。

  4.3.4 2010.3.1—2010.3.12 毕业论文资格审查,接受指导教师布置的论文正文写作任务,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4.3.5 2010.3.13—2010.4.15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交指导教师查阅。

  4.3.6 2010.4.16—2010.5.16 完成论文正文撰写(完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统计与分析)完成正文初稿,并修改、定稿与打印。指导老师批阅并评定成绩,组织教师评阅并评定成绩。

  4.3.7 2010.5.17—2010.5.31 准备答辩材料,准备15—20分钟的powerpoint的答辩演示文稿。

  4.3.8 2010.6.7—2010.6.13 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 邓树勋等主编: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美】R.A.伯杰著,周石等译.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3]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 Franks, A. (1993):Taekwon -Do and imitators. In H. H.Choi: Taekwon-Do: The Korean art of self-defence, 3rd ed. (Vol. 1, pp. 10–11). Mississauga: 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

  [5] 孙茂君.对跆拳道运动发展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

  [6] 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 赵秋蓉,刘宝成,鲁凡.对我国跆拳道水平得初步分析[J].体育科学,1997,03期.

  [8] 张海滨.韩国跆拳道的发展队我国跆拳道的重要启示[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02期.

  [9] 黄晓华.跆拳道:健身又健体[N].市场报,2002年[J].

  [10] 任晓凤.跆拳道运动特点及髂腰肌力量训练[J].少年体育训练,2003,03期.

  [11] 陈冀.中国离跆拳道还远吗[J].中国体育(中英文版),2002年01期.

  [12] 黄海滨.跆拳道运动在中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J].体育师友,2004年04期.

  [13] 曲锦域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4] 体育院校函授教材:人体生理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15] 冯炜权.运动训练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16] 曾小鲁.神经解剖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7] 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8] 卢义锦,姚士硕.人体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9] 许豪文.运动生物化学进展[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2015健美操开题报告范文 下一篇:2015基于单片机数字钟的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