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社会交际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而口头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基本工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科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进行口语交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的需要。

  二、研究依据

  (1)国家政策法规的依据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系统要坚定不移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同科技和经济、同文化和社会的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学生在校期间具备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能力,能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养成扎实、严谨的学风,以致学习和掌握各科文化知识都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人教社小语教材也从第一册开始,把原“基础训练”中“听话·说话”的内容独立出来,修改为 “口语交际”,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安排。这当然不只是名称和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体现了在认识上的发展和要求上的提高,具有更深广的涵义。

  (2)理论依据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本质的论述表明,人是社会的,它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社会交流中,思想的沟通、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递都必须以语言、动作作为工具,也就是必须具有表达的能力。

  ②行为科学理论依据: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动由需要引起。在人的动力系统中,需要是最基本的动力源,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通过满足学生积极需求而激发其潜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探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研究的出发点。

  ③ 教育学理论依据:现代教学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确立参与教学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研究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积极地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中获取知识,提高交际能力。

  ④ 心理学理论依据: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五大归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其中社交需要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爱的需要,即每人都希望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需要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另一个内容是归属的需要,而每人都有一种归属感,都有一种要求归属于一个集团或集体的感情,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相互关心和照顾。要得到别人的爱,要求归属于某一群体没有语言的沟通是无法实现的,可见,语言的交流就成了一种必要的工具。

  (3)事实依据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许多学校经过口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浓了,口语交际训练课一度成为最受欢迎的课型之一;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无论是课内、课外语言流畅规范:学生的口语交际习惯变了,脏话粗话少了,文明用语多了。更多的学生在参与口语交际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中均有不俗表现。

  三、研究的具体内容

  (1)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原因的调研分

  对口语交际进行理论方面的开发或验证,做到研究有理、有据、有新意。

  (2)寻求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①利用“口语交际课”的开放性,研究如何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

  ②利用“口语交际课”的互动性,研究如何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掌握表达的方法,提高交际能力。

  ③利用“口语交际课”的自主性,研究如何让学生把口语和体语有机结合,增强口语的表达力。

  ④利用“口语交际课”的实践性,研究如何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一般技巧)。

  (3)研究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机制,促进师生不断转变观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

  四、研究的对象

  以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

  2013年10月 ——2013年11月为课题的准备、酝酿阶段;

  20013年11月 ——2014年2月为课题展开阶段;

  2014年3月 ——2014年5月为课题深化研究阶段;

  2014年5月 ——2014年8月为课题鉴定结题阶段。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按照研究预定和既定的目标和要求,定期不定期地多次制作测量工具,对实验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水平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观察,发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提出可行性方案,以解决这些问题与不足,保证实验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

  2、文献法。根据课题的要求,我们通过查阅、分、整理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进而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操作方法体系。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过程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模型的过程,预先制订评价模型有效性的指标体系和工具,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和调控机制是保证行动研究顺利进行并具有规范性的必要条件。

  4、经验总结法。我们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理性认识。

  七、完成本课题的参研人员

  苏小梅 耿晓慧 胡高彦 李晶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1、学校具有较好的研究保障条件。学校的研究资料丰富,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并收集外地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成功的经验。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借鉴他们的经验,从理论上提高了教师们的认识,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我们针对本课题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在本校图书室、杂志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各位同仁的经验,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找出本课题实施方案的理论依据。在对学生的调查研究方面,针对本课题内容制定了调查问卷,这些工作为后续研究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3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课题实验,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九、预期成果

  (一)行为方面

  1.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综合素质将有明显提高。

  2.将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3.将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文本成果

  1.研究报告:“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课题负责人执笔完成

  2.论文案例集:“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论文、案例集,课题组成员完成

  十、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 光明日报出版社

  3.《口语交际能力构建研究》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基础教育科研小课题开题报告 下一篇: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