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战争子午线观后感

时间:2021-01-04 09:17:1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战争子午线观后感

  《战争子午线》是一部爱国主义电影,同事也是一部战争电影,战争电影的目的就是揭示战争的残酷性。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战争子午线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战争子午线观后感

  战争子午线观后感篇一

  看完《战争子午线》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就如那大海的波涛一般,久久不能平静。故事讲述的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艰苦的1942年,一支由十二个红军中的孩子组成的特殊队伍,在一个叫“老兵”的孩子带领下,抬着腿受重伤的排长,按照一纸残缺不全的“沿着长城西进”命令在古长城上前进着,年轻的女护士也在同日寇的一次遭遇中走进了这支队伍。在前进的过程中,女护士看着这群孩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丢下一个伤员,而在现实的战斗中,却一个个地倒下……

  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在梦想与现实的较量中,这群孩子义无反顾地为抗日战争默默地付出了自己的一切——那个思念妈妈的孩子,在生死攸关之时,只留下了一声对妈妈的呼唤;那个饥渴难耐的孩子,在弹尽粮绝之时,把仅存的一点粮食给了别人,最后在幻梦中死去;那个被称为“老兵”的孩子,虽然只有十五岁,但已经有八年军龄了……他们在抗击敌寇的路上,一路昂首挺胸,坚强不屈,置生死之度外,丝毫没有恐惧害怕的神色。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是这样吧,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却没有好好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可不曾想过,在这群孩子的身上,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多么熠熠生辉;当我们在饭桌上挑三拣四的时候,可不曾想过,在那个年代吃上一次可口的饭菜是多么来之不易;当我们赌气和父母吵架时,可不曾想过,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沦落成了孤儿……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感动于他们的热情,还有他们那颗炽热火红的心。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听到了英雄们在战争中铿锵有力的步伐,仿佛看到了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抗击敌寇的动人场面,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民族精神。那如火如荼的战争岁月,那可敬可爱的英雄人民,那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那至诚至厚的人格魅力,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牢记苦难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设更好的明天。革命先辈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正是为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该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拥抱崭新的明天!

  战争子午线观后感篇二

  这是冯小宁的第一部抗日影片,也是我少年时接触的一部自认为非主旋律的战争片。本来没有打算写点关于这片子的一点感悟,但是,昨天晚上在电视上看到了不再年轻的沈丹萍,脑海里就蹦出了这部电影,随后便浮现出少年时的富大龙,他前段时间由于《天狗》而获得金鸡奖。坚持,或许只有内心的坚持,才会让他走到了这一刻。娱乐圈中的魅力又一次的得到了证实。 其实,这并不算是战争片,里面几乎难以找到大的战争场面,这更象是一部剧情片。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一个站在长城的老护士(沈丹萍)来回忆那段艰苦的岁月。那是一个糟糕的局面,她遇到了几个娃娃兵和一个伤员,而富大龙作为这群娃娃兵中年龄最大的,自然就承担起了这个团队的安全。他们最危险的是脱离了大部队,而且周围都是日本鬼子。在这个追寻大部队的过程中,由于娃娃们年少的冲动,有几个人在过程中牺牲了。接着富大龙得到了一个任务,他们要去阻击日本的一个生化车队。这个既有少年,又有伤员,又有女护士的团队面对这个几乎无法完成任务,他还是毅然的选择了执行。随着他一个人在隧道里拉响的手榴弹,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任务。影片结束的话外音则叙述了日本的官方记录是他们生化车队在这天莫名其妙的消失。 故事的大体也就如上所写,因为是记忆中的事情,我也没有去核实准确度有多大。我只是极力的在大脑中去搜索一下关于这电影的一切细节。 当时看电影的时候并没有现在这么用心,只是觉得战争片好看而已。而当现在回头望去,这电影的题目似乎就在暗示战争对这群孩子来说是一个起点。子午线,地球上时区的起始线。而战争的子午线是从那里开始的? 对于这群孩子来说,他们的童年是没有选择的,影片好象有一个镜头,几个孩子在草地上嬉闹,短暂的愉快后就是四周密集的枪声。他们的生活就是战争,并在战争中活下去,虽然战争的意义对他们来说并不清晰。当任务最后完成,存活下来的几个孩子应该感觉到战争子午线就是从这里的开始。 这是一个成就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无力改变周围的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自我的坚持。富大龙是勇敢的,他只是年长一点,就必须和童年说再见,他要照顾整个团队,他要完成阻击任务。他选择了承担,他用死去完成了一个本不该他去完成的任务。这就是战争,这就是军人。军人只有服从而没有抗议。他在死去的瞬间应该完成了人格的巨大转换,他就是英雄。尽管多少年后,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护士或存活下来的孩子们脑海中的记忆也会随着他们的死去而无法记录。这一点,我非常赞同《集结号》的宣传口号:“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时时刻刻去感激那些老兵。

  战争子午线观后感篇三

  国共两党、两军在民族生死存亡之刻挺身而出的军人都值得人们永远怀念铭记,特别是那些未及成年就为国而殇的青少年战士,一切赞美和荣誉归于你们!

  昨天看了一下豆瓣的《战争子午线》影评,影评写得都很小资。说什么该片描写了战争中孩子的苟且,应当谴责战争云云......,本人倍感不屑。《战争子午线》中没有为求生而苟且的孩子,在敌人的追击下他们自始至终没有考虑过投降或乞求敌人而偷生,他们是孩子不能苛求他们每一个都像“老同志”那样坚决的投入战斗与敌人决死一战,他们是孩子,没有接受过战斗的训练、也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斗、根本不具备战斗的技能,但是他们仍然有意无意的自视自己为一名军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坚决的去执行那个虚无缥缈的“西进”命令,寻找部队。八路军的部队不仅仅是他们生的希望,更是他们自认生命中的归宿。在军人的.岗位上以各种方式死去,曾经是那一代人的一种幸福!因为他一生都是军人。

  发动战争者应当受到谴责,保卫祖国和维护祖国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战争永远应当受到赞美。越是因为敌强我弱,牺牲惨重,才更应当受到敬重。当800余万苏联红军为保卫祖国倒在纳粹的枪口下时,他们并不因为1:n的所谓敌我战损交换比例而显得愚蠢和无能。一个民族只有为自己的自由和独立敢于付出牺牲方可称之为“伟大”,为人所敬畏。在70多年前那场战争中,在沦陷区坚持的各种抵抗和战斗者最应当得到赞美。他们没有武器的来源、没有药品,很多时候一名战士在战斗中受伤感染就意味着死亡,甚至因为缺乏粮食不得不躺在地上召开战斗部署,但是他们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成建制的被俘、投诚和叛变。这样军队虽然戎装不整、武器装备五花八门,但至少应当受到我们这些后人的崇敬,因为中外历史上这样的军队并不多见,可以称之为罕见。没有这样的惨重的牺牲,怎能有今天我们围坐在这里“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机会?

  《战争子午线》中所描绘的1942年日军针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的51大扫荡,51大扫荡是很多老红军、老八路,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和梦魇,他们在战斗中失去了历经百战之余的战友,丢失了妻子儿女,很多人永远再未找回自己失散的亲人,甚至连下落都不知道!《战争子午线》中的孩子们一个个倒在我们的面前,但是他们那和日寇奋力周旋的父母心中,孩子们仍然幸存,也许他被好心的老乡收留了、也许和兄弟部队汇合了...,总之他们应当还活着!大扫荡是如此的惨重、沉痛,以致于幸存的老战士不再愿意去回忆,但是只有经历这样的部队才可以称之为王牌劲旅。看看当今我军保留番号的精锐又有多少来自扫荡之祸最烈的山东、河北、山西...?

  一位老战士,在42年51扫荡中为完成护送伤员的任务而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丢掉,临终弥留之际,喃喃自语:“快穿衣服,部队就要出发了...孩子...孩子...”

  一位抗战老战士的遗孤,父母前往战斗最为激烈的山东前线时,不幸遭遇伏击牺牲,她在太行山里做了一辈子农民。直到父母生前的战友80年代找来时,她才知道她母亲为她取的名字叫“项持”(取自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谐音)...

  在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刻,一名经历过西路军艰苦战斗的老战士带领抗大学员前往前线的战斗中牺牲,他的妻子已经怀孕。另外一位老红军和她结婚,照顾了她一辈子....

  这就是那场民族生死存亡之战中的八路军部队中的女人和孩子们的点点滴滴,他们默默无闻、无条件的执行任务、承受牺牲和悲痛,在胜利后从未向人民索取......

  写给那些不能正确欣赏《战争子午线》这部电影的当代中国人。

【战争子午线观后感】相关文章:

战争电影观后感08-01

《我的战争》观后感05-03

《我的战争》观后感范文精选01-29

电影我的战争观后感01-12

2016《我的战争》观后感01-16

《我的战争》电影观后感01-16

《我的战争》观后感201601-16

我的战争电影观后感01-16

《我的战争》观后感范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