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张伯行观后感

时间:2021-02-15 15:24:1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张伯行观后感范文4篇

  《张伯行》以康熙年间江南科考案为切入点,描写了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在担任江苏巡抚期间,与总督噶礼等贪腐势力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斗争,下面是CN人才网给大家整理的张伯行观后感范文4篇,欢迎参考~

张伯行观后感范文4篇

  篇一:张伯行观后感范文

  张伯行一生经历丰富,功绩卓著,既是廉洁自律的清官、不畏权贵的斗士,也是穷理致知的醇儒、学富五车的学者,尤其是殚精竭虑治理水患,违背上命开仓赈灾,广散家财解民倒悬,广建书院促民教化,等等,选其任意一点搬上舞台都可光彩照人。豫剧《张伯行》删繁就简,集中焦点,以江南科考舞弊案为故事主线,以江苏巡抚张伯行与两江总督噶礼的正面冲突为主要矛盾,展开了一场廉洁与贪腐、正义与邪恶的惊心动魄的交锋,以点带面地刻画了张伯行的精神与人格,而故事的编织又做到了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张弛有度,戏味十足。

  张伯行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追求,以“不取民一钱”的操守,把“廉”作为天道人心,坚执奉行,养成浩然正气,朝廷赞赏、百姓拥戴、宵小畏惧。何谓“廉生威”?看张伯行即知。

  鉴往知来,以张伯行这面镜子照照当下,一些贪官所谓“身不由己”自欺欺人的辩护,一些论者所谓“制度使然,风气使然”片面武断的说辞,显得那样苍白无力。鸡虫得失,蜗角争持,闹得天昏地暗,身败名裂,只能说明某些人操守丧尽,淈泥扬波,不是风气败坏了他们,倒是他们败坏了风气。民心重廉,国家倡廉,“廉生威”,廉是立身之本,更是威信之源。领导干部当谨记。

  篇二:张伯行观后感范文

  兰考历史上出了一个有名的清官叫张伯行,他曾说过一句名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言语之间,透出高洁之操守,威猛之行事。

  任济宁道,他不等圣旨开官仓赈灾民,上司责其专权,弹劾他,他却说:“仓谷重乎?人命重乎?”如此敢于担当,何其勇敢!

  任江苏按察使时,按官场“潜规则”,新任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约白银四千两,张伯行对此贪污风气深恶痛绝,慨然说:“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这样抵制流俗,何其勇猛!

  当时的江苏官员压制他、诬告他,而张伯行不仅不怕,反而毅然揭发上司噶礼贪污。贪官沆瀣一气,既要夺其官又要夺其命,他还是坚贞不屈,直至扳倒噶礼。如此疾恶如仇,何其勇烈!

  张伯行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追求,以“不取民一钱”的操守,把“廉”作为天道人心,坚执奉行,养成浩然正气,朝廷赞赏、百姓拥戴、宵小畏惧。何谓“廉生威”?看张伯行即知。

  鉴往知来,以张伯行这面镜子照照当下,一些贪官所谓“身不由己”自欺欺人的辩护,一些论者所谓“制度使然,风气使然”片面武断的说辞,显得那样苍白无力。鸡虫得失,蜗角争持,闹得天昏地暗,身败名裂,只能说明某些人操守丧尽,淈泥扬波,不是风气败坏了他们,倒是他们败坏了风气。民心重廉,国家倡廉,“廉生威”,廉是立身之本,更是威信之源。领导干部当谨记。

  篇三:张伯行观后感范文

  大型新编廉政历史剧《张伯行》是我省继《全家福》《九品巡检暴式昭》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廉政大戏,是河南豫剧院打造的“廉政文化三部曲”的压轴之作。它以古鉴今,浓墨重彩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风骨、有情有义有担当的艺术化的主人公形象。该剧以康熙年间江南科考案为切入点,描写了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在担任江苏巡抚期间,与总督噶礼等贪腐势力展开惊心动魄斗争的故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张伯行为官廉惠清正,首先体现在他关心民生疾苦、主动无私地去爱民助民上。他本在康熙二十四年就进士及第,授职内阁中书,又改中书省中书,但因遭遇父丧,一直守孝在家。康熙三十八年仪封大雨,城北黄河大堤被冲,随时都有决口的危险。当时的张伯行只能算是一介平民百姓,但他以民生安危为重,独资招募民工堵修大堤,避免了灾害的发生。河道总督张鹏朋十分感动,上书皇帝请求让张伯行以原有职务督修黄河。张伯行接到圣谕,督修南岸堤200里及马家港、东坝、高家堰工程,没拿皇家一分薪水,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康熙四十二年,在家守孝七年的张伯行方因治河有功而授官山东济宁道。这时山东正遭大灾,为了救苦救难,张伯行从自己老家运来米面和钱物进行义贩,使济宁百姓免于饥寒。康熙又命令他分道贩济演上、阳谷两县,他开仓放粮22600多担,把临近的几个国家粮库都放空了。当时的布政使指责他擅自动用国库,要弹幼他,他据理力争:“皇上命我分道治贩,怎能是擅自动用?皇上对灾民受困万分伤悲,你认为库谷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康熙认为张伯行安抚了百姓,宣扬了圣德,心系百姓的人怎会不让人敬仰?

  看张伯行写的字“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张伯行“一字诗”自此不胫而走。

  该剧以廉为荣、以廉为美,用传统戏曲讲述为官一方,造福百姓的廉洁故事,通过观看戏曲,使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震撼心灵的廉洁教育,让干部群众享受了这一廉洁文化大餐。

  篇四:张伯行观后感范文

  《清史稿·列传五十二》载,康熙四十八年(17O9年),张伯行从福建调任江苏巡抚时,全程路费仅花一两银子。张伯行赴任后,即发布檄文《禁止馈送檄》,严禁下属馈送钱物,整顿当时盛行的贪腐之风。檄文中写道:“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本督院既冰蘖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期苞苴永杜,庶几风化日隆。”

  当时,江南一带官场上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现象严重,浮华奢靡之风盛行,有史料记载“各行省积弊最深者莫如江南。”张伯行走马上任后,见巡抚衙门连帷幕也是富丽堂皇陈设豪华,便让人把这些东西全部撤掉,换成布做的。《禁止馈送檄》就是张伯行上任后拟就的,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改掉严管不适症,当地风气为之变。

  一日,六合县县令将一幅山水画送到张伯行府上,请他指教。张伯行回家后见到画幅,竟从画轴里抖出一根金条来。他找来这位王县令说:“你的画不错,我收下了。礼尚往来,我也送你一幅字。”王县令很高兴,惊喜地接过字幅回去了。回到家后,从里面倒出根金条,物归原主。再看张伯行写的字:“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张伯行“一字诗”自此不胫而走。

  张伯行病逝后,皇帝赐谥号“清恪”,意为官清廉,恪尽职守,精确地概括了张伯行持躬清介的一生。《禁止馈送檄》为我们后人做出了榜样,只有在制度划定的红线内安分守己,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制度面前,更需要每个人内心深处自觉遵守,常问责常警醒,不忘担当初心,让“当官”“发财”变成一道单选题、断头桥。

【张伯行观后感范文4篇】相关文章:

《张丽莉》观后感05-07

《釜山行》观后感05-16

张丽莉事迹观后感04-08

小兵张嘎观后感(15篇)04-03

小兵张嘎观后感15篇03-22

釜山行观后感15篇03-15

《小兵张嘎》观后感(精选24篇)05-11

一张奖状作文范文01-03

《山行》教学设计范文04-07

《秦巨伯》阅读答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