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盗梦空间观后感

时间:2023-12-02 10:00:1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盗梦空间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盗梦空间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盗梦空间观后感

  盗梦空间观后感 篇1

  朋友说看了给我打电话聊他前些天看的最新电影.并给我讲了讲他的故事,好想去看看,但是我却没有勇气再走进电影院,因为他曾经伤过我!以下是我从朋友聊天内容中得到的启发

  刚看了盗梦空间,觉得“盗梦者”潜入的不是“目标”的意识,而是我的意识,电影盗梦空间观后感。

  可以说全片从头悬疑到尾,几乎到完场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本人自认脑筋还不慢,但在看这部电影时有点吃力。

  吃力的原因是该片紧扣住我的心弦,不知不觉地把我带入各个场景之中,就像是潜入了我的意识一样。

  这是近几年里第一部是我看完后还腿软的电影……

  想明白以后,眼泪湿润了整个脸庞:原来,我们的男人,是那么地爱着我们。他们的梦里,关于女的,不是对肉体的欲望或是对交合的冥想,而是对于女人,她的音貌、她的气味、她的神态的眷恋。当然,还包括了对家庭的依恋。

  看过电影后,一个男人似乎也热泪盈眶,他的原因与女人有些不同,一直期待的电影新一轮的革命,到来了,电影结构主义的革命———关于思维的共享。

  看懂《盗梦空间》(以下简称《盗梦》)很难,虽然直观地知道这是一部要讲述梦的电影,但是,从电影开始的那一刻,你就知道自己的理解能力完全在不受控制地迷离。难以看懂,或许本身就是导演要给我们的结局,当我们解释不清楚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却可以告诉你“我的理解”。诺兰就是这样,用《盗梦》来解释他所理解的梦。

  理解《盗梦》也很容易。就像之前说的,当我理解了诺兰想要表达的意思后,泪流满面。男人的梦里,原来并不似弗洛伊德或者某位性学专家说的:都是原始的、赤·裸裸的性,都是对于交合强烈的欲望。可以大胆地说,哪怕有那么多述说关于男人有着如何细腻之爱的电影也罢,在《盗梦》之前,男人的示好、示爱,还是往往被定义成求偶的信号,只出于性本能的行动。

  如果,当共享梦境成为可能后,或许对于女人来说,可以做到用它去证明“我的男人是不是真的爱我。”理解了诺兰的电影,你就能够理解这样的想法真的可以实现。现实的社会是,人类最隐秘的不再是思想,因为思想会通过行为而得到体现。人类最隐秘的是梦,最原始的梦,是不受他自己或是别的什么影响的。而当女人,在那个男人的梦里能够看到那些相亲的温暖场面,而非肉体的扭曲的画面时,女人就知道:“这个男人,是我的爱。”当然,也包括了男人去直面自己的`女人,在这一点上刚去世的日本动画大师“今敏”做得比诺兰好。如果,电影中科布曾试着进入自己爱妻的梦,他就不会如此游离在爱的边缘了。

  只能说明,诺兰对于情感的把控远不如他对于电影结构的把控。当然,在此不去多谈诺兰的感情生活,只是,从他的电影里所反映的,那些相伴的女人的结局总是很惨。直到《盗梦》,诺兰电影里的情感,还是冷而黑的。所幸的是,我们看到了梦里(或许也是诺兰的梦里)寻找温暖、证明爱的倾向。

  你的身边是不是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小时候遇到的真实场景,似乎是在表面上被遗忘了。而在随后不断被刺激,于是,在梦中被记起。原以为是梦,其实是很久远的现实。于是,我在猜想,如果诺兰下一部将拍温情的文艺片,我想一样是“NO SEX”,而一定与他的童年有关,与他的兄弟有关。

  总之,盗梦空间是一部满分的电影。至少我觉得。

  与此同时,leo在第四层梦境世界终于狠下心来杀死了妻子的影子,也在争斗中被影子刺中身亡,同样来到了迷失域。在这里他见到了日本人,并且说服他用枪杀死leo然后自杀而双双回到现实。 ”

  因为没有看到真实的开枪场景才致使了对开放性结局的讨论。

  有网友说最后是真实的大团圆结局,因为片中莱昂纳多只有在梦中的时候才是戴了婚戒的,在现实中则从不戴婚戒。而最后一幕,让他最后在桌子上旋转陀螺的时候,手指上空空如也,证明他确实回到了现实的家中。

  盗梦空间观后感 篇2

  哲学是玄之又玄的,缥缈的抓不到,反而是微不足道的载体,更容易吸引我们的大脑,对于电影的思考最终还是归结到逻辑上来,电影环环相扣的梦境关系才是真正使其有无限的吸引力的东西,以至于当电影的最后陀螺旋转时,我还听到旁边有人在小声说“倒了!倒了!”。看完电影之后,我突然发现网上居然有各种各样的解读,读过之后又觉得都有不合逻辑的地方,当然我自我的解释也不是很圆满,但是随便写写,以资娱乐吧。整个电影太复杂了,只捡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第二层梦会失重?当然是因为第一层梦在自由落体,但是艾伦说过:梦里的物理定律是能够自我控制的。那为什么还要飘着呢?因为防御者阻止了阿瑟引爆炸药,第一次穿越的时机被错过了(当然也因为第三层梦里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这是阿瑟想不到的,但是导演要想到),如果阿瑟恢复重力,防御者出现会很麻烦,而且搬运那些同伙也费力,所以倒不如打包了直接飘走。

  第二,为什么要同时穿越?这中间有个原则是本层的穿越目的是为了唤醒下一层的梦,而不是回到上层,如此说来,在第三层用爆破穿越,使第四层的人醒来,那么如果没有第二层的穿越,醒来也会被炸死,直接进入潜意识层。而第二层用电梯穿越,如果第一层没有穿越,人从第三层回来的瞬间也会被电梯砸死,直接进入潜意识层,所以用同瞬间的穿越,使窃贼们直接从第四层回到第一层,等待现实的镇静剂过劲,然后一齐苏醒。当然那里面还有个问题,就是现实层和第一层梦里,药剂师都用了镇静剂,所以才出现这样的问题。

  第三,为什么要电击富二代?那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潜意识层是一个独立的空间,能够从任何一层梦境进入,在这一层死去,能够回到任何一层存在的梦境,也能够直接回到现实,渡边谦和富二代是从第三层梦进入的,而莱昂纳多最后一次进入就应是从第一层,这个问题等等再解释。在潜意识层毁灭的时候,富二代和艾伦跳楼不是为了穿越(理由同上),而是自杀,回到一个存在心跳的梦境,于是回到了第三层,如果这时候不电击富二代,他很可能会回到第二层(第一层和现实到不了,因为用过镇静剂)。

  第四,渡边谦死在那一层?当然每一层都死掉了,我觉得他最终死在第三层,因为最后的镜头的老态说明他存在的层次比较深,时光很慢,同上一个问题说到的,他能够从第三层进入,此时潜意识层被视为第四层,而莱昂纳多能够从第一层进入,此时潜意识曾被视为第二层。

  第五,梦与梦之间的时光关系是12倍吗?如此算来,现实中飞机飞十个小时,第一层梦是5天,第二层梦是两个月,第三层梦是两年,第四层梦是24年,24年足以老到结尾那个程度吗?恐怕不行,况且渡边谦不是全部的10小时都在第四层梦里,所以那就应是一个几何级数的增长,如此算来,渡边谦不知过了几百年的艰苦生活了。

  第六,为什么最终的莱昂纳多会比渡边谦年轻?这是最核心的问题,理解了,也便理解了整个电影,当然我的`解释也不尽圆满,只带给一种可能也好。首先,在潜意识层崩塌的时候,莱昂纳多为什么没有离开?他的理由是寻找渡边谦,我觉得是托辞,下方会解释,其实渡边谦很容易被找到,我觉得他是在履行自我的诺言,留下和玛丽昂能够共度一段时光,到什么时候?到他能够战胜自我的潜意识,能够让幻觉顺其自然地消失。其次,渡边谦容易找到吗?当然容易,能够看到,每个人,每次到潜意识层都会先出此刻海滩,所以渡边谦就在海滩建立了自我的国度,这当然是莱昂纳多了然于心的。再次,既然容易找到,为什么不立刻回去呢?因为渡边谦在所有梦境都死掉了,只能直接回到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用过镇静剂,所以只能等药效过去,这便是在第四层梦里时光流逝,渡边谦老去的原因。然后,为什么莱昂纳多还年轻着?他当然不会在一个梦里等待那么久,他能够回到第一层的梦里计算时光,然后再回到潜意识层里,带渡边谦回现实。如此说来,具体的过程就应是这样的,莱昂纳多留下战胜了自我,然后先找到渡边谦,在他的梦里种下陀螺的潜意识,以便再次出现的时候说服渡边谦一齐自杀,这是从电影结束时的台词推理的,如果你觉得渡边

  盗梦空间观后感 篇3

  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盗梦空间》是一部集艺术审美和技术追求于一体的美国商业类型科幻大片,该片让主人公带领观众在梦境与现实间游走,如此虚实结合的设计或许会让观众产生疑惑,不清楚主人公身在梦境还是现实,所以导演为影片制造了很多元素来区分梦与非梦的状态。好莱坞的大制作影片通常以场面的宏大、场景的华丽、特效的设计著称,而本片不但集合了这些商业元素,还存在艺术的可观性。有人说,《盗梦空间》是“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这样的一个定义既说明了该片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又体现了其技术实现的研究价值。

  宏大的空间场面创造视觉冲击力

  在电影《盗梦空间》中,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让观众目不暇接。梦境在本片占了很大的空间,导演投入资金为梦境制造了很宏大辉煌的场面,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东西,都透过梦境完成的。制造梦境就相当于建造一座迷宫,场面的奇幻之处让观众大饱眼福,几何的构图、建筑物规则密集的摆放排列都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大雨漫天、车水马龙,马路上由于大雨的冲刷而显得混乱不堪。一辆火车行驶在马路上撞了好几台汽车,使马路更加处于瘫痪状态。这个梦境中所发生的事情在现实中是不会出现的,但也正因为情节如此设计才使观众区分开梦境与现实的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全片。在梦境中,撞车事件频出、枪击爆破场景频发,这种画面往往能够带动观众的紧张情绪,从而有身临其境之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带来的艺术美感使本片更加吸引观众,增强了本片的商业性,同时也不乏艺术欣赏性,可谓是一举双得。

  导演为了展现梦境中场面的宏大,采用了纵横交错的镜头运作方式,缓慢地推拉延伸使场面更加波澜壮阔。在梦境被毁坏的那一刻,梦境中的建筑物顷刻毁坏掉,碎石砸下、铺天盖地都是扬尘,导演运用慢镜头更加突出了气流的力量感,造成了更大的视觉冲击力。

  在梦境中,枪战和开车的场面导演利用晃镜头展现,使画面质感并不清晰,却更加体现了梦境的不真实性,以及主人公内心的混乱和迷茫。主人公柯布痛丧妻子,在他的梦境中,妻子再次复活,生活在他的梦境中,应对妻子与他的`回忆,他内心是无比恐惧和痛心的。在梦里看到妻子与自我低语,导演用微微晃动的镜头展现了柯布内心的小小恐慌,在应对妻子时他似乎毫无勇气应对,这也是他梦境中的软肋。

  多变的音乐特效制造强烈紧张气氛

  电影若想凸显出气氛的紧张感和压迫感,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较弱跳动的音乐能够营造神秘的气氛,渐强宽广的音乐能够制造紧张的感觉。

  在柯布先生第一次带领阿丽玛德尼进入梦境时,周边人物都注视着梦境的核心人物,也就是阿丽玛德尼。导演在此处设计的音乐十分诡异神秘,若有若无、恍若空灵。当梦境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马路向上翻折,让空间变成一个循环的状态,这时的音乐渐强,展现了场面的宏大气魄。

  梦境中,柯布受人追击,混乱的场面配上杂乱无章的欢快音乐,更加增强了追击场面的动感,同时表现了柯布内心的紧张感。为了表现打斗场面的激烈,导演用强烈低沉的音乐与画面配合,主旋律很稳重。柯布被卡在墙缝间时,音乐戛然而止,只留下紧密的鼓点声,这样的处理更能够凸显紧张气氛,也为人物的命运进行了留白,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质疑,增强影片的节奏感和可观性。

  片中,大部分的情节是发生在梦境中的,人物进入梦乡之时,导演往往加上舒缓的音乐,好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让观众随着主人公放松。当柯布在梦中与妻子相遇时,妻子往往用气息微弱却十分有女人味道的语气和他说话,这时的音乐往往充满了神秘感,声音几乎是空白的,隐隐能够听到一些声响,却仿若是自然的风声,十分亲切随和。导演似乎故意将人物的呼吸声放大,那种声音直接压迫观众的心脏和听觉神经,制造了强烈的紧张感。

  导演在不一样的状况下应用不一样的音乐,恰到好处地增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效果,不但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心理,而且对于人物关系和情感的表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盗梦空间观后感 篇4

  盗梦是从一个人的潜意识里偷走他的秘密。植梦是在人的潜意识中埋下虚假的念头。

  这不是一个盗梦的故事,而是植梦;但植梦只是一个目的性载体,是盗梦的深化,让故事更复杂;同时也探讨了梦与现实交汇的一种可能。

  我记得20xx年在舅舅家用投影仪不算太用心地看过这部影片,最后一个镜头陀螺转而未停,大幕落下,我心中为那一瞬怅然了许久,脑子里百转千回,涌上各种说不清的思绪;可是五年之后,20xx的7月,我认真看这部影片两遍,记忆中震撼人心的力量却没有想象中的抵达。或许一方面是笔记本观影的效果不够震撼,但这同时也让我觉得,有时候跨跃视听效果营造的强烈的氛围,更容易接触到故事的内核;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即漫长的五年,对事物的看法,我在自己角度有所成长。我并非说它不是一部好片,正是因为这确乎是好的电影,才值得一谈。

  故事本身并没有网络上一些人说的那么难懂,这是个清晰的故事,很少的部分被有意处理得模糊,比如结局。只要观影的时候别开小差,看懂这部电影并不困难。关于故事本身是个什么样子,这样的解读已经太多,我无意再说,同时也是因为并没有发现什么没被说过的新鲜事可以说。

  我感兴趣的是由电影触发的联想:人们单纯地处于梦里和单纯地存在于现实的比对;一旦梦与现实开始交织,它们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当梦与现实混淆不清,又会发生什么?盗梦和植梦,都是深入潜意识展开,假设人梦醒之后会全然忘记;人类的潜意识到底有无边界?如果有,可否抵达?如果无,那梦中的'人在潜意识域内如何着陆?梦境是怎样分配时间?它是波动地衡量着时间,还是固定地衡量着?入梦可以有多深,能不能深入到绑架真实?对这些问题,电影都有他自己的回答,而每个观影的人都会做梦,跨过影片本身,他们把疑问代入到各自的经验里质询,必定会有更多妙不可言的论说。

  Mal和Cobb的爱情是有疑点的,他们用爱的借口围困彼此,在迷失域生活50年后自杀逃脱,生活的背景是由现实世界的回忆构筑。人是社会动物,孤独会带来痛苦和折磨,跌进迷失域的人将“心中充满悔恨;孤零零地等死”,而爱情安置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疯狂而虚幻,就像Marion塑造的Mal的形象一样。试想一番,一个男人很长时间面对这样一个情绪低靡,思想偏执的女人,爱情却不曾在种种摩擦和对抗中消弭;一个人五十年只和另一个人接触,这种接触之外的世界更全部是二者的回忆,而他心中葆有的情感竟不是疲倦和厌恶,却是爱情。哈,实在想象不出。某种程度上,Mal和Cobb都是非正常人类,他们的情感更像是为了推进故事而捏合出来的东西,捏合出来的疯魔气质和迷乱气息,丧失了许多真实感,让我无法共情。所以其实“爱”这个因子在电影里是微弱的,这个微弱是指它的可信度不高,不论是Mal对Cobb执迷的爱,还是Cobb杂糅着歉疚和悔恨的爱,都不可信;不可信,所以不动人。

  第一次观影觉得怅惘触动,是被精致如谜语一般的故事所震撼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跳脱现实,在我们的脑海里构架起梦境和真实的桥梁。我想起生活中数次为陌生又熟悉的画面所迷惑,然后追根溯源到多年前的一场梦;我想起曾经有梦的暗示投射到现实,不可解释地牵动着真实生活中人的行动;我想起梦里奔跑的自己会因为睡着的自己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使梦境突如其来地改变前进的方向;我想起梦境会夸张人的情绪,被拉回现实的我们总先是一哂然后平静;我想起自己曾一梦醒来嚎啕大哭;想起曾被梦中可笑的形象吓得阵阵发抖;我想起许多只有对某个氛围的印象却无一帧画面的梦境,而氛围中我的情绪绵延而长久;我还想起那些重复的梦,熟门熟路地钻进我的大脑,不知疲倦地提示着一些不知是荒谬而毫无意义或者专注而意味深长的符号......

  植梦的故事很新奇,猜谜的过程绝不无聊,从影片抽离出来审视个人经验更是趣味横生。美中不足的是,精致的迷宫有些冷意,当爱情没有足够的理由歇斯底里,悲哀无法传达,就会偏于可笑。

【盗梦空间观后感】相关文章:

盗梦空间台词11-03

盗梦空间经典台词07-19

盗梦空间的经典台词08-10

盗梦空间经典台词精选08-06

《盗梦空间》经典台词精选08-14

《盗梦空间》经典台词08-04

有关盗梦空间经典台词09-18

《盗梦空间》英文经典台词07-25

盗梦空间经典语录摘抄07-19

《盗梦空间》中英对照的经典台词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