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电影《兰辉》观后感

时间:2023-07-11 14:52:3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影《兰辉》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兰辉》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电影《兰辉》观后感

  篇一:电影《兰辉》观后感

  星期一,崇阳党工委组织全体支部书记和部分领导干部观看一部北川干部《兰辉》的电影,电影主人翁兰辉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观看的所有人,在整个观看过程中,观众们被兰辉的干部形象和平凡事迹以及感人场面深深地被打动,大家眼含泪水看完整部影片,甚至有部分观众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到场外失声痛哭的场面,感人至深。

  兰辉同志的一生虽没有特别壮烈的事迹,没有特别伟大的成绩,但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迹。如果不是他的不慎坠崖,如果他还活着,他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好干部。

  一个生病的领导干部,拖着病体连续工作8个小时以上,直到殉职,他的精神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践行着群众路线,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愧于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更无愧于他自己,他时刻把群众装在心中,把群众的安全当着头等大事。身体不好,做了手术才几天,还未病愈就强烈要求出院这是为什么?这是他心系着群众、关心着群众的安危,他有着一份对群众特殊的感情,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48岁的兰辉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帮助过无数的困难群众。他坚毅进取、感恩奋进、敢于牺牲、亲民爱民的精神,永远深深地扎入北川人民的心扉,以至于在他出殡时全县群众自发地为他们的好干部送上最后一程,场面之震撼、感人,让所有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给予了无限的启迪。

  通过观看该片再结合目前如火如荼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次回顾兰辉精神,有助于我们基层干部加强密切联系群众,把党的群教活动进一步加深认识,使我社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统一、团结互助,最终实现和谐白碾而作出自己的奉献。

  篇二:电影《兰辉》观后感

  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兰辉》这一故事影片,现在的我深刻的理解到了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在基础工作的干部,身上背负的责任和担子是巨大的,每日与老百姓打交道,替民解忧,为民服务,是我们最基本的职责。特别是在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期间,我们更是要大力提倡兰辉同志这种忘我工作、心系群众、对党忠诚、为民尽责、务实进取的高尚精神。

  自古以来,百姓在国家治理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坚固党的根基,使党利于不败之地。

  兰辉同志一心为民,时刻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他最后的生命里,即使是生病,也从不耽误他为百姓谋福利,解难题,坚持在病床上研究群众工作,周末的时候也依然被各种下基层调研、会议等填满。在“5。12”特大地震中,兰辉同志也失去了挚爱的亲人,他强忍着悲痛,奋力在一线进行抢救,组织抢通了擂禹路、都开路、邓永路等多条“生命通道”,时刻将群众摆在心理首要位置,群众第一,自我第二。

  作为北川县副县长,经他手审批的财政资金数亿元,但是兰辉同志自己自己却还是和自己的妻子、女儿住在一套不足百平米的房子内,妻子仍以打工为生,这种生活与他手中掌握的权利极不“相称”,哪怕兰辉同志动一丁点的.歪脑筋,他的生活也不至于如此的寒酸。

  兰辉同志用生命告诉我们什么才人民真正的公仆。兰辉同志的事迹不仅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更是一面镜子,一本教材,照出我们身上的不足和差距,参照他的事迹,更好的感受什么是真正的为民服务,怎样为民服务,怎样真正的践行群众路线。

  组织观看故事影片《兰辉》,让我们看的不仅仅是兰辉同志生平事迹的浓缩,更是看的他身上那种无私和忘我的精神。兰辉同志带着病依然坚持工作,下乡途中病情复发,下车换药时不慎坠崖,因公殉职。虽然他已离我们远去,但是留给我们的无数美好和感动却不会因为他的离去而飘散。是他的感人事迹生动的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系群众、为民尽责,他那平实却不平凡的生命轨迹汇聚成一股激励人心的正能量,促使我们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做出更多、更好以及更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实绩。

  篇三:电影《兰辉》观后感

  一年后我们再见《兰辉》,是艺术的再现真实地刻画了一个活生生的兰辉,坦荡、朴实、勇于担当;热情、知性、乐于助人是我认识几十年的兰辉留在我心中最直观的印象。《兰辉》电影的每个点滴故事、每个场景都勾起我的回忆,勾起我对兰辉走的遗憾,勾起我对震后北川干部惊恐、伤痛、彷徨还有无奈的记忆。清明的香烛百合是老北川人心底最深的痛;冯翔生命的戛止是北川干部震后心里崩溃的真实写照;崩塌、落石、崎岖危险的山路是北川干部重建家园坚强的再现……兰辉,我们身边最普通的共产党员,《兰辉》北川干部的缩影。感谢《兰辉》摄制组通过艺术的手法还原了一个鲜活的兰辉,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北川、了解真实的北川干部。

  去年就曾有朋友问我:“兰辉是真有其人吗?他的事迹是真的吗?”我说是真的。我认识兰辉四十多年了,我们是在老北川曲山县城长大的,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而参加工作后因为各自的岗位不同见面的机会也甚少。地震后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09年2月,在母碧芳老师邀约的一次聚会上,以后再见面的.时候就是在关内的擂禹路、马桃路、禹里、坝底乡……当了副县长的兰辉越来越消瘦,我知道他身体不好就对他说,你是副县长,有些事情吩咐下去就是了,下面的人会向你汇报的。兰辉说:那怎么行,我是分管领导,我必须到现场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兰辉就是这样一位置自己身体而不顾,却始终把工作把责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他不仅忘我的工作、身体力行的履行着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还时时关心体谅鼓励工作在一线的基层干部,好多次在关内见面的时候他说的第一句话都是:辛苦你们了。其实我也曾回复他的微薄,记得我写过这样一句话:“那天看见你,感觉你这个做领导的更辛苦,还是要多多保重自己才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赢了事业,输了身体,大家需要你。”是的,大家需要兰辉,他是领导,是朋友、是兄弟,更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兰辉走了,走得那么突然,他走的时候连老天也泪洒羌山,走得顷刻湔江泪满,无数人在痛喊苍天无眼;兰辉走了,可他踏实为民的口碑广为流传,他是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我们心间。

  兰辉走了,可他还活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他是我们的标杆,是新时期的焦裕禄,是活在我们身边最平凡最优秀的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北川人,一个有近3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弘扬和传承兰辉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做“三严三实”兰辉式好干部是我对党的事业是否忠诚的检验。用实际行动像兰辉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敢作为、敢担当,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真诚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发扬和光大羌民族精神,这样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称号,无愧于做个生于斯、长于斯,重生坚强的北川人。

  篇四:《兰辉》观后感

  近日,笔者观看了反映兰辉同志先进事迹的电影《兰辉》。这部影片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教材,我观看后深有感触,尤其为影片的主人公兰辉忘我奉献、尽心履职,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所折服、所震撼。

  兰辉同志生前系北川县副县长,他的事迹在其因公殉职后,通过中*到地方各级媒体的广泛宣传而家喻户晓,广为人知。《兰辉》这部电影选取的都是兰辉同志在副县长岗位上忘我地投入北川灾后重建的真实事迹。灾后的`北川,百废待兴,而兰辉所负责的工作至关重要又千头万绪,他尽心尽责,事无巨细地过问和抓落实,一点一滴,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

  电影本身也如同兰辉身上所负载的精神质地,那就是求实,没有虚华,没有浮夸,不高喊口号,不矫揉造作,实实在在呈现了兰辉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也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和激励着无数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兰辉为官,没有官气,不摆架子,一心为民做实事,做好事,深得民心,备受赞扬,这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民服务的典范。兰辉的精神,也许体现在其父兰甲正送给他的一副老对联里: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无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咱们也是百姓。

  长期以来,民众和社会舆论对公务员群体多形成负面认识和刻板印象,认为就是喝喝茶,看看报,空谈多,实干少,清闲,自在,甚至用这个队伍中个别人的腐败行为来否定整个公务员队伍,造成对政府的不信任、抱怨和失望等。兰辉以及类似兰辉这样优秀党员干部的存在恰恰为公务员这个群体提供了正能量,为所有公务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修身、履职、敬业、奉献树立了标杆,矗立了丰碑,他们在用尽职的工作、不懈的努力赢得百姓和社会的认同与支持,使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诺言化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并据此一点一滴搭建与百姓和社会沟通的桥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堡垒,提升了党员干部和政府的公信力。

  而今斯人已逝,但精神长存,功业不废。兰辉未竟之业,留待来者,兰辉精神的火炬,仍要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中传递。

  篇五:电影《兰辉》观后感

  第一次见到兰辉这个名字,是初来到绵阳时在市区道路旁的电子屏幕上,于是知道了兰辉是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但对他的事迹却并不了解。真正有所了解是在去年下半年的四川省省考的试卷上。那时,兰辉的形象逐渐在脑海里生成。今年有幸到绵阳工作,在全党深入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再次深入了解并学习了兰辉的先进事迹。前几日看绵阳日报得知兰辉同志的事迹被拍成了电影,于是期待不已。因为再美再真实再感动的文字描述、再丰富的凭空想象,也不如真实目睹这位好干部生前的风采,而电影《兰辉》真实的再现了大地震后,兰辉同志任北川县副县长直至殉职的感人事迹。今天下午,怀着缅怀的心情看完了此片,过程中数次落泪,心灵一次次为之震撼,遂特写此观后感。

  朴实的人朴实的一生不需要华丽的词句来形容,兰辉的一生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轰轰烈烈、波澜壮阔,但他做的每一件事儿无不是为了人民的福祉,无不感动着北川人。他有一颗时时处处为民忧、为民喜的心,因为有这颗心,他足够伟大,足够不平凡,足够让我们感动。

  电影的一开始就以兰辉的'梦境引入,地动山摇,房屋倒塌,满目苍夷,孩子的惨叫不绝、鲜血扑面而来,一下把所有观众带进那场不堪回首的地震,原本有些小躁动的剧院顿时沉默。深夜,兰辉从睡梦中惊醒。这个画面或许时常在他的梦里出现,整个北川人都忘不了这个画面,地震中失去孩子一蹶不振的马主任忘不了,死里逃生的小母忘不了,但失去老母亲的兰辉更忘不了,担任副县长的兰辉不但忘不了,也不能忘,因为他的责任就是帮助灾民走出阴影,重建家园。“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就是扑面而来导演要呈献给我们的兰辉,他面对如此重担,又怎能睡得安稳?

  梦结束了,生活还要继续,工作还要继续,这个新任的县长又是带着怎样的情怀和品质面对这梦中一切?

  兰辉是坚强的。他没有像马主任一蹶不振,无法摆脱身心的创伤而选择轻生。相反,他时常规劝老马:你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可是我母亲没了,尸首在哪里都不知道,又该如何?兰辉没有痛哭,但他的心却承受了多大的痛苦!他要活着,坚强的活着。或许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年幼的女儿,年迈的父亲,亲爱的妻子,为了整个北川人民能过上好日子。这是他的动力,活着是他的责任。

  兰辉是无私的。他有一个深明大义的好父亲,他遵循父亲的教诲,为官清廉,不搞特权,唯才是举,宁愿甘心让自己的亲弟弟和妻子做临时工。他是兰家的骄傲。他资助贫困学生读大学,不惜开支自己仅剩的收入,妻子说,学雷锋是要有资本的,他只是憨憨一笑;他为贫困生解决上学问题,东奔西跑,夙兴夜寐;他数次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山区乡镇调查,车辆几次被山上坠石砸中,死里逃生,却依然坚持。

  兰辉是亲民的。他是一县之长,却没有一点儿官架子。在工地的施工现场,总有他带着安全帽亲自指挥、亲自劳动的身影;在群众事件突发现场,面对百姓的不理解不支持,又是他亲自出面调解,向群众鞠躬、道歉、承若、解决问题;甚至他在因考察施工现场受伤之后,带着伤从医院跑出来直面百姓的抗议和指责,而不回避;有一次,山区连降大雨面临洪水威胁,一名失去孩子的老婆婆精神受到打击,坚持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回来死活不肯转移,兰辉对老婆婆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婆婆一下就同意了。他说:“我就是你的孩子啊,我来了,我们走吧。”是啊,他把人民当父母,他是人民的儿子,他还有什么不舍得献给人民?

  兰辉是平凡的,他常常奔波于工地现场、受灾现场,和平常人一样劳动、辛苦,和平常人一样关心疼爱自己的女儿;

  兰辉又是伟大的,他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的为民劳碌,不顾病痛的折磨和灾害的危险,一心想着百姓的安危和利益,鞠躬尽瘁;

  兰辉是无情的,面对亲弟弟和妻子的工作,他没有动用自己的权利为他们谋过一丝的利益;

  兰辉又是有情的,面对郑有才的诬告陷害,他并没有借权力予以报复,相反在诬告自己的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却伸出援助之手;

  兰辉是不幸的,地震中他失去了母亲,工作中,他失去了自己年仅48岁的生命!

  兰辉是幸运的,他虽然离开了,却永远活在北川人的心中,活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

  兰吐芬芳气自清,一生高洁不愧花中真君子;

  辉照黎民身更正,两袖清风实乃川内父母官。

  人如其名,实至名归。兰辉,人如兰花,事留光辉!

  篇六:《兰辉》观后感

  有人说,现在老百姓很难搞,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还有人说,百个姓百条心,不可能想到一起。但是,殉职于为百姓排忧解难路途上的北川县副县长兰辉同志,用生命诠释了一个道理,一个党员干部,只要切切实实把人民放在心中,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不但不会被骂,还会得到老百姓一致的信任和爱戴。正所谓,谁把“普通百姓”装在了心里,“普通百姓”才会把谁置于头顶。“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架桥,在哪个地方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可是,为了一个年逾花甲的残疾人,特别修了一段残疾人通道,被人称为“兰辉小道”,这种不大的事儿确实很少听说过。这样的路能不通到老百姓的心间?他管的事情真的很琐碎,似乎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每一件事情都在政府和老百姓之间架起了一条的“兰辉小道”。

  身为北川县党政办主任,在“5·12”特大地震中,母亲和嫂子均不幸罹难,兰辉同志强忍悲痛,投身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之中;身为北川县副县长,兰辉却在北川悬崖间的天路上奔走了24万公里,将震后北川90%以上道路桥梁被毁,交通全部瘫痪的难题改造成全县通车里程1800公里,大山深处12个乡镇10万群众走上水泥路的如今美景。

  作为一名副县长,他不顾患病之躯,亲自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是什么力量驱使他如此拼命工作?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责任担当,是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选择。地震中家人离世,兰辉却依旧奋战在第一线;家境不宽裕,他还是先后帮助近200名困难群众和贫困学生;身为领导干部,妻子却只是临时工。在群众眼里,他是“人生的导师”;在上访群众眼里,他是“朋友县长”;在残疾青年眼里,他是可信赖的“兰叔叔”,他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坎上,摸着良心行事”。基层的'天地大、舞台宽,基层干部对百姓的感情越深,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就越重。“天灾无法避免,但人祸不能在我们身上发生,不能因我们的工作不努力、不尽责而对群众造成伤害。”这是兰辉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虽然兰辉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我们将以兰辉精神为“尺子”,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对人民群众深怀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我们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是我看完兰辉事迹报道后最深的感觉。中*号召大家向兰辉学习,不仅是对兰辉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要求、一种期待。特别是正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之际,这既是对“兰辉精神”的充分肯定,更为我们剖析党性修养、查摆作风**提供了一面最好的镜子,为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当好为民的楷模、务实的标杆、清廉的表率立起一个追赶的坐标。

  篇七:电影《兰辉》观后感

  通过观看电影《兰辉》,银屏中的主人公──兰辉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

  兰辉同志生前是四川省北川县副县长。2013年5月23日,他在检查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时不幸坠崖,因公殉职。3年里,兰辉乘坐的车子累计行驶24万公里;4年内,在兰辉亲自带领下完成省市挂牌安全隐患整治任务11项,督办整治县级安全隐患45项,北川未发生1例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汶川震后5年中,他周末很少休息,一门心思投入到工作中……

  生前的兰辉用自己的“苦”换来了全县老百姓安全出行、安全生产的“甜”!“5.12”地震后,北川县建立了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与群测群防、预警预报、及时避险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在兰县长分管安全生产工作期间,全县没有因地质灾害死亡1人。

  兰辉同志的事迹感动着无数多的人,广大党员干部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更好发挥表率作用,不断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兰辉2009年担任副县长后,先后分管民政、交通、残联、安全生产等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情况复杂,兰辉把这些工作当成服务群众的好机会、好平台。他曾说:“民政工作、残疾人工作是代表党和政府做善事、做好事,我们一定要把好事做好”。这些年,他每到一个乡镇,总要到敬老院、五保户家里看一看,到困难群众家里走一走,查查房屋是否遮风避雨,摸摸被子是否暖和,看看家里还有多少粮食,问问生活还有什么困难。

  兰辉是一个把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看得至高无上的人,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心里依然装着群众安危。2009年12月20日,是兰辉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天。当天,他就带队冒着冰雪上擂禹路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并告诫安监部门的同志:“我们北川的父老乡亲,都是经历了大灾大难、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大地震让我们承受了太多的生死离别,绝不能因为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失职,再让老百姓的生命受到伤害。”

  震后的北川,90%以上的道路、桥梁被毁,20个乡镇的交通全部瘫痪,262个村道路中断。为了抢通保通灾区“生命线”,兰辉把一线工地当成了办公室和家。他担任副县长3年多来,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跑工程项目、下建设工地、排安全隐患,平均每天行程200公里,哪条村道有多长,哪个地方有安全隐患,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北川的干部群众都把兰辉叫做“车轮子县长”。这几年,全县新、改、扩建道路1800多公里,所有乡镇都建起了标准的农村客运站,通上了水泥路,大山深处10万群众告别了出行难的历史,让百姓得以平安出行、安全行走。

  自担任副县长以来,兰辉一直分管责任重大的安全生产工作,始终任劳任怨,从未要求调整分工。去年4月26日做了手术,在医院住了15天,伤口还在出血,兰辉就悄悄离开医院,带着交通、安监等部门的同志下乡检查道路安全、汛期安全、矿山安全……这一去,他就一直带病坚持到5月23日,再也没有回来……他这是在用生命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啊!

  兰辉坚持生活圈就是群众圈。尽管自己家境不宽裕,却先后帮助了近两百名生活困难群众,家里还欠借款10多万元。兰辉分管残联工作一年半时间,就通过企业集中安置、扶贫基地带动、自主创业扶持等方式,帮助2180名残疾人就业创业。

  兰辉从不给亲人办一件私事,一直没有为当临时工的妻子和兄弟安排正式工作。两个兄弟,哥哥在一家仓库当门卫、弟弟在绵阳市一家酒店做勤杂工,没有一个在他分管的工作或项目里做事……

  “他是一个好人,真可惜这么年轻就走了。”这是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工作拼命、廉洁正直、两袖清风”这是大家对他最多的评价。

  兰辉同志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士气和浩然正气,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

  关键时刻担起重任、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兰辉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口碑,用勤奋敬业的奉献精神甚至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守护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健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篇八:《兰辉》观后感

  6月11日,电影《兰辉》在北川新县城影剧院首次公映,700多名群众进场观看。即日起,北川将组织5支放映队深入北川23个乡镇,连续10天对公众免费放映。16日起,电影《兰辉》将在省内各大院线放映。

  第一次知晓兰辉不是从电视荧幕上,也不是报纸报道中,而是一位在北川工作的朋友的QQ日记里。以前总认为没有不被老百姓骂的干部,这个几乎受到清一色“点赞”的“车轮子县长”让我大感诧异并充满了好奇。

  2013年9月,带着疑问我来到北川工作。在走乡串户的工作中,不时听人提起兰县长为民亲民的事例,一个模糊的形象逐渐清晰。

  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在他眼里“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家境不宽裕却先后帮助了近200名困难群众、困难学生,真正将群众安危冷暖放在了心间。

  他勇挑重担,敢作善为。汶川地震中,母亲遇难,他来不及悲痛便又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担任副县长以后,仍坚持深入基层,风雨不改,始终奔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三年跑了24万公里。给他开车的驾驶员说,“跟兰县长一起下乡要有‘三得’:跑得、累得、饿得。”他宁愿让身体透支,也决不让工作欠账,多次不顾医护人员阻拦带病坚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身处领导岗位,他却从不违背原则乱打招呼,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亲人或朋友谋利一丝一毫,没有为自己揽财一分一厘,妻子和兄弟至今还是临聘人员。

  心系羌乡,情牵百姓,是社会对他的评价;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是百姓对他的认可;一心为公,廉洁奉公,是他无悔的选择。48年的生命旅途里,他把沉甸甸的爱给了百姓,也融入了故乡的山山水水。

  穿梭在北川的乡间小路,每当我感到疲惫时,兰辉手缠绷带坚持工作的身影便会在脑海中闪现;当我抬头仰望羌山白云时,仿佛又听见那句“天灾无法避免,但人祸不能在我们身上发生,不能因我们的工作不努力、不尽责而对群众造成伤害。”

  坚强的回族汉子用瘦削肩膀扛起的不仅是责任,更是对群众深沉的爱,兰辉同志虽死却不朽,逾远而弥坚。我们应自觉以兰辉精神为“镜子”,找出自身不足,边找边改,将为民、务实、清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在“灵魂上受触动、思想上受教育、行动上受校正。”

【电影《兰辉》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兰戈》观后感10-14

苑国辉语录10-12

2023年苑国辉的语录48句06-30

电影《爱在回响》观后感2022年 写电影爱在回响观后感12-13

天堂电影院电影观后感(通用19篇)12-23

《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范文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优秀作文11-29

哈利波特电影英语观后感 观哈利波特电影观后感英文12-13

电影的观后感11-22

电影活着观后感06-23

电影战马观后感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