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你是我兄弟》电视剧观后感

时间:2021-05-03 11:40:2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你是我兄弟》电视剧观后感

  我说我喜欢冷冷清清的感觉,可是因为写了篇对热剧的感悟就一下多了些阅读量,还真是有点小意外后的小乐和,虽然自感很对不住各位读者,因为那本身算不得什么剧评,就是自己闲来胡扯几句的东西,却着实浪费了您的眼力,对不住了,不过真的还是由衷的说句谢谢,不管您是否会支持,我都谢谢您。好了,闲话先到此打住,言归正传。看过我之前那篇剧评的朋友一定或多或少觉得我有些操之过急了,未免显得肤浅和不近人情,因为我居然那样不包容一枝花。呵呵,是啊,毕竟她是这部剧的主角之一,之前只看了一半就开始写评价,是有点妄断了,不过随感嘛,随时有感觉就随时抒发一下了,也没什么大碍的。昨晚看了关于邓超的访谈,我就又激动兴奋了半天,恨不得立马将当时的心情倾洒到博客里告诉你们,但还是忍住了,想今天看完电视剧的大结局之后再说,这不您看,我收敛了一点,也算进步了,哈哈。其实我想说的是,全局都看完,我依然不喜欢一枝花,真的,这是实话。首先应该说的是,得感谢她,感谢有了一个如此让人纠结的一枝花同学才有了一连串让人纠结的故事情节,才有了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的源泉,于是,也就有了这样一个勾起人无数情绪的好电视剧。总的来说,这部电视剧就是讲了一个男人追一个女人的故事,如果这个女人很好追也就没什么可呈现的了,一枝花的所有处事方法和遇事时的反应,让故事是一个纠结接着一个纠结,于是故事也便这样开始、发展和继续着了。当然,事情并不能说是她一个人搞复杂的,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但的的确确所有的麻烦都来自于她。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怕的不是问题的产生,怕的是将已经产生的问题弄得更加复杂,这一点,一枝花同学真的做的很到位了。

《你是我兄弟》电视剧观后感

  然后,说一下为什么依然不喜欢她。

  第一,不知是剧本的问题还是演员诠释角色的水平问题,从头看到尾我只觉得对一枝花的评价在剧中只有一句话最贴切,就是大哥马学武的那句"一枝花有什么好,不当吃不当喝的"。还有一句差不多是说"一枝花,她是过日子的人吗"。真的,就是这种感觉,她除了长得漂亮,在剧中真没发现还有别的魅力。她最初吸引马学军并且让马学军为之癫狂了半辈子的东西难道不是外表?不是最初那一眼迷恋?好的,我可以理解有些读者朋友即将要说的,就是"那不仅仅是外表,是一种感觉,一种让人心动的感觉。"我不否认,真的,有时我们就是会一见钟情,然后不可自拔,可是,那样的东西真的靠谱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因为我也有过一见钟情的时候,但还真没有从此就让人坚定不移的力量支撑我到最后,也许是我的确太肤浅了吧,还没到马学军那种境界。那就就我的生命到目前为止的状态来说,我真的不相信除了那一眼的好印象外一枝花还有什么让人无法抗拒的东西。如果仅仅是外表就足矣了,那么马学军的选择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也许该说,庆幸的是马老二是个专一的人,最初一眼看中的东西就相信是最好的,从此眼里再也没有其他。也该庆幸他的人生中只出现了一个一枝花。如果那样的话,这部电视剧向我们传达的意思就只能是赞扬马老二这种专一的男人吧?不懂。

  第二,她太闷。所谓的'闷,可以说是不爱表达,也有一些优柔寡断和糊涂呆傻的成分。我想这一点不用过多解释,剧中有太多对这位美人的表达能力的展现,与其他人相比她口中说出的话是有那么点"脱俗",让人觉得她"不食人间烟火",但又怎样呢?别人不理解她的话,她呢,也不屑于让别人完全弄懂,经常不等别人做出反应就起身走人,且不说这种举动到底是个性的体现、是必要的反应还是教养不到位的问题,就说表达效果,实在是不怎么样吧?亲爱的读者,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在你的周围,有时会有这样一个人,在一群人中间他显得最有学问,最脱俗,最高深,但他说的话只有让人膜拜的份儿,听起来却真的是费劲的很,放佛置身浓雾之中,依稀可以见到物体的样子,伸手一通乱抓却抓不到任何东西的感觉。这样的人你会愿意经常上前交流吗?会放心大胆敞开心扉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第一个跑去找他一顿倾诉一顿分享吗?我想大多数的朋友都不会吧,请别说我又在自以为是,我遇到的情况真的让我有这样的结论。所以,像一枝花这样的人,即便看着高贵不俗,但如果一生必须要与"俗人"为伍,那她的所有"脱俗"的特征也许就成了拖累她的东西。我由衷的感觉,不管在什么环境中,与人沟通与交流真的无比的重要,置身于一个能够让人无障碍交流的环境一定会感到无比自在。我不喜欢一枝花的这种不善交流,很多问题也正是她的这种"特质"引起的。再有就是她的优柔寡断和时常的看似失去原则的举动,真的很让人抓狂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被无耻之徒"赵远志"同学把玩于掌中的那段吧,唉,惹出多少不必要的是非。还有最后她的生病,何必不告诉马学军呢,个人感觉这一段编的真的有点弱,一枝花不肯让马学军知道自己得了绝症的原因居然是"你知道他的脾气,如果他知道了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呵呵,觉得有点儿可笑,花同学究竟觉得马老二会做出些什么呢?自杀?一把火烧了医院和大夫?还是别的什么更可怕的事情?可笑的还有,最后马学军知道了这个坏消息,一枝花的担心在哪里?既然宁肯看着马家两兄弟骨肉相残也不肯让马学军知道真相,那最后真相被人家知道的那刻怎么一点担心恐惧什么的都没有了呢?还不是结婚了,如果早一点让马学军知道难道结果不是如此吗?也只能如此了吧,那样的话两个人在一起还可以多拥有些幸福的日子。不过话说回来,也许幸福的时光拥有的多了,最后的痛苦也会多出许多倍了。反正,不管怎样,还是觉得剧本似乎处理的有点不太准确。最后马学军还是与英子在一起了,还有了可爱的女儿,在他们三十三四岁的年纪。我不敢说这样的结果怎么样,因为我已经开始在关于人生追求与时间的问题上有些动摇了。那么我就请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多多为我提供些参考意见,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我以前一直觉得,人嘛,做什么都有时间限制的,该上学的年纪,该结婚的年纪,该工作的时间长短,和该颐养天年的时辰,都是有限制的。到底用多少时间、为了些怎样的目的、搭上多少精力、获取什么样的结果才是合理的呢?这个问题好难啊。像马学军这样用整个少年和青年时光来追一个女孩,所有的事情只为这一件事,最后兜兜转转,一切皆空,再回过头来,跟那个曾经没有动过任何心思的人过一辈子,值吗?十几分钟前我是觉得挺不值的,因为那么久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早早的放弃花费了很多精力依然得不到的,投入新的生活,开始新的追求,然后早早的过上像周围的同龄人一样的生活,早早的跟儿孙一起分享人生故事,不是很好吗?可是现在,我忽然觉得一瞬间开窍了,其实马学军选择的这种人生,是很让人尊敬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什么都没缺,什么也没错过。他有追求,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一个追求目标,然后坚信这个追求是值得的,风雨无阻的放手去追,不瞻前顾后,不计较得失,做任何事都是围绕这样一个追求的目标,不管在别人眼里这样做值不值得,在马学军的人生中,从没有怀疑过不值得这个问题。他的所有成就都源自于这个追求目标,即使败了,也败的坦坦荡荡、有根有据、轰轰烈烈。就像一枝花说的,他的人生总是充满朝气,充满活力。虽然他的目标最后破碎了,有点伤感,但起码他追求过,追到了,伤感的没有什么遗憾。真的就没有遗憾了。这样不好吗?像我之前的想法,给一切限定好时间,如果时间内出现了理想的结果还好,如果没出现,只有凑合,想必之后的一连串故事的结果也都是"凑合"吧,很多人抱怨自己所拥有的"凑合"的生活状态和"凑合"的人生,是不是就是这样来的呢?急急的,追些什么呢?我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是一个无所谓结果如何的过程?一种必然的宿命召唤?还是别的什么?是不是有点更讲不过去了?

  总之,现在的我决定静一静去考虑这个问题,也许会因此改变一种人生观和生活方式吧。我不再做回答,但愿亲爱的读者,您,可以畅谈些什么,真的。也希望您已经有了您的答案。好了,时间到了,谢谢你,亲爱的读者,我爱你们,晚安!

【《你是我兄弟》电视剧观后感】相关文章:

《你是我的兄弟》观后感04-19

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04-22

你是我的幸福作文01-01

我是特种兵观后感05-02

《我是特种兵》观后感05-01

电视剧觉醒年代观后感03-15

感人的情书:如果我是你女朋友09-19

表白情书:如果我是你的女朋友08-24

是你让我懂得了坚强作文01-05

我爱的是你爱我经典台词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