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时间:2017-12-09 编辑:1037 手机版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把群众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按照精准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着力推进产业培育、基础建设、环境整治、劳务输出、素质提高五大工程,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一是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县委武书记立即主持召开常委会对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贯彻。政府王县长主持召开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按照2020年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的时间和要求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还召开了县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共同研讨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二是建立“政策扶持”机制。充分发挥扶贫攻坚指挥部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完善领导责任制。实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县处级领导对口帮扶重点村,对贫困村实行定点帮扶全覆盖。明确县财政拿出地方一般预算的1.5%投入扶贫开发,主要用于发展两大扶贫产业。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推进多种方式土地流转形式,鼓励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发展模式实施扶贫开发。以县委和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结对帮扶红头文件。三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建档立卡工作,摸清贫困村和贫困户具体情况,针对不同村、不同户加快编制扶贫开发规划,因地制宜采取政策措施,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优势产业、家庭手工业等,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行股份合作经营,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实现种养业向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实现大多数人参与开发,使更多人受益脱贫。

  二、确保如期完成减贫目标任务

  (一)脱贫出列工作推进情况

  1、抓好产业发展。围绕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以“一带一片”(洋河设施蔬菜示范带,南部种养发展片)为示范,重点扶持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和以设施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两大产业,形成了“一种一养、四加工六特色”的扶贫产业格局,即:“一种”是指以设施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一养”是指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养殖业;“四加工”是指发展以豆腐皮加工、熏肉加工、稻草编织加工、淀粉及粉条加工为主的家庭手工业;“六特色”是指林下产业、食用菌、中草药、明地菜、鲜食玉米、火鸡养殖六个特色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县新购买种猪680口,饲养肉鸡10万只,孵化、购买火鸡、柴鸡苗2.6万只。段家庄等村建成春秋棚280亩,东房子日光温室三期工程新建100亩已完成主体。新增林下产业、高效经济林1000亩,种植中草药500亩,马圈湾村新建香菇种植示范基地50亩,全县种植明地高难度效订单蔬菜1万亩,种植订单鲜食玉米1.5万亩。为贫困村新打配机井7眼,铺设管道9000米,建水柜2座,新建小型蔬菜市场3处。

  2、抓好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对现有龙头企业,实行县级领导“三定四包”责任制,解决企业运营中实际问题;着力推进涌泉农牧畜禽加工、宏都食品种猪繁育、泓旭农业循环经济等12个产业化重点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加工型企业,使每个特色产业都有2—3个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实现扶贫扶出产业、农业长出工业。今年争取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0家,总数达到27 家。

  3、抓好土地流转。我县制定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对集中流转500亩以上土地的企业和大户,县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引导发展规模种养和农业示范园区,提高产业扶贫的带动效应。全县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6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9%。北夏家屯益民合作社目前已流转土地3000多亩,已申报省级中药材种植示范园。

  4、抓好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依托龙头企业、村“两委”、营销能手、种养大户组建各类合作组织,发展订单农业,实行统一生产经营,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链接,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共有219家合作组织,以后每年力争新发展90家,实现每村有2—3家合作组织,使全县80%蔬菜都能够通过订单销售;订单甜玉米及鲜食玉米在现有2.5万亩的基础上,每年新增3000亩。

  5、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饮水安全工程、小流域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的同时,重点抓好节水灌,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用两年时间,全县设施蔬菜种植区全部实行滴灌。同时,每年争取实施1万亩的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6、抓好金融扶持。积极探索到户贴息项目运作模式,以少量贴息资金为“酵母”,吸引贫困户借资发展生产。积极搭建扶贫担保信用平台,增加扶贫资金的担保投入,撬动更多金融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增加互助金试点,力争互助金试点村在现有31个的基础上,每年新增10个,年资金投放量达到1000万元。我县在全省率先成立农户自立服务社,成立以来累计发放贷款1.5亿元,受益农户3.5万户。下一步,我县要继续扩大自立服务社服务范围,让更多农户受益。

  7、抓好技能培训。以增强贫困群众自主创业的内生动力为核心,大力推行种养业实用技术,鼓励贫困劳动力参加实用技术培训,使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结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依托县职教中心,每年开办3—5批免费专项技能培训班,使贫困群众掌握职业技能,增加工资性收入。

  8、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为抓手,加大对贫困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垃圾处理、亮化美化、危房改造等各项工程,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到2017年,全县所有中心村完成改造提升任务。

  (二)建档立卡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省扶贫办要求,我县制定了《怀安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和扶贫办干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责任制,并召开4次专门会议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培训指导,目前,我县已按照新的贫困标准,对全县农户进行了逐一走访、逐一识别,建档立卡工作第一阶段工作已经结束,第二阶段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我县在精准识别贫困村、户,制定扶贫到户、帮扶到人的精准扶贫要求过程中,明确扶贫时间表、路线图,在坚持原则,灵活掌握的原则下,重点做到五定:一是定扶贫对象。经过我县第一阶段建档立卡工作的开展,通过“一申请一公示一公告”的贫困村筛选程序,我县共确定11个乡镇115个贫困村,经过“一申请两公示一公告”确定贫困户的程序,全县识别出6.41万人贫困人口,其中2.94万人低保五保人口,3.47万人扶贫人口。二是定脱贫时间。到2018年分为五年、五个批次全部脱贫出列,2014年底,实现脱贫人口1.25万人目标,这些人主要从2011年—2013年扶贫重点村中,选择给予过资金支持和面上达到脱贫标准的人群中识别。以后四年脱贫规划到村,确定脱贫人口和出列时间表。三是定帮扶单位和人员。按照“每村都有帮扶单位、每户都有帮扶责任人”的要求,“一对一”帮扶原则,确定市、县109个单位参与帮扶,抽调347名帮扶干部,组成115个帮扶工作队帮扶贫困村,帮扶单位的干部职工全部参与到户帮扶,真正做到帮扶全覆盖。四是定帮扶责任。制定帮扶单位扶贫计划表,明确各个时间点干什么、谁来干、干成什么成效,盯死帮扶责任。五是定帮扶措施。分类指导,因户施策,按照资本到户、权益到户、效益到户的原则,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我县利用8月5、6日2天的时间分前后川两片开展了全县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观摩拉练评比活动,对全县11个乡镇采取随机抓阄抽取2个村的方式进行观摩评比,现场打分,又于8月11日召开了通报会,对全县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自我纠正,对发现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加以肯定鼓励,全县推广。近期又开展了一次业务培训。另外,30万元经费全部到位,对建档立卡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认真做好四项重点工作

  我县紧紧以“四项重点”为抓手,打造扶贫主导产业,针对贫困村、扶贫对象实际情况,因村制宜、因户制宜、继续稳定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找准脱贫致富的办法。

  1、股份合作制经济情况

  大力推广我县东房子草莓采摘园的“统分结合”的成功做法,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龙头企业,以专业合作社为主导,实行“八统四分”的经营模式,“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以户为单元,以合作社为服务主体,承担“八统一”服务,统一规划,统一调地,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价格;以农户为服务对象,实行“四分”管理,分户种养,分户管理,分户操作,分户核算。初步形成了由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政府帮助养殖户协调贷款,以村为单位,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组织农民以资金、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抓技术、搞管理、拓市场,发展规模种植,解决家庭生产与市场对接的难题,让农户既能靠卖产品受益,也能拿到入股分红。今年我县新增专业合作社22家,辐射带动贫困户660多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