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杨澜创业故事

时间:2022-09-04 12:03:10 创业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杨澜创业故事

  在成为央视节目主持人以前,杨澜是北京外语学院的一名大学生,还是一个有些缺乏自信的女生,甚至曾因为听力课听不懂而特别沮丧.直到后来听力水平提高了,才逐渐恢复了自信.她说:"我经常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才华和极端聪明的人."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杨澜后来的成功.勤勉努力的她,不仅大胆直率,看问题也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杨澜创业故事

  1990年2月,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主持人.杨澜以其自然清新的风格、镇定大方的台风及出众的才气逐渐脱颖而出.但是,由于她长得不是太漂亮,在第六次试镜时还只是在"被考虑范围之列".杨澜知道后,就反问导演:"为什么非得只找一个女主持人,是不是一出场就是给男主持人做陪衬的?其实女性也可以很有头脑,所以如果能够有这个机会的话,自己就希望做一个的聪明主持人.""我不是很漂亮,但我很有气质."就是因为杨澜这些话,彻底打动了导演.毕业后,杨澜正式成为《正大综艺》的节目主持人.直到现在,杨澜也一直坚持主持人不一定非得漂亮,女人的头脑更重要.

  四年央视主持人的职业生涯,不仅开阔了杨澜的眼界,更确立了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名真正的传媒人.

  第二次转型:美国留学生

  1994年,当人们还惊叹于杨澜在主持方面的成就时,她又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辞去央视的工作,去美国留学.

  在事业最明亮的时候选择激流勇退,这就意味着她要放弃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包括触手可得的美好未来.但资助她留学的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觉得一个节目没有一个人重要."这给杨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6岁的时候,杨澜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国际传媒专业.有一次,杨澜写论文写到半夜两点钟,好不容易敲完了,没有来得及存盘,电脑就死机了.杨澜当时就哭了,觉得第二天肯定交不了了.宿舍周围很安静,除了自己的哭声,只有宿舍管道里的老鼠在爬来爬去.但最后,她还是擦干眼泪,把论文完成了.谈起这段生活,杨澜说:"有些人遇到的苦难可能比别人多一点儿,但我遇到的困难并不比别人少,因为没有一件事是轻而易举的,需要经历的磨难委屈,一样儿也少不了".

  业余时间,她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了《杨澜视线》——一个关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专题节目,这是杨澜第一次以独立的眼光看世界.她同时担当策划、制片、撰稿和主持的角色,实现了自己从最底层"垒砖头"的想法.40集的《杨澜视线》发行到国内52个省市电视台,杨澜借此实现了从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向复合型传媒人才的过渡.

  更重要的是,在这期间,她认识了先生吴征.作为事业和生活上的伙伴,在为她拓展人际关系网络和事业空间方面,吴征可以说居功至伟.他总是鼓励杨澜尝试新的东西:宁可在尝试中失败,也不能在保守中成功!正是吴征的帮助,使得杨澜未来的道路越走越宽.

  第三次转型:凤凰卫视主持人

  1997年回国后,杨澜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当时,凤凰卫视中文台刚刚成立,杨澜便加盟其中.1998年1月,《杨澜工作室》正式开播.

  凤凰卫视的两年,在杨澜的职业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她不仅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和资本,也同时预留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凤凰卫视,杨澜不只是主持人,还是《杨澜工作室》的当家人,自己做选题,自己负责预算,组里所有的柴米油盐,她都必须精打细算.这种经济上的拮据,对杨澜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使她知道如何在最低的经费条件下,把节目尽量完成到什么程度.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杨澜一共采访了120多位名人.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也构成了杨澜未来职业发展的一部分,不少人在节目之后仍和她仍保持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除了会给杨澜带来一些具体的帮助之外,精神上的获益也不可忽视.同时,与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嘉宾交流,也让她的信息量获得极大的丰富.

  两年后,杨澜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她拥有了世界级的知名度、多年的传媒工作经验,以及重量级的名人关系资源,对于她而言,进军商界显然所欠缺的只是资本而已.而吴征,正是深谙资本运作的高手.第四次转型:阳光卫视的当家人

  1999年10月,杨澜辞去了凤凰卫视的工作.从凤凰卫视退出之后,杨澜曾一度沉寂.2000年3月,她突然之间收购了良记集团,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地借壳上市,准备打造一个阳光文化的传媒帝国.

  与大多数商人的低调不同,杨澜选择了始终站在阳光卫视的前面.在报刊杂志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杨澜的报道.她从一个做传媒出来的人变成了一个传媒名人.这种对传媒资源运用的驾轻就熟,使得她的阳光卫视一出生就有了许多优势.但杨澜创业不久,就遇到了全球经济不景气,杨澜立刻感觉到了压力.她几乎天天都想着公司的经营.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杨澜将公司的成本锐减了差不多一半,并逐渐剥离了亏损严重的卫星电视与香港报纸出版业务,同时她还将自己的工资减了40%.

  2001年夏,杨澜作为北京申奥的"形象大使"参加了在莫斯科成功申奥的活动.同年,她的"阳光文化"接手了中国最大的站之——新浪网,开创了网络和电视相结合的时代,又与四通合作成立"阳光四通",开始进军网络业和IT业.

  这一切都给公司所有员工带来了信心.终于,阳光文化在截止2004年3月31日的2003财政年度中取得了盈利,摆脱了近两年的亏损.之后,阳光文化正式更名为阳光体育,杨澜同时宣布辞去董事局主席的职务,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文化电视节目的制作中. 万变不离其宗

  由央视的名主持到远涉重洋的学子,再到凤凰卫视的名牌主持,最后到阳光卫视的当家人,杨澜的角色在不断地变化.而以一位文化经营商的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则是杨澜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角色转换. 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转、如何变,杨澜始终把自己定为"传媒人",聪慧的她很清楚自己就是这块料,所以从没有偏离做媒体这个大方向.而她的变化就在于她制定的目标层次一直在提高.

  杨澜在她的《凭海临风》一书中,曾写到了乘热气球的经历.热气球的操作员能做的只是调整气球的高度以捕捉不同的风向,而气球的具体航线和落点,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这正是乘坐热气球的魅力所在:有控制的可能性,又保留了不确定性,所以比任何精确设定的飞行都来得刺激."其实人生的乐趣也是如此,全在这定与不定之间."杨澜这样认为. 杨澜亿万财富背后故事

  杨澜对得起观众,作为主持人和电视节目制作人,奉献了无数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杨澜更对得起自己,短短十几年,从一个平凡的女大学生跃升为拥有亿万财富和影响力的知名人物.而杨澜在资本市场上的隐秘路径,更使她在公司业绩几乎不增长、股民深度被套的条件下,迅速步入了亿万富翁的行列.近来,替代阳光文化成为杨澜夫妇资本运营平台的阳光媒体投资异常活跃.什么1650万美元入股国际广播有限公司1/4股权、什么收购美国著名娱乐周报《今日娱乐》100%股份、什么与联想集团合资组建阳光365、什么1亿美元购世界第三大手机游戏商Upstart……风头远超李嘉诚、默多克!夫妇俩还宣布捐献阳光媒体投资51%的权益,并因此位列胡润慈善榜前茅.只是,夫妇俩多年来的实际行动,使这些本当让人肃然起敬的新闻听起来有些八卦.结语

  从著名节目主持人到制片人,从传媒界到商界,她一次次成功实现了她人生的转型.杨澜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并非是人人都有,也不是人人都能驾御的.它需要睿智的眼光、独到的操控能力,是职业经历累积到一定程度厚积薄发而来.就像杨澜自己说的那样:"一次幸运并不可能带给一个人一辈子好运,人生还需要你自己来规划."

【杨澜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杨澜经典语句12-29

杨澜的语录12-31

创业的故事11-03

成功创业故事04-12

经典创业励志故事11-07

名人创业故事11-04

创业成功的故事11-03

村姑创业故事05-04

草根创业故事06-10

创业励志故事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