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这些聪明人为什么不来创业

时间:2022-07-28 11:27:07 创业杂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这些聪明人为什么不来创业

  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创业的杂谈,欢迎阅读参考。

  高智商高学历的尊严

  创业公司有时候想招一些金融、财务背景的名校应届生还是挺困难的,曾有一位就职于四大的同学毫不客气:“招不到的,你们太Low了!”

  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s(下文简称PSF)指的是投行、一线咨询公司以及顶级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等一系列提供专业服务的乙方公司。这些公司大概是世界上智力密度最高的地方。

  而在这里工作的人呢,虽然不同行业和公司互相之间也有鄙视的食物链,但是他们身上通常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学霸:学东西很快,一般是名校背景+光鲜履历,一路走来没遇到过重大挫折,最多也就是和别的学霸交手互有胜负。从小就是顺风顺水,受大家瞩目,是长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理性思维:对事实、逻辑、数字非常敏感;

  拥有某些领域的特长:如公司财务、战略咨询、会计等等;

  财务状况健康:收入通常还不错,而且日常开销基本都被公司Cover,收入=资产。

  会吹水(Bullshit):特别是咨询和投行的人。

  这些学霸们不喜欢创业公司,当然不是没有,也有,比如阿里巴巴的蔡崇信。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创业公司在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非常需要这样的人。

  马云说过:蔡崇信这样的人在公司内部是培养不出来的,只能从外部来找。而且找到越早越少走弯路。

  当年阿里巴巴第一次拿软银的投资,就是蔡崇信建议马云拒绝了孙正义4000万美元的Offer,只拿了2000万美元,让出了更少的股权。虽然创业公司在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非常需要这样的人,但是想招到的难度很大。且不说蔡崇信,有的名校精英应届生只想着MBB(麦肯锡、贝恩和波士顿咨询),连BAT都不入法眼,何况创业公司呢?

  在解开这个结之前,我先讲几个故事吧!

  1上周末和某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的一个大美女下午茶。她说起自己对时尚领域的热忱,也抛了一个上周刚刚敲定下来的创业idea,关于女性时尚行业的,跃跃欲试。我说创业要趁早啊,今年融资环境那么爽、钱那么好拿,快点起草个商业计划书去骗个天使啊。她笑道:“我接下来找些报告看看,分析分析,找找合伙人,想想能怎么开始做。”

  不知道她现在分析得怎么样了。但是这周我跑来北京出差,在国贸那边看到她的一个潜在对手开了个门店。之前跟她谈话的时候我说,这个市场机会很大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家潜在对手还没进入中国,于是我随手拍了个照片发给她。

  2前几天和同事客户在吃饭的时候就在聊着,今年融资环境这么火咱怎么还不出去创业呢。某客户(以前也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娓娓道来:某个程度上来说,选择到咨询公司工作的人都比较喜欢规避风险,做事情会瞻前顾后,抛一堆模型做一堆研究,最后通常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东西风险太大,不值得做。

  席间也聊到一个他之前鼓动朋友去做的一个项目——做信息中介把中国女生介绍到韩国的整容医院、抽成。这东西佣金比例高达40%,市场分散(现在都是整过的小模特小明星介绍小姐妹过去),客单价高(几万到几十万),现金回流快,初期投资少。不过用户规模增长有限,不是风投特别喜欢的概念。后来他的那个朋友看不上这个idea,觉得不够高大上,也就不做了。再后来,“完美诊所”、“美丽加”、“有氧”等如雨后春笋。他们要涉足跨境这一块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3两三个月前,我和我司的一个领导吃饭,聊到我心中有个创业梦的时候,她就拼命鼓动我快点出去。她有过很多次机会,做外面企业的高管,但是最后纠结来纠结去,还是觉得待在公司蛮好的——专车接送、五星级酒店、吃饭有预算、没有KPI。一旦离开了公司,你没有酒店积分,没有航空里程,不再是酒店白金会员,吃饭掏的是自己的钱。

  她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在这里你呆的越久,越发现离开的成本太高。

  当下忽然想起一个同事分享过的一个故事:她在机场遇到以前做投行时一起共事的同事,发现大家同一班飞机。上了飞机后,她的前同事在商务舱坐下了,她还要继续往后面走。“这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她笑着对我说。

  新平台新起点的风险

  说到这里,这些在PSF学霸们的特点似乎很鲜明了:一个是不喜欢风险,另外一个就是不够接地气。

  前者导致他们不愿全职创业、做事情更愿意计算风险,但很少愿意试错,没有MVP概念、放不下高薪高福利的诱惑。后者导致他们即使克服了规避风险的强迫症,心里仍然只想着做高大上的项目,不愿意卷起袖子来干。而且他们没有兴趣真正深入研究市场,创业也总是以失败告终。着各种失败反过来又成为那些还在犹豫的前同事眼中的教训,如此一来,恶性循环。

  但是事情仍然在起着变化,以华尔街为例。根据新浪财经今年的一篇文章,最近几年来华尔街精英们正在掀起第二次西迁旧金山的热潮。以硅谷为核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打破了以往美国金融中心固守纽约城的布局,让更多的华尔街精英开始考虑投向更有发展空间的高科技产业,来发挥他们的特长。

  根据沃顿商学院的最新报告:

  2014年有13.5%的毕业的MBA选择到高科技行业就业,而2008年同比只有5.6%;2013年18%的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进入高科技领域,是2008年的3倍。在美国顶级的商学院,MBA毕业后受到的雇佣起薪在金融业和IT业基本不相上下,后者有时还会更高一些。

  结语

  “不喜欢风险,不够接地气”是桥妹深深记住的两句话。

  前者对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成家立业的中年人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不敢”,而对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最宝贵的时间和“应届生”身份,未必不同样是一种“风险”来源。至于不够接地气,“大学生小白”是不是接地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遑论决定合理与否,“正确”二字如人饮水,诚然不足为外人道也。归结到底,年轻人步入社会的第一步,谨慎些总是好的。

【这些聪明人为什么不来创业】相关文章:

为什么打工不如创业08-09

你为什么要创业?08-09

开店创业,这些计划你想过吗?09-25

想创业的你,必须懂这些事10-27

为什么90后创业CEO创业极难成功?08-09

穷人为什么不敢创业10-14

你的创业为什么会失败?08-05

去面试你为什么会被HR拒绝的这些事09-26

为什么在创业之前我们需要准备09-26

为什么要写创业计划书?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