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企业管理的懒蚂蚁效应

时间:2020-12-26 08:43:09 企业管理 我要投稿

企业管理的懒蚂蚁效应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

企业管理的懒蚂蚁效应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

  谭小芳老师认为,相对而言,在蚁群中,"懒蚂蚁"更重要;而在企业中能够注意观察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人也更重要。

  谭小芳将懒蚂蚁效应引申为--企业在用人时,既要选择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勤蚂蚁",也要任用运筹帷幄,对大事大方向有清晰头脑的"懒蚂蚁"。这些"懒蚂蚁"不被杂务缠身而长于辨别方向和指挥前进,能想大事、想全局、想未来,也可以理解为国内企业呼唤懒蚂蚁思维的企业家。

  比如,国内很多企业都勤于外联,疏于服务;勤于开发新客户,疏于维护老客户;勤于销售老产品,疏于策划新产品;勤于发展,疏于管理;勤于人际关系,疏于家庭和谐等等,总之,如果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有些懒蚂蚁思维,那么就不会只耕地,不看前方--像一只牛,更像一只勤蚂蚁。

  如果哪家企业的老板在自己企业里面发现了些许"懒蚂蚁"员工,那你就有的赚了!他们很好辨认,有共同特点:他们擅长学习充电,用智慧去观察,去分析,去寻找市场中新的发展机会;他们善于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企业管理的弊端,提出建设性意见,遵守规则并坚持原则;他们立足部门所辖业务,努力钻研业务,通过对各种新知识、新理念、新观念的学习,保持思路开阔,思想常新。

  谭老师建议:符合上述标准的懒蚂蚁员工,老板就要积极给予引导,方便的时候亲自指导一二,必要的时候可以提拔上来做经理。

  大量的事实证明,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是最平常的现象,但牛顿却感到好奇--苹果怎么会往地上掉呢?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闻之哑然失笑,认为太荒唐了,但牛顿却偏要寻根究底,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水开了,蒸汽便会将锅盖顶起,也许这是千百年来天天发生的事情,许多人熟视无睹,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英国人瓦特却偏要弄个明白--蒸汽怎么会冲起锅盖呢?结果他发明了蒸汽机,从而引发一场工业革命。

  科学发明是这样,我们做其他任何事情也不例外。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思考,不敢创新,可以肯定,不管他学识多么渊博,也不管他如何刻苦勤奋,他都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唯有那些眼光敏锐、思维活跃、具有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许多人片面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认为成功只需要付出超常的勤奋,但却忽视了一点,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的灵感(也就是那种带有爆发力的积极思维),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将自流。

  谭小芳老师了解到这么一个案例--很多年前,美国穿越大西洋底的一根电报电缆因破损需要更换,一则小消息平静地传播在人们之间,但是一位不起眼的珠宝店老板却没有等闲视之,他毅然买下了这根报废的电缆。

  没有人知道小老板的企图,他一定是疯了,异样的目光惊诧地围绕着他。他呢?关起店门,将那根电缆洗净、弄直,然后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金属段,然后装饰起来,作为纪念物出售。大西洋底的电缆纪念物,还有比这更有价值的纪念品吗?

  这样他轻松地发迹了,接着,他买下了欧仁皇后的一枚钻石。淡黄色的钻石闪烁着稀世的华彩,人们不禁问:他自己珍藏还是抬出更高的价位转手?其实那是后话。他不慌不忙地筹备了一个首饰展示会,当然冲着皇后的钻石而来。可想而知,梦想一睹皇后的钻石风采的参观者会怎样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

  他几乎坐享其成,毫不费力就赚了大笔的钱财。他就是美国后来赫赫有名、享有"钻石之王"美誉的查尔斯·刘易斯·蒂梵尼,一个磨房主的儿子。

  可见,财大气粗不见得就代表财富,心智才是更高一级的财富。蒂梵尼的故事告诉人们:赤手空拳一样赢得天下,关键是你拥有一双洞察先机的"火眼金睛"。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三思而后行",意思是说思考是我们工作和事业的指南。在生活中人们也经常会说:凡事多动动脑子想一想。其实要想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事时多动一动脑子,多想一想,不要一味蛮干,要想好了再干。懒于思考、不会思考的人,做事不可能成功;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往往随波逐流,一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有句老话说得好"会者不忙,忙者不会",还有句话是说"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一个道理。谭小芳老师认为,凡是像上面的勤蚂蚁一样忙得昏头昏脑的旅行社老板,一定是一个不懂管理的老板。如果一个管理者不懂得管理,他就永远不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可能会一次次延续错误的方法,这样的企业难以成功。

  【拓展延伸】

  每个企业都在力求挖掘企业内部的懒蚂蚁,每个管理人员也都想做懒蚂蚁,而不是勤奋的蚂蚁,似乎懒蚂蚁更舒服更轻松。在我看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寻找、培养懒蚂蚁。

  一.人人都是懒蚂蚁

  其实懒蚂蚁并不一定非要定义为某一类人,它也可以是指某种特质。企业内部不是一定要把员工分为勤劳蚂蚁和懒蚂蚁两种类型,互相干着不同的活。懒蚂蚁可以是指能够着眼大局,能够时刻敏锐的观察市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企业或本部门指明方向的这种勤于思考的`特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人人都应该成为懒蚂蚁。管理人员平时大多数都会陷入事务性的繁忙之中,忙着上传下达,忙着打电话发Email,忙着完成KPI指标,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近视眼”-只着眼于眼前具体事务,而忽略了整个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一定要拿出一定的精力用来观察和思考方向性的东西。而且职务越高,就要更多的做一些决策性的东西,这样就需要具备更多的懒蚂蚁的特质。每一位优秀和卓越的领导者都是一只懒蚂蚁,万科董事长一年中几乎有三分之一在登山、跳伞、玩极限运动,SOHO董事长潘石屹也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懒蚂蚁,整天忙着玩微博,但这都不妨碍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远离战场,从而以一种更高的角度来审视战场。正如经常和王石一起登山的企业家罗红所说,“野外探险给了我最好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

  二.你是我的懒蚂蚁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其实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小组可以互为对方的懒蚂蚁。当自己深陷杂务,没空思考的时候,其他部门也许会看的更清楚,他们可能更能发现问题和症结所在之处,更能看清出路在哪里。因此召集不同部门、不同小组互相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是一种非常好的“头脑风暴”的方式。然而现实中的情形也许恰恰相反,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倾轧、互相瞧不起、固步自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绝不允许外人插嘴和发言,这种封闭和自大的心态往往会导致失去自己的懒蚂蚁。要想多发现对自己有益处的懒蚂蚁,就要抱着谦虚和开放的心态,让别人成为自己的懒蚂蚁,同时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的懒蚂蚁。这不仅仅对公司和企业适用,对个人也一样适用,每个人在人生当中总是会遇到迷茫和困难的时刻,如果自己不具备懒蚂蚁的特点,就需要别的懒蚂蚁给自己指点方向,需要吸取别人的优秀建议和帮助。

  三.引进外部懒蚂蚁

  更为专业和稳妥的方法,是为企业寻找和引进外部的懒蚂蚁。对于大公司而言,可以是专家顾问,可以是智囊团,可以是独立董事或监事。有实力的公司经常会聘请一些大学里有水平的教授来兼任公司的顾问,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专家顾问有着系统的理论体系、远离公司实务,而且专家们往往眼界比较广,看过很多各类不同公司的经验教训,因此能够为公司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方向性的战略建议,发挥懒蚂蚁的重要作用。可是对于小公司来讲,没有资金和实力来邀请专家和教授怎么办呢?那就要努力寻找一些自己的良师益友,他可能是你的某位德高望重的家人,也可能是你的一位经验丰富的好朋友,甚至可能是你的一位久经沙场的客户或供应商,如果你能够找到这样几位真诚开放、眼光敏锐、知识面丰富的朋友来经常指导你、给你些建议,将对公司的发展大有裨益,他们也是懒蚂蚁。懒蚂蚁不在于头衔有多高、光环有多亮、费用有多高,而在于能否真诚的帮助你、能否站在不同的视角来提供建议。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懒蚂蚁,每个人也都是别人的懒蚂蚁,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发现它。

【企业管理的懒蚂蚁效应】相关文章:

"懒"蚂蚁效应: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应用?01-17

懒蚂蚁的价值02-12

企业管理中常见的几个“效应“01-04

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应用期待效应02-06

懒的名言警句07-11

关于懒的名言警句06-28

懒羊羊经典语句01-14

苏小懒语录01-06

面试的“亲和效应”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