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2月2龙抬头的习俗

时间:2024-03-11 11:10:35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月2龙抬头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在龙抬头这一天,家家户户准备好了各种祭品用来祭祀龙王,祭祀土体爷,用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能够让作物五谷丰登,稻谷满仓,寄托了美好的愿望与向往,那么二月二龙抬头的忌讳,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习惯,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月2龙抬头的习俗,仅供参考。

2月2龙抬头的习俗

  2月2龙抬头的习俗

  1.剃龙头

  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2.摆围仓

  二月二围仓是村民勤劳的象征。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

  围好仓后,把家中所有的粮食都找出来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粮食已经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3.吃龙食

  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和咬猪耳的习俗,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人们形容龙也是从很多动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龙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鱼、凤、麟、鹿、马、牛多种动物的影子。人们用猪头代替龙头,也是这个原因。

  4.带姑娘

  “二月二,带姑娘”

  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

  5.放龙灯

  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6.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7.引龙

  在山西,最重要的习俗是“引龙”,在晋西北叫“司钱龙”,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引钱龙时不准说话,以免吓走钱龙。

  在豫东一带,农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炉膛里的灰在院子里及大门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长柄铁锨上散落成圆圈,然后圆心处放上不同的粮食,这实际上是庄稼人对粮食丰收的一种祈愿。

  8.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9.吃龙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和以前一样也是讲究吃喝的尤其要吃猪头,称为龙头。但在民国时已不大听见有人吃龙牙、龙发、龙麟了,而且有的地方还稍有变更,要添用些洋酱油或西红柿汁之类的新东西,使之洋化,倒也算是时代特色了。这一天农家以菜作团称“食龙蛋”,用面作汤饼称“食龙须”。此日女子也是忌针的,恐怕刺伤了龙目。

  10.串龙尾。

  在黑龙江铁岭地区,二月二这天,主妇们要剪长约一、二寸的箭杆儿若干,以红丝串之,每段箭杆儿间夹彩色圆布或红纸两片,串成长短不一的链条,呼为“串龙尾”。龙尾顶部缀以铜钱,头上尾下,悬挂屋门院门和房梁上,以示青龙准备升天腾云。又盘龙尾于柜箱或炕席下,说是能招祥纳福,财物满盈,不遭虫蛀。当地的满族妇女,串龙尾用山房草,亦称“苫房草”。除其败皮枯叶,亦剪寸长骨节,以五彩线串制椭圆形盖帘为龙头,草节间串布片为龙身,再剪彩布穗为龙尾。如此一大一小,大者示龙,小者谓蛇,于二月二日晨起,戴于小儿衣襟,谓可辟邪,打雷下雨不受惊吓。

  11.引龙回。

  流行于北京、山东等地。农历二月初二家家户户以水井为起点开始抛撒石灰,以屋内墙根灶脚为终点,石灰线看起来好像弯弯曲曲的龙蜿蜒人室,预示吉祥发财。也有的人家直接从门外散播石灰进屋。《析津志辑佚》记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围掺引白道,直人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明代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一》也说,在“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蛇布人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12.敲财。

  山东济宁二月二有敲财的习俗。这天吃过晚饭,各家孩子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木棍,去敲门枕、门框,或其他的物件,边敲边唱:“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有时各家的孩子会跑到胡同或大街上比赛,看谁敲得、唱得花样多。

  13.避虫毒。

  在晋南一带,这天煮蔓著汤,将汤洒到墙角墙缝里,叫禁百虫。有的是用纸剪一个葫芦,葫芦上面画上蛇、蝎、蜈蚣、蛤蟆、蜘蛛等五毒,贴到墙壁或门上,叫避百虫。交城、文水一带是用红纸画剪刀和锥子贴到门上,叫斩百虫。

  14.赶歌圩

  邓龙屯壮族歌圩节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二月初二,远近群众汇集于此,举行一年一度的壮族歌圩节,赛唱壮族山歌。他们以歌传情,以歌会友,节目精彩纷呈,吸引四邻八方众多群众到场观看,热闹非凡。

  15.看斗牛

  上林县木山乡庙会形成于清朝初期,由附近的村民自发组织。庙会上,人们可以兴味盎然地观看斗牛、斗鸡、山歌对唱、狮公舞表演、打陀螺、球赛等多种传统民间活动。还可品尝各种美食小吃,欣赏民俗节目演出。

  16.逛庙会

  农历二月初二,当地举行一年一度的文武庙会,祭社游行、舞龙舞狮、赏花灯、唱大戏等活动相继上演。村民则杀鸡宰鸭、摆酒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共同祈求新的一年和谐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7.抢花炮

  抢花炮的“花炮”是铁制圆环,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然后置于送炮器上。送炮器即铁炮,内装火药,燃放后即把花炮冲上天空,待花炮落下时参加者均可奋勇争夺。按民间传统,只燃放三炮。抢得头炮者,则万事吉祥如意。抢花炮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也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历经千百年的抢花炮民俗,已列入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18.打灰墩儿

  打灰墩儿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农历二月初二清晨,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19.不做针线活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北方二月二的习俗和食俗

  一、山东

  1、骡马大会

  在山东,这个节日是春节后的一个重大节日,特别是汶上县南站镇在这天还是闻名中外的土地庙子骡马大会,远在新疆、内蒙的提前赶着牲畜来赶会,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参加这个物质交流大会。这天天明后,太阳未出前,习惯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围一个像盛粮食囤样子的图形,中间放上五谷杂粮,用砖压好,预示今年粮食大丰收,盼望有一个好的收成。用草木灰撒在墙根,念叨“一把灰,两把灰,蝎子蚰蜒死到堆”,传说这样小孩子在墙根玩耍,就是有这些害虫,也不会伤着孩子。

  2、吃炒豆子

  还有吃炒豆子(这种炒豆子被当地人成为“料豆”,又称“蝎子爪”。其中,料豆,指黑豆、黄豆或花生等,一般煮熟或炒熟,也说料豆子。每年农历二月二在一些北方地区,像西北、山东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俗,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的习惯,提前几天用佐料把黄豆泡好,晾干,这天炒好,相遇时相互交换吃。也有用糖炒制的,但主料是黄豆。孩子们走到那家,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炒蝎子爪(既炒的黄豆),大娘婶子给一把”,料豆(既炒的黄豆)成了招待的主品。人们吃着料豆去赶二月二的土地庙子会,玩耍、购物、交流、看戏等。学生们到了学校,更是热火朝天,教室成了料豆的小型展览会,嬉笑品尝,看谁家的手艺好。这天不允许喝糊犊(用面粉做成的汤),特别是家中有属龙的更是不行,传说怕糊龙眼,命不长寿,这天只能吃面条、水饺。水饺馅子是从农田中挖的荠菜、春节的肉,加以佐料制成。县城在这之前就有卖荠菜的。这天妇女不能在房中梳头,不然,屋中会掉蚰蜒。而且,妇女也不能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过了二月二,农民就开始忙农活。

  二、北京

  1、吃春饼

  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比较讲究的还在食用时搭配“合菜”。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抹上甜面酱,配上大葱,再夹上合菜,卷成筒状而食。此外,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而且各地都有一个特别的说法,如食用面条叫“吃龙须”(吉林)、“挑龙头”(河北),吃水饺叫“吃龙耳”(吉林)、“吃龙角”(河北)、“按龙眼”(内蒙古)、“吃龙牙”(北京)等。

  2、吃太阳糕

  除此之外,二月二的吃食还有一种,名曰“太阳糕”,是用来祭太阳神的。民间有在二月初一这天祭太阳神的习惯,后将土地神的生日也纳入其中,改在二月二,称中和节。《燕京岁时记》记载:“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这种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鸡是太阳的象征,鸡鸣,则太阳升矣。

  3、吃驴打滚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驴打滚”是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还有一些北方地区还会食用猪耳朵、猪蹄来庆祝二月二。

  三、山西省

  1、吃与龙有关的面食

  “山西大部分地区喜欢吃面食,平日里常吃的面食,在二月二的当天都有了讲究。”聂元龙介绍,比如山西人最常吃的面条,在二月二当天都会有个好听的名字“吃龙须”。吃粉条也会称为“吃龙须”或“挑龙尾”。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龙鳞饼”,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葱油烙饼,称为“揭龙皮”。太原地区这天除吃烙饼外,还有吃水饺,叫做“吃龙耳”,也有人用饼卷上合菜吃,意谓合龙头。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无论哪种面食,山西人都要想办法与龙联系,这与山西人对龙神的信仰有关。”聂元龙说。

  不过有个例外,在吕梁山区,二月二吃的面食就不带“龙”字。当地叫吃“枣山”。所谓的“枣山”是春节前做的人形面食。“枣山”在春节时供神,正月十五摆完火炉后,第二点在残火上烤,当地人相信正月十五火炉烤的“枣山”治百病,大人们把“枣山”的“身子”给小孩吃,而“头”则留到二月二早上给壮年男子吃,当地人说二月二吃“枣山”,犁地时碰不上石头,耕地时有力气。

  2、引龙祈求风调雨顺

  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晋北地区这一天,盛行“司钱龙”。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

  晋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

  晋东南地区的引钱龙,是用灶灰,洒一条弯弯曲曲的灰线,从门外一直通到厨房,围绕水缸一圈即可。

  3、驱百虫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青龙节里,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阳城县志》记载:“百蛰初惊,悬天师符以辟虫毒。”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晋南地区民俗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晋东南地区民俗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晋中地区民俗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用石灰在厕所及门前围上一条线,称作除瘟。吕梁地区习惯家家扫除房屋。晋北地区讲究“糊狼嘴”,用麻糖或黍米面团粘贴在二郎神吠天犬的嘴边。

  四、西北“黄梨会”

  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

  五、陕西

  吃爆米花

  在陕西流传两句话一是炒豆一定要吃,在二月二的时候,在农村,家家都要爆米花、炒苞谷豆、炒棋子豆,豆豆既给在家的人吃,还要留下一部分送给至亲。吃炒豆豆也叫“咬虫”,也就是俗话说的“咬了虫,牙不疼”。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陕西华阴一带的人们把供奉于神灵前的献糕,像蝎子、蝎子尾巴的花馍切成碎块,在锅中烘干,让小孩子吃下去,认为这样对孩子有好处。二、剃头理发图吉利,“二月二,龙抬头”,陕西人认为二月二去剪头发最吉利,在二月二”当天给男孩子把头剃光,以使孩子像驴去掉鞍子一样轻松、愉快地生活。

  六、东北

  二月二在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吃猪头肉、理发、放鞭炮。

  七、河北

  二月二在河北,农村早起有挑龙蛋的风俗,天还没有亮的时候,男主人用水桶从村里的水井里打水,相传二月二的水井里会有龙蛋,挑回家里以求风调雨顺,取吉祥之意。

  河北部分地区,还有二月二自己家里炸麻花吃麻花的习俗。

  各地活动:

  ●山东

  撒灰引龙、打灰囤:

  打灰囤中国山东部分地区农村,这一天有“撒灰引龙”、“打灰囤”的习俗。这一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撒灰了,用簸箕盛着草木灰,沿着自家房子外围墙根密密的撒一圈,因为这条灰线又细又长,形似传说中的龙,所以这个举动也被叫做“撒灰引龙”,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龙请到家里。除此之外,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前、场院用草木灰围成一个个圆圈,中间放上五谷、硬币。代表着粮食屯、钱屯,有的囤外再画上梯子,以表明囤的高大。一边用灰画圈还一面嘴里念叨着:“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满、小囤漾”,希望来年家里粮食丰收,财源滚滚。

  实际上,撒灰除了象征意义,在实际中也是有用的,在农村,旧式的农家房屋为土木建筑,房舍墙体或由土墼垒砌,寒冬里,墙缝、炕缝自然成了蝎子、蚰蜒、“草鞋底”等毒虫蛰伏之处。惊蛰以后,这些毒虫伺机出动,危害人身。二月二当天,村民便在炕墙下面及房屋墙根底下撒上点草木灰,也有熏虫辟邪的作用。临沂一些地方这一天举办土地会,农户凑钱为土地爷过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以求土地爷保佑有个好收成。

  剃龙头:

  二月初二,从一大早开始,一些理发店里就人来人往,顾客迎门,理发师们都忙得不亦乐乎。许多人之所以选在这天剪发,是因为民间有习俗,正月剃头不吉利,所以很多人普遍是在年前理一次发,然后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发去旧”。

  吃豆子、摊煎饼,舞龙灯:

  二月二这天,山东传统民俗,这一天要吃炒黄豆、炒豆萁,也都有摊煎饼的习俗。祈求今年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不少地方还有舞龙灯等活动,为的就是祈福送福。

  ●北京

  吃春饼:

  春饼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吃春饼。

  吃“驴打滚”: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喜欢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照房梁、驱虫:

  在北京民间有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龙抬头这一天进行驱虫活动的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二月二时各种昆虫包括毒虫的活动开始频繁,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人们举行一些含有驱虫意味的活动。如用棍棒、扫帚或者鞋子敲打梁头、墙壁、门户、床炕等,以避蛇蝎、蚰蜒、老鼠等虫物。通常还要念吟唱歌谣,如“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天津)。”

  ●晋西北

  二月二龙抬头在晋西北地区,人们盛行“司钱龙”,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

  晋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

  另一习俗是驱毒活动。俗话说:“惊蛰过,百虫苏。”《阳城县志》载:“百蛰初惊,悬天师符以辟虫毒。”

  ●陕西

  陕西西安地区这一天,一般是外婆(舅家)给外甥(女)送爆米花及饽饽馍。妈妈会前一天炒好齐子豆,准备给家里人。齐子豆是用油、水和面,然后切成小的立方体,再用油炒了。有的地方会把花生和齐子豆一起炒。

  ●河北

  二月二在河北,农村早起有挑龙蛋的风俗,天还没有亮的时候,男主人用水桶从村里的水井里打水,相传二月二的水井里会有龙蛋,挑回家里以求风调雨顺,取吉祥之意。

  邯郸:吃“龙须面”;“龙耳”、“龙角”(饺子);“龙子”(米饭);“龙拿珠”(混沌面);“食龙头”(猪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磁州附近山村有姑娘们过乞巧节的习俗。这一天,姑娘们可自由结伴,穿上好衣裳,带好小米、白面、油、盐及锅、碗、盆、勺等工具,一起上山野餐,这就是磁州古时流传下来的"姑娘二月二吃乞巧饭"习俗。

  石家庄:吃麻花,猪头肉,饺子。那边是要吃那种面片,石家庄人叫咸食,混着鸡蛋和面粉香味的面片香;也有叫菜饼子的,就是把在地窖里藏了一冬天的萝卜挖出来,切成丝和面和到一起, 烙出来的饼,沾着蒜泥和醋,很多人吃不习惯,不过这么多年的风俗沿袭下来,而且还一直能传承下去。

  承德:早起煎饼早起煎饼午饺子煎肉片煎鱼:二月二炸鱼煎肉,这叫“熏虫儿”。因为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祈望用这香味熏醒传说中的龙镇住毒虫,吃猪头肉。

  沧州:吃龙拿珠,就是面条和饺子一起下锅煮,煮熟了再吃。吃饺子就是龙耳朵的意思或面条就是龙须子意思。吃龙鳞饼。

  ●沿海

  奉祀土地公:

  祭社南方”二月二“主要以祭社(土地神)习俗为主,祭龙习俗主要在龙升天的仲夏端午。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为主的习俗。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中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土地神又称”社“、”社神“、”土神“、“土地公”、”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社日节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从上古开始,社神就成为了祭祀系统中的祀典之神。时至今日,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变化,但祭祀土地神的习俗一直保留下来,并随着华人的迁徙,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分祭猪肉:

  分祭肉分祭肉,聚众宴饮,奏乐欢娱。社祭作为民众欢聚节日的习俗,在龙抬头这天也会上演。《广州府志》引《番禺志》载:“二月二日土地会,大小衙署及街巷无不召梨园奏乐娱神。”昔日那祭社的盛况及人们聚众宴饮的欢娱场面,在这些记载中可见一斑。

  开笔礼: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在传统习俗里,为取龙抬头之吉兆。儿童在二月二这天,会举行“开笔礼”,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祝愿每一个孩子长大后断文识字。

  起龙船:

  起龙船在龙抬头这天,广东一些地方有“起龙船”的活动,众人跳入水中“起龙船”,请龙出水、清洗龙船、试扒龙船。人们选择这天作为传统“起龙船”的日子,是为了显示百姓对龙舟的尊重,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敬龙神:

  在过去,潮州有“迎青龙”之俗,是以青色蛇为青龙,用彩车、彩队扛了游巡,这是敬祭龙神的遗风。

  剪龙头:

  一直流传着二月二“剪龙头”的习俗,这天大人、孩子都剃头,叫“剃喜头”。特别是男孩子,都要理发,谓之“剪龙头”,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也有要想鸿运当剃头的寓意。

  炮会:

  炮会二月二土地神诞辰,在广东部分地区,当地男女老少会用震天的鞭炮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习俗被人们称作“炮会”。

  龙食:

  由于人们对龙的崇拜,龙抬头这天人们要吃有“龙”字的食品来沾“龙气”,所以龙抬头风味食物大都以“龙”来命名。面条称作“龙须面”、面饼称作“龙鳞饼”……人们希望以此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

  ●其它地区

  浙南:泗溪二月二庙会,地处浙江南部的泰顺县泗溪镇是著名的廊桥之乡,世界最美廊桥“姊妹桥”的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在泗溪镇白粉墙村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二月二祈福庙会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白粉墙村都要在本村的“陈十四娘娘”庙举行二月二庙会(祈福活动)。该习俗兴起于清朝雍正年间,俗称“做福”或“福酒”,从清代至民国“二月二”庙会活动发展到鼎盛,前往参加“福宴”的人群除本境乡民,更多的来客都是从十乡八里之外慕名面来,可谓盛况空前。庙会活动内容精彩,其中最大的地方特色是“娘娘踩街”、“福宴”和浙南木偶戏。

  唐山迁安:迁安地区的风俗是登山。

  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山东日照潍坊地区农村会用草木灰在地上画谷仓粮仓,在仓内撒上五谷,祈祷新一年谷粮满仓。并在这一天炒糖豆,(白糖、冰糖和花生一起炒)吃糖豆。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山东菏泽民间习俗是二月二这天炒盐水黄豆,让黄豆开花。

  福建莆田:莆田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打牙祭,大聚餐”之俗。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莆仙人称二月二为“头牙”,而且与腊月十六的“尾牙”同等重视。按地方方言,“做牙”也叫“打牙祭”。所谓“打牙祭”,在《现代汉语词典》注解说:“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来泛指偶而吃一顿丰盛的饭。”然而,在莆仙,整个正月里闹元宵,都有“丰盛的菜肴”,算不上是“做牙”“打牙祭”。到二月初二,才是一年中“做牙”的头一次,所以称为“头牙”。“头牙”这一天,按传统惯例,各行业、商店铺、包括各户主,一到黄昏前后时段,置办果品酒肴等,点香烛、烧“贡银”、放鞭炮等。城里的把供案摆在自家店门前,乡村的到田头、社庙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然后,以祭神福余,邀请雇佣伙友工匠们聚餐,未得邀请者,就意味着被“解雇”。莆仙村民凡有雇佣木工、泥工等工匠做工的人家,户主须于二月初二晚上办酒席请工匠“做头牙”。

  福建福清:江阴镇的南曹村二月初二日报恩寺桃溪境迎春神游甚为壮观,人们装扮成状元、榜眼、探花郎、文武百官,彩旗、腰鼓队、旱船、蚌女、十番、舞龙、舞狮参游人数众多。春和景明,大地绿遍,到郊外走走,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大气中的“长寿素”——阴离子较多,是调整人体代谢的天然“药物”,更是治疗精神紧张的理想“解毒剂”。村民们以淳朴的情怀用古老传统的方式迎接着新一年的平安与丰收,祈盼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繁荣昌盛。

  龙抬头的龙食

  龙食一:龙须面——扶龙须

  有道是:“二月二里扶龙须,长寿顺利皆赐予”,龙须就是面条了。

  面条每天都可以吃,但是在二月二这天吃就得叫作“扶龙须”,并且面条自古都是健康长寿和事业家庭顺顺利利的象征,二月二这天“扶龙须”一体现对龙这一吉祥之物的尊重,有祈龙赐福的美好寓意。

  龙食二:吃春卷——食龙鳞

  有道是:“二月二里食龙鳞,修身齐家享太平”,这里的龙鳞其实就是春卷。

  春卷自古就是迎春美食,龙抬头恰逢春暖花开之日,这春卷自是不能少的,各种早春时鲜蔬菜,简单烹炒一番,用薄如蝉翼的饼皮包裹起来,一口送入口中,满满的都是春天的味道。而春饼皮为圆形,为了在二月二这天沾沾龙气,人们便将其比作“龙鳞”,有沾龙气赐太平的好寓意。

  龙食三:吃煎饼——吃龙衣

  这正是:“二月二里嚼龙衣,嚼掉灾祸大意义”,这里的龙指的就是煎饼。

  传统的煎饼大而薄,人们便将其比作是龙王的胎衣,因为煎饼很有嚼劲,故人们也把二月二这天嚼煎饼比作为龙王嚼灾,而且你可能不知道,龙抬头正直春暖花开,虫蚁出洞,这天摊煎饼也有“熏天驱虫”的意思,总之都是吉祥之事,牙口好的可以尝试一番。

  龙食四:吃饺子——摸龙耳

  有道是:“二月二里吃龙耳,引龙赐福福自来”,此处的龙耳就是饺子。

  无论大小节日都能见到饺子这一吉祥又美味的美食,在引龙赐福的龙抬头这天更是不能时候的食物,饺子形似耳朵,故民间再二月二这天把饺子比作龙的耳朵,有吃龙耳或者摸龙耳的意思,也是有沾沾龙气,求赐福气的一种美好感情在里面。

  龙食五:猪头肉——抬龙头

  有道是:“二月二里抬龙头,抬出一年好兆头”,这里的“龙头”不是真的龙头,指的就是猪头肉罢了。

  有很多地方有在二月二吃猪头肉的习俗,有说法是农村过年时杀猪,一直吃到二月二正好就只剩下猪头了,恰逢龙抬头的大日子,就把猪头当作祭龙祭天的贡品,祭祀仪式结束就分而食之,有沾龙气,带来好兆头的寓意。

  龙食六:吃馓子——咬龙骨

  有道是:“二月二里咬龙骨,咬出酥来咬出福”,这里的“龙骨”指的就是民间小吃“馓子”。

  馓子是一种北方的小吃,使用面粉炸制而成,颜色金黄,口感酥脆,味道香浓,外形一根一根地整齐排列,犹如龙骨一般,故民间在二月二这天吃馓子被称为“咬龙骨”,有咬龙骨咬出福的美好寓意。

  龙食七:食龙胆——炸油糕

  炸油糕,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

  2月2龙抬头的美食做法

  一、【韭菜虾仁猪肉饺子】

  原材料:中筋面粉250克,清水130克,韭菜,猪肉馅,虾仁

  调料:盐,生抽,老抽,姜,白胡椒粉,植物油,淀粉

  制作过程:

  1、适量中筋面粉、少许盐加清水和成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饧面。

  2、肉馅加入少许白胡椒粉、姜末、1汤匙生抽和1/2汤匙老抽,1汤匙料酒,一点点清水和少许淀粉搅拌均匀腌制。

  3、虾剥出虾仁去除虾线,切成小段加入少许白胡椒粉、料酒和淀粉搅拌均匀腌制。

  4、韭菜清洗干净一定要控干水分,然后切碎备用,这时候先不要着急拌馅。

  5、先将面团搓成长条状,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擀成饺子皮。

  6、要包饺子之前,将韭菜放在一个盆中,加入一些植物油搅拌均匀,先用油锁住韭菜的水分,最后再加入猪肉馅和虾仁、盐搅拌均匀开始包饺子。

  7、取一个饺子皮,放入韭菜馅,按照自己的习惯包成饺子。

  8、待饺子全部都包好,锅内加水烧开,下入饺子煮熟即可。

  二、【春饼】

  原材料:中筋面粉,土豆,胡萝卜,鸡蛋,黄瓜,里脊肉

  调料:生抽、蚝油,老抽,豆瓣酱,白胡椒粉,料酒,葱姜

  制作过程:

  1、面粉放入盆中,加入大约80度热水,用筷子搅拌成絮状,待不烫手了,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饧面。

  2、面团搓成长条状,然后分成均匀的小剂子,取一个小剂子用手压扁,擀面杖擀一下,呈比较厚的小饼。

  3、在每张小饼上都刷上薄薄的一层植物油,3~4张小饼叠在一起。

  4、再次擀薄,用力要均匀,这样饼的薄厚也更均匀。

  5、平底锅烧热刷上少许植物油,放入擀好的饼小火烙熟,烙好后的春饼趁热撕开,卷上自己喜欢的菜即可。

  三、【凉拌猪耳朵】

  原材料:卤猪耳朵,大葱

  调料:盐,白糖,鸡精,辣椒油,花椒油,香油,生抽,陈醋

  制作过程:

  1、熟猪耳朵一只,比较肥腻的部分切除,将剩下部分切薄薄的条状。

  2、大葱清洗后对半切开再切细丝。

  3、大葱丝和猪耳朵放入一大碗中,加入盐、白糖、鸡精、生抽、陈醋、辣椒油、花椒油、香油。

  4、搅拌均匀即可。

  四、【炸糖糕】

  所用食材:中筋面粉160克,水300克,白糖10克,馅料:白糖+面粉+黑芝麻

  制作步骤:

  1、水放入小锅中,加入白糖10克,大火烧开煮至白糖融化。

  2、面粉放入大碗中,边倒入开水边用筷子搅拌,成粘稠的一团,放在一边晾一会。

  3、待晾至不烫手后,和成柔软的面团,这个面团是比较软的会粘手,可以在手上抹点油,就比较好操作了。

  4、小碗中加一些白糖、少许面粉和黑芝麻搅拌均匀,作为馅料。

  5、面团搓成长条状分成均匀的小剂子,我一共分了12份。

  6、取一个小剂子用手压扁,放上馅料,将其包好,收紧收口避免炸制时候露馅。

  7、待全部糖糕都包好,锅内加油烧至6成热,一个个放入糖糕进行炸制,待糖糕浮起,要及时翻面几次,让其上色均匀,炸制糖糕变成金黄色控油出锅。

  五、【阳春面】

  原材料:细挂面1小把

  调料:小葱少许,猪油1汤匙,生抽1汤匙,盐1小勺

  制作过程:

  1、准备盛面的大碗中先加入1小勺盐、1汤匙生抽和1汤匙猪油。

  2、煮锅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舀出一些到大碗中,猪油会因为开水的加入而融化,香味弥漫开来。

  3、然后将挂面下入锅中煮熟,火候很关键,面条要软而不烂,韧而不硬。

  4、煮好后的面条控水捞入大碗中,撒上一些葱花就成了。

  六、【酱黄豆】

  原材料:黄豆

  调料:生抽,老抽,冰糖,干红辣椒

  制作过程:

  1、将干黄豆挑去坏豆,冷水浸泡一晚上泡好涨大。

  2、锅内加入黄豆、水、生抽、老抽、冰糖、干红辣椒大火开锅后,小火煮40分钟。

  3、然后大火收汁至汤汁收干即可。

  4、不需要放盐,全靠生抽调味,所以生抽量要多。

  东北人二月二吃什么:

  一、猪头肉

  民谣说“二月二龙抬头”,东北人有“二月二吃猪头”的习俗。古代猪头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常的时间猪头是不能随便吃的,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杀猪宰羊。

  从这一天起就开始改善伙食,每天饭菜都要见点肉,除夕夜全家吃团圆饭,初一吃饺子,破五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到正月一过,年也过了,节也过了,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猪头,这猪头只能留在二月二才能吃。龙王是管降雨的,所以农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

  猪头肉,虽说平日里很不起眼,难登大雅之堂。但其吃法多样,既可加工成各类熟食品,还可搭配其他原料入菜,不管是佐酒还是下饭,都是不错的美味。

  1、酱爆猪头肉:青椒去籽洗净,切片后入沸水中汆一下;熟猪头肉切成片;锅置火上,入油烧热,下猪头肉炒至变色,投葱花、蒜末炒香,加甜面酱翻炒,调入白糖,倒入汆好的青椒片,添少量清水,炒匀后用水淀粉勾薄芡即可。

  2、蒜香猪头肉:蒜苗洗净后,切成段;熟猪头肉切片;锅中热油,先爆香姜片,再放入蒜苗段炒至七成熟,加精盐,放入猪头肉一起翻炒,稍添一点清水,加盖略焖1分钟,调入味精炒匀,出锅即可。

  3、西芹炒猪头肉:西芹摘洗净,切成段,入沸水中汆一下;黑木耳用温水涨发后,撕成小朵;熟猪头肉切片;热锅入油,下猪头肉炒至变色,放入西芹、黑木耳,加白糖、料酒合炒至熟,调入精盐、味精,炒匀即成。

  二、饺子

  在东北过年,饺子是必吃的食物,从初一到二月二都流行吃饺子。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旧时,饺子是不易吃到的,过年过节吃到的也多是缺油少肉的饺子,只有一点肉味儿来解馋。

  专家表示,如今的饺子馅料不一而足,从素菜、鸡蛋到猪、鸡、鱼、虾等各种肉类,几乎没有不能包进饺子里的食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过去,医学不发达,染上病就不容易治好,大概人们认为“龙抬头”会镇住一切病害,吃了“龙耳”,龙会保佑自己身体健康,祛除百病,到现在还流传着“二月二吃水饺,百病惧龙体外跑”的顺口溜。

  需要注意的是,吃完水饺后不要大量饮茶,因为茶叶的鞣酸会与肉类蛋白质合成具有收敛作用的物质,导致肠蠕动减慢,不仅容易积食腹胀,还容易影响排便,增加了代谢的有毒物质重吸收的机会。

  南京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按照南京人的习俗,就是正月里不剃头,不管头发多长,都要等到二月二才剃。

  1、理发——"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按照南京人的习俗,就是正月里不剃头,不管头发多长,都要等到二月二才剃。

  2、回娘家——"二月二,家家人家接女儿"。到了二月二,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尤其是那些怀有身孕的小媳妇,回娘家更有将龙气带回娘家的说法,特别受到娘家人的欢迎。

  3、别用针——二月二这天,古籍记载:"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据说龙抬头这天用针线,会伤害龙的眼睛。姑娘媳妇们正好可以不用做针线活,嬉戏玩闹了。

  4、吃龙子、尝龙牙——在"二月二"所吃的东西均和"龙"有关:饭叫"龙子",面叫"龙须",饺子叫"龙牙"。

  苏北地区,"二月二"清晨,农家人会用石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然后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掉。元末熊梦祥撰写的《析津志》一书在描述京畿地区的风俗时也提到:"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

  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淮安剃龙头:

  农历二月初二,是淮安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名叫"龙抬头",也称"龙头节"。"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浙江:祭祀土地,吃荠菜饭,社戏等。

  社戏。社日举行的演艺赛会,为酬神求福,要演"社戏",又称"土地戏"。宋代陆游《稽山行》说:"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农村中春秋社戏,通常在庙台或临时搭建的野台上演出。《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载:"二月初二,土地神诞辰。纸扎铺剪纸为袍,而粉绘之,人家买以作供。大街小巷,供当方土地,张灯于神前……县署祠旁搭草台,演土地戏。"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就生动描绘了清末绍兴乡间社戏演出。

  山东二月二吃什么。

  炒豆子

  “二月二”除了要去理发讨个好彩头,还要在家吃炒豆,寓意“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炒豆还叫“蝎子爪”,因为过农历二月二,各种虫蝎就要出现了,传说人吃了“蝎子爪”可以“镇压毒虫”。

  炒豆用的是黄豆,还有把玉米和黄豆两样混合炒的。黄豆经过了仔细挑选,炒前先用糖精水浸泡一下,稍微晾干就可以上大锅里炒了。需掌握好火候,炒大了有焦糊味儿,炒轻了没有脆香。那年月农村缺医少药,人们又缺乏医疗常识。春天常常会流行脑膜炎、大脑炎等,人们便说吃炒豆可以预防。

  猪头

  二月二除了炒糖豆,在烟台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习俗,就是啃猪头。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家家户户煮猪头,是因为初一、十五都过完了,二月二是春节中最后一个节日。一般农户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宰杀的猪羊,正月一过,基本都吃光了,最后只剩下了猪头,就留在二月二这天吃了。还要把猪头作为祭品来祭拜祖先。一年要开一个好头,祈福当年风调雨顺。

  棋子块

  山东很多地方二月二有吃炒豆、吃棋子块的习俗。二月二这一天要吃棋子,它象征龙鳞,它的形状是一个菱形,两头尖,它是用面做成的,先将和好的面擀成薄饼状,然后切成手指甲大的菱形小块,晾干后放在锅里炒制而成。具体的做法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加上糖或者糖精,是一种甜食,有的厚而小,有的稍大而薄。

  还有一种叫“绿豆棋子”,这属于一种稀饭,像做炒棋子一样,虽然也把擀成的薄面饼切成菱形形状,但不是炒制,所以也不需晾干,而是在锅里煮的绿豆烂开了花放进去煮熟即可,代表龙鳞和龙眼。

  懒龙

  二月二的食品还有一种叫“懒龙”,也叫“卧龙”,它的做法是先将和好的面擀成一个很大的薄饼,再把豆腐捣碎拌上葱花,撒上盐摊在饼上,卷起来把两头压紧,把长长的夹馅面龙盘在笼屉里面的外圈,再用同样的方法做成小一点的同样的面龙,盘在笼屉的中间。这样一只笼屉可以蒸出两只面龙,因为他们卧在笼屉里面所以叫他们“懒龙”或者“卧龙”。

  二月二怎样吃出健康

  农历的二月初二,是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龙抬头的日子,意味着从此以后龙就开始活动,雨水会逐渐多起来。

  现代社会,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含义不大重视了,但对于传统节日吃什么都比较关注,不同的地方,二月二的食俗也不相同,有吃春饼、吃面条、吃油炸糕、吃炒黄豆、吃猪头肉、吃芥菜饭等等好多种,并且都赋予一定的说法,如吃面条是吃龙须、吃炸糕是吃龙胆、吃炒黄豆是磨龙牙等等。

  从保健养生的角度来讲,这些食俗并不一定都能促进人体健康,甚至有可能给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饮食易清淡,油腻要少吃

  现代医学认为在冬季蔬菜较少,人们体内维生素摄取不足,春季青菜逐渐多起来,人们应当多吃一些以补充维生素类营养成分,中医也认为春季人体肝气容易过盛,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清淡的东西,有助于避免肝火过旺引起上火。

  二月二的食俗中,吃春饼、吃芥菜饭等,都是比较清淡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春季养生,而吃油炸糕、吃猪头肉就属于油腻、高糖高热量的饮食,容易加重肝脏的负担,朋友们应当尽量少吃。

  2、吃炒黄豆要预防中毒

  黄豆营养价值比较高,并且含有天然的植物雌性激素,对人们健康尤其是女性健康很有好处。二月二吃黄豆磨牙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炒黄豆时,容易出现外焦内生的问题,黄豆中的一些抑制素和皂素等成分难以被充分的分解,人们吃后会引起中毒,产生胃痛、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因此,二月二吃炒黄豆一定要看一下是否炒熟了,夹生的黄豆会有点豆腥味,为了安全,最好是将黄豆煮过后再炒,既香脆又安全。

  3、饮食巧搭配营养更全面

  在二月二的一些食俗中,吃饺子、吃菜粥、吃春饼等习惯能够帮助人们获取更全面一些的营养,因为饺子可以使用多种食材调馅,能够做到荤素搭配,菜粥可以使用多种米类、豆类和蔬菜混合煮制,利于消化,营养也很丰富,春饼通常是要卷菜吃的,也有很多的食物可以搭配,所以在二月二,这几种吃法应当是最科学的。

  为什么这天是剃头日

  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正是作物播种的时节,大地渴求雨水的滋润。龙在中国文化里是主宰风雨的祥瑞之物,俗语里有“龙不抬头天不雨”一说,因此龙抬头是复苏和吉祥的象征。民俗里,人们选择在这一天剃头,以期许鸿运当头的吉祥预兆。

  “正月剃头死舅舅”是误传

  其实正月不能剃头在民间还是有多种说法,最有说服力的是清军入关后汉人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朝的思念,意为“思旧”。

  当时清军入关就有一种说法,叫“留头不留发”,当时的江浙一带对于留发这种制度非常的抵触,就在民间流传了一种“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民谣。“正月理发死舅舅”是民俗文化的误传,“死舅”实际上是“思旧”、“思舅”,正月里理发了就会“死舅”没有一点科学依据。

  其实,民俗不是对人们“正月剃头死舅舅”的预言,而是在用“正月不剃头‘思旧’”的一种对清朝政府的抵抗,去咒骂清政府强行推广的“剃发令”。

  “正月剃头死舅舅”这个说法其实很久以前就有了,也不光是“思旧”这一个说法,过去人们对养生也非常的重视,认为正月里还比较冷。正月里理发,对人的身体也非常不好,把头发理了,头就会冷,人体的经脉大多和头相通。头被冻着了,很容易生病,人们也都习惯了在农历的二月二开始理发,这天也被称为“龙抬头”,在这天理发,一年都会顺利。

  二月二龙抬头的简介: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乃生发之象。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龙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常用来象征祥瑞。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为主,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实际上,之所以说“二月二,龙抬头”,是与古代观测天象的天文学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又根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其分为四宫,并依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四种动物。

  其中东宫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很像想象中的龙形星象,便称其为东方苍龙(其它为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年农历二月二傍晚,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而整个“龙身”即其它六宿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为“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要在“二月二”祭龙呢?这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也是农田春耕、春播季节,能否风调雨顺,这直接关系到一年庄稼的丰歉。而在古代诸神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二这天,人们便在龙神面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除唱大戏娱龙之外,有的地方还要舞龙、戴龙尾、开笔(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祝愿孩子长大后能断文识字)等,以求得“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在民间,则盛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赶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并立碑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一,一位中年妇女背了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第二天即二月二,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看管龙王的太白金星一看,确实是“金豆开了花”,便让龙王重返天宫。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祭祀龙王,还寄寓着人们“引龙伏虫,驱毒除瘟,保佑平安”的愿望。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惊蛰过,百虫苏,蝎子、蜈蚣都露头。”百虫萌动,易传疾病,易伤五谷,而“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驱毒除瘟,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明代沈榜《宛属杂记》载:“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步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撒灰十分讲究,也很有意思:用簸箕盛草木灰,从家门口撒一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条龙引到家,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人畜平安;从临街大门口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引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镇门避灾;将草木灰呈龙蛇状撒于墙角,以招福祥避虫害。

  老百姓过年,讲究个长长久久,圆圆满满。因此,从广义上讲,自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王爷开始,就算过年了,到二月二龙(王爷)抬头,才算真正结束。比如陕北乡间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一段民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初一过大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了年过完。”对老百姓而言,二月二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天不仅是苍龙“登天”之日,更是新一年的开始。

  因为二月二一般处在惊蛰前后,大地春回,万物复苏,春耕在即,百事开端,因此,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要举行多种纳吉活动,如舞龙灯、戴龙尾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剃龙头习俗,即二月二要理发,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一天理发呢?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而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而陕北在这天,不仅要唱大戏、舞龙灯、放烟火,十里八乡的秧歌队还要聚拢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扭一天,图个圆满。

  为了纳吉,连二月二这天吃的食物也要加上“龙”的头衔。如这天吃面条叫吃“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米饭称作“龙子”、春饼称作“龙鳞”、馄饨称作“龙眼”,馄饨面条一块煮则叫做“龙拿珠”,等等。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不同,过节的风俗不同、方式不同。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着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不仅寄托了人们的生存理想,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月二龙抬头的忌讳:

  到了二月二这天要格外小心,不能动刀动剪动针线,否则会伤到“龙目”,戳到“龙眼”。早晨担水时,禁忌水桶碰到井帮,否则会碰伤龙头。这一天忌推磨,以免压住龙头。还忌讳吃稀饭喝疙瘩汤。以免糊住龙眼,天将降冰雹。

  二月二这天不吃面条,因为面条细长,像龙须。北京、河南等地在二月二忌讳吃面条,说是吃面条就是吃龙须,惹了龙王,当年会闹涝灾。不能喝粥、吃米饭,人们认为粥是龙血,米饭是龙子。不能纺花,因为“二月二纺花,胭了龙毛龙抓”。龙抓就是雷电击人的意思。有些地方忌洗衣,怕伤了龙皮。武城一带忌太阳没升起前出屋门,否则会“踢囤尖”,砸了一年丰收的希望。

  二月二期间有不少忌讳。最普遍的是妇女不准动剪刀针线,怕戳了龙眼,穿到龙头;又忌刀切,怕砍了龙头。此外,山西、河北不少地方忌早晨担水,俗信早晨起来担水会把龙子担回家,而在陕西绥德,则俗信早展担水会触到龙头。不吉利。河北新河、山东滕县都忌当日磨面,怕压了龙头。山东东明一带在二月初一下午就要把磨房打扫干净。把磨的上下扇支起来,禁止使用。因为当地人认为石磨是龙头,因此龙头节就要把龙头抬起来。一直到现在、尽管磨面不使用石磨了,但到这一天。所有的打面机坊都要停止工作,怕“研烂了龙头”。

  民间谚语:

  关于二月二的中国民间谚语还真不少:像“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再如“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还有“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其中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诗说:“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民俗活动:

  明代以后,二月二的民俗活动,有引龙回、熏百虫、避蝎子、剃龙头、祭龙王、忌针刺龙眼等,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记:“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的”二月初二”,传说是土地神生日,称“土地诞”。土地神主管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因而受到人们的敬仰。这天,信奉土地神的村庄盛行演白戏、做黎歌(雷州歌)、粤剧,杀猪“做社”,黎话(雷州话)称“做众”,拜祭土地神,搞完仪式,按照户数平均分“社肉”,然后再按户分摊“社钱”。此俗在遂溪县部分农村一直沿袭至今。

  在四川省西充县的紫岩乡,“二月二”却是个辛酸的纪念日,当地有个卖娃垭,是旧中国贫苦人家没有钱,将难以抚养成人的子女在二月二这天拿到市场上去卖的历史印证。

  此“卖娃垭”位于西充县紫岩乡场头,一棵巨大的黄葛树下,“卖娃垭”石碑分外醒目。据当地人介绍,2000年初,当地一农民在黄葛垭处无意发现露出一个头的石碑,上面有些许残缺的字。经人仔细辨认,上面有“卖娃”等内容。后来人们将此石碑挖出来,才发现这是一块记载当年在此地卖娃儿的石碑。在当地,黄葛垭早就有“卖娃垭”一说,但却没有相关记载,此发现将这一说法予以确认。

  二月二龙抬头顺口溜:

  剃头类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吃炒豆,理新头

  动物类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敲瓢叉,十窝老鼠九窝瞎,还有一窝不瞎的,送给南岭老八家。(老八,指专吃老鼠的蛇)

  二月二,龙抬头,虫虫蚂蚁往外游。

  耕作类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二月二,龙抬头,农家忙着修犁头。

  仲春二月二,谷种好落地。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门脑贴‘甘露’,精耕细作多流汗,今年又是大丰收。

  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住家滚。

  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二月二,敲梁头,大囤满,小囤流。二月二,敲案桌,打得粮食没处搁。二月二,敲锅台,大小元宝滚出来。二月二,敲门墩,坐下不动也生金。二月二,敲门垴,大的领着小的跑。

  龙抬头的由来故事

  传说有一年民间大旱,地里干旱地里根本没法下种子。老百姓纷纷上街祈福求雨,请求龙神赐雨。祈福祭奠什么方法都想过了,怎奈就是一滴雨不下。老百姓叫苦连连,来年定要忍饥挨饿。这时天上守护天河的青龙王得知后看着百姓受苦十分不忍,擅自做主将天河翻了个个倒出了一半的天河水。天降大雨,滋润大地。百姓们欢呼雀跃感谢龙王赐雨赐福。这一年百姓们粮食大丰收,家家户户都有粮食吃不必担心忍饥挨饿了。

  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十分恼怒大发雷霆责怪龙王私自做主天降大雨。玉皇大帝命太上老君即可将青龙王压在神山之下永世不得抬头,除非金豆开花。

  得知此事的百姓就感到非常难过,想方设法地寻找什么是金豆,如何让金豆开花。苦苦寻觅许久不得其法。有一天一百姓家中孩童将家里的干玉米粒放进热锅里加热,随着锅里温度升高。玉米爆裂变成了玉米花。家中父母闻声而来问其原因,得知孩童将玉米粒放进热锅,玉米粒爆裂。其父一拍大腿惊呼,这不是就是金豆开花么。隔日百姓家家户户上街支起锅罩做玉米花。高声大喊告知天庭,金豆已开花请求释放青龙王。

  玉皇大帝得之后拨开云雾一看,果真玉米为金,爆开像花。故此为金豆开花。玉皇大帝召来太上老君说到,我身为玉帝要一言九鼎,即刻释放青龙王并官复原职。

  压住青龙王的神山被移走,于是青龙王抬头一飞冲天回到了天庭。那天正是二月初二,故此民间流传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源于尧王的诞辰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还有人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在广西中北部壮族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八月二龙收尾的说法。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这一天升起了龙角星

  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句古老的谚语。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天宿,即黄道带,以此来表示日月五星的运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为4个大区(4象或4神),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龙角。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民间又传说这一天龙神会从睡眠中醒来,于是人们在那时就会焚香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也称为龙头节和青龙节。

  描写二月二龙抬头诗句:

  《二月二日即事》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二月二日席上赋》(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二月二》(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抒怀》

  公差告退退无休,添载私营拼老秋。

  汗马加鞭催望眼,云龙祈雨盼抬头。

  书刊梦话当调笑,酒泡诗囊漫解愁。

  借韵能呼三昧醒,不虚熬尽一灯油。

  《撑腰糕》(清)蔡云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二月二十三日南雄解舟二首》杨万里

  昨夜新雷九地鸣,今朝春涨一篙清。

  顺流更借江风便,此去韶州只两程。

  《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龙抬头下雨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东海东,龙王宫,宫里住条老母龙。”某年二月初二,住在龙宫的龙母,摆摆摇摇地爬到海滩上晒太阳。它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想,要有个女儿,就心满意足了。正想着,忽然看到海滩上有个鲜红的鸟蛋,便一口吞进了肚里,谁知就怀了孕,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果然就生了个女儿,长得非常漂亮,很讨龙王的喜欢。

  公主慢慢长大了,水族里的阔公子们纷纷向她求婚,都被公主谢绝了。她立志要到人间去给人们造福,龙王知道后气得火冒三丈,发誓不认这个女儿,还不让龙母去看望她。龙母想女儿,想得要发疯。所以每年在二月二这一天,龙母都要游出水面,抬头向西方,大哭一场。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眼泪化成了大雨。

  所以民间有这样的说法:

  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

  霹雷一声惊天地,怎知龙母心忧愁。

  还有一种传说是:在唐朝时,武则天当了皇帝,惹恼了天上的玉帝,传令四海龙王,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干得河塘都枯竭了,庄稼都枯死了,人们眼看没有了活路,司管天河的龙王看了心里不忍,竟背着玉帝,用天河里的水,给人间降了一次雨,因而受到玉帝的惩罚。人们为了报答龙王,在二月初二这天,用炒熟了的玉米花来祭奠它,结果感动了上帝,允许了龙王继续给人间降雨。

  人们把龙说得神乎其神,反映了人们对龙的崇拜和祈求,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风调雨顺、旱涝保收、五谷丰登的祈求,对丰衣足食美好生活的期望。

  二月二龙抬头,老话常说的“请龙做四事,福来事事顺”,是啥讲究?

  ①二月二龙抬头,理理发剃剃头

  这也是民间流行的一句谚语,理发剃头也有一年到头不用愁的意思。这剃头也是分人的,小孩剃头有“剃喜头”之说,大人剃头叫“剃龙头”,在民间人们用这种方法来请龙回家。

  毕竟正月里面有的地方一个月都不剪头,直道二月份才可以剪头,据说是从正月理发思舅舅延伸而来,把头发剪短一些更有精神气,在人面前也比较有活力,有着自立自强的品质,这种精神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迎难而上。

  ②二月二龙抬头,请抬起你快乐的头

  在这天要保持好心情,把往日向下掉的嘴角抬起来,以面带微笑对待所有人,好心情意味着好运到,这样的人也更受人欢迎,龙见了才愿意跟着你回家,把好运和福报都带到你家。

  不只在这一天,其实每天都保持着好心情,以乐观开朗的性格面对所有苦难,心中的忧愁自然就解开了。走路也不要低着头,不要低着头想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要记得要头昂起来,充满自信的走路。

  ③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大仓满小仓流,意思是大仓会被粮食装的满满的,小仓里会满的溢出来,一片丰收的热闹景象,是民间人们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夙愿。

  在这天在民间通常会用锅灰或者是草木灰,在院子里撒出来一个圆圈,再把五谷粮食放在中间,寓意着今年可以五谷丰登,粮仓塞得满满的,不缺吃不缺穿,也寓意着财运到。

  ④二月二龙抬头,喝酒讨个好彩头

  酒一直以来都是逢年过节必备的东西,不管是什么事情,都少不了酒的出现,作为正月之后第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龙抬头这天怎么能缺的了酒呢?也有“二月二龙抬头,炒金豆吃猪头,生活美满有盼头”这样的谚语。

  节日来源:

  1、天文星象

  龙抬头(东方苍龙七宿)“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组星象作为坐标,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因为它们环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宿”。“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北方地平线下。仲春(惊蛰至春分间),角宿(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是指苍龙七宿群星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并非是真有一条动物之龙在变换。

  2、原始信仰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人信仰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其由来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随着苍龙七宿在天空中的位置 升高,降雨也就越多。当苍龙七宿完全升起之时,也就是雨季逐渐增多的时候。正因为苍龙七宿的位置与降雨相互对应,于是人们就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庄稼的收成,庄稼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

  3、农耕文化

  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长,苍龙高悬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庄稼丰收,苍龙也开始在西方下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古人把仲春时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崭露头角称为“见龙在田”(即为“龙抬头”),仲夏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称为“飞龙在天”;此外还有“亢龙有悔”、“群龙无首”等,分别对应各时节天象。龙抬头在农耕文化中标示阳气自地底而出,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了。龙抬头时节,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春雷始鸣。元时期将阴历“二月二”称为龙抬头,从节气上说,“二月初二”正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与“龙抬头”相关的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历史沿革:

  舞龙龙是古人信仰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其由来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在于确定时间,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时令的反映,“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广泛流传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

  1、汉时期

  汉代是中国南北各地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时期,在汉代文献出现了龙形象的记载。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提到舞龙求雨的活动,直接借助龙的形象举行求雨活动。在汉代画像石上也刻有“戏龙”的舞蹈场面,后世以此作为舞龙灯的滥觞。

  2、唐时期

  唐时期,在文献上仍未出现龙抬头的节俗记载。唐朝长安人把二月朔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据《唐书·李泌传》记载,唐中叶以前,在当时的长安春天只有三个节日——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节,二月没有节,李泌上书,废正月晦,以二月一为中和节(取中正、平和之意),以示务本。德宗十分赞同,并下令以正月初九、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称三令节。

  唐德宗时期,唐德宗认为,三月有“上巳节”,九月有“重阳节”,而二月正是天气由寒转暖、万物复苏、农事开始之际,却没有一个节日,实在说不过去,于是就征求宰相李泌的意见。李泌觉得德宗所说颇有道理,为此他建议:废除以往正月晦日(正月最后一天)为节的旧例,改贞元五年(790)二月一日为“中和节”;这一天,皇帝要赐宴群臣,并赐给他们刀、尺,表示裁度:百官要献农书,表示务本;民间要用青色的袋子装着谷物及瓜果种粒,互相赠送亲友;村社居民要酿制宜春酒来祭祀勾芒神,以祈祷丰收等等。德宗听了十分高兴,完全采纳了李泌的意见,立即颁布了一道诏令,以贞元五年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唐代宴会总少不了赋诗乐舞,中和节宴亦复如此。

  尉迟枢《南梵新闻》记载说:“李泌谓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人家以青囊盛百谷果实,更相馈遗,务极新巧,宫中亦然,谓之献生子。”可见献生子是中和节活动的主要特点。

  3、宋时期

  宋代时在中国一些地方二月初二有“挑菜”御宴活动,但与“龙”无关。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唐宋时文献所记载的这些地方“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4、元时期

  到了元时期,在文献上,阴历二月二就明确作为“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大都城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天北方地区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所吃的食物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5、明时期

  明代以后,“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记载,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元费著《岁华纪丽谱》:“二月二日踏青节,韧郡人游赏散四郊。……”。又汪灏《广群芳谱天时谱》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明时期还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

  6、清时期

  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清咸丰《武定府志》:“以二月二日为春龙节,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福祥也。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

  详细解释:

  1、星象寓意

  “龙”,并非传说中的奇异动物,而是实实在在每日从人们头上掠过的星象。通过对“龙”等星象的观测,中华先人完成了时空定位,踏上数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征程。上古时代中国古人在靠近黄道面的一带仰望星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称之为二十八宿,又将这二十八宿按方位及季节和四象联系起来。

  苍龙星象运行情况的事象规律,在 《易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仲春龙星出现于地表上,在卦象中属吉兆,乃生发之象。在农耕文化中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在人们的信仰中,“龙”是吉祥之物,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这时春回大地,要开始农忙了。自古以来人们亦将仲春龙星出现于地表上的日子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吉日。龙神驱邪,百毒不侵;龙神赐福,人畜平安;龙神发力,生机勃勃;龙神行云,风调雨顺。

  2、自然物候

  中国大部分国土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仰望星空,人们会发现以北极为轴,天旋地转。为便于观测,先人将二十八宿分成四份,按方位名之为“东宫苍龙”、“西宫白虎”、“北宫玄武”、“南宫朱雀”,它们与北斗“拴系”,再与北极对应,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天运行,成为观象授时的坐标体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位是和星辰历的干支时间以及八卦联系在一起的。当斗柄指向正东方,卦在震位,是为仲春之月,万物之所出达也,万物出则天地变化可现矣。故《易·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按《易经》理论,斗指正东,卦象为震,天干甲乙,地支曰卯,五行属木,时在仲春。当其时也,万物出达,生机勃勃。斗指正南,卦象为离,天干丙丁,地支曰午,五行属火,时在仲夏之月。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斗指正西,卦象为兑,天干庚辛,地支曰酉,五行属金,时在仲秋之月。当其时也,万物丰收,天气肃杀。斗指正北,卦象为坎,天干壬癸,地支曰子,五行属水,时在仲冬之月。当其时也,万物闭藏,不相见也。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二,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中国南方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惊蛰在立春、雨水之后,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为生发之大象,代表着生机茂发,如《律书》曰:”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由此可知,卯是指万物从地下冒出的意思,也就是草木都从地下面冒出为卯,卯也就代表着生命力,代表着生机,所以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生机开始的月份,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仲春时节龙抬头,万物复苏雨似油。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对应一卦,卯月(包括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时节,春雷始响,蛰伏于地下冬眠的蛰虫被雷惊醒,纷纷破土而出。大壮卦是卯月(二月)的消息卦。“卯”有茂盛的意思,卯的五行属木,木主生发、生长,所以大壮卦对应的惊蛰节气,意味着万物开始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大地上将出现春暖花开的的美好景象。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以南的气候规律相吻合。惊蛰后,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至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3、天文介绍

  天文星象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天宿,即“黄道带”,以此来表示日月五星的运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为4个大区(4象或4神),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龙角。在仲春卯月之初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即是指东方苍龙七宿星象的空间变化。

  龙抬头的由来与古代天象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将周天黄道确定为28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古人又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在四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形容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4种神兽。龙抬头所提到的“龙”,指的就是是天象周天二十八宿的东方青龙七宿。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角、亢、氐、房、心、尾、箕每年的仲春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苍龙七宿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这苍龙七宿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由于“岁差”的原因,现"龙抬头"实际时间或推迟。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生机、万物复苏。中国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

  4、文字记述

  帝京景物略《春秋命历序》曰:“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早在远古时期古人就已经能“观象授时”,定天之象、法地之仪,并确定了星宿天象、干支及二十四节气。

  词典《尔雅》中有云: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角之见于东方也,物换春回,鸟兽生角,草木甲坼。它的意思是在万物复苏的春天,东方苍龙的角宿每到傍晚将从东方升起。

  龙是海中神物,主要是主宰雨水,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应龙,民间的“龙抬头”节,其源头应追溯至远古。神话著作《山海经》中说,应龙居处在南方,“故南方多雨”,而烛龙“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也就是经常招来风雨。由于想象中的龙能腾云驾雾,于是相信龙能给人带来祥瑞。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

  《说文解字》中解释“龙”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谓之熏虫儿,谓引龙,冲、虫不出也。”

  《燕京岁时记》:“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

  《大同府志》:“二月二日,各村疃社醵钱献生,谓之‘扶龙头’。提壶汲井水注之,曰‘引龙头’。”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龙抬头谚语:

  1、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2、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3、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

  4、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5、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

  6、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

  7、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8、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9、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接女诉冤仇。

  10、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

  11、二月二,拍簸箕,虱子跳蚤不敢上炕。

  12、二月二,围墙根,蝎子蚰蜒不上身。

  13、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

  14、二月二日打炕沿,蝎子纳蜒不见面,二月二日打炕头,蝎子灿蜒全不留。

  15、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

  16、二月二打房梁,蝎子蚰蜒不下墙。

  17、二月二扫炕席,清清爽爽到年底。

  18、二月二扫锅底,省柴省火不费米。

  19、二月二,不吃窝,去到地,打了锅。

  20、二月二,不喝茶,去到地,打了铧。

  21、二月二,敲案桌,打得粮食没处搁。

  22、二月二,敲梁头,大囤满,小囤流。

  23、二月二,敲瓢叉,蝎子蚰蜒往外爬。

  24、二月二,敲锅台,大小元宝滚出来。

  二月二龙抬头祝福语:

  1、二月二,龙抬头,好兆头,短信送在节日的前头。祝你事业顺利开好头,爱情甜蜜到白头,生活顺利无忧愁,困难挫折都到头,财源滚滚无尽头,所有好事都聚头。我的祝福有看头,我的问候没有头,愿你精彩生活每一天,心情美丽到永远,一生一世好运连!

  2、二月二来龙抬头,我的祝福有看头。幸福生活又起头,美好日子有盼头。快乐奔跑在前头,好运握在你手头。烦恼掉在你后头,幸福驻进你心头。

  3、二月二,龙抬头,短信送来好兆头。祝你生活顺利开好头,事业高升没有头,忧愁烦恼不开头,爱情甜蜜到白头,一生平安幸福如意头。

  4、二月二日龙抬头,短信祝福久又久。生活顺利开好头,事业高升无尽头,心情美丽无忧愁,健康平安不会走,暖暖问候在心头,朋友情谊总依旧!

  5、二月二日龙抬头,短信问候在心头;祝福问候手牵手,牵挂惦念说不够;平安健康不会走,深深情谊久又久;事业高升无尽头,幸福生活无忧愁!

  6、二月二,龙抬头,短信送来好兆头,问候帮你开好头,顺便送只大猪头。愿你幸福生活无忧愁,前途光明无尽头,钞票满满大金斗。

  7、二月二,龙抬头,吉祥的日子,祝福送不够。愿你事业高升无尽头,夫妻恩爱到白头,吉祥如意跟着走,平安健康每一周,幸福生活无忧愁!

  8、龙抬头,好兆头,短信祝福开个头;龙抬头,吉祥头,快乐牵着平安走;龙抬头,如意头,身体健康没忧愁;愿你永远幸福,事业腾飞无尽头!

  9、二月初二龙抬头,祝福短信送到手;读着短信啃猪头,好吃好喝好兆头;看着短信去剃头,有说有笑有朋友;发个短信给朋友,事业更上一层楼。

  10、二月初二龙抬头,祝您:爱情事业双丰收,相亲相爱到白头,事事如意暖心头,福禄双全上层楼,幸福快乐无忧愁。

  11、二月春风龙抬头,吉祥如意好彩头。财运刚刚冒出头,幸运悄悄立上头。福运绵绵在前头,好运多多在里头。喜鹊喳喳闹枝头,命犯桃花砸你头。

  12、二月二,炒豆豆,逗龙引凤好兆头。炒黄豆、爆红豆、炸蚕豆,噼噼啪啪好劲头;发财豆、顺溜豆、开心豆,“豆”是好前程。金豆不胜数,招财又纳福。

  13、二月二日龙抬头,短信问候在心头;祝愿问候手牵手,牵挂惦念说不够;平安健康不会走,深深情谊久又久;事业高升无尽头,幸福生活无忧愁!

  14、二月二,龙抬头,好运走,开好头,短信送来好兆头,我的祝福来开头,我的问候永停留,我的惦记不会走。愿你事业步步高,财运滚滚无尽头;愿你幸福一生,爱情甜蜜到白头;愿你身体健康,生活顺利无忧愁;愿你一生平安,快乐伴着开心一起走。

  15、二月二,龙抬头,从此开始好兆头,生活无忧好盼头,幸福吉祥在心头,美元钞票在手头,辉煌腾飞无尽头,爱情甜蜜到白头,收到祝福龙抬头!祝你开心又快乐!

  16、二月二龙抬头,剃龙头,享猪头,“二龙腾飞”来保佑,“二龙戏珠”精神抖,“二话不说”烦恼溜,“二马奔腾”好兆头,祝你二月二,万事如意,一帆风顺,霉运远离!

  17、二月二,龙抬头,诚祝愿:抬出一箩“福运”伴左右,抬出一筐“财运”跟你走,抬出一缸“幸运”甜心头,抬出一坛“喜运”陪晃悠。愿抬出所有好运到你这停留,让你平安如意、幸福悠悠!

  18、二月二,龙抬头,财源滚滚往家流,福气敲门来问候,事业向上有奔头,健康快乐乐悠悠,我的短信刚开头,空了我再和你叙旧。仅祝康宁福寿为君留。

  19、二月二龙抬头,祝福短信没有头,好运频频向你点头,爱情如蜜尝到甜头,事业顺利登上顶头,彩票期期都中彩头,钱财滚滚没有尽头!

  20、二月二,祥龙抬头,把“吉祥好运”瞅一瞅;二月二,剃走忧愁,把“心气通顺”搂一搂;二月二,嚼个猪头,把“龙马精神”抖一抖;祝您打今起健康赛龙虎,快乐又富足!

  21、二月二,龙抬头,祝你:龙飞凤舞好姻缘,龙韬虎略好事业,生龙活虎好身体,龙行虎步好前途,飞龙在天好运程!愿我的祝福为你的幸福画龙点晴!

  22、二月初二好事成双,祝您:爱情事业双丰收,相亲相爱到白头,事事如意暖心头,福禄双全上层楼,幸福快乐无忧愁。

  23、二月二,龙抬头,短信送来好兆头。祝愿你生活顺利开好头,事业高升没有头,忧愁烦恼不开头,爱情甜蜜到白头,一生平安幸福如意头。

  24、二月二,龙抬头,霉运溜走好运留;二月二,剃光头,剃出烦恼没忧愁;二月二,祝福有,收到短信好兆头。美好生活今开头,钞票好运攥在手!

  25、二月二,龙抬头,抬走烦恼与忧愁;二月二,龙抬头,抬来幸福与满足;二月二,龙抬头,抬走苦闷与波折;二月二,龙抬头,抬来吉祥与好运。祝你快乐!

  26、二月二快到,愿你开口笑。龙头抬一抬,快乐阳光照。烦恼全溜掉,好运跟你跑。成功花开俏,健康怀中抱。生活步步高,心情天天好,愿你乐逍遥。

  27、二月二龙抬头,祝你幸福快乐没有头,万般好事找上头,天天好事不断头,钞票财宝砸到头,亲情友情暖心头,团团圆圆到白头。

  28、二月二,龙抬头;好运到,开好头;短信送来好兆头,我的祝福来开头;我的问候永停留,我的惦记不会走:愿你事业步步高,财运滚滚无尽头;愿你幸福一生,爱情甜蜜到白头;愿你身体健康,生活顺利无忧愁;愿你一生平安,快乐伴着开心一起走。

  29、二月二,双倍幸福暖心头,双倍财运鼓腰包,双倍好运开大道,双倍开心乐悠悠,双倍祝福送你手,愿你二月二里抬龙头,蒸蒸事业做龙头,幸福欢乐把你抱。

  30、二月二,龙抬头,好兆头,新开头。龙抬头,吉祥头,好日子,有盼头;龙抬头,如意头,好工作,有奔头;愿你,好运多,幸福多,好事多,无尽头!

  31、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大家都来啃猪头,满大街的晃猪头,其中就有你一头!

  32、龙头抬一抬,吉祥好运全到来;龙眼瞅一瞅,金银财宝往家流;龙须飘一飘,幸福快乐来拥抱;龙爪挠一挠,健康如意抱得牢,龙尾翘一翘,祝愿二月二,健康快乐,幸福好运永相抱。

  33、龙头抬一抬,好运跟着来,日子麻溜溜,快乐开笑口,财源似水流。二月初二到,祝福送朋友,幸福藏心头,万事不用愁。

  34、二月二龙抬头,幸福快乐没有头,今年好事不断头,万般好运找上头,小心钞票砸到头,友情亲情暖心头,合家团圆到白头!

  35、二月二龙抬头,剃个“盖世无双”头,烦烟愁云都溜走;炒个“黄金盛世”豆,幸福相伴到永久;送个“法力无边”扣,吉祥如意快乐有,祝你四季平安,龙马精神!

  36、二月二龙抬头,收到祝福好兆头,好运连连开了头,幸福快乐记心头!马到成功无尽头,升职加薪碰到头!合家团圆乐悠悠。

  37、二月二,龙抬头,短信送来好兆头;祝福传,问候送,惦记关怀不会走;事业顺,如意显,财源滚滚无尽头;爱情甜,结良缘,幸幸福福到白头!好运不到头!

  38、二月二龙抬头短信今天二月二,龙抬头。理发了吗?要是还没去就赶紧去,建议你剃个秃头。不然等我今晚啃你这个猪头时还得一根儿一根儿拔!

  39、二月二龙抬头,我来送你三抬头:一抬头,金钱事业双丰收;二抬头,爱情甜蜜共携手;三抬头,朋友祝福天天有。友情提醒,没事你就多抬抬头!

  40、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你抬头;舞龙灯,剃龙头,烦恼剃个光光头;炒豆豆,啃猪头,富甲一方满口油;点龙睛,着龙绸,看花赏月黄鹤楼;扶龙须,献龙酒,好吃好喝好消受;敬天神,祈龙福,五谷丰登好兆头;送问候,愿你牛,幸福快乐无尽头!

  41、二月二,龙抬头,鸿运当头好兆头,祝你:工作有干头,做事有劲头,目标有准头,经营有赚头,娱乐有兴头,休闲有乐头,未来有想头,日子有奔头!

  42、二月二,龙抬头,紫气东升,昭昭鸿运照。福禄寿喜同道,幸福快乐最逍遥。身体康健好运缠绕,业绩喜人奔头好美妙。财到福到运到喜上眉梢!

  43、二月二,龙抬头,祝福送上好兆头,祝你:未来有奔头,工作有干头,做事有劲头,生活有拼头,努力有准头。二月二龙抬头,祝你美好生活始开头!

  44、二月二,龙抬头,祝你:父母,身强体健,龙行虎步;夫妻,相亲相爱,龙凤呈祥。愿你:住房,宽敞明亮,虎踞龙盘;生活,充实快乐,龙颜大悦!

  45、二月二,龙抬头,大地春回先绸缪;春来忙,争上游,一锄挖个金进斗;大仓满,小仓流,五谷丰登福长久;情意深,装心头,祝你一帆风顺乐悠悠!

  46、二月初二春龙节,好事成双不停歇。祝愿你爱情双飞,福禄双至,名利双收,智勇双全,才貌双绝,快乐成双成对,幸福双双而至!

  47、二月二,龙抬头,好运来,幸福伴;福来到,平安随,健康至,快乐久;事业顺,工作好,生活甜,如意显;爱情美,良缘结,共携手,到白头。祝快乐无忧!

  48、二月二,围大仓,谷子黑豆往里装。先装米,后装面,再装几个咸鸭蛋。娃娃娃娃你别看,货郎挑子到门前。

  49、二月二,龙抬头,送礼只送大猪头。本理发店推出剃一赠一活动,即日起凡在本店理发者,都会得到猪头一个。欲剃从速,本次猪头为限量版,先剃先得,后剃后得,不剃不得。钦此!

  50、二月二,龙抬头,龙马精神展雄风,龙的传人乐悠悠,祝福你爱情甜甜有品头,财源滚滚有来头,工作快乐有劲头,生活幸福有奔头。

【2月2龙抬头的习俗】相关文章:

2月2龙抬头习俗大全08-07

2月2龙抬头08-06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素材02-21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汇总02-22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大全02-22

二月二龙抬头的剪发习俗介绍02-21

二月初二龙抬头习俗02-20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吃什么02-26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