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夕的渊源与今昔的详细介绍

时间:2022-08-05 13:27:02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关于七夕的渊源与今昔的详细介绍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七夕的渊源与今昔的详细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七夕的渊源与今昔的详细介绍

  七夕最早的来源是自然崇拜。从历史文献看,三四千年前就有关于牵牛星和织女星的记载了,人们对星宿的崇拜已经扩大,认为东南西北各有七颗星,共计二十八宿。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在所有的星星中最亮,便称它为魁星,也叫魁首。随着科举制度的产生,中了状元叫“大魁天下士”,于是文人们把七夕也称为“魁星节”,又称为“晒书节”。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的记载,这是最早的古代文献关于乞巧的记载。

  古代的中国人将日、月、火、水、木、金、土五颗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用以记日期,如日曜日就是星期天。七数在民间表示的是时间的阶段性,计算时间时以“七七”为最终结局,像烧七挂纸道场法事以“七七”可作为圆满。同时“七”与“吉”谐音,“七七”又暗合了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喜字的草书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人们就把七十七称为老人的“喜寿”。

  从数字的崇拜而言,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了吉庆日。“七”又是古时的计算器算盘每列的珠数,功能强大而浪漫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还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因为物质的丰富和人们情趣的升高而变得隆重起来,都市中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之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的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七夕节日那天,那就如同到了我们现时的元宵烟花夜,闹市成了人的海洋,车马禁行,其风其情,人人喜不自禁。

  七夕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它在西风东渐中重新焕发了青春的靓丽。西方情人节的起源颇有悲情的意味,暗合了我们古老民间故事中的牛女冤情悲欢,又赶上了信仰良莠不分的少男少女,欣逢了五六十年的太平盛世,那就多过一个洋节又何妨。管他是属于东方还是西方,刺激了消费增加了内需就是为经济复苏的马车加了力,何况一手挽欧美的同时,也一手挽着国粹牛郎,没有将之遗天国,这也算是一种兼蓄并举的爱国吧。

  而今的七夕没有人再做女红了,自然谈不上乞巧,只是纯粹变作了玫瑰与蛋糕、巧克力与KTV。文化如果不延续不拯救,就会流于腰斩湮灭,这不是危言耸听欺人之谈,苏联被和平演变了吧,这就是例子。在年轻男女的莺声燕语中,大家只知道消费,消费,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他们在醉眼迷离中冷寂地回味,偶尔还会冒出一句,姐抽的不是烟,是寂寞。这不伦不类让人莫名其妙的话足以贻笑大方,但是我们笑什么?笑被抻长了鸭脖子看那杀戮的鲜血吗!可悲可痛啊。

  国情的不同必须将情人节与七夕节的冠名表意弄清楚,才能使我们免受其害。与我们而言,情人不是光明的产物,不值得张扬,所以“节”就免了吧。我们之所以要将七夕节立为国粹一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法定为节日来彰显,就是要攻破洋节——情人节的堡垒,让我们的七夕节存活下去。假如你是爱国的,就过好七夕节,去思想,去乞巧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不是仅仅以情人的名义去醉生,去梦死。

  作为青壮年一代的我们,要担当起责任来,别让接力棒跌落在80后、90后的脚下,让文化的传承出现笑话。想想“银河迢迢暗度”的'佳期意境,不比那自由女神、公爵夫人更美艳动人吗!

  七夕节简介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七夕节的风俗

  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拜仙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拜“七娘妈”

  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相传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各地七夕饮食习俗

  福建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浙江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广州

  在广州,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山东

  山东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七夕的渊源与今昔的详细介绍】相关文章:

七夕习俗详细介绍04-11

七夕的民间习俗详细介绍04-12

七夕巧克力物语详细介绍04-10

七夕巧果的做法详细介绍04-10

七夕投针验巧习俗详细介绍07-29

威海春节习俗和道教渊源介绍01-08

动画的今昔教学设计01-15

客家的姓氏渊源01-24

离婚手续详细介绍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