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端午节的故事

时间:2023-07-11 18:22:42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端午节的故事(精选)

端午节的故事1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节的故事(精选)

  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生气勃勃的春节,秋意浓浓的中秋节……但是我最喜欢端午节,端午节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战国时期,请过为了统一中国,向楚国发兵攻打,但是却攻打不下来。就假装发求和信,楚怀王就打算签下求和信。这是,爱国诗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怀王,而受到楚王和众臣的指责,被降职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时候,楚怀王被秦国杀害,楚国就灭亡了,屈原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心如刀绞。最后抱着一块石头,跳进了楚江里,自杀了。这是,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屈原的爱国精神把老百姓感动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们都到楚江边,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吃了屈原,就把米饭投进江中,不让屈原被持刀,还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闹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出现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和挂艾草的端午节习俗。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不仅是端午节,还有许多节日值得我们去探索,屈原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端午节的故事2

  每年的端午节,都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日子,家家户户会要挂菖蒲艾草、戴香囊,说这些都是为了防五毒。

  端午节时,还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这些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说到屈原,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个清官。有一次,皇上要和邻国打仗,屈原说:“‘不能去,敌军比我军强大,这样会劳民伤财,战事起老百姓会受苦的',对国对民不利啊。”可皇上不以为然,他硬要开战。皇上把屈原撤了职,关进大牢里,把他绑在一根柱子上。屈原见自己护不了国,悲痛欲绝地跳进江中,投江自尽了。渔民们见屈原如此忠心,纷纷划着船,拿着网,想打捞屈原的尸体,可捞了半天,连一根头发都没捞着。

  这时,一个渔民提出:“不如我们扔些米团喂鱼吧。让鱼儿不要吃掉那忠臣屈原的身体。”渔民们听了,都表示赞同。于是,他们拿出米团,扔进江里。

  从此,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百姓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而这个节日也一直延续到了至今。

  这就是端午节的故事了,怎么样是不是对端午节有了新的认识呢?

端午节的故事3

  那是初夏,家乡的小河边,芦苇已长出长剑一般的叶子,满眼的绿啊!闻着苇叶清香,我和小伙伴欢呼雀跃:端午节就快到啦!我们可以吃粽子啦!

  端午节那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征得长辈同意后,我们便三五成群,一个个手挽着竹篮去采摘叶。“苇叶何田田”,我们总会满载而归!

  傍晚时分,大人们会将我们采摘来的粽叶洗好,一片一片晾在庭院里。大人们又是浸泡糯米,又是清洗稻梗,又是剁肉拌馅,忙得不亦乐乎!

  我最爱吃奶奶包的粽子了!奶奶总是一大早就起来忙活。奶奶总是不紧不慢地挑选两片合适的粽叶,把粽叶挽成一个漏斗型,底部非常的密实,然后放入一点点糯米,再放入馅料,最后再放入糯米,用糯米将馅料完全盖住,同时还要注意不能放地太多,需要和粽边持平,最后再用粽叶包裹住,自上而下,又由下往上,左右相绕。我至今搞不懂,奶奶是用了什么魔法,将几片粽叶和一些糯米,变成了一个个梭角分明、小巧精致的四角粽子的。

  小的时候,我就纳闷,为什么我们要在端午节吃粽子,为什么用粽叶包些糯米就成了粽子。于是奶奶边包粽子,边和我讲了屈原的故事。

  从奶奶的讲述中,我知道了,原来屈原是位爱国诗人,在五月初五,因为亡国之恨而投江自尽。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祭祀用的食物投入江中,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就采江边的苇叶来包裹,久而久之,就有了粽子。

  后来,我读到了屈原的诗,加深了对屈原的.了解。每次包粽子,我会忍不住感慨,也常常想,我何时学会包粽子,亲手将粽子抛入江中,纪念一下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奶奶很赞同我的想法,也常常和我念叨,一个人即使离家再远,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也不能忘记家乡的风俗文化啊!

  这样忙个一上午,奶奶就包满了整整两大竹篮的粽子。这时候,爷爷就会升起灶火,将粽子放入铁锅,倒上一大锅子的水,开始煮起了粽子。

  炊烟袅袅升起,粽子的清香飘散开来,飘进了那片芦苇地,在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慢慢弥漫开来……

端午节的故事4

  屈原是出现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博得中国人民爱戴的诗人。今年的农历端午节恰好是他的二二三0年忌。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天才的爱国诗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定于今年九月间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

  自纪元前三七六年,位于黄河流域的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历史上即进入了所谓战国时代。这时,在北方除雄峙关西的秦国以外,还有燕、齐两国,在南方的便只有幅员最大的楚国。这七个国家连年征战,彼此攻伐,前后竟绵亘了一百五十多年,人民的苦难,是不可言喻的。

  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生于纪元前三四0年,死于纪元前二七八年。他所生活的六十二年,离开上述的战国时代的开始仅三十四年,下距秦帝国的统一中国亦不过五十七年。他出身于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家庭。楚怀王在位时,曾任职左徒(相当重要的官职,大概相当于副宰相的位置)。他不仅有渊博的学识,而且关心政治,热爱祖国。起初很得怀王的信任,无论是办理国家重要的内政和外交工作,都请他参加。他的同僚上官大夫很嫉妒他。

  有一次,怀王命屈原拟草法令,这篇文稿还没有完成,上官大夫恬不知耻地打算定名顶替,据为己有,正直的屈原白然不能同意。上官大夫为此事,心怀不满,便到怀王面前去说屈原的小话,怀王听信上文的话,开始对屈原疏远。后来秦国想进攻齐国,但齐、楚两国既结为同盟,又有亲戚关系。事实上秦国如要想并吞六国,非先要把六国中较为强大的齐、楚之间的亲密关系打破不可。于是:秦国派遣谋士张仪到楚国去,游说怀王和齐绝交,并且声称愿意把商于那块六百里大小的地方送给怀王,作为附带条件。怀王是一个在政治上没有远见的人,被张仪的游说所动,立刻宣布和齐国绝交。事后派使者向秦索地。张仪故意托病不出,怀王以为他的做法还不能使张仪满意,又特地派人去辱骂齐王,以表示他态度的决绝。这时,张仪所预设的改治阴谋完全达到了,他的假病也没有再装下去的必要了。他摆出一副撒赖的面孔说:我当时只说送给你们六里地,并没有说过送给你们六百里地的话。怀王心知受骗,痛恨张仪,乃出兵击秦,连打了好几次大败丈;丧师失地,狼狈不堪。

  从此楚国的外交政策,摇摆不定,忽面联齐,忽而联秦。秦昭王初立,愿意和楚国恢复邦交,送给怀王许多礼物,并约为婚姻,怀王接受了,还特地派人去迎接新妇。这时,在政治上比较失意的屈原,不能再缄默下去了,他极力地表示反对。刚复自用的怀王不仅不接受屈原的忠告,反面制止了屈原在政治上发言的权利。

  三四年后,秦又兴兵攻打楚国,楚国在军事上连遭失败。怀王又起用屈原,派他到齐国去重结友好。不久,秦昭王邀请怀王到秦国去会谈。秦国当时对楚国的吞并意图是再也清楚不过的。忠贞的屈原非常明确地劝阻怀王,他说:秦国像虎狼一样狠毒奸诈,千万不可信任。更不能去赴会。怀王的幼子子兰是一个毫无骨气的人,他却劝他的父亲不可放弃这个诏媚秦王的机会。当怀王进入了武关,秦国事先早就埋伏了**,竟把怀王扣留住,要求割地。失去自由的怀王,这时多少有些觉悟,他拒绝对方的要挟,由于种种刺激,被逼病死在秦国,这是公元前二九六年的事。

  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立,这个人比他的父亲尤为轻弱。顷襄王的弟弟子兰做了令尹(楚国的宰相),屈原对子兰劝怀王入秦是深为不平的,不免在语言和他的诗作中吐露出他的怨恨。子兰知道了非常恼怒。于是使上官大夫到顷襄王面前去制造谣言,屈原由于毁谤被流放到长江以南的地方,这次的流放,前后竞长达十多年之久。

  屈原在这大长期的流浪途中,有机会比较深入地了解到民间的困苦,要求祖国振兴的心愿,更为迫切。但是,他在政治上的作用:几乎完全被当时昏庸的统治集团剥夺完了。他已经很明白地知道自己没有被召回的希望,虽然他无时无刻不在痛苦地关心着祖国的安危。

  公元前二七八年的春天,秦国的**攻陷了楚国的京城郢都,楚王的祖坟也遭秦兵挖掘烧毁。这时,屈原已是“八十一岁的老人;他亲身经历了这次痛心的

  丧乱,他眼看到祖国即将走向覆亡的命运,他痛心于广大人民的流离失所,终于,在这一年的端午。投身于长沙附近的汩罗江里。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历史性的悲剧。

  从历史传统上看,楚国是一个巫风很盛的国家,屈原早期的作品——“九歌”是一套娱神的乐歌。“九”并不是数目字,部沫若先生说,或许是纠字的意思,取其情意缠绵婉转。“九歌”传说是根据原来流传在沅湘之间的祭歌改作的。这些诗篇的保留,我们不艰体会到在改作——其实是加工过程以前,屈原是经过深堪地向民间文学学习和钻研的阶段的。“九歌”最值得我们加以注意的地方,第一是精醇而且新鲜的形式,第二便是屈原通过对神的描写和歌颂,表现了他对人间民最深执的感情。“九歌”计十一篇,其间最大部分是抒情的妻婉的恋歌,其次是战斗的悲壮的娩歌和庄严的肃穆的祭歌。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他晚年遭受放逐时血和泪的结晶。这首最负盛名的抒情长诗,主要描写一个苦闷的灵魂的追求,傍惶,和幻灭的感觉,上天下地,骑龙使鸟,用丰富的想像和巧妙的比喻,抒写自己一腔怀乡爱国的情绪,满怀生离死别的痛苦;再以神话佚闻,夹杂叙述,组成了这样一首扣人心弦的乐章。这乐章有时显得那么幽咽,有时又那摩么峻峭。贯穿全篇的主要的音流,便是他那股深击得令人下泪的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诗人唱着:

  “哀民生之多艰兮,长太息以掩涕。”(可哀怜的是人民生计的困苦,长长城地太息,止不住我眼泪的倾流。)他的疾恶如仇的正义感,使他不暇顾忌个人的利害得失,他说: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我不怕个人遭受到任何祸灾,我担心的是祖国的军乘要被支解。)甚至于他歌出了这样的声音: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补。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真理是没有私心的,他要辅助世上的好人。只有伟大的热爱人民的人。才配享用我们广袤的国土。)类似这样的词句很多,都透露出屈原对君权的看法,他一再证明所谓君权一旦脱离了人民的要求,必然会定向灭亡的道路。上述种切,已足以说明我们的古诗人,他所拥护的是什么,他所反对的又是什么了。

  《九章》乃是后人收辑屈原的作品九篇,合在一起,故名《九章》。就中“哀郢”篇乃是写于白起攻陷郢都的那个时期。其他的篇什除“橘颂”以外,大都是作于屈原自沉以前,那一段任期流亡的期间,所以调子非常沉郁。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奇特的一篇;在形式上是四言体裁,内容变幻莫测,在这一诗篇中,诗人一连串发出一百七十二个问题,他对古代的历史传说说,宗教信仰,宇宙观念,都加以怀疑。这篇作品,反映出诗人禁压不住地内心的痛苦,正因为他面对着悲惨的现实,因而引起对一切信仰的崩溃。

  此外现今流传的屈原的作品还有《抬魂》等篇什。

  以上只是非常粗略地介绍丁一下屈原的作品。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主要是依藉他的不朽的作品来证实他的伟大。如果有人问,屈原创作中所选用的艺术形式与语言的源泉是什么?他诗篇中所表达的内容,却主要的思想感情又是什么?那末我们可以简要地回答:屈原所采取的`是民间的也是民族的艺术形式,他撷取了大量的楚国人民的口语,他的调子

  陟升皇之赫戏兮,(我升上了光和热交织的太空,)

  忽临睨夫旧乡。(我的视线忽尔接触到我下界的故乡。)

  仆夫悲余怀兮,(马夫都不禁悲伤起来,马也踟蹰留恋,)

  蜷局顾而不行。(只是低垂着头,又不时回顾着,不肯前进。)

  ——离骚句 (文怀沙译文)

  是活泼,和谐,生动的。他的诗作的登富多彩的内容规定了他的形式,他新鲜的形式又加强了内容的突出。他的文体大大地区别于贵族的庙堂文学。诗篇中充满了奔放的想像,但,他的思想与感情还是紧紧地联系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他揭发了统治集团的黑暗。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依然从他的诗篇里得到鼓舞。

  在纪念我们伟大的天才,爱国者!诗人——屈原时,我们应该记取,只有能热爱并且忠实于自己的时代,同时能正确地指出属于自己时代的要求的诗人,才能不朽。我们纪念屈原,应该着重指明他是热爱人民,热爱国家,关心政治的诗人。屈原的作品是在一定的程度内,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通过对个人苦闷与矛盾的描写,反映了他对当时黑暗政治的愤满。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所共同肯定的,乃是为正义而奋斗的性格。而他所认为的正义的内涵,明碓的说便是一种爱祖国、爱人民的伟大热情。

端午节的故事5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伍子胥宝剑,伍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伍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端午节的故事6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作辞颂扬

  端午节的.故事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7

  《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故事8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楚国人,父兄都被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队伍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故事9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

  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非常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非常多。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端午节传统的象征。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故事10

  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死后,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的故事11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故事12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屈原 中国的端午节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

  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等东西冲走,举行的一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

  加上这时候一般是农耕的犁田、插秧季节,经常要在水里泡着,喝黄酒能有效去除风湿,相传黄酒是神仙赐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这段时间喝黄酒的习惯。这些并不是纪念屈原才形成的,也就是在屈原投江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端午节这一说法,屈原投江更加让人们记住了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方式。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屈原 中国的端午节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

  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等东西冲走,举行的一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加上这时候一般是农耕的犁田、插秧季节,经常要在水里泡着,喝黄酒能有效去除风湿,相传黄酒是神仙赐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这段时间喝黄酒的习惯。

  这些并不是纪念屈原才形成的,也就是在屈原投江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端午节这一说法,屈原投江更加让人们记住了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方式。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当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

  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并且人们还避。

端午节的故事13

  以临近端午节前夕,孩子们都听到要过节都高兴的发出了欢快的笑声,幼小的孩子们都等着大人们包粽子,讲故事。而我们也将人世尘俗抛掷脑后,投入到节日的欢乐中。

  如今已是端午之节,我很想念屈原前辈。屈原是谁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楚王时期有一个人叫屈原,那时的他怀着才高八斗的智慧,他向楚王自荐,可是却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绝和抹杀,最后,楚王却因不耐烦将他逐到边疆,后来,屈原觉得自己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己一心钟爱国家可没人知道,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罗江。那个地方的人觉得他很伟大,我们为了纪念他,他们不想让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就投了很多粽子,意思是鱼吃粽子别吃屈原的尸体,后来称这一天为端午节。这一天便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你们听了故事一定很是感动吧!其实我也是很感动的一塌糊涂呢!

  可是听了这个故事,我虽然敬佩他,但我觉得,他就不应该就这么结束自己,是个人就会有不足之点,他肯定也会有不足之点,他应该继续学习和改正他的不足之点,从而改变的更好,而不应该因为一点挫折就当懦夫。如果屈原能明白这点而不去投江的话,他将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说道端午,我不得不把故事放到一边了,还是讲讲我家乡的'习俗吧!

  我家乡的习俗你可能还是不知道,每当端午过节的时候,我们家乡就要荡秋千,我也不例外。今天,我也荡了秋千,其实他的寓意是荡掉所有的怨恨和烦恼。

  最后还是要给大家说一声“祝大家节日快乐!”

端午节的故事14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刘德谦认为,端午节的最早起源来自夏至说。他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表示,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没有提到五月初五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了夏至节中。而端午节风俗中的“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活动,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此外,《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是夏至。

端午节的故事15

  过个别样端午节,一直是我期盼,没想到今年就梦想成真了,大家随我来看看吧。

  早上一起来,便是美妙读书会,主持人就是程世龙。第一环节是好书介绍,大家都是开开心心地介绍好书。我比较感兴趣,是小升升介绍《大森林与小木屋》。听着小升升讲说,我也不禁有些入迷,打算回去好好看看这本书。我介绍书,就是《红脖颈林中悲歌》。书中红脖颈十分感人,临死前也没有忘记儿女。在讲时候,我特意突出了爱与奉献精神。但是心中也是一阵子紧张:“一定要坚持住啊。”除了最后结尾稍有仓促,我这次介绍还是很成功。

  接下来又是介绍端午节的故事,大家纷纷发言。当然了,都离不开屈原。其实端午节应该是南方少数民族先开始过节日。但是,这次关于端午节小故事介绍还是令我大开眼界,知道了很多之前不太懂事。第三环节,自然是重头戏——才艺表演。我之前也没有准备,一到这个环节,腿肚子可有点转筋。好不容易想起来一个好办才艺——讲评书。因为平时天天听评书,一些精彩部分我也都记住了,就给大家说了一点百年风云开头,还真获得了成功。

  读书会结束后,就是疯吃开始了。先是两盘开胃西瓜、后是程世龙妈妈包粽子、然后可乐鸡翅,大家吃到兴头上,大人们包饺子也热腾腾出锅了,又是对着饺子一顿风卷残云,摸摸舒服极了肚子,不由得感叹道:“真乃美味耶。”饭后就开始玩了。快乐一心给大家一人发了一根五彩线,戴在胳膊上,还别说,真有端午节味道。程世龙最够意思,成功当了主持人不说,还给大家准备了不少笔,拿在手里,更是美得合不拢嘴。

  玩了一会儿,我们决定学一段英语,内容当然是关于端午节知识了。还是表姐想周到,在网上找到了一篇美国日报关于端午节报道,给大家一人打印了一份。我、丁一笑、小升升、吴泳翔、周昱、程世龙等人都开始学习这篇文章。经过表姐认真讲解,半个小时左右,大家都学会了这篇文章。王子衿姐姐自然是最厉害,几乎过目能诵,真是令我们自行惭愧。大家都只好以“她比我们多学一年”理由安慰自己。

  怎么样,这个端午是不是很充实,既吃美,又玩开心,最重要是还学到端午节很多知识,真是别样端午节啊!

【端午节的故事】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故事06-12

端午节故事05-26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04-10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06-12

端午节的故事(荐)07-06

端午节的故事(实用)07-04

端午节的故事优秀06-13

端午节的故事(必备)07-11

最新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精选09-15

关于端午节的历史故事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