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端午节随笔

时间:2023-06-30 13:01:05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端午节随笔汇编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随笔汇编15篇

端午节随笔1

  端午是一条河流,源头是汩罗江,从屈原投江的那一刻起,已汩汩流淌了二千多年。

  喜欢端午,只是缘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除了春节,就是端午,父母要为孩子每人张罗一套衣裳,还会有一个小小的香囊,那是母亲在深夜借着昏暗的灯光一针一钱勾出来的。端午的清晨,换上新衣,佩在衣襟的香囊缓缓地释放着酽酽的香味,氤氲着儿时的整个端午。

  家乡的端午是要吃粽子的,串串粽子就悬挂在厅屋廊间。有一年,吃多了,加上糯米不易消化,结果反了胃,腹积难消,痛了整整一宿。之后,对粽子我便敬而远之,数年不闻粽叶香了。在外读书那年,母亲托人捎了几串粽子,便随意扔在寝室的桌上。上课时,杨梅的吆喝声远远传来,闪念之间,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端午,就特想吃粽子。下课后,直奔宿舍,几串粽子却不翼而飞。转身,室友们却一脸灿烂:“你家乡的粽子真是好吃呀!”我又一次与粽子失之交臂,而节日的盛宴也就继续着空白。

  工作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此时,女儿的端午也就是一套春夏换季的新衣,和一串街头买来的粽子。以为端午就这样渐行渐远。母亲却执拗地打来电话,要我别忘了端午的祭祀,要在门楣和中庭各钉一幅菖蒲。我闻过隔年的菖蒲,也曾在屈原《离骚》的众多香草中找寻过菖蒲的原形。“清明插柳,端午悬艾”,菖蒲成了端午一道隆重的仪式。在母亲的殷殷叮咛中,才发觉端午从来未曾离我远去。

  韩国江陵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就象一场交通事故,让步履匆匆的我突然停了下来。在端午的若有若无之间,重新勾起些许往事。小时读过《白蛇传》,以为白蛇在端午的现形只是个传说,后来才明白选择雄黄酒作为道具自有凭据。端午已近夏至,阳气炽盛,记得母亲在庭院的角落除洒雄黄,正是为了避虫避蛇。端午的雄黄酒让白蛇不胜酒力,也自在情理之中啊!

  端午也在人们的怀念之中,明晰起来。接着就有了传统节日的休假,我不再有工作的忙碌,可以偷闲回一趟老家了。可以重温心中那份母亲对节日祭祀的.庄严与凝重。女儿可以吃上母亲包裹的豆粽,一觉醒来,可以穿上母亲早早折叠好,放在床头的新衣了。午饭后,可以去看那场龙舟竞渡,将端午划向我的记忆深处……

  走在端午的路上,以为端午的源头就是屈原了。待读到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才知道端午的仪式出百里而不同,纪念的对象也各异。就象滚滚长江,一路奔流,支流越来越多,到了入海口,已是一片宽阔的水域了。可是假若溯江而上,到了青藏高原,那千年不化的冰川,何处才是源头呢?屈原之前,南方的吴越民族早就在端午的节日里祭祀祖先的图腾了,这应该才是端午真正的起源吧!可是这都已不重要了,让我牵挂的,是端午还会向何处流淌,何时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入海口!

端午节随笔2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下面,告诉你们我家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吧。

  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户户都要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等活动。这种习俗是经过20xx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五月初五作为端午节的原因是因为屈原就是在那天跳下汩罗江自杀的。赛龙舟的习俗也是从人们划着小船去寻救屈原这种形式演化过来的。因为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他们就把竹筒里的米撒在水里。他们认为鱼儿吃饱了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后来这种活动不断演化,到现在就成了粽子。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变成了一种风俗。

  今年的端午,我们家挂上艾叶,包好粽子。等待端午节的到来,啊!终于到端午啦!我们家端上一盘盘好菜,把粽子端出来。下面要做什么呢?当然是开吃啦!你一个,我一个……大家吃的不亦乐乎。

  我家的端午节就是这样的,你家的呢?

端午节随笔3

  端阳节遐想

  五月的风

  拂过来这样的一个日子

  两千多年以来的延续

  传诵着

  一个伟大的名字

  一篇经世的绝唱

  一个伫立在江边的身影

  一个问天的头颅

  投进悲愤的汨罗江中的`刹那

  一瞬间

  屈原

  走向了永恒

  人人吃粽子

  家家挂菖蒲

  岁岁划龙舟

  无一不是在怀念你

  忧国忧民而冤死的诗人

  汨罗江水千百年来静静的

  静静的流淌

  一路飞泪

  一路哀伤

  凭吊你不死的英灵

  年年端阳

  又到端阳

  几千年变换沉浮的历史

  改变不了几千年依然的存在

  因为它镂刻在炎黄子孙的心里

端午节随笔4

  端午节又要到了,我又感受到了那种真我纯我的意境。

  小时候,我只知那端午节吃粽子。吃着香香的粽子,我问妈妈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妈妈告诉我,那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纪念他不愿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纪念他至真至纯的真我风采。

  大一点儿后,又是端午节,我看到了有关屈原的国画。画面上的屈原解衣散发,白衣乌发任风吹拂,口中似在狂吟高歌,不拘礼法,完全自我。这时,我又想起了妈妈的话:至真至纯的真我风采。

  再长大一点儿,从史书中了解到了屈原的伟大,也在他的诗中领略到了真正的他。屈原爱国,死谏楚王;屈原浪漫,著有《离骚》。但这只是表面,我更爱的是他狂妄张扬的个性,爱他的真我风采。

  在众人皆醉得麻木环境中,他选择了一人独醒。

  在世人皆浊的肮脏社会中,他保持着一人独清。

  离开了王都,他投入汨罗江中的波浪。

  褪去了华服,他裹上出水芙蓉的`碧叶。

  他狂放的高歌与散飞的长发释放着他的狂妄与任性。

  他愤然地罢官与冲动的投江展示着他的清高与孤傲。

  他天真地处在官场,认清了世人的丑恶与腐败。

  他诚恳地到处游说,认清了众人的沉睡与昏醉。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他如此的敬重。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纪念这种精神。这正是端午节的意义所在。

  正是他的真我风采让他达到了仙的境界,让我也为之放歌,放歌在这飘着粽香的端午、真我纯我的端午、至真至纯的端午……

端午节随笔5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都特别爱吃粽子,但不是常吃。有个节日要吃鸡蛋,戴“花绒”,这才由大人口中得知这个节日是五月端,而我们只关心能否吃到粽子,对于为什么叫五月端,就一无所知了。

  五月端在祖辈心中是有分量的,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冬节一样隆重。这时大人们煮鸡蛋给我们吃,而平时是很少吃到鸡蛋的;大人们给我们买红黄绿三色的“花绒”,绾在我们手腕上,脚腕上,戴在我们脖子上,说这样可以避灾辟邪,让我们长命。那时有骑着自行车的贩子走村窜巷地叫卖“花绒”的,“花绒”裹在一个滴溜骨碌的六棱柱架子上,色泽绚丽,柔软。每当这时看到他们,我们就会央求大人们给我们买;开头有一个人买了,渐渐地就围了一圈人,挑选,讲价,仿佛成了街市上一个亲切,热闹的摊点。

  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粽子。九十年代,街上很少有卖粽子的,我很少吃过粽子,对粽子是陌生的;但看到别人吃粽子自然是异常羡慕的,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可以吃粽子的。我也吃过几回粽子,是亲戚家送来的,芦苇叶包的,三棱锥形,馅料是黏米和红枣,甜,黏,香。吃过了一回,还惦记那个味道,每当看见芦苇就容易想到粽子。每逢这个节日,村里富裕人家的一些老实、有礼貌的孩子们就会,依偎着家人到河边采摘新鲜的芦苇叶,要又大又宽的那种,回家洗干净,开始包粽子。包粽子是个艺术活了,我们又不会参与,只知道粽子好吃,对包粽子却也是着迷的;无奈哦,只得羡慕,心里直流口水了。粽子的味道和工艺对我有着很大的魅力,对这个吃粽子的节日也就“上心”了,懵懂中,期望这个节日早早到来。

  如今又到了吃粽子的节日了。这天,下起了小雨,只有中午晴了一会儿;然而,没有丝毫影响人们的激情。人们走到街上买了各种东西,蔬菜,肉,鸡蛋等等,为准备一份端午的盛宴而忙碌,像往年一样,想过一个祥和吉庆的节。人们以过节来纪念过去的岁月,犒劳自己,感受着生活的美好。这样可以鼓励自己努力工作,给儿孙带来乐趣,合家盼望着幸福,平安,喜庆;可以凝聚家人的心,让家的味道变得浓烈,芬芳。这天,我还是吃着煮鸡蛋,味道还是如小时候的香,对粽子就不那么十分渴望了。周围的孩子们也不戴“花绒”了,有的只穿着由红色绣花的绸缎做的裤子,有的打扮和平常一样,在门口调皮的玩耍。几乎家家门上都插着艾草,这一点至今没变 。

  小时候吃粽子已变成心中一段美味的回忆了。那时大人们只知道端午节是祖辈们定下来的,规规矩矩地过节享受就是了,却很少有知道来历的',也很少给我们讲起。直到我上了初中,学了屈原的一篇文章,才知道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大夫的,也叫做端午节。我得知屈原是一位忠诚的大臣,写下了一部名作《离骚》;但受到恶人的排挤,无奈最后投江而死。《离骚》比较难懂,我只记得 “哀民之多艰”这一句。我虽然难以理解《离骚》,但同情屈原的遭遇。端午节人们包粽子投入江中,祭奠忠诚大夫,与英魂共享美食、安乐,寄托了哀思,也彰显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现在,即便吃不到粽子,只要想到或看到粽子,就会生起欢喜之感,好像每天都是吉祥的端午节。我知道人们用绿芦苇叶,包着黏米,大红枣,芝麻之类的馅料,包成三棱锥形,用白线捆好,放到蒸笼里蒸煮,熟了的粽子成灰绿色,鼓鼓的外形,吃起来,味道没得说。记得有一次在长途车站,我买了一个粽子,花了五元钱,味道一样甜。虽然贵点,我仍感到很满意,当然也有很多人买。

  有时候,我想,粽子为什要用青绿色的芦苇叶包成?人们可能也有这个疑问吧。这要先从芦苇说起。传说神仙喜欢在芦苇盖的棚子下乘凉,芦苇就意味着吉祥如意,用芦苇叶做的粽子就沾上了喜庆的含义了,能给人们带来好运气。观音菩萨喜欢竹叶,竹叶就成了吉祥的代称了,所以有的地方人们喜欢用宽大的那种竹叶来包粽子,图个吉利。那种竹叶也类似芦苇叶。

  许多人们为什么爱吃粽子?我以为,粽子味道固然是美的,但粽子也是一种素食斋饭,就像腊八节人们喝腊八粥一样,吃粽子寓意着虔诚之心,以祈求神灵祖宗的保佑。

  人们把煮熟的粽子,拿一些投入到河流江湖中来纪念屈原大夫,表示哀悼,为什会有这个举动?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诸葛亮渡泸水时,受到阻碍,就曾以羊马的肉做成馒头,投到泸水中祭奠水中的亡灵,或超度他们转世,或劝导他们随队伍回归故里。祭祀完了,风平浪静,顺利渡过泸水。可见在那时候已经有投食物到河里祭祀亡魂的做法了,之前也一定有这样的古老做法。所以用粽子来怀念屈大夫,也是随古风的。“神鬼之德,其明盛矣!”尊重逝去英灵,早已是一种风土人情了。

  念端午节,对屈大夫的《离骚》一书也倍加敬重了,定犹如他这个人一般璀璨夺目,我心中生起一个念头:要趁这个端午节,手捧这本千古绝唱的奇书来,让心灵化入书中,体会仁人的德行,作一场情感之旅。

端午节随笔6

  5月26日,平阳县行知幼儿园借一年一度的“端午”传统节日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色香味”俱全的传统盛宴。

  老师们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的视频等方式,让“屈原”、“龙舟”、“粽子”、“艾草菖蒲”等端午关键词“活”了起来。孩子们个个竖起小耳朵听得认真无比:当听到屈原投江,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还不时的思考提出疑问“为什么端午节人们往江里扔粽子?”“为什么每年的端午节都是不同的日子呢?”。老师为孩子们一一解答,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知识渗透给孩子们,感受文化的传承,各级段还举行了相应的端午传统戏习俗活动。

  大班的孩子们正迫不及待地洗净双手,拿着粽叶,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老师,接下来线怎么缠呀,我这糯米会不会多呀!”手一抬,些许糯米爬上了脸庞;鼻子闻一闻,还没蒸熟的粽子原来也这么香!折粽叶、填糯米、裹叶子、扎棉线……欢声笑语萦绕,孩子们更有干劲了。不一会儿,一个个碧绿的小粽子跃然桌上,三角形、长筒形、扁平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却是每一个孩子的得意大作。

  一绳一结,五颜六色,毛线编织的蛋袋装进咸鸭蛋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意味着孩子逢凶化吉,祝福平安无事。为了庆祝此次传统端午佳节,中班选择了手工编制传统蛋袋活动。“我来教你吧,先把毛线对折,再用打结的办法扎出一个洞洞……”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孩子们完成了自己的`五彩蛋袋,并小心翼翼地将咸鸭蛋装进蛋袋。

  “老师,你看我的蛋,变成了小兔!”“老师,快来给我的花朵鸡蛋照一张吧!”“老师,老师……”小班的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创意,天马行空地为自己的咸鸭蛋进行了彩绘,彩绘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五彩蛋,并明白农历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吃咸鸭蛋可以祛毒,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节日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欢乐,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每个幼小心灵中的传承,该园的课程也因为传统元素的注入而变得更为丰富和生动!

端午节随笔7

  今天是端午节,若非我的工作极其清闲,我还真就不知道呢。这些天始终在瞎忙,忙着写我的长篇小说,从而导致我只记得今天该上什么班,别的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有人说这是专注的精神与境界,但在我看来,自己纯粹就是个傻子。

  平常情况下的周一,哪次不是琐事缠身,累得不行?要么跑到腿疼,要么聊到嘴疼,腿与嘴的受累,正是保安行业的特性,不足为奇。而这个周一,由于是端午佳节,是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公立幼儿园也是要放假一天的,故而,我也借了个光,享受一日之闲。对于保安来说,虽然没有正式的假期,但我之前就已经说过了,看少有人进出的岗,又与假期何异呢。

  我这个人很怪,凡遇节日,无论大小,都不上心,即便是在中国倍受关注,倍受瞩目,影响力非比寻常的的农历春节,我也不上心。记得以前我小的时候,还知道吃喝玩乐这几样嘞,可现在长大了,居然连这几样都不以为然了,以至于常有人讲我成长了一岁,也便成熟了一岁。

  我却笑而不答,怕对方嘲笑我“虚无主义”、“颓废主义”、“过度现实主义”的极致。“虚无主义”和“颓废主义”倒是很好理解,那么“过度现实主义”又是何意呢?简单地说,现实过头,便是虚无,就跟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乃一个道理。一个人,越往上走,越往深学,才越知自己的渺小,宇宙的博大。

  另外,我讨厌“长一岁”这个说法,我更喜欢“老一岁”这个说法,只是春节期间这么说总归不太好,谁让老与死是近亲呢。但我常常慨叹自己已老,以至于对春节就更加不上心了。

  言归正传,还讲端午。由于是周一,按照规定,我自动调到最喜欢的午班上去了。一早起来,上厕所、洗脸,然后回到寝室,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好一顿问候。我跟其他人还不一样,问候极其简短,因为是单发的,而非群发的,单发若还要我逐个长篇大论,我怕自己手会骨折。

  我丝毫不认为自己的这种做法是没有诚意的表现,相反,我觉得自己非常有诚意,能够花费时间给一些网友送去问候,这本身就是一份诚意,谁要说这不算诚意的话,那么我也无话可说了。

  鉴于我的诚意,我也得到了这些网友的回馈。这类有关节日的问候与寒暄,其实就是在借节日之气氛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进而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在网络世界里认识的所谓好友,通常要聊,倘若长时间不聊,情分就会减退。此与现实生活中结识的朋友又完全不同,即便有日子不聊了,情分仍在。

  网络世界的本质,真假难辨,我也曾迷蒙过,可后来也就澄明了。看头像,诉真情,怕是连自己都不尽然相信,无非是一种憧憬,一份幻想,一点消遣。

  诚然有趣的是,每逢佳节,一些诗词文章群里的才子佳人们便会借题发挥,乘兴而书,或文章,或诗歌,或古诗,或古词,可谓是接踵而至,层出不穷。我也不晓得他们都是在什么时候写下的,反正当正日子来临,便会发在各种群组里,就好像足球比赛里的观众席上那数以万计穿着统一着装,喊着统一口号的观众排起的'人浪,一排坐下,又一排站起,还不忘高举两张坚硬的,色彩鲜明的,似乎永远不会褪色的,永远不会锈住的牌子,其中一个牌子上写着“庆端午”,另外一个牌子上则写着“忆屈原”。

  我没有写,也没有为他们之所作所为鼓掌叫好,哪怕是最简单的赞美都没有。我不想违心做事,既然不曾细心阅读他们的作品,且读之有慨,也就没有做任何评价,我既不想欺骗他们,也不想欺骗我自己。

  那类东西给我感觉未免千篇一律,无非是对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直到恨恨而死的屈原的悲壮的痛诉与呼声。说句不当说的话,屈原的精神的确是顶了不起的,然而后世之人为纪念他所作的文章,除了敬仰他的精神,亦不乏另外一个含义,那就是借屈原映射自己,怆然喟叹,自己又何尝不是个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人呢?

  我记得辛弃疾曾写过两篇《北固楼》,其中一篇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句如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阕词表面上是借登临北固楼抒发对孙权的钦佩与赞美,敢于直面对抗曹操的英勇无畏之决心,恪守父兄基业,坐断东南,独霸一方,与曹刘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可实际上呢,也是在气恼自己未能得到重用,愤恨当权者的平庸与怯弱。

  若非这类诗词读多了,也断不敢直抒胸臆,振臂高呼——纯粹的文人,终归是羸弱的!

  偶翻微信上的朋友圈,见一位网友姐姐发了一篇自己写的诗作,题为“一曲《离骚》,借问九天”,内容如下:

  昏君无道害忠良,

  报国无门恨楚王。

  天问离骚沧浪水,

  至今吟唱汨罗江。

  我看罢,当即点了个赞,非由心,仅礼貌尔,并留下了几个字的评论,“今天写屈原的文章,比包的粽子还多。”并附上两三个表情。

  她很快就回复了我,就一句话,“闲着没事,写着玩。”

  我没有再说什么,因为我很清楚,很多人的精神和抱负是被压抑着的,被谁压抑着?被自己的身份压抑着。但凡写文章的,都是有思想,有精神,有抱负的。所谓的玩心,只因他还没有登高一呼的资格,策动舆论的能力,索性故作谦逊,以玩心自遣,以玩心自嘲,以免被人讥诮冷啐,“你算什么,装什么权威!”。

  纵观古今,凡郁郁不得志者,选择的路通常只有两条,一是屈原,二是陶潜,再无第三类。

端午节随笔8

  端午节那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奶奶家过。

  上午,我们去买来艾草,把艾草分别插在窗户上、阳台上、门口、花瓶里。每家每户还把艾草晾晒在院子里,房前屋后。整个小区都好像绑上了一条条绿丝带,都好像沉浸在浓浓的艾草香里。艾草代表着驱蚊除虫,驱灾避难。

  中午,大家们都给小孩系上五彩绳。五彩绳由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织成,分别代表着水、金、火、木、土。五彩绳在每个地方都有着许多不同的名称,长命绳,避难绳、快乐绳。五彩绳有的系在手腕上,有的系在脚上,有的系在脖颈上,寓意着人们能够强身健体,长命百岁。

  下午两点,大人小孩都要洗一次特殊的澡。洗澡水由艾草、鱼腥草、毛苦草等十几种植物熬成。可以保佑洗了的人来年不长东西。

  晚饭,桌上的菜十分丰富,但是有几种是必备的。鱼:寓意着年年有鱼。鸡鸭:寓意家畜兴旺……

  吃过晚饭后,去买香包是小孩子们最开心、最期待的事情。大街两旁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香包。香包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心形的,有圆形的、有三角形的,还有许多说不出名来的形状。香包大的.有脸盘那么大,小的只有大拇指一般大。香囊里装的东西也不一样,有的装小巧玲珑的玩具,有的装小零食,有的装芬芳扑鼻的小花草。香包代表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

  家乡的端午节别具特色,令人难忘。

端午节随笔9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星期六,也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而明天是星期天,又是父亲节,当端午节遇上了父亲节,可以说是难得的巧合。粽子飘香,雄黄酒浓。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家家户户在挂菖蒲、悬艾叶,薰苍术、焚白芷,佩香囊、戴香袋,赛龙舟、跳钟馗的时候,总是免不了要联想到爱国诗人-----屈原。尽管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传统影响的式微,端午节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只是简单的吃粽子;但日历上“休”的字符还是提醒人们,这合家团聚的一天,是为了纪念一位爱国诗人而传承千年的习俗,昭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力量源泉。

  近日,笔者查阅资料得知——端午节的传说之一,就是为了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当我读罢孝女曹娥的传奇故事,不仅让人回肠荡气肃然起敬!一名只有14岁的女孩子,也就是刚上初中的年龄,该是凭着一种对父亲多么强烈的爱,让她在父亲溺于江中17天之后的五月五日(农历),自己竟然也投江救父!也许是曹娥对父亲真挚而炽热的爱感动了上苍,5天之后,曹娥竟然真的找到了父亲,平安上岸!

  人们常说:女儿和父亲是前世的情人。民间也流传着“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的说法,无不体现出父女情深!在端午节的浓浓节日气氛里,收获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和感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父亲节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母爱是伟大的,父爱也同样伟大。“父爱如山”,当端午节遇上父亲节,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屈原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今天我们过端午节,更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有人说:“端午节是南方人的节日,北方人都不过端午节。”笔者对这样的说法不敢苟同。据悉,在中国北方的很多地方,现实条件所限,不可能举办像南方长江边上很多地方每年端午节“赛龙舟”的大型庆祝活动,但是,即便如此,在绝大多数北方地区,端午节都有吃粽子、挂香囊、插艾叶等传统习俗,民间还有戴五彩绳的说法,老人将五个颜色的绳子拴在孩子手腕脚脖上,为孩子祈福,像这些淳朴的端午节日习俗依然保留完好,这无疑是值得欣慰的。今天我们过端午节,就是要牢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不能丢。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全国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端午习俗,通过端午节的系列纪念活动,传承民族精神,凝神聚气,共筑中国梦,在多种文化思潮激荡的今天,显得尤为必要。

  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喝雄黄酒最正统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投汨罗江的楚国大臣屈原。如今,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还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不管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还是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和父亲节都承载了满满的爱——对国家的爱,对亲人的爱,对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对具有千年历史的端午节陡生一份亲切。

  众所周知,贵族出身的屈原,背负着家族的荣耀、父辈的期许,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为实现心中的“美政”,他怀抱着报国忠君的赤诚,辅佐怀王举贤授能、变法图强、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恢复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盛景;却因为触动了腐朽贵族的利益遭到诬陷和诽谤,最终被昏聩的怀王疏远并放逐。

  然而,屈原并没有沉溺于个人的`不幸不可自拔,而是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傲骨从容适变,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的正气慷慨以赴;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悲悯苦难的人民,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追求济世安邦的路径。最终,在郢都陷落、复国无望的境地中,怀抱着国破家亡的绝望心情,自沉于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今天的我们,就是要以这种“家国天下”的情怀,担当起伟大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以肩扛千斤、背负万石的担当、以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追寻,坚定信念,迎难而上,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追求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终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两千多年前,这段记述在《大学》里的文字,阐明了只有提升个人修养,才能管理好家庭,从而治理好国家,最终实现天下太平,从而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串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种被称“家国情怀”的情感,奠定了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梦”,正是爱国精神的不变传承和“家国情怀”的最好表达;而要想让梦想变成现实,就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起全社会全民族的力量。因此,我们在吃粽子、划龙舟的时候,更要缅怀先贤的高风亮节,传承这种忧国爱家的伟大情怀。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已经把清明、中秋、端午确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无疑是标明了我国从国家层面上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坚定决心,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如何把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当端午节遇上父亲节,我们不妨把它当做一次东西方文明的有益碰撞,因为,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家人,是没有国界的人类最美好的。

端午节随笔10

  据幼儿园的老师说,端午节期间,杭州的传统是要吃“五黄”的。女儿很认真地告诉我,“五黄”就是指黄鳝、黄瓜、黄鱼、蛋黄、黄酒。都是鱼米之乡的时鲜菜品。

  为满足女儿的愿望,我去买了“五黄”,并亲自下厨,亮出看家本领。平时,这样的机会不多,大多是妻子掌勺。不过,我们时常到农家乐或杭城的大酒店吃饭,弄个把特色菜,我还是有素描、有功底的啊。呵呵,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

  葱爆黄鳝、凉拌黄瓜、雪菜蒸黄鱼、蛋黄南瓜,再加三只梭子蟹、三只栗子火腿粽,半斤黄酒。这就是我们一家三口的端午节家庭菜肴。

  家庭小酌,其乐融融,人生一趣也。

  说到端午,不得不与女儿说两个有趣的人。一个是中国历史上忧国忧民、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屈原,在封建社会的.结局是一跳了之,投入汨罗江。另一个是祖籍在我们浙江东阳(我刚知道,与我的祖籍同属金华地区、牵强附会、攀附哦)、立志革新、有着如仙鹤般纯净(即便600万美圆的贿赂款被其家人收受,对于朝闻道、夕死可以的卢武铉来说,也是瑕不掩瑜)的韩国卢武铉前总统,在现代所谓民主社会的结局也是一跳了之。

  历史上的韩国,与我们同文同种。今天,他们也还是刻意纪念端午节的。从今往后的每一个端午节,韩国还将要纪念卢武铉前总统。

  看来,政治人物的归途,真的有点象卢武铉所说的“都是命”,还不知道韩国今后还会不会再有著名人物去学习这两位,也来个著名一跳。尤其要注意明年的端午节,会不会有伟人或明星去模仿?

  现代社会,模仿成风,如轰轰烈烈的“超女”运动。不过,一跳了之最好就不要轰轰烈烈地去模仿了。

  明天就要开市,不希望股市在6月份也学两位,来个著名的跳水或跳崖。我们中的大部分散户,还企盼在端午节吃过“五黄”后,6月份能在股市搏点黄金。衷心希望大家能如愿。

端午节随笔11

  这天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人们包粽子、赛龙舟,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在我们家的端午节可都是充实又温馨的哦!

  记得那次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端午节的气氛,但是一般人的家里总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时候出去赛龙舟,那多没意思!我可不想这样过每一年的端午节,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时候,脑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来了,何不来个自己创作粽子的比赛呢。说干就干,我抓紧时间,把表姐表弟和小伙伴全都都召唤来了,开始了,我们手忙脚乱,乱包,有的嘛,包个饭团,有的嘛,包个寿司,还有的嘛,东破一个西破一个。我想:这也叫有创意我可不想像这样的创意,我嘛,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一个好点子,我简单做了一个爱心,别人看了看我,都很惊讶,“这就是好点子”我不管他们说,自己忙着做。

  粽子蒸好了。妈妈来看看我们包的粽子,我连忙冲上去:“妈妈,在这天的端午节上,我想送你个礼物!”我从身后拿出了这个粽子“妈妈,这是给你的,感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谢谢你给予了我生命!”妈妈看了脸上流出了晶莹的'泪水。爸爸走过来,对着大家说:这天的粽子大赛,馨予获胜了,我们要感谢自己的妈妈哟!

  在这次端午节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妈妈!端午节,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一个温馨充实的节日。多么完美的端午节阿!

端午节随笔12

  当街市上的菖蒲艾叶映入眼帘的时候,我竟然有一种突兀的感觉。自问:该是端午节了?

  农历五月初三,父亲就不停地来电话,询问上初一的女儿方语的放假日期,又说些鸭子与粽子的事情。此刻,我心事重重。

  妻子却显得忙碌,她在为端午节作准备,说是难得这一天休息,千载难逢。她的心思是,在家里做些好吃的,好为一家三口营造出一份节日的氛围。我看着她无比得兴奋,竟然无言。

  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父亲又来电话了,言语失落,“不能来的话,就明天早上来向塘接一下粽子和鸭子——你还没下班?都听到汽车呜呜的声响了。”

  我急忙回道:“不,明天一大早建珍带小方语回去吃中午饭。”

  而妻子知道我的安排之后像个孩子一般撅着老高的嘴唇,“我的行程要你安排呀?!”

  我习惯性无言,沉默。

  五月初五的一大早,我依旧心事重重地踏上了上班的路途。可喜的是,在半途中接到了妻的一个电话,她嘱咐我剩菜得在锅里热透了再吃。于是,我笑了!

  早餐是在班与班的间隙中吃过的,想不到街市上还能买到拌粉。我在车队里领了两个粽子和一瓶纯牛奶,琢磨着中午吃。可中午下班时却被同事罗宏叫进了“红星餐馆”。他正一头冒着大汗大口大口地吃着猪血粉,然后转身朝厨房内叫了一句:“老板,来两碗炒粉,两碗。”

  “一碗就够了。”我放下粽子与牛奶,“用菜叶子炒。”

  “不,两碗。”

  “我吃不了两碗。”

  “我要吃。”

  我张大了嘴巴,“你也真能吃,大过节的吃一碗猪血粉一碗炒粉。”

  罗宏只是嘿嘿地笑,“大过节……咱俩过……”

  我也跟着笑了。

  “也是,你们公交车司机没有年节,够辛苦的!”不想老板娘喟叹了一句。

  整个下午,我都是趴在床上玩弄着手机。晚上八点多钟妻子与女儿回来了,也带来了母亲包的粽子煮的咸蛋。妻子将东西往餐桌上一搁,“你妈嘴巴上生了一个肉丁,不知道是什么?”

  我紧张了起来,“那带妈去看看呀。”

  “你弟会带去的。”

  于是,我又急忙打电话给小弟迎春。这时,小方语看见地板上有一条小小的毛毛虫在爬行,尖叫道:“爸爸,有虫子。”

  “你自己处理啊。”我不屑道。

  “不,不敢。”小方语两手一撒。

  看着小方语紧张的`有些搞怪的表情,我忽然意识到什么。这个端午节,我与妻子是不是没有像母亲一样缝制香囊送给她,用于驱虫避邪。小时候,母亲除了包粽子,还发红色的鸭蛋与五颜六色的香囊给我的。蛋,是用来找对手碰碰乐的。香囊里包着菖蒲艾叶之类的粉沫,还撒上些雄黄,馥郁纯香。

  看我,这个端午节过的……

端午节随笔13

  去年的端午节,虽一个人在家,可传统习俗不能丢。

  天刚蒙蒙亮,早市上的节日气氛就营造好了。有沸腾在锅里的的粽子,粽香袭人;有带露珠的艾蒿、菖蒲,小贩早已捆好了,一小把儿一小把儿的摆放在路边,湿润清香;有花花绿绿的纸葫芦,是现代工艺制成,颜色传统,漂亮,但很娇贵,只能手提,不可抓碰;香荷包、五彩线更是应有尽有,目不暇接,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

  我用一元钱买了一把艾蒿与菖蒲,花两元钱买了两个粽子,又花了两元钱买了一对儿纸葫芦,这个端午节就办置齐了。

  或许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了,或许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现代占了上风,人们便越发得懒惰了,你随便可以找到没时间的借口,节日也就变得这样简单了,仿佛成了一种形式。

  任何事物都带有两面性。现在过端午节,虽省去了采艾蒿,包粽子,折纸葫芦等环节,让过节便简单容易了。却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节日表面的味道登峰造极,而节日灵魂的味道则清淡如水。更多的人,也包括自己,只知道端午节年年过,对于端午节的来历及传统习俗的了解,则知之甚少,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祖宗留下的传统,就在自己的手上淡化了。

  回到家,见时间还早,我打开了电脑,要为端午节寻根求原,让自己过一个真真切切的,不流于形式的端午节。

  我了解到,我国的汉民族,称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而端午节的来历有诸多说法,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伟大,诗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至于挂菖蒲、艾叶、纸葫芦,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传说,屈原受朝廷迫害,于五月初五自尽投汩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线、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但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并有唐代诗词《端午》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另,东汉《风俗通义》中,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掌握了理论依据后,我起身虔诚的把艾蒿、菖蒲、纸葫芦挂在门楣,凝视数秒后,带着对屈原的敬畏之心吃下了粽子。伟大的诗人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诗句,仿佛就在我耳边环绕。

端午节随笔14

  小时候的我,眼里的美好似乎只有春节,春节时的无忧无虑,春节时的走亲访友,春节时的那一串小鞭炮。端午对于我而言,似乎只是一个舶来词,因为我家压根儿就不把它当一回事,每年它匆匆忙忙地来,悄无声息地走。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变得怀旧,也就开始重拾了散落在身边的传统文化,端午就这样被悄悄地激活了。重视端午,在我的记忆中,也就有了这么几回。

  端午记忆之一:那套黄黄的虎皮衣

  儿子的降生,我们一家人开始忙碌了许多。尤其到了那年的端午节,那时的我似乎还很不懂事,也不知道那些个玩意儿。记得妈妈回了一趟老家,拿回来许多东西,什么虎皮衣服,什么虎皮裤子。母亲瞧见我疑惑的眼神,连忙走到我身边说:“这些衣服就是给小孩子穿的,这样那些蛇虫八脚不会来咬了。”我半信半疑地看着母亲,一会儿给儿子洗澡,一会儿给儿子更衣。说也奇怪,那套虎皮衣裤穿在儿子的身上是那样合身,那样帅气!那年夏天,许是虎皮衣裤的庇护,许是我们的心里作用,儿子平平安安地度过了第一个炎热的夏天。从此,端午在我的心中便与黄黄的虎皮衣裤维系在了一起。

  端午记忆之二:那片长长的菖蒲叶

  20__年搬了新家,底楼的那户人家非常重视传统节日,每逢节日都和他家的祖宗提前见面。我记得那年的端午,他家早早地在大门的门框上方挂上了艾叶和菖蒲。上楼、下楼时分,我总是不自觉地瞄上一眼——哦,端午要来了。也许是耳濡目染的缘故,端午那天上午我趁送儿子笛子班的时间,来到了吉水菜场门口,巧遇了卖菖蒲的老人,于是,那根长长的菖蒲就来到了我家。我央求了老公半天,才同意给我在门框上方订一个小小的钉子。像得到奖品的孩子似的,我满心欢喜地拿着菖蒲,小心翼翼地爬上凳子,把它恭恭敬敬地供奉了起来,心里自然也默默地祈祷:全家老小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端午记忆之三:那个暖暖的下午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在我的老家,稍微上点年纪的妇女都会包粽子,我的'母亲自然也不例外。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全家都去乡下。听说我们回去过端午,前一天晚上,母亲就开始准备粽叶、糯米和各种食材。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一片叶子,将这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些糯米,再在中间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把多余的粽叶包过来,用线把叶子捆好。一来二去,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结实又漂亮,活像一个个胖娃娃在睡觉。不多时,那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不用说,那个暖暖的下午也就在我的心中驻足。

  那身“时尚”的虎皮衣裤,那根长长的菖蒲艾草,那个香甜可口的粽子,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共同描摹了一个甜甜的端午记忆。

端午节随笔15

  中国有很多独特的节日:傣族的泼水节、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数农历5月5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有的。不愿看见国家灭亡的屈原投江而死,人们将食物投入江中祭奠屈原。为了不让鱼虾吃掉食物,人们便将食物用粽叶包裹,在5月5日划着龙舟将粽子投入江中。慢慢的便演变成了赛龙舟,吃粽子。

  赛龙舟是我喜欢端午节一个重要原因。看龙舟的河边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许多人。我不慌不忙的从口袋里拿出看比赛的秘密武器——高倍望远镜。看!几十只龙舟如挣脱了链锁的猎犬,向他们的猎物——终点飞奔而去。一只红色的龙舟脱颖而出,把其他龙舟落在后面。突然!一只蓝色的龙舟奋力直追,一下子超过了红色的龙舟,红色的龙舟不肯善罢甘休,两条龙舟龙争虎斗,把其他龙舟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其他龙舟望尘莫及。

  我调节了望远镜的倍数,只见两条龙舟上的`队员个个汗流浃背,但他们还是随着鼓点的节奏奋力的向前滑,河水和汗水混合起来滚了下去。每个船上唯一的打鼓人为了激励队员,也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打鼓,而且每打一下就大声的喊一下,喊声振奋人心,队员划得更起劲了。看着如此振奋人心的画面,观众沸腾了,欢呼声,叫喊声震耳欲聋。我也心里想:这比过山车更加刺激。最终,红色龙舟以大约1米的优势赢得了这场比赛,我不经心想:蓝色的龙舟输得太可惜了!

  端午节,还要吃粽子,吃鸭蛋鸡蛋鸽子蛋。早上吃,中午吃,晚上也得吃。端午节这一天,全家除了很小的孩子,都要吃粽子。蛋可以不吃,但粽子必须吃。还可以叫外婆或奶奶,给你挂一个蛋囊,里面装个鸡蛋,饿了就拿出来吃一下。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相关文章:

端午节随笔06-12

端午节随笔(精选15篇)06-15

端午节随笔精选15篇06-15

端午节随笔15篇06-13

端午节随笔(15篇)06-13

端午节随笔13篇06-30

端午节随笔通用15篇06-16

幼儿园端午节随笔06-12

端午节随笔(合集15篇)06-17

端午节随笔(通用15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