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断舍离》读书笔记

时间:2021-09-14 09:33:4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断舍离》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断舍离》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断舍离》读书笔记

《断舍离》读书笔记1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都在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不过相信很多人都感觉,光是心里明白并刻意进行训练,往往很难看到实际效果。所以,我们应该从内在、物品以及场(空间)这三个方面,多角度强化“当下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会在各种情况下重新审视关系,将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这便是自立,自由、自在的境界。自在力能让我们获得以真实的自我充分享受人生的能力。

  所谓自立、自由、自在的境界:

  ·自立:辨明关系的本质,面对任何事情,都能采“自己提出要求,自己开始行动”的姿态。是以自我为轴心的我。

  ·自由:正因为已经确立了自我轴心,必要时,也可做到以他人的观念为轴心采取行动,灵活应对。是临机应变的我。

  ·自在:不被善恶、正误等二元论或其他不必要的观念左右,接纳本原状态下的思维、感情、感觉,胸襟宽广。是能够俯瞰的我,以及对伟大的事物心怀感恩的我。

  从中获得的自在力是:

  ·一种给我们带来好运的力量。使我们在必要时邂逅必要的知识与人际关系。并带来一场生活革命。

  ·一种让我们在好运中得益,在厄运中学习的智慧。

  ·一种令我们超越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与期待。实现心中真正渴望的力量。它让我们成为决心与勇气兼备的乐观主义者,积极参与(提出要求、意见,奉献)自己。周围和社会的事务。

  □那么,烦恼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总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对他人做各式各样的期待。面,那毕竟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反馈回来的结果往往并不符合预期。如果能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烦恼自然相应减少,可做到这一点对我们而言却那么难,这就是人性。

  □造成心灵的耐力水平、免疫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有以下三个—一

  ·自我肯定感的欠缺。·无意识地以他人为轴心。·自我限制。

  □通过对物品这个心灵的外显的精挑细选,获得开放流通的精神状态。

  切勿思考过度,光说不做。问间自己,是否对外界的信息囫囵吞枣,处于以他人为轴心的状态?又或者,是否已经对某件事物过分在意,以致疑心生暗鬼?当前,自己的身体.是否愉悦,心灵是否得到了滋养?“莫信、莫疑,去确认。”

  □想改变命运,自由自在地度过人生,需谨记以下三个要点:

  ·丢弃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事物——实践断舍离。

  ·喜欢自己——自我肯定。

  ·人生虽偶有艰难,但依然充满乐趣——俯瞰和解释。

  □当你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或是思考该如何改变环境时,如果对现状持有否定态度,那么这种否定态度将对心灵产生更大的影响。,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对现状的不满上,习惯于“部怪这个,才实现不了愿望”的消极思维,说明你正处于视点低,视野狭隘的状态。因为你将自己束缚u那个环绕自己的狭隘世界之中,才看不到那些幸运的部分,要感恩现状,将焦点放在希望上。

  □断舍离表面上看是将住所里泛滥成灾的物品精挑细选、去芜存菁的过程,但它真正的意图是要将潜意识的状态落实到物理层面,重建将不愉快的生活恢复愉快的机能。换言之,我们的身体可以在无意识下自动运转维持健康状态,同样,如果住所也能自动运转令环境时刻保持整洁,该多理想啊!

《断舍离》读书笔记2

  20xx年是特别不一样的一年,感觉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事,乃至整个全球都发生着难以预料的变化,不知不觉20xx年元旦就要到来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选择拜读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这本书,此书是20xx年出版的,到20xx年已第39次印刷,为何这本书如此的受欢迎?令人不禁好奇,刚读到了第一章,那种茅塞顿开的舒适感就铺面而来。

  什么是断舍离?断,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进入。舍,是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或者借用张德芬序里面的金句,便于理解,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打消“多就是好”的念头。凌乱的物品和混沌的内心,一下子找到了整理的方向。

  断舍离和收纳术的明显不同的地方,前者以我为中心,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且是把时间轴锁定在现在,活在当下,不是聚焦于过去和未来。

  如果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大前提是要保障健康与安全,杂乱的环境影响健康,也不利安全。所以只选真正必需,选东西的关键,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从通过“看得见的世界”的变动,让“看不见的世界”一起发生变化,工作和生活当中,扔掉多余的信息,只选择自己能付诸行动的信息,让头脑解脱出来,思维更敏捷。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看不到的空间里只放7成物品,看的到的空间只放5成,展示的空间只放1成。让拿去物品的时候精简到只遵守一个动作原则,如拿咖啡杯:开橱柜-拿咖啡杯-关橱柜,如取扭力扳手,开盒盖-拿扭力扳手-关盒盖。

  作者通过举例来说明,整理了不需要的杂物后,生活发生的各种好的变化,因为个人有点喜鹊属性,不太喜欢扔东西,于是家里的东西逐年增多,而《断舍离》是让自己从加法转向减法,学习通过不断地拷问自己的“断”与“舍”,挑选出与当下的自己最相称的物品,精挑细选,家里的物品能尽其所用,数量自然减少了,空间也渐渐变大了,东西少的话,就不需要整理啊收纳什么的了。

  活着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断舍离”强调活在当下,选择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舍弃废旧物品,释放心灵,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它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清爽而有品质。如果这正好是你所向往的,那么你可以试试这种方法。

《断舍离》读书笔记3

  这本书虽然是在讲物品整理,但却胜在没有落进整理物品具体方法的藩篱中,而是从意识和理念层面,借助瑜伽中的“断行”、“舍行”、“离行”,对面对物品时,人们的心理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和调整。

  随着时间的积累,房间中堆积的物品会越来越多,有对我们而言意义深刻的纪念品,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有为了应商场打折的气氛拿下的战利品,还有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愤怒、委屈而糊里糊涂收入囊中的安慰品……这些东西对于我们真的全部有用吗?作者山下英子用她“断舍离”的理念让我们沉静下来去重新审视。

  “断”=断绝不需要的物品进入房间。

  “舍”=舍弃家中累积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身处宽裕而自在的空间。

  乍一看,好像挺容易的,但深究下去,发现最难做到的就是时时刻刻以“自己”和“现在”两个轴去不断审视物品。无论是“断”,亦或者“舍”,最重要的就是反复问自己这个东西对于现在的我到底有用吗?是现在就能用还是仅仅只是未来的某个时候或许才会派上用场?是为了填补内心匮乏的安全感、满足别人对高品质生活的定义、遮盖心中的自卑情绪,还是真的为了自己才留下这件物品?面对物品,其实就是在面对自己!原本以为堆积在墙角或塞在柜子深处的一件件东西只是由于自身的懒惰,亦或缺乏收纳整理的方法,当真正着手面对时,才发现他们背后隐藏的心理因素。需要克服的不是收纳方式的缺少,而是没有勇气丢掉物品背后的真正原因。

  所以,运用“断舍离”去清理物品,不单单是在整理凌乱的房间,而是在对内心的情绪和感受进行着梳理和调整。对曾经发挥重要功用而如今已退居二线的物品说声“谢谢”,对冲动购物却搁置墙角没有很好施展其用武之地的物品说声“对不起”,然后再去舍弃,或许就会容易很多。

  用“自己”和“现在”两个轴不仅能帮我们整理物品,甚至对于身边环绕的人和事都可以进行重新审视。一段感情明明看到了隐藏在看似和谐景象下的问题,却像鸵鸟一下将头扎在地里装聋作哑,维持表面光鲜而不敢面对。陪伴你的朋友曾经和你有无数的欢声笑语,而现在却由于生活轨迹的不同,待人处事的方式有了巨大差距,却硬要佯装以前的美好硬着头皮坚持见面。()一件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你已经看到了方向的错误,却为了害怕经历更改路线的巨大工作量和承担的责任而继续沿老路前进……对于这些,静下心来,用“自己”和“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其实我们都能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的只是坦诚和勇气,去面对存在的问题,断绝已不合时宜的关系,积极做出调整,脱离对过去、对他人的执着。

  在践行了的“断舍离”后,你会发现屋子的内部空间变得开阔和清爽,内心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和强韧。执着于外在的人事物,不能让我们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而将关注力聚焦于自身,精力放在当下,才能换来生活的真正轻盈。如此这般,快乐和幸福便会如期而至。

《断舍离》读书笔记4

  初识断舍离是在家休息待产的时候,我不想整天焦虑,所以自己找点事情来做。本以为这本书是讲收纳的,没想到,理清楚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是最低层,借助整理理清楚自己的内心,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才是最高层次的断舍离。

  断舍离这三个字其实应该分开来看,第一个境界应该是舍,也就是扔东西,扔东西有这么难吗?答案是yes!乘着怀孕在家,我先从自己的卧室开始把自己不穿的衣服全部整理出来,不好的全部扔掉,还有些几乎是崭新的衣服拿去送人。在扔东西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冒出一个观念,哎呀这个衣服买的那么贵,扔掉真可惜,可是呢放在家,我又怎么都不会再穿了,这就是我们在断舍离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东西怎么都扔不掉。在你开始收拾的时候你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觉得扔掉可惜,或者安慰自己说先放着吧,以后说不定会用到,又或者嫌麻烦,根本就不想开始收拾。

  断舍离令人佩服的地方在于这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这句话怎么理解?当你把家里不用的东西全部扔掉的时候,你还会觉得收拾是件困难的事吗?我刚开始扔东西的时候根本不敢在婆婆当面进行,我都是偷偷收拾,然后等到要扔掉的时候,再去喊他们过来看看有没有不能扔的东西。刚开始,婆婆还会说哎呀这个不能扔,那个是长辈留下来的,或者说扑克牌扔了干嘛?后来她似乎已经习惯我在家扔东西了,哈哈,那段时间,家里只要少了东西,老公就会告状,肯定是高田拿去扔掉了,为此我是没少背黑锅。但是后来我神奇的发现,婆婆也开始扔东西了,她居然把家里虽然没用,但是也绝不会碍事的两个靠枕扔了,为此我开心了很久。

  断舍离的观点认为,如果周围的人顽固的不想收拾,那么你就从自己做起,愉快地扔东西,周围人也必然受你的感染,大胆地扔东西起来。如果你的父母还在骂你乱扔东西的话,请告诉他们现在房价那么高,家里的空间用来放这么多垃圾多不划算啊!

  虽然我说的很轻松,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扔的掉东西,就连我的好闺蜜@Gardensister家里还放着初中的一些杂物,每次想扔的时候总会想起小时候的时光,舍不得扔掉。怎么扔?这是断舍离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因为你必须首先把家里多余的东西扔掉,才有必要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收拾工作,比如打扫,清理,或者用收纳箱等工具进行收纳。

  扔东西有两个思考维度:

  1、是我与物品的关系,很多人东西扔不掉的原因在于,这个东西根本不坏啊,还能用啊,或者这是个好东西,买的时候还很贵呢等等,这些观念的偏差在于,你把物品当做考虑的中心,而没有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你要问自己,这个东西我还会不会去用?!如果不用,那么再好再贵的东西也必须扔掉。慢慢来,不要着急,昨天晚上我还很不情愿并且一咬牙一跺脚,把几只很好的口红扔掉了,即使再好的牌子,再有意义的东西,你如果不用它,那还是必须扔掉。这就好像旧社会大户人家不受宠的偏房,虽然得不到宠信,但是又得不到自由,那得有多大的怨念啊。物品也有自己的怨念,你虽然把它放着,可是你从来都不宠信它,它该有多寂寞。所以要么扔掉,要么送人,让它流通到该去的地方,这才是对它来说最好的结局。

  2、是从 当下、现在来考虑问题。当你开始扔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脑子经常会冒出一个声音:留着吧,说不定以后会用到呢。老实说,在断舍离之前我连数年前的购物小票都舍不得扔,每次我想扔的时候我都会想,万一人家看到我的地址怎么办,这样扔太不安全了,以后再说吧,或者说留着吧,以后还可以看看以前到底买了哪些东西,把钱花在哪了。事实上,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打开这些小票看过。所以你必须把能量收回来,放在当下,物品必须在当下就有用,就是必需的,而不是骗自己说以后会用到。当然或许有些东西,一年会有那么几天确实用得到,可是为了这几天把他们留着太不划算了,浪费过多的能量。当然,有些人是相反的,他们把能量放在过去,初中时代的东西,以前谈恋爱写的情书,或者过生日朋友送的礼物等等。就我而言,我经常在收拾到20岁生日同学送我的礼物时,我就感觉很不通畅,总觉得这是小伙伴的心意,虽然一点用处没有但我还是舍不得扔,就这样放在书橱,浪费了太多的空间,现在我会表达自己的谢意之后,决绝地扔掉。断舍离的观点认为,扔东西的时候要说:对不起和谢谢你。对不起我不需要你了,谢谢你的陪伴。跟那些你准备扔掉的东西做个告别,愉快地分手吧!

  关于断舍离,想说的太多,下次再来说说,如何去“断”以及断舍离给我的生活带来哪些副产品。我希望朋友们在等我更新的这段时间,把家里的东西先扔掉一批,在不断扔东西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决断力和选择力不断提升。如果实在扔不掉,没关系,教你们一招,把那些让你们犹豫要不要扔掉的物品拿一个箱子装起来,如果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之后,你一次都没打开过,那么你就可以毫无负罪感的扔掉了。加油,给自己一点动力,收拾屋子从扔东西开始!

  高田, 坐标:江苏扬州,体制内文艺女青年,个人公众号:高田财女日记。新晋辣妈,喜欢写读书感悟和生活哲思,致力于减轻职场新人的成长痛苦。

《断舍离》读书笔记5

  所谓的断舍离也可以比喻成新陈代谢,身体需要新陈代谢,物品需要新陈代谢,精神更需要新陈代谢,而我们很多时候,被物欲、执念所羁绊,在内心深处总是给自己找各种不想改变的借口和托词,无论家里物品还是精神,都把自己搞的像只貔貅一样,只进不出。人的身体、家里物品和精神都需要定时做些减法,清理掉负担、毒素、坏情绪,从必要——适用——愉快三个纬度考量,逐渐改变生活习惯,放松脚步,舒适前行。

  我觉得在一个家庭里,对于断舍离式的对物品的丢弃和整理,也不用过分执念断舍离,毕竟家庭其他成员的思想意识能否达到同样高度非常重要,在生活中,先从自己的物品自己做主为原则,毕竟我们的家庭是个多维度的空间,其他人的生活习惯也要尊重,过分的对所有人的物品搞断舍离,也是一份执念

  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几乎没有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到释怀,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如何放手,才能坦然地接受烦恼,甚至衰老、病患和死亡。

  “断舍离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我们坦然接受自身的、珍爱之人以及真爱物品的离开而进行的训练

《断舍离》读书笔记6

  断舍离和单纯的扫除、收拾不一样,并不是以“很可惜啊”、“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换句话说,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如果只是把用不上的东西放进垃圾袋再扔进储藏室的话,那不叫收拾,那不过是把东西改变一下形态换个地方存放而已,是移动。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也是在时时更新着。所谓时时更新,就是说我们要不断进行更换。如此一来,只要认真地收拾下去,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把东西搬回家之前认真思考一番,考虑东西现在对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用,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打个比方说,作为回礼,有人送给你一套名牌杯子,你把它原封不动地装在盒子里,放在橱柜的最里面。假设对方送你的是一套麦森②的杯子,而你当下在用的,只是买甜甜圈时的赠品——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杯子。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它啊”,你会回答“太可惜了,这种好东西舍不得用啊”。换句话说,在你的潜意识里,你认为“自己配不上麦森的杯子,我没达到那个水准呢”。你的真实想法,就可以通过物品反映出来。“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筛选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际关系

  就像这样,先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到物品与自己的关系上,之后就能看到通过物品所投射出的自我形象。接下来,还可以慢慢看清,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子。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他都能用那样的东西,穿那样的衣服,那随便拿个东西当礼物送他就行了。”如此反复下去,那么身边就会只留下适量的物品。所谓适量,它的程度会因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职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很难一概而论,总而言之就是会让你有“自己能够掌控”这种感觉的量,包括你能掌控所有在你身边的物品的位置,以及确保它们能够物尽其用。在断舍离里,到了这一阶段,你的家才终于从“仓库”变为声“住所”。在这以前,你的家到处都充斥着用不着的破烂儿,就算你把它们收拾得再整齐,也没有任何意义。实施收纳术应该从这个阶段之后开始。物品要用才有价值。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我们就这样生活在这个“不断涌进来,但却只进不出的水池”里。这样下去的话,水池里恐怕已经浑浊不堪、满是淤泥了吧。我们就像鲶鱼一样,活在这个全是淤泥的环境里动弹不得。要是环境适宜的话,我们原本是能像居住于清水当中的香鱼一般来去自如的,可现如今却因为四处堆满了淤泥而无力游动。也就是说,家里堆满了物品,把本来悠闲的空间全堵死了,我们也因此而不能自在活动。可为什么我们察觉不到这些呢?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只要静止不动,淤泥就会一点一点地向下沉淀。这样一来,不管到底有多少淤泥,最上层的水都一定是清澈的。如果单纯只关注最上面一层水的话,那我们自然察觉不到自己已经陷进淤泥里了。不过,虽说察觉不到,可我们却总会觉得莫名的疲惫,没有精神,原因非常简单——那些藏在清澈的水面下的淤泥越积越多,死死困住了我们,让我们无力动弹。

  淤泥越来越多,有的人可能就会深陷在淤泥里草草度过一生。由于工作原因,我有时会参与一些整理遗物的工作,常常会看到令逝者家属吃惊不已的现象。想着过时的奶奶没准会留下什么好东西,可结果打开壁橱,看见的全都是包装纸、纸箱子之类的东西,或者净是一些收礼得来的尚未开封、满是灰尘的床单,总之就是一些没用的东西,想要的却一点都没有。

  如果非要问为什么人在这种环境下就会静静地不动弹,恐怕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如果乱翻腾的话,好不容易清澈了的上层水面也会变得浑浊不堪。静止不动的话,水就不会浑浊,这样的话还能有点喘息的空间。不过,要是下定决心实施断舍离,就必须得把池塘翻个天翻地覆,也就是得把放在衣柜里、壁橱里的东西全都拽出来,这显然会是个大工程。要开始断舍离,就得把立体的、探得高高的东西变成平面,铺满整个屋子,正所谓“五倍的物品,三倍的灰尘”的状态。如果家人碰巧在这个时候回来了,一定会惊呼:“你干吗呢!你这是要折腾乱了还是要收拾啊!”这可真是让人火大,而你自己也会觉得是在白费劲。这种事反反复复,结果那些淤泥——家里的破烂儿——就没办法一扫而空了。这不就是我们目前的状态吗?破烂儿还可以分三类 让我们把“干巴巴的火腿”——破烂儿再稍微细分一下吧。

  不用的东西

  漫不经心地保存或放着不管的东西,甚至是已经忘了它的存在的东西。是因为一想到扔掉就心怀不安所以就一直拖着没扔掉的东西。

  还在用的东西

  好歹还算是在用,可其实并不喜欢,所以就随便用着。我们会乱七八糟地乱放,毫不珍惜地随意乱用这些东西。

  充满回忆的东西

  因为充满了怀念与回忆,所以总也丢不掉,是拥有强大能量的东西。不用的东西充满了咒语般束缚的能量。它们就好比是会念咒的束缚人的淤泥,就算你真的觉得必须把它们扔掉不可,可结果却一直都没能付诸行动,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你甚至会忘掉它们的存在。在断舍离中,基本上没有“客用”这种观点。断舍离认为,如果家里能成为好好招待自己的空间,那是再好不过了。去高级饭店吃饭,如果盘子缺个口,你一定会不高兴吧?可是,在家里的时候,说不定你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我今天能把多少时间花在断舍离上呢?是半天、1小时,还是15分钟呢?从能用多少时间出发,找出今天想要进行断舍离的场所,这样的话效率更高,而且人也更愿意付出努力。换句话说,要选择的这个场所,即便只是一个抽屉也是可以的,甚至说得更夸张一点,即使只是一个塞满了购物小票的钱包也无所谓。在断舍离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下来的就是碗柜、餐具架之类的看得见的收纳空间了。这些空间从美观上来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再接下来就是一些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了,这种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也就是说要最低限度地放东西。比如我们去美术馆看画展,那些醒目地印在画展宣传单上的极具代表性的名画多半都是单独挂在一面很宽的墙上我们追求的是靠一个动作就能完成。拿出物品所需要的动作,充其量只有打开柜门、取出物品这两个动作总而言之,要有意识地让收纳工具里的东西不管任何时候都能“立起来”,也就是让物品能“自立”。我们家订了规矩,厨房的毛巾要竖着放在四方形的浅托盘里,最多只能放十条,这样,对放进去的毛巾数量可以进行总量限制,而且因为是竖着放的,不用从下面抽取,所以也不会弄乱,不会塌下来。如果是收在抽屉的东西,很可能会搞不清楚抽屉底下到底放了什么,而且要从抽屉深层拿东西出来也很花时间。

《断舍离》读书笔记7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的山下英子,通过练习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便致力于提倡这种观念,使人们都能够亲身实践收拾整理这种事情,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舒适的自由生活。说真心话,我并不是很喜欢阅读这本书,但是,任何一本书都有可学习的地方。下面是我读后的一点感想,愿与大家共分享:

  一、了解概念:

  幸福取决于我们和自己思想相处的能力,看似很是抽象。但细细琢磨,就是这么回事。要想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一定要和脑袋中的声音建立一种比较健康的关系。因此,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之一,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馄饨,让人生更加美好。“断、舍、离”从字面上各自有不同的解释,而我们要求的“断舍离”并不是心灵改变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也就是说让你“自己能够掌控”这种感觉的量,包括你能够掌控所有在你身边的物品位置,以及确保他们能够物尽其用。断舍离正是一种磨砺感应能力的技术。

  二、如何做到丢弃:

  我们先弄懂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去型、担忧未来型。让他们分别就自己不同的性格特性进行反复的思考,才能够做到改变生活习惯,将你的家变得干净利索。一些研究命理的人认为,一个家庭的运气,可以从物理的层面上看出。也就是说,可以从房间中的灰尘的数量及家庭的整洁方面看出家庭的整体运势。所以,我们应该将这些必要的整理作为常规性的习惯,持之以恒。快速从不用的东西、还在使用的东西、充满怀念的东西上进行立即行动,整理家庭中这些的“杂物”,使生活得到改变。这也就解决了“物品与自己的关系”。假使我们把屋子搞得一团乱,粗暴的随便乱丢东西,就相当于赋予自己否定、自卑的能量,使你的生活、工作、学习得不到积极向上的赋能,更没有足够的勇气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挑战新的“目标”。

  三、开始行动:

  彻底的筛选物品才是“断舍离”的核心,所以,如果做不到,就一定没有完全符合“断舍离”的要求。此时,我们要明确垃圾的三大类包括:一般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基于明确这些,开始行动,并能够更深入的思考一下送东西和收东西这件事情,就不会随便送礼品给人了,从某种意义来讲,这也是“断”的一种行动体现。同时,我们要把握“断舍离”的目标“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地点、必要的限度”去实现我们的行动,找到最终的好心情,打动自己的潜意识,最终实现自己的自立、自由、自在。

  书已经阅读完毕,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到一家打折的床单,质量很好、图案不错,正在准备购买的同时,突然停止,其原因是因为家中已经存有足够替换的床单了,必须制止自己的购买行为,做到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有多喜欢……,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够更有自信。所以,我们一定要以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地审视“断舍离”,将它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将重新认识世界,获得整个宇宙的支撑和能量。

《断舍离》读书笔记8

  一句话描述:通过断、舍、离做好物品的整理,让生活更有品质。

  重点内容:

  断:不买不需要的东西,不要不必要的东西。舍:舍弃掉没有用的东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断+舍=离。

  如何判断扔掉哪些东西?看看之前一年有没有用过,想想之后一年会不会用到,要是没有,就扔掉。改变对物品的看法,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物品的力量,对于一些我们无法最大限度利用的物品,我们应该把它放到最合适的位置,比如送给需要的人。不做断舍离的后果:1.没有收拾的屋子会释放废气。满屋子都是破烂,会释放影响心情的废气。2.环境中会产生灰尘。3.影响运气。杂物堵塞了运势,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做断舍离的好处:

  1.时间充裕了。东西更少了。家务简单了。

  2.提升内在能量。好的空间离,人会感觉更平静、愉快、自在。

  3.提升自己的品味。会更加严格的筛选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本书的内容比较简单,也容易懂,不过却不容易做到,我感觉基本思路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来,物品也是一样。对我们真正有用的东西可能只有20%,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这些地方,人生才能更有效率。

《断舍离》读书笔记9

  《断舍离》告诉我们,我们要随时随地将环境、杂念、欲望、名利等清空,过简单、朴实、轻松、现实的生活。享受从容、自由、舒适、快乐的人生。通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

  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人更容易迷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各种需求和欲望进行及时的整理。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去追求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不要为满足自己无穷的欲望和贪婪的虚荣,去追逐那些本不属于自己和无法达到的欲望。让自己为此披上重重的枷锁,使生活变得索然无味,毫无生机。我们的人生主角不是欲望,而是自己的执念,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清楚的让学生知道和了解到梦想和希望要脚踏实地,做好人生的减法,才能有健康的心理和充沛的人生。

  山下英子认为,留在身边的必须是最少量、最适合、最好的东西。要放弃不舍心,剔除身边不再合适的东西。一旦形成自动机制,你就会自觉开始清理身边和内心的杂物,进而澄清自己的人生,体会前所未有的轻盈。“断舍离”的终极含义就是要彻底以自己为主体,过去、未来都不重要,我们拥有的只有今天和现在。丢掉不舍和执著之后,你就会有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感,如沐浴春风,享受阳光普照。而且在进行“断舍离”的过程中,也是提升自己的“选择能力”的机会。选择越多,越难抉择。在你做“断舍离”的时候,最重要的东西会越来越清晰的浮现出来,你也会变得更加珍惜并感恩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能活出更真实的自己。

《断舍离》读书笔记10

  首先,这本书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人。本文旨在摘取山下英子的观点,个人的感谢会()来表示,希望给那些没时间看完全书的人提供便利。

  张德芬写的序更是从精神层面,放下执念,自是幸福,幸福从来都是唯心主义。 一旦发现自己有负面情绪,及时调整,有舍才有得。

  前言——杂物管理师,再认“收拾”与“现在” 原来“离”是一种境界。灵修,大隐隐于市。

  目录 第一章 只要了解个钟奥妙,就能激发干劲——断舍离机制

  “先舍”留下当下对自己合适且必须的物品,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断”——三思而后买,不乱买对当下无需的东西。最后到达“离”这个境界,用最少与最好。

  (我认为断舍离一心只为愉悦)

  从看的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了解自己,神识的次元。如 朋友送的麦森杯子不敢用收着就可以看出内心自卑、都是蓝色的衣服_独立、吃完饭不立即洗碗-懒等等。你在收拾的时候就会发现你执着于过去,过分担忧未来,而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

  (我认为断舍离为的是清理能量场)不清理旧物它们就会散发负能量场影响你运势哦

  你想不到断舍离居然能改变人际关系,现在的你用什么对待自己,别人就怎么看待你。

  (我认为的断舍离能提升自己的行动力)

  和自己的物品交朋友,住所应当改为“自在空间”

  第三章 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收拾——无法丢弃的理由

  成千上万 打折!买一送一!两件8折!

  买东西一定要三思!品位!

  逃避现实,执着过去,担忧未来

  断了那些旧物,它们浪费了你的精神

  (四 消除停滞运、腐朽运)

  活在当下 数量*场所*时长=环境承受的能量

  改变你的场 ,减少物品

  第三章 先从整理头脑开始——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我”+“当下”+“需要”+“适合”=物品

  不要不整理就开始收拾!不需要收纳术的收拾

  风水书 刷抽水马桶加财运,(断舍离让自己变得更好)

  第四章 身体开始行动——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1、提高动机的方法——减少物品

  2、从小物做起——收拾钱包

  3、心理暗示:收拾厨房=健康 收拾卧室=健康 玄关=运气

  一切从扔与送开始,我戒掉了收盒子的习惯“对不起”改成“谢谢你陪伴我这么久”

  三分 要(分类 7分 5层 1装 喜欢的就5套和固定位置) 不要 送扔卖!

  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1、减少物品,按大中小三分

  2、放在哪里顺手放哪里

  3、能不盖就不盖

  4“自立”能竖着就不横着,卷立.厨房就是要方便、顺手、不满、有序。

  第五章 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1、自动法则 自律精神 早起 不许弄乱房间 每日洗衣时间固定

  2、利用物品提升信心,LV 买贵的

  3、收拾衣服+色彩心理学+本宫喜欢彩色 舒适 时尚 优雅

  4、物品折射出未来的自己 (言情小说不看了)

  5、提高物品属性 品牌 水果当季 不要打折 今年新款

  后序一定要看 一言难尽 美妙超灵 摘抄'---------买 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人类一厢情愿的错觉。说到底拥有就是深信不疑的错觉!

  过几天再改编下顺序,让人看到欲罢不能!

《断舍离》读书笔记11

  本书核心观点:

  放弃过多的物质欲望,回归自己的内心本源。

  作者强调:

  我们必须要向我们的内在寻求力量,而不是游走于在外的世界中苦苦寻觅。

  三个概念:

  1、不会收拾的女人和不收拾的男人

  第一次读这句话竟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不会收拾的女人,表达的意思是,收拾家务是女人本分的工作,不会收拾就是能力的缺失(加入了不自信、自责的感情成分)。而不收拾的男人,是更客观的对待,收拾家务这件事,把它当作了一个项目,不会在做之前考虑的自己是不是有这个能力,不收拾,只是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一件事而已。

  家务事其实是一项需要综合能力的工作,因为它需要一连串的选择

  越是不擅长收拾的人就越容易向高难度挑战(因为迷之自信,而错误的估计了任务的难度)

  2、重新审视可惜这个词(有意识的去认识什么是可惜,而不是仅凭自己的感觉去判断)

  3、从你与物品的关系能反应出你的人际关系与自我

  有意识的观察身边的人与父母灌输的观念对自己的影响,并将自己不能接纳的观念断舍离(能断舍离的不仅是物品,还有思想)

  真实的想法可能存在于物品里,物品是自身的投影(通过物品看到真实的自我)

  《断舍离》收获

  1、物品增多麻烦一定增多

  因为人的空间与精力是有限而宝贵的

  2、不要被打折,名牌,赠品,所迷惑,比起物品的自身价值与附加价值,以自我为轴心的利用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与物品面对的面考虑自己是否需要接收他

  3、善待自己比奖励自己更好

  奖励是真正付出努力的人才配拥有的,若非如此,可能还会带来罪恶感,并且也得不到真正的开心,就像忙碌中的放松带来的体验是开心的,舒适的,而每天无所事事的放松就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愉快体验,反而会感觉有负罪感开心不起来

  所以说善待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简单舒适的环境才是关键

  4、缘不求即不生,内在没有渴望的心,即使此人就在面前,缘亦无从生起。

  缘分并不是上天把自己想要的送到自己的面前,就是缘分,而是上天让你遇到了你想要产生缘分的人。

  5、在物品的出与入之间,出口的可惜并不重要,入口的可惜才是真正的可惜,入口的产品过剩本身就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而出口的舍弃,只要物品在生产后在你的手里发挥了自己的价值,然后舍弃就并不可惜

  6、俯瞰力是一种站在高处,以更宽广的眼光看待事物,用整体的观点来掌握事物的能力,与自己需要,自在,舒适的东西结缘,用一种有意识,自在的果感的态度度过人生的力量。

  7、冥想,就是自己看另外一个自己的过程

  8、分清楚储蓄与囤积的本质区别

  储蓄:有计划、有节制、有意识的。为预想到的将要发生的状况作出应对准备。让自己更加从容

  囤积:是面对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状况,产生的不安、焦虑、没有节制和意识的购买,完全被自己本能的情绪所控制。

  9、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毫不知觉的情况下用减法生活,不断的否定自己,这有用吗?

  没用,《自控力》已经告诉你了(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理想中的自己不符时,一味地自责是没有用的)。不如用加法生活,一点点的累积判断力,自信心,和能力,让自己更清醒,那么你的生命就会慢慢发光发热

  本书作者认真深入的思考了人与物品、人与生活空间的关系。提议读者通过对自己生活空间的整理,进而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掌控力。找到生活中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被各种外在的东西蒙蔽自己的眼睛与心智。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你能通过对自己生活空间的清理,来反思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对生活更加有掌控力。

《断舍离》读书笔记12

  我时常大言不惭的自诩自己是个能干的女人——家务一把手。

  家里纵使“杂物万贯”,都能分门别类的整理好,放在固定的.位置,列入固定的收纳,甚至还会贴上明确的标签。很不谦虚的说:看上去多而不乱,杂却有序。

  地面每天一小擦,每周一大擦,不说蹭蹭的亮吧,也真能恰如其分的称得上干净整洁、窗明几净。

  但是这个状况自从有了攸攸就被打破了,小孩子乱翻,大人(专指小建建)用完不归位,而我那会大部分的时间忙于孩子。导致家里开始小范围的脏——乱——差。

  过程中收拾过一次,决心放手扔掉那些尘封已久的物件。然而,我前面扔,后面跟着我那亲爱的娘亲捡。最终从我们衣柜里扔出的东西,成功的都到了娘亲那旮瘩(屋)的柜子里。

  再后来,又有了小墨墨,东西不约而同的更多了。这么多年以来,房子属铁公鸡一般只进(买东西)不出(处理掉东西),偶尔反胃吐一点代谢产物(生活垃圾)。

  房子说:我真累。

  房子说:我便秘了。

  房子里的女主人说:我不开心。

  房子里的男主人说:我不同意扔东西。

  讲真,在这样子的环境下生活,好想炸啊。

  于是我决心要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断舍离修行。

  话说时代长河中的每一次变革,都会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阻力。

  外部阻力:我亲爱的爸爸说,东西不能乱扔,能吃的就该吃到肚子里,能用的就要努力尽其用,不能铺张浪费,不然就会“欺天”,会受到惩罚。

  我亲耐的老公说,你这个败家的老娘们儿,别乱扔东西,扔了等到时候用的时候还得买回来,浪费我的钱。

  内部阻力:我抚摸着自己那一堆尘封已久的衣服:夏天掏出来、冬天摞进去、冬天搬出来、夏天叠进去,如此往复几年。以至于我刚毕业那会的衣服还留存着,每次收拾衣服都能勾起那时那刻有关于它的美好回忆。可压根儿也没再鼓起勇气“宠幸”于它。

  每次我的内心还伴随着纠结:它们又没有被穿破,就是丑了点儿,土了吧唧了点儿。可万一哪天时尚轮回了,姐的衣服不小心走在了时尚列车的头等舱呢?

  然鹅,时尚大浪一浪推过了一浪,一滴浪花也没打到我的身上。倒是家里的衣服越摞越高,住的空间愈来愈小。

  这不,最近我一口气读完了日本山下英子编写的《断舍离》。这本书成功打破了原来我误以为的断舍离就是(没用的东西)扔,或者说断舍离就是全部物品被很完美的收纳管理的偏见。

  原来,世上万事万物,每一件物品都是有其生命力的,我们作为它的主人,不能让人家在其位尽其用,这是在强盗式的耗费资源。就像在职场,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被搁置,整天的无所事事吧。

  那么何为断舍离?

  断,就是切断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非用不可的东西就绝不要带回家。凡事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非他不可。而不是站在物品的角度,觉得它好就要带它回家。

  舍,就是舍得将这些东西处理给最需要它的人,让它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不要让资源囤积浪费。

  断舍离是一种态度,一种哲学。让我们放下内心的欲望和执念,让环境变得清爽,给我们的内心少一些压力。

  所以,李大凤,请鼓足勇气践行断舍离,践行极简生活作风。

《断舍离》读书笔记13

  《断舍离》主要讲述了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如何管理生活中的物品,来提升人生境界。“断舍离”传导给我们如何进行生活中的断舍离,通过断舍离来舍弃生活中的一些不必要的物品,来提升生活的质量。通过对生活中物品的整理,同时也整理出了自己的内心,使自己的内心得到了整理,提高了自己的生活境界。

  断,指的是买东西的时候三思而后行,只添置自己需要的物品,断掉杂七杂八的欲望。比如,不要看到超市打折就胡乱的进行购买。

  舍,指的是舍弃掉家里没用的物品。缩小自己的喜好范围。

  离。指的是脱离执念,心情愉悦,了解自己,也爱自己。

  无法断的原因:遇到超市有购物折扣,网购时遇到满多少包邮的情况下。

  无法舍的三种人:

  第一,逃避现实型,他们不愿意去收拾房间;

  第二,执着过去型,他们非常念旧,不愿意放弃他们现有的东西;

  第三担忧未来型,他们总认为他们现在有的东西在未来肯定会大有用途,使得他们不愿意舍弃。

  如何实践?实现断舍离的唯一方法就是,锁定时间,聚焦目标,自己选择一个时间段,对屋子进行打扫。

  对屋子的整理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扔东西,将没用的东西扔掉;

  第二,将物品进行分类。

  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

  七,指的是总量空间能放七成。

  五,能看见的空间只能放五成。

  一,给别人看的装饰空间只能放一成。

《断舍离》读书笔记14

  断舍离中的“三分法”和“七、五、一”原则,在面对庞杂的物品时,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将物品分成三类,再分成三类,以此循环下去,在提高自己收拾动力的同时,也能顺利地制定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收拾标准;

  而在摆放物品时,除了要考虑“好进好出”的原则之外,还应该注意美观,按照“七、五、一”所给出的标准,把生活过成艺术。

  那么除此之外,断舍离还会教我们什么神奇厉害的收拾法则,以帮助我们摆脱混乱呢?

  断舍离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总结出“一个动作原则”。

  无论是取出物品还是收回物品,我们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快地完成,可是如果需要完成打开柜门、取出盒子、打开盖子等一系列动作才能拿到要用的东西的话,人们难免会觉得麻烦,收拾的时候大概也会觉得麻烦,所以干脆就随手把东西乱放了。

  而断舍离追求的是一个动作就能完成,花心思去掉多余的动作,我们就不会产生不必要的压力,惰性也就很难作用在我们身上了。

  所以,尽量把物品的收取限制在一个动作就能完成的范围内,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断舍离的阻力。

  为了让断舍离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自立、自由、自在的原则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有意识地让收纳工具里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能“立起来”,也就是让物品“自立”。

  那些东西要卷起来,自在地放。内裤有卷起来不会散开的叠法,我们可以把它们卷起来放在抽屉里。T恤、裤子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达到自在。

  我们之前就有提到过,物品的整洁程度能够影响一个家庭的运势,而自立、自由、自在这些通过物品表现出来的形象,仿佛也能进入我们的内心。

  担心可能会不够用,所以买了一大堆东西,因为舍不得放弃所以就把东西都囤在家里,这些都是人的本性。断舍离的出现就是为了遏制这种不知不觉、只靠本能和物品打交道的行为。

  第十篇:《断舍离》从“拥有”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

  通过物品确定自己本身真实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之后,就能进化到下一个阶段,接下来你会慢慢开始肯定相信自己,不仅是自己,就连整个世界都变得可信了。

  住所里到处泛滥着不需要东西的时候,也就是潜意识被堵塞的时候,家里到处散布着小压力,比如说打开橱柜的门,有可能因为囤积的物品过多而拿不到东西。人会变得烦躁不安,碍事,这个词字面上看起来很可怕,但是我们平常会经常用,最后还是”反正都打开了就不管他了”,“感觉到那个人有点怪怪的”,虽然有这种异样感,最后就这样通过思维把直觉敷衍了过去。

  碍事,这种异样感否定掉的思维方式,就像是清除掉附着在“直觉这根管道上的铁锈”,因为直接原本已经告诉我们,“应该消除掉”的存在了,所以只有除掉那个碍事的东西的时候,直觉才会像灵光乍现般回到我们身边。

  碍事的东西都在家里,造成潜意识的堵塞,因而每拿掉一样东西,潜意识堵塞物也就被清走了,看不见的世界,你也可以把它叫做神的领域,或者叫他未知的伟大,或者叫它集体无意识,因为我们一直都在接收它的支援。

  我们可从拥有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重要的是要察觉自己心底深处真正的想法,通过对物品的拷问,竟然可以进入如此之深的心灵,这真是耐人寻味,物品当中蕴含的力量果然是不可小觑的。

  如果再进一步做深入思考的话,就会想到,如果能够通过断舍离打破固有拥有这种概念,那我们将来也会越来越好,也可以称作是吸引力法则的一种吧。

  所有物品归根到底都是我们从神,从地球手里借来的,比如买土地、买房子,说到底拥有就是深信不疑的一种错觉,因此归根到底,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的拥住感谢与敬畏之情。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断舍离》

  总结:

  《断舍离》就如同拿一把手术刀拯救自我,是心灵自我修行必读经典。唤醒沉睡的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断舍离"成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词汇,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不仅对于收拾杂物,"断舍离"渐渐成为了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

  《断舍离》不但是对物品,更是对自己的一场自我探寻,这本书还令我们不断自问:自己真正迷茫的是什么?对物品断舍离了,那对自己的过去,是否也勇敢地断舍离了?那些负面思想,“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人生模式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心灵环境,这些都可以断舍离去探索。

  通过实践,你可以开启全新的人生,清空杂念,享受简单舒适的人生!

《断舍离》读书笔记15

  物品因为“我要用”而存在,所有留在家里的东西,都必须是“现在需要用的”;生活要留出余裕,人才能彻底释放自己的内部力量,才能神清气爽,轻松自在。——山下英子

  1、断舍离的两个思考轴

  2、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逃避现实型【真麻烦】:太忙碌,几乎没什么时间待在家里,没办法收拾屋子。多数对家庭有所不满,加上家里乱七八糟,更不愿待家里。慢慢地,在恶性循环里越陷越深。

  执着过去型【真可惜】:即便是现在已经不会再用的过去的东西,也非得收着不可,统统当做命根子似的保管起来。他们多半隐含着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从不想面对现实这一层意义上来看,与逃避现实型也有想通之处。

  担忧未来型【也许有天会用到】: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未来的不安要素。过分囤积纸巾等日用品,要是没了会觉得困扰、焦虑不安。在三种类型当中,这一类的人最多。

  4、“量“的法则——七五一法则

  七成满:看不见的空间【衣柜、壁橱、抽屉、带拉门的书柜、鞋柜、冰箱】

  五成满:看得见的空间【碗柜、餐具架、化妆台、办公桌、开放式书柜】

  只放一成:装饰性空间【墙面、餐桌、家中空旷的角落】

  5、收纳的法则——自立法则、一个动作法则

  自立、自由、自在法则:要有意识地让收纳工具里的物品不管什么时候都能站立;排列得容易挑选;卷起来以方便随性所欲地取用。

  只需一个动作法则:拿去东西时的动作必须控制在两个动作以内,比如打开门、拿出来。尽量一个动作就能完成,人才不会觉得麻烦,比如物品有独立包装的话,就把外面的包装扔掉。

  6、断舍离的层次升华——俯瞰力

  通过实践断舍离,从以物品为轴心的短视点,转变成以“我”为轴心来正确掌握空间(整体性),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更深刻的洞察、更高远的观点以及更广阔的视野,这就是俯瞰力。

  掌握俯瞰力,我们就能有意识地、自在地、果敢地生活!

【《断舍离》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雅舍谈吃》的读书笔记06-28

穷里空舍成语解释12-01

电脑自动断网怎么解决11-29

电脑休眠断网怎么解决11-29

职场英语挥剑断情口语02-21

门诊疾病断证明书参考04-01

社保断保后是否可补交09-26

韩都衣舍的成功秘诀01-18

青海神秘舍布齐岩画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