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春节的随笔

时间:2023-07-14 14:26:42 对联 我要投稿

春节的随笔汇总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随笔汇总15篇

春节的随笔1

  本组课文是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本组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点的民风民俗,反应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北京的春节》就是这组课文中的一课,描绘的是春节的节日习俗。作者老舍先生运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北京春节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全文共13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腊月初、腊八节、腊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几个特别的日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取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导入部分,我引导学会尝试回忆,你喜欢过春节么?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课堂气氛立刻热闹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学生有了兴趣时,再引导学生一起学习课文,带着美好情绪一起跟着作家老舍走进北京,一起过一个京味十足的北京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很自然就被带进了课文中去。

  在整体感知课文部分,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了预习情况的交流,主要交流了字词、作者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在补充学生预习资料时,我出示了作者老舍先生的资料,资料内容比较详实。但是只要求学生读一读,并没有针对这篇课文,提及老舍的写作特点,与文章的教学略显脱节。课后,我反思可以在此环节,针对本篇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老舍的优秀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这些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老舍的作品之所以如此脍炙人口,是因为他的作品语言通俗、风趣幽默,把感受口语化,在这篇课文中,同学们就可以体会到他写作的特点。”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作者,又能有针对性地学习课文。而且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本篇课文详略得当,而且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北京春节的习俗。所以利用课件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把时间找出来填写在表格左边,右边填写具体习俗。通过填写表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通过表格的填写不难发现作者在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是详写部分。此时出示本课主线问题:作者是怎样写出各时间段特点的?画一画,写写自己的感受,师生再共同学习详写部分。在分析课文时,学生说得比较到位,但是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还有所欠缺。还应该提高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

  最后,通过语言启发学生总结作者写法上的特点,体会详略写的好处,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春节的随笔2

  眼看着年不知不觉的来了。今天除夕了。按照当地的习俗,白天男人们给家里大门挂灯笼,贴对联。女人们在家里蒸包子,包饺子,备年夜饭……年三十这天下午,关中地区的男人们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请先人”。请先人就是带上香蜡纸表去坟地里,有请已故的亲人们回家一起过年。当然除了过年,家里过大的事情,如:娶妻、嫁女、添丁做满月等等都要请先人的。这是关中地区一直延续至今的一个风俗习惯了。

  请先人回家后,要在家里设置的先人纪念堂前,把已故先人的照片放在正中央,前面摆上供品,然后再点上香蜡。从此,每顿饭前,要先给祖宗堂上放上一碗饭,在腕上放两根香代表筷子,此举动叫做 献饭。献饭完毕后,家里人才可以开饭的。说起开饭,一般除夕晚上吃的是饺子。听老人们说,过去,因为没有电视等娱乐传媒,除夕晚上都是一家人围坐在土炕上,守岁。呵呵,如今真不可想象,一夜没娱乐,坐在一起是怎样熬的,当然少不了拜年,发放压岁钱了。

  如今,年夜里,人们有电视看。不管那年年还在继续如期直播的春晚节目如何,好歹在家里晚上有了消磨时间的做拿了。随着发展,如今年夜里当然也少不了那些通宵达旦的打麻将了。如今守岁,在大多数家庭已经开始淡去,家中有老人的家庭还在延续着。随着春晚的直播,不少家庭就随着又增加了吃年夜饭后看春晚的“习俗”,增加了在交岁之时,燃放炮竹的“习俗”。伴随着春晚新年钟声的敲响,炮竹从去年年尾响到今年年初。炮竹声声,辞旧迎新。

  家人团圆,同聚一室,共看电视,共同欢笑,嗑着瓜子,喝着浓茶,聊着天南海北,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浓浓的节日情结,浓浓的传统佳节的气氛。平日里回家,不一定在同一天,而春节,大家有一丁点的机会都会回家,甚至长途跋涉,都会不约而同的回到自己久违了的家。毕竟这是逼疯的的港湾,毕竟是温馨的停靠站,毕竟是心的归宿。家是巨大的磁场,无论游子们漂泊多远,都无法逃出家的引力,都会被吸引回来的,带着亲情,带着祝福,带着漂泊的喜怒哀乐。

  支持兔年来临之际,特此祝福所有华夏儿女们节日快乐!兔年吉祥!合家欢乐!尽管各地的风俗存在着差异,但是,无法阻隔大家在传统佳节里的庆贺之情;尽管风俗不同,但是都洋溢着团圆的.喜悦;尽管风俗有异,但是相同的是浓浓的情。此时,兔年的春晚已经接近尾声,由于一家人在不断的聊天,所以不一定看的很仔细,但是,这种团聚一堂的气氛是难得的,是无法代替的,是充满幸福的。

  祝福大家:兔年吉祥,合家欢乐,幸福安康!

春节的随笔3

  大年廿九,我在家里写春联。我准备好红纸及书法工具,认真地写下了一副春联:“岁风平安日,年年如意春。”还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我和妈妈一起把春联贴在门上,哇,好喜庆啊!妈妈还夸我写得棒呢,我边欣赏着,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我们在外婆家吃年夜饭。外婆准备了一桌的.好菜,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有说有笑。“呯!呯!”响亮的鞭炮声响起,我连忙趴到窗台上看。哇,鞭炮的颜色五彩缤纷。只见一个圆圆的鞭炮在天空中炸开来,外圈是红的,里圈是绿的,最中心是紫的。“呯!”又一个鞭炮在天空炸开,它们金光闪闪,像一颗颗流星从天空划落下来……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看着看着,我不禁吟起了王安石的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的随笔4

  今天是春节,我们一家去给太婆,大公公,小公公,外婆拜年。

  我们先去太婆家拜年。太婆今年83岁了,我们给她送了好多东西,有牛奶、麦片、饼干等。太婆特别喜欢我,给了我200元的压岁钱,表姐表弟他们都只有100元。我心里想大概是想平等一些吧!

  大公公的家就在太婆家附近,我和父亲母亲提着事先买的饮料、油给大公公,大公公也给了我200元压岁钱。我心里美滋滋的。

  外婆特别喜欢我,我也特别喜欢外婆,所以我们多买一箱牛奶给她,外婆给了我1000元压岁钱!我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拿出来,数了数,一共有一千多元,加上奶奶给的一千多,哈哈,我有三千多元钱了。

  过年真开心啊!

  随着鞭炮声响起的那一刻,春节就算是真正的开始了!今天是正月初一,一大早我就被一阵阵鞭炮声吵醒了假期的`美梦。但正当我想发怒的时候,妈妈的声音就从的一旁传来“快起来!马上就要去爷爷家了!”听着这话,我也立马清醒了过来。急急忙忙的跳下床,拿着自己昨晚就放在床头的新衣服美滋滋的穿在了身上。

  吃过早饭,我们坐着爸爸的车,开往了回爷爷家的路。这一路可真安静,甚至没有其他的车在我们的旁边。但进了村就热闹了,我们还没靠近,我远远的就看着伯伯拿着一串鞭炮迎接我们的到来,“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车窗外响起,好不热闹!

  后来,我们一起来到了内屋,看这一众的长辈亲人,我从爷爷开始挨个的边祝福边拿到鼓鼓的红包,一天下来,俨然成为了一个小富翁!

  后来,我们还一起吃了一顿丰富又美味的年夜饭,这一天过的特别热闹。

春节的随笔5

  春节,这个富有中华民族气息的节日,就在爆竹声中拉开了帷幕。在我眼中,春节是一个带有幸福充满希望的日子。

  在春节里也有许多习俗,比如挂灯笼、烧狮子、舞狮子、放鞭炮、挂彩灯,而我们孩童最希望的就是穿新衣服,收压岁钱了。不过在古代孩童过春节收到的就不一定是压岁钱,有时也会收到压岁物。

  在春节里有很多人都会有希望,例如:出租车司机的希望是有更多的人来乘座他的车,清洁工希望的是大家不再乱扔垃圾,让安康变的更加美好成为园林城市和旅游城市,自己也不用那么忙碌的打扫,也不用整天那么累了。家长的愿望也就不用猜了,肯定是努力工作为我们挣更多的`钱,而我的愿望就不同了,我是希望能考一个好成绩,比今年的要更好。

  春节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不明白,而我的理解是红色代表团圆、喜庆、希望和幸福还有美好的节日。

  春节是个充满希望的日子,也是一个带有幸福的日子,春节又是一个让全家人团聚的日子,春节是多么的让人感到美好啊!

春节的随笔6

  有一次去一位朋友家玩,看到他的孩子利落的撕下练习本的一页纸,然后动作熟练的将纸从中间撕开,变换角度、再斯周而复始,乐此不彼,直到整张纸变成了一堆小纸片,最后他双手捧起纸片,往空中一抛,白色的纸片就如同雪花从天而降,沙发上、地板上全都洒落着纸片,孩子蹦跳着:下雪了!下雪了!

  面对一地的垃圾,孩子的妈妈不高兴,想训斥孩子几句,我忙悄悄地将她拉至一旁,对她说:“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打击不得啊!”也许,,对孩子来说,撕纸、叠纸飞机,看着纸片漫天飞舞,会使他们兴奋不已,不光是因为游戏本身有趣,更重要的是能亲身体验游戏的乐趣,那如何将游戏变得既有意思,又环保,孩子又能从中学到东西呢?其实只要花点心思,游戏也可以成为开发宝宝语言的武器!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常见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设置不同的'游戏、或者自制游戏玩具、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最终达到在玩中求学的目的。

春节的随笔7

  常年的在外终究是对家乡淡漠了些。每次回去总能看出多出几许的陌生来。先是曾经熟悉的小河的水已经不再有,然后是曾经的老树被连根挖走。看到的只是曾经的老屋除了斑驳的墙壁一层层退掉,不再有往日的一点点生气,曾经院子里的葡萄架早已不知去向,就连那曾经当做餐桌的大磨盘也半掩在土里孤寂起来。

  其实变化最大的还是人。每次回到家,总能听到老母亲的诉说:某某,哪一个邻居脑溢血死去,某某又怎么围墙倒塌而亡。回去的次数多了,听到的这一类的消息的也就越发的多。于是每次听到这种消息的时候总能想起那一畦一畦的麦田来。人如小麦,有一季发芽,就有一季被收割。老一辈子的人逐渐离去,新一代的人也正在像自己年少时一样的在崛起。生与死就这样交替着,没有颜色没有声音。小时候每每听过见过某一家死了人就很惊惧,更不要说看到那冰凉的尸体。我就是这样,小时候邻居大叔上吊而亡(说是大叔,其实那时他正值青春),自己竟然吓得不敢起来撒尿而被迫撒在床上,尽管还是冰天雪地的时节。但是现在,听到母亲的唠叨以后,竟然表现得很是冷漠。自己也很奇怪为何会对生命那么漠视。其实呢,世事如此。谁不会死呢,死就死了吧,人老了都会走这条道路。生命本就如此。不再有对死亡的'惧怕,有的只是对这种自然规律的冷漠。其实人就是,这一辈子只要你奋斗了,为你的父母尽孝了,为你心爱的人付出了,死也仅是一种结束的符号而已。

  再有就是曾经一起跑跑颠颠的同伴了,现在却更加地陌生起来。不再有小时候那种的天真,更不再有那时候在一起玩泥炮捉迷藏的那种快乐。见面了也只是一句淡淡的回来了啊就没有他话。夏季的一次回家碰到了小学同桌的时候,看他剃了光头,问他,则说头发白了呢。很显然的眼中多了几份陌生。邻居的同学也是,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一个初中,另一个竟然外地打工去了。回来的时候在他家大门口看到他的时候,只是比原来胖了些,然后就是背有点点的驼,脸上竟然有了几道皱纹,有些饱经沧桑的样子。互相看了一眼,只是简单的一句回来了,我也是说了一句回来了就互道再见。

  不知是时间捉弄了人还是世事过于沧桑,但是每次回家总能一下子让我想起一畦畦麦苗青绿地长起又有一畦畦黄枯的麦秸被收割。小村瘦了,小村也静了。没有小时候每到吃饭时总能听到的那呼儿唤女回家吃饭的喊叫,也看不到每家灶房那袅袅的散着香味的青烟,更别说晚饭后自己拿了小凳去邻家看那12寸的黑白电视了。甚至就连狗叫都没有,所以在家的夜晚更是万籁俱寂,寂静的让人失眠。

  村里青壮的人出去打工了,只是为了娶得一房媳妇为了一幢新的房子。家里住着的几乎清一色的老弱病残。有的地方好几处老屋都空着,窗开墙裂。就像我家那片,原来那么热闹的地方,几十户人家现在前前后后也只有几个人在住。来来往往就只有几个老头老太太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聊着聊着就回到了自己年轻时段,那时哪家的院子里不是绿叶茂盛人来人往的呢。所以现在回到老家,除了陌生,也就只剩下母亲那慈祥的唠叨了。

  母亲身体依然很好,前后两个院子周围都让她给开了小块的菜地出来,种了茄子,黄瓜,垃圾,韭菜,白菜一类,所以我们弟兄不管谁回家母亲都会满满的装很多的菜带回去。其实这哪里只是一些青菜呢,这是母亲满满地关爱。人老了,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女常回家看看,母亲当然也是,还好我们弟兄几乎都能经常回家,这时候母亲也总是拿出自己纳的鞋垫来,嘱咐着这双是给哪个儿子的,而那双又是给哪个孙子的,然后就说自己爱花花草草,也给自己的儿子孙子纳些长着草开着花的鞋垫。所以我家弟兄以及侄儿侄女基本是不买鞋垫的,都是垫着母亲亲手纳的鞋垫。给我的呢,我舍不得用,看得精致一些的就积攒起来,放好,不允许别人再用。这都是母亲的一片心血呢。

  儿行千里母担心,不错的,母亲现在已经八十有三,依旧是精神矍铄身体康健。每天除了伺弄那些菜地,纳鞋底,还要照顾最小的侄子,包括平日的一日三餐。晚上呢还有搂着我那小侄子一起睡。每次回家我都会抱怨母亲把小侄子宠坏了,每晚还得搂着睡。但是母亲却离不开小侄子的,小侄子也是很听话和乖巧的。母亲一有点感冒咳嗽他就会立即喊我四嫂去找医生拿药。早上呢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喊他妈妈赶紧给母亲冲鸡蛋和泡茶。如果我四嫂稍微怠慢一点,他就生气地大喊他妈妈不孝顺!呵呵,正因为这个,母亲竟特别的宠他。

  母亲的一丁点的风吹草动我那小侄子都是能立即知道的。春节年夜饭后,我坐在母亲身边,握着母亲那嶙峋但很温暖的手陪母亲说话。侄子偎在母亲的怀里打断了我们的谈话:“聂老五,别说话,我给你说个奶奶的秘密!”

  “好,你说吧!”我笑着看着侄儿。

  “就是吧,你上次在咱家离开的时候,奶奶哭了呢!”小侄子很认真地说。

  “怎么呢?”我看着侄儿。

  “奶奶用衣角擦着眼泪,嘴里还说呢,‘五儿,我的五儿又要离开家了呢!’”侄子一边说着一边学着母亲,也撩起自己的衣角擦拭着自己的眼角:“就这个样子”。母亲假装生气地把侄子推出怀里:“瞎说呢你!”

  我的眼角湿了,没有再说什么话,我只是紧紧握住了母亲那双温暖的手,把头靠在了母亲的肩上。

  每个人的幸福虽然不一样,但是有母亲的牵挂却总是最幸福的事!

春节的随笔8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突然怀念起儿时的春节,许多的情景都历历在目。

  记得从姥姥、姥爷家转学,回到我的出生地,那个偏远的坝上小城,是在1973年。那时的我刚九岁,正在上三年级。与姥爷家相距150公里,但口音却有着较大的区别,一时难以改口,以至转学后时常被同学们学舌调笑,大约一个月后才慢慢改变了口音和同学们一样了。

  儿时的我,同许多的孩子们一样,最盼望的就是过春节了,至今也有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普遍的家庭生活都比较拮据。市民的粮食都有定量,买米面油要粮本,买布要布票,肉要肉票,糖要糖票……副食供应很紧张。所以,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相对比较多点的肉和其它一些平日吃不到的美味。

  我接触的富裕家庭不多,那时也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春节前,每家都要彻底打扫屋子,拆洗被褥,洗许多衣物。那是个样板戏的年代,清楚地记得家里墙上挂着《龙江颂》中江水英和《红灯记》中铁梅的剧照。随后,家里要做的就是要准备新年的食物了,当时几乎每个家庭必有的三样就是:压粉条、炸点心、炖猪头。也买点糖块,炒制一些花生、瓜子,油炸一些蚕豆,也叫兰花豆,还有中秋节时储存在地窖的水果,这已是不错的条件了。

  白天父母上班,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在晚上进行。粉条是用纯土豆粉做成的,坝上盛产土豆,比玉米粉、红薯粉要筋道、好吃,做粉条工序比较复杂,还有一些小技巧,以至我一直也没有学会。每次做很多,做好后,一团一团的直接放到院子里冻起来了,这样也便于保存,做菜时也方便取用。我的家乡地处坝上,冬季最低气温常常达到零下40度,院内的东、西厢房也便是天然的大冰箱了。

  炸点心主要是糖枣、麻花和江米条,这可是个技术活,不是每个家庭都会做的。我家每年都要请人来做。和面很关键,发面、搭碱、软硬、糖量等等。搓麻花很有意思,把和好的面切成条搓几下,折成三折,提起来就自动扭转成麻花了,我也在旁边认真的看和学,也试着搓了几个,没想到也成功了,受到父母的夸奖,心里还颇得意呢。搓好的麻花摆在一起,最后用北方特有的胡麻油(也称亚麻籽油)炸熟,金黄色的麻花便出锅了,一定要控制好火候和油温,点心可不需要外焦里嫩哦。

  再就是炖猪头了。因为,当时肉价虽然只有八毛多一斤,却也要凭票供应的,而且也很有限,价格还是比猪头要贵得多且不用凭票,每家都要买三四个猪头。那时的家庭双职工每月收入大概也就四、五十元,养活五六口人,生活都不易。

  炖猪头事先要用在炉膛烧红的铁钎子把猪头上的毛烫掉,弄的满屋子都是燎猪毛的味道。最后洗净,每个猪头分为两瓣,便于炖熟。那时,家里都用的是灶膛、铁锅,锅也比较大,满满一锅猪头要炖两三个小时才能炖熟。渐渐的铁锅里的肉香就飘满房间的每个角落,也飘到了窗外,左邻右舍都能闻的到,令人垂涎。我最盼望的就是三十晚上吃炖好的猪头肉了,最爱吃猪鼻子的部位,也只有今晚才可以足吃一顿,平日节俭的生活吃肉是很少的,剩余的就要挂在厢房,冷藏起来,留作以后慢慢吃了。

  晚饭后,天色已黑下来,每家院子里都要挂起红灯笼。我们这些孩子,则每个人提一个里面点着小蜡烛的纸灯笼,有圆的也有长的,也有家长们自己做的,形态各异。兜里揣着着不多的鞭炮就跑去街里玩了。那时的炮竹很小,也很便宜,二毛钱一挂,只100响。这也不舍得一下子放完,而是逐个的摘开,单个的去放,为的是玩的时间更长些,点燃后没响的那些,也要拣回来掰断,用香头点燃火药看喷出的火花。有些调皮的'孩子把点燃的炮竹扔到其他孩子的灯笼里,随着一声炸响,他得意的笑了,而被炸坏灯笼的孩子,委屈地提着破灯笼哭着回家向父母告状去了。

  那时的家庭都没有电视机,只有在外面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才是最开心的时刻。偶尔也和父母玩玩扑克,听父母讲讲他们小时候过年的故事。许多人在年三十晚上是不睡觉的,这叫熬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守岁,我熬不住,却也睡得很晚,就这样其乐融融的度过除夕之夜。

  那个年代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年味却是浓浓的,四十多年过去了,太多的回忆至今仍记忆犹新,令人怀念,每每想起儿时的春节,也是那么的温馨、甜蜜和幸福!

春节的随笔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啦,过年啦!小孩子们都穿上新衣服,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寓意着新开始新生活。,大年初一孩子去串门你100,我50,孩子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孩子们最喜欢过春节:年夜饭、放鞭炮、压岁钱、穿新衣……到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孩子们跳跃着,欢笑着,乐此不彼。

  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户户的年菜都已经摆上桌,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门外那红红的对联格外醒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一声接一声,烟花满天。出远门的人几乎都要回来吃年夜饭的,团团圆圆过大年。

  正月初一那天,因为过年什么活都不做就做吃的,家家户户都走家窜户,亲邻朋友都聚一起聊天,有说有笑,谈天说地说着一年的得失,这算是奔波忙碌了一年的犒劳吧。

  正月初三许多店铺都陆续开张,生意兴隆嘛。所以好多人开始陆续开始为新生活忙碌起来,大街小巷都是人流涌动,好不热闹。

  元宵节一开始,春节又一个高潮开始了。晚上家家户户都吃着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热腾腾的汤圆吃完后,便都去逛街了。此时大街上早已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放眼望去大街上人头攒动。许多店铺里都挤满了人。

  眨眼间,春节就过去了。孩子们又该背起书包去上学了,大人们又该去各自的岗位工作去了

  过年就是这样隆重,我们的民风民俗永远也不会改变。

春节的随笔10

  随着一个大大的懒腰,伴着寒假的第一缕阳光。我,开始了我六年级的寒假生活。

  早上起来,我就感觉到有一股浓郁的兴奋气息在我身边弥漫开来。当然我寒假第一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电脑游戏,这是我早晨最兴奋的一个环节,而且,打电脑游戏还能活动一下手指呢!

  打完电脑游戏,爸爸买好的`早饭就已经在餐桌上等我了。香喷喷的早饭伴着阳光,啊!好高兴!

  吃完了早餐,我匆匆拿起电视遥控开始看电视,电视虽好看,可只有半个小时。所以,我等不及看完电视,就开始做寒假的第一个作业--奥数题,今天的任务可不少--要做十道呀!不仅要抄好题目,而且不能是计算题,要求写下解题过程。

  做完了计算题,我就带上小灵通和钥匙,狂奔向我朋友愈明家--1004,我朋友正在打电脑,我凑过去看了看。虽看得兴味盎然,但还是拿上了PSP开始玩(经过同意的)。正当我玩得高兴之时,电话响了,从电话里传出了老妈的声音:“回家啦!你要吃午饭了,吃完还要看OUTLOOK呢!”“哦”我应付完了电话,回了家,又吃完了饭。

  吃完饭之后又开始打电脑游戏,谁叫这是寒假呢!打完电脑后,我又匆匆跑去我朋友家,我们家本来就离得近,多跑几趟也没关系嘛!谁知,刚玩20分钟就又有一个电话打了过来,而且又是老妈的。没办法,只好回家了。

  今天的晚饭在外面吃,因为恰逢家里停水。我和老妈去饭馆大吃一顿,吃得饱饱的,还打了好几个饱嗝呢!我们回到家,我啪嗒一声开启了电视就开始做在沙发上享受电视的乐趣了。之后,我就开始在电脑上打今天的日记了……

  这就是我寒假的一天!

春节的随笔11

  “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oh,礼多人不怪……”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知道新年的脚步近了。新年快到了,人们纷纷用不同的.方式庆祝着节日的到来,我也没有闲着。

  趣事一:收红包

  时光匆匆,很快临近春节。三十晚上,爸爸突然对我说:“今天三十,我要去给长辈拜年,你和我一起去吗?”我一听,立刻附和道:“那我也和您一起‘串串门’吧!”走过了十几户人家,给长辈们陆续拜了年,我的兜里也装满了百元大钞,乐得我都合不拢嘴了。突然,爸爸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时间不早了,早点回家吧。明天还要去爸妈家吃饭呢。”爸爸听了,立马带我回家了。这天晚上,我并没有早早睡觉,而是和大人们一起守岁。第二天一早,我早早起床等爸爸带我“串门”。如我所愿,兜里满满当当的全是红包……

  趣事二:买鞭炮

  串完门,见时间不早了,我们就向奶奶家出发了。到了奶奶家,我发现姑父、姑姑还有哥哥们都已经到了。其中一个哥哥见我到了,迎上来说:“我们买鞭炮放着玩吧!”听了他的提议,我和另一个哥哥都点头表示赞同。我们商量着如何向大人要钱。最终,他们决定派我去要买鞭钱。我极不情愿地来到老爸跟前,慢吞吞地说:“爸爸,给我几块钱,好吗?我想买点鞭炮。”我的声音特别小,就像一只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本以为爸爸不会同意,没想到他竟然一口答应了。他把一张百元大钞递给我说:“顺带买几瓶啤酒回来。”“哦!”我应了一声,就揣着爸爸给的大钞,一蹦一跳地从屋里飞奔出来。见到哥哥们,我微微一笑:“Yes!钱到手了!”哥哥们赶紧带着我向小卖铺跑去,一路上我小心翼翼地揣着钱。到了小卖铺,我们一看到鞭炮,就什么都忘记了。买啤酒的事也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

  趣事三:放鞭炮

  我们选好鞭炮后,哥哥又挑选了一个打火机。付完钱,我们就找了个地方玩了起来。哥哥迫不及待地摁开打火机,一团火焰冒了出来。我把鞭炮递给哥哥。他大胆地把鞭炮往火焰上一放,快速扔了出去。“砰”的一声,犹如巨石落地。我被吓得一蹦三尺高。我也壮着胆子点着一个鞭炮,可是鞭炮捻子燃烧完却没有发出爆炸声。我走进些,想看个究竟。突然,鞭炮“啪”的一下爆炸了,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和一个哥哥想戏弄另外一个哥哥。于是我俩用绳子、篮子还有小摔炮做了一个“炮弹”。等哥哥一踩中绳子,“呼”的一下,篮子从天而降,就会掉出许多小摔炮。哥哥果然中计了,“噼噼啪啪”一顿响声后,我们哈哈大笑,从躲藏的地方跳了出来。再看看那个被我们戏弄的哥哥,真是一脸的狼狈模样。后来我才知道,这样很危险。现在想想真是后怕得很。

  过新年真有趣,你们喜欢过新年吗?

春节的随笔12

  每年,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时候,天南地北的游子便开始聚集行动起来,跨越多个城市,赶赴几千年文明流年下来的古老传统节日。只为一场亲情的团聚,一份友情的欢庆,一个家的温暖。

  俗语说:过了腊八便是年。人们开始紧锣密鼓的置办年货。菜市场里人声鼎沸,鸡鸭鱼肉贩档前,人们东挑西选大肆砍价;商场里客流如潮,争相选购衣裤鞋帽各式糖果,还有那各式大红对联与红包。走在路上,你可以感受到人们的喜悦之情以及浓浓的年味。

  记得儿时家乡过年的情景。腊月二十三这天,父亲说是灶王菩萨的升天之日。父亲一大早起身准备。父亲将一块四方形的肥腻猪肉清水煮熟,就是俗称的刀头肉,整齐的放在碗里,再煮上一只公鸡,把公鸡雄赳赳气昴昴的站立式放在盆里,配以其他各类香喷的肉菜,一碗白酒,摆在灶台前,焚香点蜡,烧上几刀纸钱,父亲口里念念有词,贿赂灶王菩萨吃喝高兴上得天去之后,感念人间对他的恩好,保佑主人家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日子红火安康。仪式过后,我问父亲,这些菜我们可以吃吗?父亲慈爱的说,当然可以,灶王爷吃过的东西,可是高级贡品,吃了以后家里生活富有,顿顿有肉吃,不会挨饿。

  祭祀完灶王菩萨,便开始打扫屋子。母亲拿出砍刀,去得竹林砍回一根手腕粗长长的竹子,削去长长竹竿上多余的枝叶,留下竹头枝叶备用,再用麻绳简易绑成扇尾状。母亲用衣服简易的捂住口鼻,再将我赶出屋子,然后用竹竿在屋顶、墙面,家具上细细扫动,蜘蛛网、灰尘便纷纷掉落下来,地上铺满厚厚一层黑色的脏尘。母亲这时便叫我清扫地面。我嘟嘟囔囔的不满,问母亲,为啥用竹竿的时候不让我来?母亲说:那你来试试能不能拿起这竹竿。我兴奋不已,捡起竹竿学着母亲的样子在外屋檐上来回清扫,一会儿便累得一身冒汗,拿竹竿的手也抖动起来。原来,清扫屋子是项体力活,看似简单,实则辛苦。多年以来,每次清扫,母亲从未说过。

  家乡的春节,有一道菜是必须,酥肉。酥肉,可零嘴吃,可煮汤,可蒸其他配菜。家乡的做法,将酥肉切小与豌豆尖叶同煮,其汤色泽黄绿,清香四溢。蒸菜,一般蒸芋仔,大的芋仔切小,小的芋仔则整只,放于碗底,铺上酥肉,放入蒸笼大火蒸熟,男女老幼皆爱吃。母亲买回新鲜上好的瘦肉,切成宽度适中的条或片,打上鸡蛋,搅匀,再掺上自己生产的薯粉,让薯粉与肉充分结合。肉发上三五分钟,锅中倒油,油要多,大火至油沸腾,将有薯粉的肉一块块放入油锅内炸,炸至金黄色再捞出。每每此时,我坚定的站在厨房,守候着一块块酥香的肉,这块看看,那块瞅瞅,拿出一块来,趁母亲专心油炸之时,迅速塞进嘴里,香嫩的肉在嘴里翻滚开来,瞬间感觉幸福爆棚,那味道终身难忘。

  准备着准备着,春节便来了。

  年三十。父亲母亲很早就起床准备。肉,鱼,菜,缺一不可,瓜子、花生、甘蔗、糖果定不能少。鱼:代表年年有余;瓜子:代表呱呱叫;甘蔗:代表节节高;糖果:代表甜甜蜜蜜;苹果:平平安安。父亲母亲在厨房里欢快的忙碌,时而叫我洗葱蒜,时而让我洗碗碟。我欢喜的将瓜子花生糖果装在新衣服兜里,随时随地摸出来,一颗接一颗的送入嘴里,香味、甜味弥散。高兴啊,一年之中最开心的日子就是这天。中午时分,父亲将做好的饭菜搬到门前空地上,摆上鸡鸭鱼肉、糖果,点心水果,点上香烛,祭拜天地神灵,祭拜祖宗,祈求保佑。这,是年俗。再放上一盘鞭炮,中午饭便开始。午饭吃的越久越好,象征着长长久久。若偶有过路的乡邻, 母亲便好言留下吃上一口饭菜,寓意来年人丁兴旺。午饭之后父亲开始贴对联,贴门神。父亲在对联纸上抹上一层浆糊,唤我在门外看着两边是否对称,我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对着父亲指手画脚:上一点,诶,对一点点。

  晚上,年夜饭。父亲拿出高梁酒来。自己倒上一杯,再给我们象征性的倒一口。父亲感慨:又是一年啦。我们齐齐站起来向父亲敬酒,祝福父亲身体健康,感谢父亲一年来的付出。母亲在一旁红了眼,泪眼婆娑。是的,一年过了又一年,儿女们自顾自的成长,迟早离开,而双亲早已白发。其中的操劳心酸,岂是酒后言语说得完?母亲起身去了厨房煮汤圆。汤圆里有事先包好的硬币,仅一枚,家乡传统谁若有幸吃到,便来年一切顺利,生意红火工作顺利学业有成。那一年我吃到了,那一年考上大学。饭后,全家人围着一个大盆洗脚,洗脚水里有柏树丫,听父亲说是辟邪驱魔之意。

  家乡还有一个奇怪的习俗:偷青。洗完脚之后,家家户户便出动偷青,即:偷人家菜地里的青菜。一般偷豌豆尖,顺利偷得回来,第二天可以利用起来煮汤。偷青这个习俗源自哪里,不得而知,自懂事起便知道父亲一直保持着习俗。偷青之时,不可以被青菜主人家抓住,若是抓住则来年运势不佳。乡邻间都是和善友爱的,对于偷青之事即便明知菜地受损也不会刻意抓人,谁都想顺顺利利不是吗?

  守岁。就是旧年的`最后一晚上不睡觉,有对如水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又有对来临新年寄以美好希望的意思。家乡将守岁称之为“照年光”,将家里每一盏灯都打开,整晚照亮。我把照年光这个说法理解为,新的一年里照亮前路。父亲来来回回在屋子里踱步检查,确保每一盏灯明晃晃的照亮各个角落。我在房间里转了一圈,此刻,房间最光亮清晰,书本,衣物,床,心爱的小物件,我触摸它们。心里许下:以后,我的房间要大要宽敞要光亮。

  零点时分。屋外噼里啪啦爆竹声响起,震耳欲聋,烟花腾空而起,炸开各色形状。天际红彤彤的,硝烟味弥漫开来,邻居们互道:新年好,孩子们欢快嘻闹,整片大地淹没在喜庆的氛围中。我终于熬不住夜的漫长,欢欢喜喜睡去。再见过去。明年,会更好。

  家乡的春节,才是纯正的春节。

  离开家乡之后,再也没有过个团聚欢喜的春节。

  我在羊城忙碌着生活,奔走于工作与家之间。春节来临之时,我学着父亲母亲的样,准备腊味,准备点心水果还给自己添置新衣。公司工作结束之时,幸得八天假期,我以为可以回到惦念已久的故乡,走一走儿时路过的每一个角落,看一看儿时给我糖果的每一位亲人,约一约儿时一同上学的小伙伴,无奈返程工具迟迟未至,只得作罢。

  今年的春节很温暖,穿着轻盈起来,我把新衣从衣柜里拿出来,美美的穿上。我把自己认认真真的打扮喜庆,走出家门,路上空空荡荡,阳光也懒洋洋,商场里单曲循环的放着恭贺新年,我买下一支红酒。辞旧迎新的晚上,我慵懒的坐在沙发上,开着明晃晃的灯,看着央视春晚,喝着醇香的红酒,思念着一些人,守岁。

  春节, 浓浓的美丽的乡愁。

  我是异乡孤独客。

春节的随笔13

  春节就这样的过去了,就这样的过去了,就这样的过去了...今年的春节是我过的最没有年味的春节,可能是因为我感冒深宅家中,也可能是因为考研心中有所牵挂,突然觉得心思被切了好几半,每个都有自己惦记着的东西。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刻,望着外面升起的烟火,我终于开始意识到,又一年了啊!

  都说老人喜欢怀旧,可为什么我这个20出头的小伙子也有事没事的想起从前,难道我老了吗?太可怕了!越来越懒的动,在家一憋就是一整天,不会是这半年复习时的后遗症吧?而且这几天不绝于耳的是老妈天天念叨的谁家的小谁和我年纪相仿已经结婚了,谁家的又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老谁都已经抱上孙子了···今早还收到一哥们短信,说初六就要订婚了,我惊诧的发觉,原来我们即将面临婚姻与家庭,更让人忐忑不安的是它如此之快的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当然,老妈的话都是玩笑,我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她和泥,逗她开心的时候心里明白,真正老的其实是她们···慢慢的,就在我们不曾察觉的时候,自己的父母开始有了一颗老人的心,对于生活已没有了其他追求,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傻儿子···

春节的随笔14

  当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在谈论年终总结,当打开电视发现正在播出关于春运订票新闻时,当望向床头日历上标注的距离春节多少天的标注时,蓦然发现,20xx年就这样结束了,带着些许欣慰,些许惆怅,悄悄的在我生命的岁月里慢慢地溜掉。回首过去的一年,有收获,有失去,有开心,有哀伤,有鲜花似锦明媚的春天,也有骄阳如火炙热的夏天。时光会变,不改初心,我一直认为人生一世,需抱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过去的一年里,感谢亲人和朋友的陪伴,让寒冷的冬天不再孤单;感谢有你,让我在金秋收获自己的.爱情;感谢同事和领导,让我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展翅高飞。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时光荏苒,时过境迁,30年如弹指一挥间。今天在街上看到一个小男孩一手牵着爸爸的手,一手牵着妈妈的手,满脸带着明媚的笑颜,那一刹那感到莫名的亲切和感动,而儿时的场景好像历历在目,恍惚就在昨天,仿佛我就是这个小男孩,周末牵着父母的手,跟父母要好吃的棉花糖,要好玩的玩具。但是时光不会逆转,过去的时光,不管是开心还是伤心,这些都随着时光的流逝随着年轮而溜走,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珍惜,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个爱自己的人。回顾现在的生活,大学毕业八年,八年来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青春如鲜花般绚烂多彩,但却短崭的一闪即逝,来不及细细品味青春的活力,它已悄悄地陨落。当看着新一批大学毕业生,从象牙塔踏入工作,怀着新鲜和憧憬,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心中升起很多感概和情愫。青春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它已来过,就不会再重来。我们惆怅逝去,不如展望未来,过去不可追,现在和将来却是需要自己好好把握。

  记得儿时,每年的春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会给发压岁钱,会买新衣服;每年的除夕夜都会陪家人一起吃饺子,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时候的春节晚会的主持是赵忠祥和倪萍,那时候过年总会放金庸的武侠剧,这都是那个时候的小伙伴最珍贵的记忆。儿时的春节,可以跟长辈耍无赖,可以早上睡懒觉,一觉睡到大中午。如今已经长大,有些亲人却已不在,爸爸妈妈的额头也有了更多岁月的痕迹。我们已经不能再像小时候,不能让父母再伺候自己,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我们该回报自己的父母,帮他们做家务,陪他们拉拉家常,让他们感觉到欣慰,感觉到自己的儿女长大了,懂事了。

  记得儿时,每年的春节,小伙伴们都会拿着压岁钱,然后一起去买好吃的,好玩的,尽情的玩耍。一起守候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一起去集市上逛街,去买自己喜欢平时又没钱买的连环画。现在大家都长大了,而好多儿时的伙伴都已为人父人母,再相聚时聊的最多的都是儿女和工作。人生在世,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责任和目标,回想下自己,仍然孑身一人。心中暗暗思量,明年也该让自己有个着落啦,不仅哑然一笑。

  写到此处,大街上传来商店里刘德华的拜年歌:“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oh,礼多人不怪,我祝满天下的女孩嫁一个好男孩,两小口永远在一块”。我恍然一笑,年真的越来越近了。过去时日不可追,将来时日尤可为,希望未来的20xx年,能够有一个崭新的开始,用我的热情和努力换来自己的美好明天,实现自己的梦想。

春节的随笔15

  放出行鞭炮

  大年初一清晨,中国人各家都要放鞭炮。这就是所谓的出行鞭炮。在新年的第一天,希望有个好的开始。于是放一挂鞭,为自己壮个胆。鞭炮放得越响越好,如果鞭响中断了,心里就不高兴。似乎预示今年的运气不好。

  中国人壮胆总是制造一些声音。其实,人在胆怯时往往发出声音。这是动物的本能,先用声音把对方吓住。告诉周围一切生命“我不怕你们”!小时候,我们单身走夜路,走到害怕时或是吹口哨,或是唱歌。其实我们心里直打啰嗦!但也有声音起来作用的,三国的张飞一声吼叫就吓得曹操的一将领从马上掉下来。

  岁月流逝,放出行鞭炮再不是壮胆了,而是一种期盼。每家每户的中国人都期盼每年有个好年份——这种期盼是不变的。但随着岁月的变迁,放出行鞭炮的心态也在变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家家一样穷。出行的鞭炮大小差不多,放鞭炮的时间也差不多,大约在天刚刚亮时放鞭炮。但不同家庭的权势不一样。于是各家的心境也不一样。有权势的家庭总会说“我家的鞭炮放的最响”。似乎告诉别人“我家的运气最好”。出身不好的家庭,所谓地,富,反,坏,右。放出行鞭炮是不能伸张的。其实,那时各家的鞭炮声是差不多的,只是心态而已!

  但也有将鞭炮放断的,那将认为不吉利。以至于一年的任何不顺利都会联系到出行鞭炮上!其实是因为那时的`鞭炮质量太差而已!

  那时放鞭炮还要防止顽童们抢鞭炮。我们小时候就做这种事。那时家里穷,春节时很少有家庭给小孩子买鞭炮。于是,我们就捡没有放燃的鞭炮,红了眼睛就去抢。只要大人们把鞭炮点燃走开了,我们就冲上去用脚把鞭炮踩灭,然后就用手抓地上的鞭炮。有时抓在手上的鞭炮炸响,那十指穿心的疼痛至今还记忆犹新!由于大人们防得厉害,我们只能等出行鞭炮放完了再去捡。用从家里偷出来的手电筒照着,捡那些没有炸燃的鞭炮。如果等天亮了,那些鞭炮就会被别的孩子捡去。

  后来,中国搞改革开放。少数人富裕了,放出行鞭炮就不一样了。有钱人家买响数多的鞭炮,没钱人家只能意思意思了。毫无疑问,那时的有钱人家会理直气壮地说“咱家的鞭炮最响”!没办法,这是事实。那时的穷人买不起大鞭炮呀!

  如今的中国,穷人更穷了,富人更富了!但放出行鞭炮却分不清谁是穷人谁是富人!因为响数最多的鞭炮也不过几十元,穷人也买得起。于是,放出行鞭炮又有了变化。有的初一没有到就开始放出行鞭炮,有的初一两点放,有的四点放,有的......一夜都在放出行鞭炮。人们似乎想把自家的鞭炮声和别人家的区别开来!总想用鞭炮声显示自己的不同!当然,更多的是随大流。既然中国有这个习俗,自己也不妨放一挂出行鞭炮。

【春节的随笔】相关文章:

春节的随笔06-13

春节的随笔(精选)07-10

春节的随笔【精选】07-14

随笔:寒假春节03-05

寒假春节随笔03-05

高中春节随笔03-10

春节见闻随笔03-12

有关春节随笔03-12

春节随笔小学03-12

春节随笔高中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