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后感反思

时间:2021-01-04 15:19: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后感反思范文

  反思, 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读后感反思范文应该怎么写?

读后感反思范文

  读后感反思范文篇一:

  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作文主题是“阅读名著”,学习本单元,鼓励孩子们博览群书,从书中汲取营养,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与好书相伴,范文之教学反思:读后感教学反思,读后感教学反思。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的阅读,我在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在教学这个单元的时候,我就鼓励孩子们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去写,将自己真实的感想和体会出来。

  指导习作、点拨思维

  1、读懂原文,明确中心。要写一篇感情真实,令人感动的读后感,必须要认真读原文,特别是对自己深有感触、教育最大,受到深刻启发的内容(句子、段落)更要多读、多想,然后写出感想体会。

  2、拟定一个醒目的标题。在写题目时可以拟定一个正题和一个副题。正题目是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点明读后感的内容或中心。副题目是指出所读文章的名称。如“与好书为伴——读《走遍天下书为侣》有感”。题目要准确、醒目、简洁。

  3、抓住重点,写出感想。一篇文章,很可能是它的内容令人感动,也可能是文章所揭示的哲理发人深省,还可能是因为文章的写作方法新颖,词汇丰富,意思表达得准确,写读后感,就要抓住自己感受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认识,写读后感时要抓住所读文章的一两点,出发开去,集中笔力深刻、透彻地写体会感想。

  4、要选好角度,找好结合点。为了把读后感体会写得较深刻,结合自己选好写作的角度很重要。这个角度就是能把自己的感想体会从某一点生发开去,开掘出有现实意义,有教育价值的感想。在写感想时,可以进行想像,通过联想,写出内容充实,生动感人的体会。写时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出自己深受教育的体会。

  写读后感,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何理解、挖掘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没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是很难做得到。通过教学,许多学生基本掌握了写读后感的方法,在写习作过程中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但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不多。今后还需加强学生思维训练,鼓励他们能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读后感反思范文篇二:

  五年级的第七次作文是学写读后感。我通过让学生看我写好的一篇读后感后,让学生说出它的写作步骤是什么。

  这个过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学生边读边思考,他们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正如我所料,学生看过范文后,都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说:“写读后感一定要介绍一下短文的主要内容,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才是读后感。也有的孩子说:“写读后感,就要有读和感两部分。如果只写主要内容不行,缺少了感,就不能叫读后感了。

  这一环节,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得出了一般读后感的写作步骤。之后,我又让学生听了《母爱》这个短文。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短文。有的孩子听后都已经哭了。我之所以设计这道题目,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去找感点,让学生把自己听后的感受写出来,让学生有感而发。这才是读后感的本质。我把泪眼婆娑的孩子叫了起来,我问她:“你为什么哭了?”学生哽咽的`说出了自己感动的原因。这也就是学生找到了感点。感点找到了,学生在写读后干的时候也就很容易了。

  在最后十分钟,我让学生开始写读后感。班上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母爱》读后感。可见,触发学生心灵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读后感反思范文篇三:

  本册语文教材第一个习作是:写读后感。针对学生以往写此类内容出现的问题,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指导:

  第一、“读”和“感”分离。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无病呻吟。

  第二、“读”和“感”在文章之中两分天下,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慨就算了事。

  第三、选不好感受点,不会结合实际,感想很空泛。

  课上完了,我觉得自己能按预期的计划完成,如果接下来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动笔,老师能在学生的习作过程作及时指导,并对作品进行及时点评,可能收效更大。

  其实,学生要写好读后感,首先做到对给出的文章用心地读,用情地读;其次要选好“感受点”,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书,可写的感受点很多,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或身边的实际选择一个自己最善于写的来写;最后要联系实际,有感而发,因为没有情感的读后感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能感染人的。

  总之,不管上什么课,一定要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确定学生掌握的知识就要落到实处,绝不能蜻蜓点水。若果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及内容的重难点后,能根据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思路清晰,突破重难点,过渡自然,随机应变,在善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同时,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中肯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我看这节课就算成功了。记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读后感反思】相关文章:

《教师反思的方法》读后感02-18

《新课程总结与反思》读后感精选02-22

《aoe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反思12-23

爱牙日的反思01-12

见习反思心得11-24

读《反思》有感01-31

教学反思评语02-05

事故反思心得08-06

安全反思心得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