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凡卡》读后有感

时间:2020-12-22 10:29: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凡卡》读后有感

  童年,多美!如沙滩上五彩的贝壳,似天边璀璨的晚霞,让人流连。可凡卡呢?小小的年纪,却要每天遭受毒打、侮辱、捉弄,吃不饱,穿不暖,他的童年,多惨!

《凡卡》读后有感

  《凡卡》读后有感 范文1

  学完了《凡卡》这篇文章。回到家,我又情不自禁地品读了这篇令人潸然泪下的文章。九岁,正当无忧无虑的童年,而凡卡却要承受同龄人无法想象的苦难。看着课本上那一句句令人心酸的话语,我渐渐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每当我读到凡卡对爷爷说的“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时,我仿佛感到空气凝固了似的。父母的爱是遮风挡雨的伞,能让我们不受烈日的暴晒;父母的爱是坚实的臂膀,能让我们在委屈时有个依靠;父母的爱是冰山下的火种,能帮我们驱走冬日的严寒。凡卡这么小就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他,一个九岁的孩子,却要承担如此沉重的负担。无助、恐惧、可怜、孤单……这难道不是凡卡此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吗?这难道不是沙皇黑暗统治下最卑微的人民最贴切的生活写照吗?

  “吃的呢,简直没有,早餐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面包,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看到这儿,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个瘦骨嶙峋的、衣衫褴褛的、赤着脚的小男孩在过道里孤单的身影。九岁的年龄,是正当长身体的时候,可他却只能吃那么一丁点的饭。他何尝不想品味美味佳肴,填饱咕咕叫的肚子呢?可是没办法,他只能忍着那空空如也的肚子去干繁重的活。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幸福,白天,丰盛的三餐补充了身体所需的能量,让我们能够精力充沛地更好的学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当我读到凡卡当学徒受到的种种折磨时,我仿佛看到了凡卡那骨瘦如柴的身体,一双又小又细的赤脚冻得红彤彤的。狠心的老板就是因为凡卡给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睡着了,就用皮带揍了小凡卡,这让我内心涌起了一阵阵无法释怀的气愤:凡卡还那么小,就对他实施如此非人性化的管制,就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凡卡也都没有。

  看到这一幕幕令人心惊胆寒的情景,听到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唤,就好似尖刀般刺痛着我的心,泪水不断地在眼中打转。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同龄的孩子,我们衣食无忧,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有时我们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而凡卡呢,本该和我们一样享受着家庭的温暖,沐浴着知识的滋润,无忧无虑的玩耍……可他却在做苦工,多么可怜呀!

  我一手拿笔,一手捧着书,聚精会神地在灯光下一遍又一遍的品味着这篇文章。看着语文课本上《凡卡》一课的插图,我的眼眶里不禁又蓄满了的泪水......

  注:这篇习作是北师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心愿》的练笔作文。习作要求孩子们在学习完课文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在对比中感受对于小凡卡来说,与爷爷团聚的心愿是多么迫切;感受对于小凡卡来说,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

  《凡卡》读后有感 范文2

  《凡卡》作者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按写信的过程记叙。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通过写信向爷爷倾诉自己在鞋店当学徒遭受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与爷爷在一起生活时的快乐情景;最后交待,凡卡没有把收信人的地址、名字写清楚就把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

  读完了《凡卡》这篇文章后,我的心就像平静的湖里丢下一块石头,泛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平静。每个人都有一个难忘的童年,有人说童年是一首精彩的诗!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有人说童年是一个七彩的光环!然而课文《凡卡》中的小主人翁凡卡·茹科夫的童年却是一杯苦涩的酒!

  九岁的凡卡没了爹娘,和爷爷住在一起,年迈的爷爷因为没有能力抚养他,就把他送去鞋店当学徒。在鞋店,小凡卡受尽了老板和老板娘的种种虐待。于是他就写了一封信给爷爷,在信中他不断回忆起跟爷爷在一起度过的那些快乐的时光,乞求爷爷把他带回去。他在信中写道:“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凡卡是一个既礼貌又善良的好孩子。当我读到“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在沙皇统治下的旧苏联,富人根本没把穷人当人看。九岁的凡卡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被爷爷送进鞋店后,无依无靠,做事稍不留心,还要遭到老板或老板娘的毒打。想想现在的我们有吃、有穿、有学上,在家里有家长的呵护,在学校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爱护,还有一天一顿的营养餐。生活上稍有不顺心还要和爸爸、妈妈闹别扭。与同龄的凡卡相比,真是相形见拙!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小凡卡那一声声哀伤的呼唤,象针尖刺我的心一样,我同情的泪水又一次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读了这篇课文我很同情他,当他在吃那一点儿面包时,我们却面对着丰盛的饭菜,当他在喝那一小碗稀粥时,而我们正在吃大鱼大肉;当他在受到老板的痛打时,我们却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当他在摇摇篮时,我们早已进入甜蜜的梦乡。我想对老板、老板娘说一句话:“你们对凡卡也太狠毒了,他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你们就这样对他,你们也有你们自己的孩子,要是有人这样打你们的孩子,你们能受的了吗?我希望你们不要对他这么狠毒。我希望凡卡能幸福地生活,不要再受欺负了。”人与人之间要和平相处,这样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凡卡》读后有感 范文3

  两周前,怀着崇敬的心情,开始了《凡卡》说课的研究。十几天的时间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自己浅薄的认识一次次被名著的经典博大所冲击,被课本编者的良苦用心所感动。每每在字里行间寻得一丝新的顿悟时总会犹如孩子般的欣喜。

  此刻,当六年一班的孩子们在略带忧伤的音乐中,一次次动情的朗读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一笔笔写下自己的真情感悟和同情时,我沿着凌乱的思绪回忆经典的.魅力。

  一、经典的初级魅力,故事

  对于小学生这样的初读者来说,他们有自己审视读物的标准。在他们眼里,有故事的、有情节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就喜欢读。我们可以理解,没有故事的文章是枯燥乏味的。情节的曲折,会把孩子们带入到情境之中,让小读者和故事中的人物一同悲其所悲、乐其所乐,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阅读的兴趣没有了,阅读就缺乏了原动力,是不可能持久的。

  凡卡中的故事性可见一般。短短三千字的文章,为我们展现的是整整一个社会,有乡下的宁静,莫斯科的繁华,有富人的奢侈,穷人的悲惨,有记叙有抒情,有一系列的人物,有细节的描写。简短的文章在读者的眼前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读这样的经典名著,孩子们是幸福的。他们会徜徉在情境之中,行走在画面之间,被美熏陶着、感染着。无形之中,孩子们便拥有了一种儒雅的气质。

  二、经典的中级魅力,形式

  如果学生阅读仅仅停留在情节上,故事中,那阅读的意义就失去了一大半。利用阅读课把孩子们的浅层阅读引向深入,这不仅是语文老师的职责,也是我们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所谓深入就是发现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这样写的好处。而我们就是要引导孩子学会发现语用的秘密。2011版语文新课标把“语用”放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有道理的。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当孩子们能够独立的发现语言的技巧学会语言运用的方法的时候,我们就能说他们学会了阅读。

  而凡卡一文中的文本秘妙真是不计其数。不用说小说作者选用书信形式的独具匠心,不用说契诃夫高超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单单是文章第八段描述凡卡命运悲惨一段,就让人赞叹不已。

  从结构上说,这段写了“挨打”“挨饿”“挨捉弄”“挨困”几层意思,其中 “挨打”详写,其他方面略写,在 “挨打”环节运用了一系列准确的动词:揪、拖、揍、戳。

  从内容上看,这段写了:“摇摇篮”“收拾鱼”“打酒”“睡过道”等,这些事情不仅让人感觉有身临其境的真实,而且有惨无人道的悲惨。

  就事情发生的时间来看,有晚上的“摇摇篮”“睡过道”又有白天的“收拾鱼”“” “打酒”。

  就事情发生的人物来看,有老板的暴行,有老板娘的,还有伙计的。

  就事件的内容看,“摇摇篮”“收拾鱼”“打酒”无一不是凡卡在辛勤干活,但结果都是一样悲惨。

  还有,从摇摇篮写到摇摇篮,从时间上给人天天如此,周而复始的感觉,从写法上事件呼应、起承转合非常圆满。

  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文字秘密,学生会在“发现”中体会“欣喜”,会在“研究”中发展“思维”会在“表达”中锻炼“自信”,会在“模仿”中学会“运用”。有了这样深层次的阅读,学生所具备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兴趣,而是一种素质,一种语文素养。这种素养是广博的知识、出众的能力、缜密的思维、流利的谈吐。

  三、经典的高级魅力,共鸣

  当孩子学语文,学阅读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学会了基本的语言运用时,我们仍然应该告诉孩子,文章你还没有真的看懂。深刻的文本,不仅有巧妙的构思,高超的文笔,美妙的语言,更有高深的立意,深刻的内涵。它会容社会性、思想性为一体。它是作者那时那地的情感体验,更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那时那地的浓缩写照,读懂它需要经验、阅历和人生。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期,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惨经历,更是那个时期俄国社会的状况——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还有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

  做为老师,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们能做的太少了,但我们至少可以,给孩子们推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他们爱上阅读,引导他们发现一处处写法上的妙处,让他们学会阅读,最后告诫他们,读书启迪的不仅仅是智慧,还有精彩的人生。

【《凡卡》读后有感】相关文章:

读《凡卡》有感03-03

阅读《凡卡》有感07-01

读凡卡有感04-09

读《凡卡》有感12-19

读凡卡有感05-11

读《凡卡》有感05-27

读《凡卡》有感作文04-06

读《凡卡》有感的作文04-05

【热】读凡卡有感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