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我的工作是母亲》有感

时间:2021-06-18 20:01: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我的工作是母亲》有感

  《我的工作是母亲》你是否看过?下面是CN人才小编整理的关于《我的工作是母亲》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读《我的工作是母亲》有感

  读《我的工作是母亲》有感 篇一

  看蔡颖卿的书,无论是这本,还是《在爱里相遇》《妈妈是最初的老师》,都会觉得压力很大,因为从她的字里行间,感觉她实在是太完美了,无论是日常起居的打理还是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她总能做到游刃有余,仿佛她的生活就不曾有过焦虑、无助和抓狂的时刻,即使有,她也能乐观的面对并解决掉。

  第二次读这本书,这种感觉冲淡了些,可能是心态更成熟,也可能是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有些许改变,但是仍能从她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她对待生活,浓浓的热爱,以及,传递给我当下的压力。

  “母亲的工作多而杂,只有在静中,才能深刻地体会自己对家庭生活的重要。当了母亲这二十一年来,我的工作一直很忙,但是不要因忙而乱是我努力的目标。日常生活如果急促紊乱,孩子很难感觉到安静的滋味,我希望自己能为孩子示范一种定静安详的生活态度。我相信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会有稳定自己的力量。”

  看到这段的时候,心里仿佛也能感受到平静的力量。的确,母亲的静,不仅能够传递给孩子,更能传递给整个家庭,但是如何能在忙乱中做到“静”,确是对母亲的考验。

  这次旅行,我真切的体会到“静”的力量。在去曼谷的航班上,午睡后的盒子迟迟不醒,我一摸,发烧了,当时的心咯噔一下子。盒子爸一看我神情有变,摸了摸盒子,虽然他不说,但我知道他也慌乱了阵脚。我俩想的都是,两周前盒子刚支原体感染康复,这次发烧会不会又是支原体发作?如果发作,必用药,旅行要不要更改行程?一连串的问题迅速出现,我的心跳加速。猛然意识到不能慌乱下去,我慌了之后,盒子爸也慌,于是让自己平静下来,跟盒子爸商量,今晚观察,如果明天盒子还烧的话就去曼谷的私立医院,之后再看是否取消苏梅岛的行程。当我平静下来跟他商量好这些的时候,盒子爸也恢复了平静,我俩甚至调侃,是不是命运安排了曼谷的行程,省的我总觉得曼谷没什么玩的,待两天感觉浪费时间。玩笑开起来的时候,我俩已经很放松了,之后盒子一直睡着,到酒店安顿好她,我俩吃晚饭。盒子爸还查了曼谷的医院位置,准备第二天过去。没想到,第二天早上盒子退烧了,那时候的心里真是无比轻松啊!

  经此事,“静”对自己,是一种稳定的力量。只有我先静下来,才有可能把“静”传递给盒子,所以,如何在忙乱中“静”下来,是修行的主要内容,身静必先心静。

  “我喜欢母亲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将来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要为你的孩子做我们没有为你们做到的事。'如果我们了解、也赞同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就能鼓励自己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原生家庭;而不是花时间去寻找自己不能当一个好父母的原因。”

  对于这句话,真的是不能再赞同。我是一年前的读书会里知道”原生家庭“这个词的,当下很热门的一个词,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所以在了解原生家庭之后,我也曾反思过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的种种,比如我的内向敏感、比如我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反思完之后的一段时间,更加怨念,因为不了解原生家庭以前,是怨自己为什么这样;了解原生家庭之后,开始怨父母把自己变成这样。在跟朋友就这个困惑讨论之后,才慢慢的释然了,父母有父母的局限,造成的影响已然不可避免,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自我成长。调整自己,使自己最大程度上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造成的影响,然后,给盒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环境,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有朋友对我说:”我好想学这个“或”我好想做那件事“,我一定会跟他说:”马上动手啊!为什么不呢?半年一年后,你回头想起这个念头的时候,就知道‘开始’有多重要。“

  做任何事,开始本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要开始了,就成功了一半,另外一半就是坚持。

  这半年开始了几项对我意义重大的活动,也深刻的体会到开始的价值所在。

  从六月份开始做读书分享,到现在整整半年了,当时的一个想法,开始实施之后,就一本书一本书的坚持下来,已经分享了28本书。当初开始的时候,没有想过,我竟然分享了这么多本书。随着读书分享,我创建了交流群,开始进行线上的读书会,如今,第二本《游戏力》也接近尾声。读书会聚集了一批成员,大家一起读书、一起讨论,虽然不见面,但是网络上的沟通也非常顺畅。

  九月份开始的小组活动和跑步,都是纠结很久之后,才开始的。之所以开始,是因为我意识到,如果不开始,再好的想法也终究是想法。一旦开始,就可以慢慢的坚持下去。所以,“开始”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本书的名字叫《我的工作是母亲——Bubu的安家之歌》,既为安家之歌,作者用很多篇幅描写了她对家的经营,比如做饭、搬家、装修等等。全能的Bubu让我赞叹之余深感自己的能力不足。且不说搬家、装修这种自己不能胜任或即使胜任也无法井井有条的事情,就是做饭,都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个对做饭特别感兴趣的人,我宁愿自己吃点快餐,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到做饭上,因此做饭对我而言,就不是享受。全职之后,我不得不担负起给盒子做饭的任务,我勉为其难的做了,但是她吃不了多少,以至于在做-吃一点点-没兴趣做这个循环之下,我始终对做饭没有什么热情。看到Bubu那么看重为家人烹制可口的饭菜,把这作为家中安定的因素之一;看到我朋友圈中,对美食有着无限热爱的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做可口的饭菜,而孩子也用吃光光回报妈妈,我的心理压力……好大!

  就像今晚,我给盒子做了她昨天提到的蜂蜜蛋糕,口感还不错,给她吃,她吃了不到一块就放在那里,我的热情啊,就这么被拍下去了……

  有时候想想,我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吧。每个人术业有专攻,也许我就是不走做饭这一脉。如果盒子嫌弃我做饭不好吃,如果她注定兴趣在美食,她也可以刻苦钻研做给我吃啊……既然如此,何苦为难自己,唉

  ”我想起了那句犹太谚语‘上苍因为无法处处顾及,所以创造了母亲。’“

  当母亲越久,越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我的工作是母亲,既然做了这份工作,那就好好做下去吧。

  读《我的工作是母亲》有感 篇二

  有段时间微信疯传一段视频,是关于招聘面试的。招聘方提出很多苛刻条件:我们要求应聘者非常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耐心、有毅力,有面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非常好的体力要经常加班,应聘者要懂得营养学,要了解最基本的医学常识,最好达到家庭医生的标准。

  应聘者问:工作时间呢?

  招聘方答:七天无休。

  应聘者叹:那怎么可能!这样的工作,薪水怎么给?

  招聘方答:没有报酬

  应聘者怒:这样的工作没人愿意干,也没有人可以胜任。

  招聘方答:这个工作是——母亲!

  写下“母亲”这两个字的刹那,鼻子酸胀,眼泪喷涌而出。视频中所有应聘者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都泪流不止。此刻为何如此激动,竟是说不清楚,仿佛有无数感慨齐涌心头,汹涌澎湃分不清彼此。此时一个人在家中,任由波涛翻滚。看到桌上儿子的乐高,眼泪接续;看到老妈的缝纫机,眼泪持续。许久才平静下来。

  《我的工作是母亲》是2013年上正面管教家长课的时候,老师送的。那时候翻了翻不想看就搁置在书架上。上周参加年妈读书会,正好赶上读书会五周年。年妈列出五年来大家一起读过的74本书,其中就有《我的工作是母亲》。再次看到这个书名,想起了那段视频,决定要读这本书。

  看完整本书以及前后各个细节,原来封面的作者女儿画的,书中图片是作者丈夫拍的。这是一个家的故事!

  作者为自己设计的名片

  这张名片带给我很多思考,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非常炫宝的承妈,我以儿子为傲,孩子的点点滴滴都那么让我满足与自豪。总是不由自主的不停说起:我家承承......直到最近两年,跟着书籍关注自己内心。渐渐明白自己和孩子不是一体的,孩子不应该是我骄傲和自信的资本。唯有活出自我价值,找到自己,才能活得充盈美丽,才会有真正的自信,也才不会绑架孩子。所以,我有自己的名字希华,承承妈妈是我的职务。而我也真的非常热爱这份工作,我也会努力工作直到辞世。是工作就得掌握相应的技术,具备相应的才能。那么母亲这个工作,需要我具备些什么呢?

  第一需要有定静的心态

  要给孩子一种定静安详的生活状态,难吗?难啊!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一天到晚忙死了,烦着呢,哪还能轻声慢语和孩子说话呀?哪儿还有时间看书写字啊?作者说:减少讲话的机会、减少活动聚会的机会、减少看或听无所谓事物的机会。(关于无所谓事务,我比较深刻领悟的就是手机,如今手机信息太多太杂,打开微信,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所有减少而节省的时间,就拿来做我“该做”和“想做”的事。作者会提前做准备,不让自己陷入慌乱,该做的事情毫不迟疑的去做。作者会把笔记本电脑打开在厨房的矮柜上,利用偶尔的间隙写下心中所想所感所悟。因为心是静的,那些想写的东西在做饭洗衣的时候就打好了底稿。这个我特别理解,我的文章百分之八十都是利用工作间隙写的,上班的路上,喝水休息的片刻,那些文字已经在心中排列。只待一个个间隙时间,把那些文字敲打出来。

  “稳定的情绪应该在一种深切的自我期待与诚恳的反省中慢慢学习养成,稳定不只是避免暴怒,稳定是一种好的常态,使孩子感受到父母亲在生活的各种状况中都像同一个人!”这几句话很深刻,父母的情绪会给孩子极大的影响,家里有稳定的状态,会让孩子有安全感、归属感、温暖舒适的人生从这里开始。

  第二是不断的付出,做事!

  母亲是辛劳的,这是人所共知的。做什么呢?

  把家收拾整洁,家整洁,心舒畅!做出妈妈的味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食物。长这么大,我一直都在吃妈妈做的饭。猪蹄要放凉劲道的那种,面条要煮的软一些......我的妈妈知道我所有喜好,给我做的永远都是我最爱吃的。在厨房看着妈妈做饭长大的我,其实也是很喜欢做饭的。为了儿子记忆中也有妈妈的味道,特意学做,儿子每次都吃得特别开心。或许,我应该增加做饭的频率了。为孩子为家人做饭。经营一个温暖舒适的家,陪孩子读书,带孩子参加培训班,和孩子一起去旅行,不忘给自己添置一盆绿植插一束鲜花........生活中的问题,再怎么想都不如行动起来,行动方知没有想的那么难。

  第三不断学习

  关于学习,我要特别谢谢我的'孩子。陪他长大的路上,他教会我很多,让我无数次重回童年,看到自己那一个个无助受伤的瞬间。拥抱着儿子的时候,我也拥抱了那个无助的小女孩,好好安慰了她,给予她勇气和力量。看着儿子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解决问题,我也跟着学会了。隐藏在记忆深处那个阴暗角落的我,开始走出阴影,走进阳光。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一股股力量从心底迸发。我看到了自己问题所在,努力的找寻着成长的方向和途径,感谢儿子的同时也感谢学习。或许每个女孩只有当了母亲才开始真的长大,母亲的路很长,很远!在这条路上,每个母亲都在不断成长。

  还有重要的一条,引领孩子去做。作者教孩子做事,那件事如果母亲做会很快,可是无论多想赶紧自己弄完,还是要给孩子学习和精进的机会,母亲要尽到引领的责任。

  第四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一路向前。

  这一部分作者说了两个她身边的人,一个是春桃阿姨,她从小历经磨难。作者如是说:““春桃从不回头去探讨父母给她的足不足够,只觉得自己要做个尽职的母亲。就像她从来不问我这个老板为她做得足不足够,只对我付出最完整的时间、精力和热情。我但愿能跟她学到永远向前的性格;我但愿能像她所带给我的那样,也带给别人勇往直前的鼓励。”这一段话让我很感动,不给自己找理由,尽力做好此时此刻的事情。让我想起换工作部门以来的时光。真诚的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可以收获很多。还有一个人是柳子奶奶,奶奶总是都那么喜悦。其实这位奶奶一生并不平坦,可是她用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感染着家人朋友!母亲的状态不只会影响到自己,还会影响整个家庭的气氛和孩子看待生活的心情。当母亲而“愉快”是人生中绝对重要的“任务”!我们总是会有各种焦虑,工作的事情,缴费的问题,孩子的学习,老人的身体健康......儿子经常说:妈妈,你干嘛总是皱个眉头,我不喜欢。因着儿子的话,我也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就是皱着眉头的,很刻意的要求自己放松,也就舒展一会儿。“愉快”是绝对的“任务”,我接到任务啦。

  第五爱和责任

  我们都是充满对孩子的爱的,责任感也是足足的。给孩子家的味道,特别是出门远飞的孩子,家永远是心的归属,那儿有亲爱的爸妈,还有从小吃到大记忆中的美味。要了解孩子身心的需求,给予孩子最恰当的帮助。

  这是作者为女儿煮的“女儿汤”,每个月都要煮。这也是作者的妈妈一直为作者煮的汤。爱就是这样传承的!

  第六学会珍惜

  珍惜当下拥有的,珍视那些留存着爱的记忆的老物件,要不时的保养家中物品。保养很重要,可以延长物品的使用期,也让它总是舒心美好。对待生活的心情也是一样的,过一段时间就为自己重新上紧发条、旋紧螺丝、点补脱漆;生活应该可以保持着某种程度的新意与美好!保养和修补也是珍惜的一种表现,一个形式,一种获得新生的方法。记下啦!用了十几年的老烤炉里飘着久违的妈妈的味道,也飘着孩子调配出来的新鲜甜美的味道。

  第七倾心构筑的家,绝对不会轻言放弃。

  作者有十年跟随先生工作居住国外的生活,很多次搬家,在租住的屋子里,作者都是精心的生活,收拾和经营出一个个安定温暖的家。让孩子们舒适安心,更好的开启新生活。最后一部分,作者讲述了装修台湾的家的过程。我很认真地看了整个改建装修的记录,作者对每个空间如何安排利用,对老物品的尽力保留,对在国外购置物品的摆放,对各个细节的亲力亲为,对装修工人的饮食照顾,对工程中失误的宽容谅解,打扫楼道电梯给芳邻们送蛋糕以示谢意和歉意........特别是看了那些新家的图片。佩服她把家置办的很温馨,很舒服,很实用。用作者的话——当自己的生活设计师!领教了,我还差得很远。还要不断学习,我也要成为自己满意的自己的生活设计师!

  就是这样一本小书——Bubu的安家之歌!用心去经营自己的家,让家中飘荡一首安心的歌!

  我深爱自己的工作——母亲,我将努力工作直至辞世!

【读《我的工作是母亲》有感】相关文章:

读《我的母亲》有感04-27

读我的母亲有感06-30

读《我的母亲》有感06-10

读《回忆我的母亲》有感01-28

读我的母亲有感(精选15篇)04-04

读《我的母亲》有感(15篇)06-07

读《我的母亲》有感15篇05-21

读我的母亲有感15篇01-12

读《我的母亲》有感精选15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