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北京折叠读后感800字

时间:2021-01-07 17:16: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北京折叠读后感800字

  《北京折叠》全文将近2万字。用一种近似科幻的手法,描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也描绘了智能化时代到来的利与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折叠读后感600字,欢迎参考~
 

北京折叠读后感800字

  范文一:北京折叠读后感600字

  花了2个小时,读完这本书,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人文短篇。

  讲述了22世纪的北京,被分为3个空间。

  第一空间500W人口,上流社会,享有最美的太阳,舒适的住宅和宽阔街道,每生活24小时后,陷入沉睡。城市折叠翻转到另一个空间。第2空间2500W人口,大多是中产阶级,每生活16小时,他们沉睡后,城市再次折叠到第三空间。第三空间住着5000W的人口,主要是垃圾工以及维持第三空间生存的一些个体户,他们住在逼仄的胶囊公寓和嘈杂的生活环境中,从未见过升起的太阳,每生活8小时被封入胶囊沉睡,等待24小时之后的再次苏醒。

  主人公垃圾工老刀,因为一次特殊的际遇,偷偷穿越了3个空间,从他的视角描述了他在3个空间的所见所闻。

  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的头皮一直有点略略发麻,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太多片段似曾相识感。

  1. 关于阶层,关于教育

  晚上散步的时候,和老公聊到这篇小说。LG说,这不能算科幻文,其实现实生活中已经开始逐渐的出现3层“空间”了,或者说在国内可能不只3层,可能是4,5,6层。只不过不是物理上的,而是阶层上的。不论我们承认或者不承认,阶级在这近几十年的变革中逐步在一步步出现。每个人大概在读这篇文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代入,问自己“我在哪一层?”

  而对于阶级的跨越,也如小说中所述,不是那么简单。绝大多数人在刚一出生就已经定式化了。

  文中提到一个从第三空间去到第一空间的人物,通过的方式是读书,精通于雷达学(貌似?),最后有了留在第一空间的机会。反思了一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阶级的跨越绝大多数还是通过【教育】这个途径(除了少数走野路子或者运势特别好的人)。

  联想到今天看到朋友圈很多人在刷一篇文,题目貌似叫“底层放弃教育,中层焦虑于教育,上层不玩国内教育”。跟北京折叠放在一起看,总是有些特别的感触。

  关于孩子教育这事,坦白说,不是能简简单单想清楚的。不过今天和LG聊的时候,两个人都一个感触,教育很重要。读书的确很辛苦,但是谁又不辛苦呢?想好好立足于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本就是一件辛苦的事。说白了,父母给孩子提供教育的机会,不过是给他/她的'未来人生一次选择的机会。

  2. 关于通胀,关于贫富差距

  随着这波房价的大涨,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M2和通胀。

  文中的通胀也是蛮让人惊讶的,当上流社会一个兼职的太太的周薪是10W的时候,相信大家经常开玩笑所说的25W一平的房子也随处可见了吧。

  对了,与此同时,第三空间的垃圾工月薪只有1W。

  不管我们想不想承认,贫富差距,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越来越大。

  3. 关于人工和智能

  第一空间一个创新的人,提出靠机器分拣垃圾,取代第三空间剩余的劳动力。被上位者拒绝了,经济萧条,过剩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必须解决,怎么解决?- 彻底减少他们的生活时间,再分配点没技术的活让他们消耗时间,这就是为什么第三空间每天只有8小时的原因。- somehow, 被放逐的人群?

  小说中,还提到了一个概念, 这样做的好处“每次通胀几乎传不到底层,印的钞票都是能贷款的人消化了。结果GDP涨了,底下的物价缺不涨。人们根本不知道。”

  以上,熟悉吗?是不是感觉很多片段都和现实生活似曾相识?

  细思极恐。讽刺却又写实。

  推荐给大家。

 

  范文二:北京折叠读后感600字

  《北京折叠》只是一部半个下午就能读完的中篇小说。在小说中,中国的首都北京用“折叠”的方式被分成了三层空间:顶层统治者、中层精英和底层劳工。主人公老刀生活在第三空间,与5000万人挤在一起,他是个垃圾处理工,生活中充斥着肮脏与霉气;第二空间是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白领精英,一共2500万人在紧张高效地生活着;拥有同样面积的第一空间人口最少,这里生活着权贵和富豪阶层,他们制定城市规则和法律法规,人口只有500万人。

  《北京折叠》并不是一本真正的科幻小说,小说中的很多科幻“硬伤”让真正的科幻迷们吐槽不已——三个空间折叠在一起能高效利用城市空间?22世纪开会还用打印纸?一个城市要5000万垃圾工干什么?种种迹象表明,贵为清华物理学博士的作者郝景芳在幻想未来科技方面下的功夫远不及在娘子关水电站当技术员的刘慈欣多。

  按科幻小说内部的分类规则,《北京折叠》属于“软科幻”,“软科幻”关注的其实是现实中人类的境遇。在读《北京折叠》前不久,我刚刚在北京生活了半年时间,回想当时的所见所闻,感觉作者写这篇小说确实不需要太多想象力,她只需要把现实中的北京换一种方式搬到小说中就行了——如果你去过回龙观,你会发现小说中挣扎在污秽混乱的第三空间中的底层市民并非不可想象;如果你逛过望京、五道口、中关村,你会觉得第二空间中白领们那种压力山大的生活不过是这里的一个投影;如果你有幸在二环内的那些大院、高档会所前驻足,你也会感觉到作者对第一空间宛如天堂般的描写所言非虚。

  相信很多人在读完小说之后都会自问一句:“我到底生活在哪一级空间?”他们都淡忘了所谓“三级空间”只不过是小说中的一个设定。名为科幻,写的却是现实,在科幻的透镜下被折射后的众生态反而比真实更加真实。这正是作者的笔力所在。

  《北京折叠》所追问的问题是可怕的,在它所描写的社会中,绝大多数的人刚一出生就已经输了。“我奋斗了二十多年,只为了和你坐在一起喝一杯咖啡。”这是曾感动许多出身底层的凤凰男、凤凰女的励志名言。可能是为了反讽这句话,小说中确实给主人公老刀安排了一个跟第一空间的阔太太一起吃饭的机会。在饭桌上,阔太太为了封老刀的口,轻松地甩出十张一万元的钞票,而老刀这辈子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万元面额的纸币,阔太太劝他,收下吧,那只不过是她一个星期的薪水,而且每天只上半天班,人家工作的动力只是闲不住,“老公挣的钱足够多了。”

  试问,这么大的差距,你怎么追?《北京折叠》所道出的却是中下层民众的焦虑感,他们正在被那些满脑子“黑暗森林”的精英们所抛弃。年轻人从农村追到城市,从小城来到大城,却发现依然追不上这个世界的脚步。长此以往,未来很可能如英国《金融时报》所描述的那样:分处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将来虽然身处同一个城市,却熟视无睹地擦肩而过。

  诚然,社会撕裂、阶层固化这些问题并非中国独有,“是个全球性问题”,但这种辩解并不能消除当代中国人解决这一问题的责任。

 

 

【北京折叠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北京折叠读后感09-10

北京折叠读后感100006-03

《北京折叠》读后感(精选9篇)05-25

北京折叠读后感400字02-16

北京折叠读后感500字02-12

北京折叠读后感1000字02-12

北京折叠读后感600字02-16

北京折叠小说读后感06-03

《北京折叠》读后感1000字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