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夜航西飞》有感

时间:2024-02-23 08:38:1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夜航西飞》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夜航西飞》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很小的时候看过电影《走出非洲》,记住了梅丽尔·斯特里普、罗伯特·雷德福,知道了非洲不仅仅是沙漠、干旱,还有高山、草原、丛林、河流、湖泊,记住了非洲的美丽。小的时候仅仅看了电影,却没有读过原著,据说电影将原著改动很大,小说主要是描述了作者对非洲那片土地,那里的人,那里的动物,还有闯到那里拓荒的殖民者的故事,电影改编成了爱情为主线的故事。本来一直想着等有空了读一下原著,但现在却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去读了。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不宜过早读经典书籍,因为那时你还对作者在书中表达的东西还理解不了,等长大后可以读了,又认为自己已经读过,没有太强的愿望去读了,结果就是对于经典而言收获很少。就像我还在上初中时,看过母亲从图书馆借的傅雷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一样,厚厚的四本,当时很多东西都没有懂,就是坚持着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等长大后再想去重读,就一直激不起读的欲望,实在是太浪费了。

  近来读到另一本有关非洲的书:《夜航西飞》。《夜航西飞》是英国女飞行员柏瑞尔·马卡姆创作的回忆录,首次出版于1942年。以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肯尼亚为背景,详细介绍了作者在非洲度过的童年、参与狩猎的情景、与当地土著的情谊、训练赛马的过程,以及她独自驾驶单翼双座木螺旋桨飞机,在东部非洲从事职业飞行并猎队搜寻大象踪迹的往事;还记述了她和朋友从非洲驾机回英国,沿途所遭遇到的政治与自然险阻;最后记录了她在1936年9月独自驾机从英国飞越大西洋直抵北美的经过。作者是一名优秀的驯马师和飞行员,也仅有这一本书问世,但是这本书写得非常精彩,我不知道是原文写得这样好还是译者翻译的好,文字简洁,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堆砌,但却细腻舒缓,娓娓道来,在她的笔下呈现出那个神奇的非洲,那个作者自己的非洲。对于作者的文笔,可以引用海明威对此书的评价:“如今所见,她写得很好,精彩至极,让我愧为作家。我感觉自己只是个处理词语的木匠,将工作所得拼装到一起,有时略有所成……”。除了对非洲的描写以外,作者更多的是表述她对于人生,对于孤独的思考与感悟。

  “可能等你过完自己的一生,到最后却发现了解别人胜过了解你自己。你学会观察他人,但你从不观察自己,因为你在与孤独苦苦抗争。假如你阅读,或玩纸牌,或照料一条狗,你就是在逃避自己。对孤独的厌恶就如同想要生存的本能一样理所当然,如果不是这样,人类就不会费神创造什么字母表,或是从动物的叫喊中总结出语言,也不会穿梭在各大洲之间——每个人都想知道别人是什么样子。 即便在飞机中独处一晚和一天这么短的时间,不可避免地孤身一人,除了微弱光线中的仪器和双手,没有别的能看;除了自己的勇气,没有别的好盘算;除了扎根在你脑海的那些信仰、面孔和希望,没有别的好思索——这种体验就像你在夜晚发现有陌生人与你并肩而行那般叫人惊讶。你就是那个陌生人。”这是作者在书中的一大段内心独白。人生就不停的遇到不同的人,或在对的时间或在错的时间,但始终陪着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

  作者本人就是一个传奇人物,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知的好奇,对恐惧的勇敢。她似乎只与传奇人物相逢,其中就包括《走出非洲》中的传奇布里克森男爵和丹尼斯·芬奇·哈顿。严格来说《夜航西飞》并不是一本自传,因为作者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的涉及,除了她的工作和冒险。如果说《走出非洲》是作者献给非洲的一本情书,那么《夜航西飞》就是作者讲述一个个有关非洲的精彩故事。

【读《夜航西飞》有感】相关文章:

读《东逛西逛》有感08-02

读《子弹在飞》有感01-19

读《蝴蝶,飞》有感04-18

读《会飞的教室》有感09-21

读《会飞的孩子》有感01-02

读会飞的教室有感01-02

读《会飞的狗》有感04-24

读《在彩虹里飞的女孩》有感04-28

读《风筝是会飞的鱼》有感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