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三毛:流浪是对自由的寄托》有感

时间:2024-02-20 08:03: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三毛:流浪是对自由的寄托》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三毛:流浪是对自由的寄托》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这本人物传记,对三毛的生平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读三毛的故事,感觉自己是在和一位不断旅行的哲学家对话,经历丰富,富有思想,追求自由,崇尚自然……

  一、异样的个性,出众的才情

  她一生都在不停地漂泊,在不断追随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她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从小就喜欢跑到荒凉的墓地游荡,喜欢看牲畜被宰杀的过程。她的一生基本没有什么朋友,但却有一位灵魂上的伴侣——丈夫荷西……

  但凡那些有杰出智慧的人物,大多天赋异禀,但也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有与常人不一样的个性,三毛亦是这样一位女子。她的与众不同,从小就显现出来,和周围的孩子显得格格不入。

  老天是公平的,给你一块长板的同时,也会附带一块短板。

  二、扭曲的教育,受伤的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上学的年纪。他有幸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却没有遇到好的老师。三毛所处的那个年代,许多教师只会用体罚来让学生害怕上学。三毛的同学没有一个不害怕老师体罚的,三毛更是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哪一天会成为那个最不幸的人。

  初中是三毛的噩梦。三毛初中时代的数学老师。为了让三毛承认本不是她的错误,不惜拿出一张没学过的试卷,让三毛在上面答题,甚至还在三毛的脸上画了个大大的鸭蛋!对于一个处在生长发育期、自尊心强且内心敏感的女学生来说,三毛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侮辱,充满了羞耻感。

  因为这样一件事情。她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用刀片划破了自己的手腕。好在父母用爱让她再一次坚强的站了起来。因为这件事,有一段时间,三毛没有继续到校园学习,但是却在家中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也为她今后的写作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师德师风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一位优秀的教师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但一位不合格的教师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我同情那个时代的学生,也为自己这个时代的教师地位感到悲哀。一个时代是教师说了算,“唯师独尊”,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体罚从来都是兵家常事;一个时代则是无尽的材料、检查和监督,谁都有权利对教师说三道四,教师连最基本的教育学生的权利,也要受到制约……

  作为一名教师,我无能为力也无可奈何,只能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索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

  三、赤裸的现实,真实的人性

  这本书还有一个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三毛的丈夫荷西离世后,荷西的父母还来不及有悲伤的情绪,也来不及想着如何安抚媳妇的情绪,便打起了荷西和三毛共同购买的房子的主意。

  即便三毛和荷西一直在流浪,没有和荷西的家人在一起生活,他们之间没有感情,但也没有产生过任何的矛盾。可是在自己的亲生儿子离世后,作为母亲,他想到的不是如何安葬自己的儿子,而是怎么把儿子的那套房子占为己有。并在所有的亲人面前控诉儿媳妇没有给自己抚养费。而明白人都应该知道,三毛写作的收入是比河西更丰厚的。这么多年来,他们夫妻俩一直在经济落后的非洲地区漂泊,过得并不好……

  反观三毛,她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而轻视物质条件的人。她还沉浸在荷西意外离世的巨大悲伤中,也无暇去考虑这些外在的东西。所以,她放弃了这套房子的归属权,分文不要。

  就算到了今日,这种利己思想依然存在于社会中。同时,婆婆和媳妇永远只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血缘关系。这两个角色,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求、不期待、不越界。

  在利益面前,在现实面前,人性是复杂的,也是最难摸透的。

  小结

  只有三毛自己知道,她是一个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女子。她也用了一生的时间去满足内心的渴望。三毛曾经说:"生命短促,没有时间可以再浪费,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别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的无足轻重了。我真愿意慢慢化作一个实实在在的乡下人,化作泥土,化作大地,因为生命的层层面貌只有这个最贴近我的心。"

  红尘一梦,香消玉殒,三毛把自己的生命终结在第48个春秋的时候,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三毛自己应该是没有遗憾的,所以她才会说出"假如我选择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这对于我,将是一种幸福"的话语。三毛的肉体虽然结束了这趟旅程,但她对自由的追求却从来没有熄灭过。她的生命在燃烧,她的爱情在继续,冥冥中一定有某种力量在引导着她继续向前。而且在那条路上,只能前行,而三毛也将不再是孤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