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野葫芦引》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2:16: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典]《野葫芦引》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野葫芦引》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野葫芦引》读后感

  《野葫芦引》是作家宗璞创作的小说,按时间顺序分为《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四卷。

  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因为战争,北平明仑大学被迫南迁云南办学。学校南迁,师生们陷入颠沛流离的状态,瞬时改变了当时多数人原定的生活轨迹。作者由“南渡”而始,经“东藏”与“西征”,至“北归”而终。透过明仑大学教授孟樾一家以及周围人的经历,描写了战乱之际大学教师们的生活,还有孩子们、青年们在战争中的成长历程,展示出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图景。

  全书语言淳朴,细腻生动。吕清非等老一代知识分子的舍生取义、孟樾等中年知识分子的言传身教、卫葑等青年知识分子的勇敢无畏……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历史因个人情感的介入而跌宕多姿,情感则因有了历史的参照而显得沧桑厚重。抗日战火中的西南联大经历是作者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段。虽然作品主要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但联系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风格气质、家庭背景时,我们就不难发现主人公孟嵋的身上有作者的影子,而孟弗之、吕碧初、澹台玮、小娃的原型则分别对应其父、母、兄、弟。正因如此,《野葫芦引》一书便多了一层“情”的色彩。

  如果说爱国是《野葫芦引》的浓重底色,那么作者视野的深广又使作品带有了一种超越特定事件的精神之美,那就是对温馨家园的强烈向往。作者对战争的反思突破了国家、民族的局限,展现出更为广阔深沉的人文关怀。

  国家是人民的寄托。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们作出了勇敢的选择,孟弗之坚决主张抗日,为国培育人才,著书立说、淡泊名利;澹台玮投笔从戎,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卫葑坚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抗战奉献自己的青春。

  青年芳华,稍纵即逝。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和平稳定的时代,应担负起新的使命,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我们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