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望庐山瀑布读后感

时间:2024-01-16 09:56: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望庐山瀑布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庐山瀑布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庐山瀑布读后感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的一首诗,我们大家对它并不陌生。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做,气势磅礴,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还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学生读的倒是熟练,但是却毫无感情可言;另外多次重复的读,也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致使课堂倒是出现了“书声琅琅”的表象,但却没有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

  近日,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何祖娇老师执教的一节《望庐山瀑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七读显特色。

  在学习课文的整个流程中,何老师紧紧围绕着“读”来做文章。她安排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读”都有任务,读有目的:一读古诗,读准字音;二读古诗,读通句子……直到七读古诗,拓展延伸。环环相扣,丝丝相融,浑然天成。让人不由得感叹和老师的用心良苦。我们知道,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还很欠缺,老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很清楚的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对今后学习古诗是不无裨益的,起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并且在读的过程中,何老师避免了重复无趣的低效诵读,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范读……形式多样,让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师生双边活动非常和谐。

  二、品诗达有效。

  一节课是否有效,我认为重要的是看这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学有所获。在这节课中,文本是相对静止单一的,甚至是非常刻板枯燥的。但何老师很好地避免了机械地重复。在上课伊始,何老师就利用课件出事了很多张美仑美奂的瀑布图片。这些图片成功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这个课堂先是鸦雀无声——他们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呆了;然后是不由自主的一声“哇!”——他们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学生们心中,他们对这首诗已经有了想要了解,渴望接触的兴趣。再通过对诗句中的字词如“挂”“川”的理解,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想象、感悟等,学生已然对诗的意境与那些图片融为一体,自然也能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这节课,学生读诗有节奏,通顺流利;品诗达意境,如身临其境;学习有方向,步步周到,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自然是有效的课堂。

  这节课上出了语文味,上出了语文课真正的特点,体现了当下语文教学的特色,实实在在,不虚与委蛇,不流于形式,在我的心中,它就是一节不一样的《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读后感】相关文章:

望庐山瀑布03-30

望庐山瀑布古诗全文08-01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03-21

望庐山瀑布古诗注音版07-06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19篇)06-13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15篇05-24

庐山旅游心得02-25

描写瀑布的句子10-19

关于瀑布的句子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