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时间:2024-01-02 16:25: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1

  郑英老师说:“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郑英老师其人,即是“美好”的代名词。在这次讲座中,她饱腹诗书的气质、举手投足的优雅、笑容可掬的态度......都鲜活地向我们诠释着“美好”。

  看了《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之后,第一感受就是,郑英老师一定是个内心柔软的女人,她把工作和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她每周都会定一束鲜花精心侍弄;每次出门着装都保持清新整洁;每次看书都要将手洗净......这些事情在一般人眼里或许要多花费很多时间,但也正因为需要花时间,才更能体现出对生活的深情。

  其实我在学校里接触过很多老师,觉得他们身上都有这种对生活的深情。比如胡铁城校长,前不久在我裹着羽绒服去上早读的路上,看见他穿着运动短袖在跑步;还有胡自强部长、邱勇兵和汤军老师,他们经常结伴打乒乓球、去郊外骑行;还有汪正文老师,每个月都坚持跑步;还有当时被戏称是“祁门陶渊明”的汪文峰老师,办公室里的花花草草养的生机勃勃;还有现在办公室的“多肉达人”杨军师老师......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这种对生活的美的追求,无关年纪、无关学识、无关金钱,只关乎对人、对己、对物的深爱......

  真正的教育,不离生活之美,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一门课程,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影响孩子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过好自己的生活,会为教育注入新鲜美好的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会以拐弯的方式为教育人生做新的笺注和眉批。

  所以说,成为一个美好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再者,成为一个美好的人,还应当是一个诗人。

  马卡连柯说:“教育是像诗一样美好的科学,尤其是教育新人的过程中更如同诗歌创作一样,其间充满着艰难困苦的探索,同时也极富浪漫传奇的色彩。”师者,当怀一颗诗心,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如此。我们不是文章、修辞、语言、考试的分析家,也不是教材和教参的操纵者。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远比“语文”更宽阔的视野,即引导学生发现美。师者,当以一颗诗心领悟美,再引导学生感同身受。

  昨天上公开课《夜归鹿门歌》的时候,我就发现拥有一颗诗心真的很重要,我们讲缘景明情,如果没有一颗诗心,又怎么去领会那些意象,置身那样的诗境,与诗人达到共情呢?

  所以,我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美好的人,热爱生活,富有诗意,追慕美好,向美而行。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2

  午后,捧起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触颇深,通过书本,与郑英老师进行了一场心灵之间的交流。在我的认识中,她是一位聪敏灵动的女子,将全班学生的名字串成《郊游》《远足》的文章,让学生发现语言和姓氏之美;她是一个善解人意的长者,对学生的不完美之处,既不耳提面命,也不灌输说教;她是一个顽皮,灵动富有童趣的孩子,和学生们玩耍在一起,乐在一起;她还是一个精致,生活富有诗意的女人,把工作和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我向往她书中所描述的如此生动,有趣的教育,也明白了教育是关于美的事业,而教师,就是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书的第一辑就写到: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郑英老师认为,美好教师有三重境界:

  一、始境,形胜——形象上的悦目

  形象是人的第一张明信片,传递出来的是一个人的品味,修养和审美。任何时候端庄整洁的仪表不知展现了一个人的素养和品位,更透露出他对人,对己的态度。修饰形象,让自己保持清新悦目,这个过程也是悦纳自己,发现自己并滋养自己的过程。

  二、又境,气盛——气质上的赏心

  一个美好的教师,必定由内而外散发着知性和优雅,且独具个性。教师的气质中,应有滋养精神的书香气,有着从容,优雅,洒脱自在的生活气,还要有着审美不俗的高雅之气。

  三、至境,格胜——灵魂上的高贵

  心地的善良,思想的丰富,灵魂的高贵这些是一个人的内在美,可以穿透岁月,恒久如斯。

  师者,范也。教师自身就是一门课程,学生是教师的精神后裔,会传承教师的某些精神基因。若向学生朝着美善的方向发展,教师自己先要成为美善典范。真正的教育者,是在施教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的人。一个美好的教师,要形象上的悦目,气质上的赏心,灵魂上的高贵。作为老师,应过好自己的生活,而不只是活着。工作之时,执一颗进取心,一心走路,看路看标看方向;工作之余,执一颗悠然心,看云看月看星空。

  教育,是关于美的.事业

  最美的教育,莫过于师生相互启迪,彼此成全。在书中,我能感受到郑英老师是真的热爱教育,并且愿意将自己在生活和教学中的美都与学生分享,与学生一起成长。她尊重孩子的天性,发现学生的美好,培养出有柔软心,有品,有思想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顺应孩子天性,用真诚和智慧去开启孩子的心门。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本于天性,不是任由天性,而是理解天性,尊重天性,顺着天性,守护天性,引导孩子向上,向光地成长。郑英老师说,教育就是与孩子一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这是教育的任务,也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总之,教育,就是与美相遇。让自己变得更美,也成全孩子的美,这是教育的可贵之处,也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08-15

李开复《向死而生》读后感06-14

美句美段摘抄08-04

读书与学习美句美段07-27

大美校园·人文之美征文02-08

向尊重致敬07-22

美甲的说说05-19

美女CEO美啦美妆张博的创业故事09-17

向命运挑战的读后感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