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三国》有感

时间:2023-12-09 08:22: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三国》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三国》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三国》有感1

  合上这本《三国演义》,我忽然感悟到了桃源三结义的真挚,煮酒论英雄的豪迈,似乎还看到了三顾茅庐的真诚;草船借箭的机智,火烧赤壁的潇洒……三国,令我赞叹不已的三国!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很多,其中,我最敬服的就是关羽和诸葛亮了,为什么他们值得我敬服呢?

  关羽结识刘备、张飞,情如兄弟。关羽受曹操厚待却不忘本,许以立功报曹操后去追刘备。白马之战中,关羽策马刺河北名将于万众之中。关羽有勇有谋,视死如归,忠诚重义。

  诸葛亮呢?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我认为,最遗憾的就是张飞了,一代豪杰毁于两个无名小卒之手,真是令人叹息!我觉得三国中最狡诈的`是曹操,他疑心重重、阴险狡诈,但是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从学过的《观沧海》中感受到他的雄心壮志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三国。不同的相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阵营,相同的是,都令人难忘。每个章节,都在叙说着不同的故事,有忧伤、有惊喜、有豪情壮志……嬉笑怒骂各不同,但章章都在演绎人生!

读《三国》有感2

  曾几何时,思想在千军万马中驰骋;曾几许时,思想在帷幄之中运筹;曾几何时,情感在桃园之中唏嘘。

  那是一份荣誉,因我考了全班第一,老师赠我一本书。《三国演义》是我的一桶金子,比珍珠更珍贵,我手不释卷,反复阅读。

  在此之前,我只看漫画,见到这本书很新颖,就无意中翻来浏览,却不曾想,一看就陶醉其中,宛若凡人品尝玉露琼浆。开始的开始,我还懵懂无知。对书中所写的内容就像盲人摸象。不过,在反复看过几遍后,终于看懂一些。

  本书讲述的就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间的斗争,终被晋朝统一的故事。书中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各个性格不同。蜀国的关羽忠诚,曾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千里寻主。他也知恩,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最终败走麦城,一代武将就此陨落。蜀国的孔明智慧过人,曾草船借箭戏曹操,赤壁之战大败曹军;他也忠心耿耿,在白帝城立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言。吴国的`周瑜是位智才,曾与孔明齐抗曹军,但他小肚鸡肠,终被气死。孙策早对孙权说过:“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读了三国,心中有许多疑惑:如果草船借箭曹操放火箭,那么孔明可能早逝了。为什么关羽会败走麦城……

  对我来说,曹操是个奸雄,也是一个聪明的人,他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寒了多少臣子的心。在赤壁之战后,他又说:“如果郭嘉在,就不会失败!”这一句话又寒了多少老臣之心,我认为他失败不在于别人,在于自己。在大病之时,囚禁华佗,最终害死名医华佗,也害死了自己。曹操也是很聪明的,知道忍,在杨修之事中,他早就想杀杨修,但怕军心不安,最终找到把柄,借“鸡肋之事”最终杀死杨修。

  通过这本书我也明白了许多:在“三顾茅庐”中知道谦逊的好处,在“青梅煮酒”中明白该低头时须低头……

  这本书启迪了我的思想,从此以后,我很少翻漫画。我是狼,一匹饿狼,需知识充饥。我一直在阅读,在积累,我相信总有一天能学富五车。

读《三国》有感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相信大家一想到这首词,就能想到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

  写三国时代最好的'一本书,莫过于《三国演义》了。俗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三国时代也确实出了不少豪杰。有人喜欢足智多谋、学富五车的诸葛亮,有人喜欢文武双全的奸雄之绝——曹操,也有人喜欢忠勇双全、重情重义的关羽……而我却敬佩那一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他身高八尺有余,长得魁梧英俊。他是蜀国的大将,身经百战,其中数那次长坂坡单骑救少主最为著名……

  曹操派兵攻打新野之时,杀得刘备节节败退。无奈之下,刘备派张飞断后,赵云保护妻小,带领大军撤退。赵云为保护刘备妻小,四更时分便与曹军厮杀,一路寻找他们。他找到甘夫人并送走她后,又去寻找糜夫人和少主刘禅。谁料寻找到之后,糜夫人自尽了,将刘禅托付给了赵云。于是,赵云怀抱后主,杀出一条血路,迅速撤离。这一场战斗,赵云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难怪后人有诗:“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三国的故事精彩纷呈,还有许多故事给人启迪,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读《三国》有感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再一次翻开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的卷首语又一次在我的耳边回荡。《三国演义》是由一个个扣人心弦又拍手叫绝的故事串联起来的,讲述了蜀、魏、吴三国发生的一系列斗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马谡大意失街亭”了。

  “马谡大意失街亭”讲了魏军率兵20万攻打祁山,当时街亭是汉中的咽喉,关系重大。马谡主动要求前去把守街亭,诸葛亮不放心,马谡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这才同意,并让王平协助。诸葛亮相信马谡熟读军书,可以守好街亭。可没有想到,马谡只会纸上谈兵,死板地按照兵书上的做,不听王平的劝告,在山上扎营,结果被魏军断了水道用火攻,全军覆没。诸葛亮得到消息后,非常难过,怪自己用人不当。诸葛亮和马谡情同手足,可不依军法处置,又不能让将士心服口服,只好迫不得已斩了马谡。

  这个故事我百看不厌,明白了许多道理:一.马谡一味地按照兵书上去做,认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而没有考虑周全,没有考虑敌军是否会切断水源,使自己军队不战自乱。我们学习也不能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去死记硬背,真正能学好的人是能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这才是真正学到本事。二.马谡失街亭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听他人的劝告。马谡刚愎自用,认为自己熟读兵书看不起他人。王平已经说出了在山上扎营的弊病与在路口扎营的优势,可马谡却自以为是,依然上山扎营。我们在生活中一样,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才能进步。我在生活中也总是听不进妈妈的建议,认为她啰嗦,可实践证明吃亏的总是我自己。看了这个故事更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一个连别人的意见都听不进去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三.诸葛亮虽然神机妙算,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也有用错人的时候。我觉得守街亭这么重要的事情可以让姜维和赵云担当。这样既可以守住街亭,又可以锻炼姜维尽快了解蜀军的情况。

  《三国演义》这部长达66万字的名著倾注了作者罗贯中无限的心血,这里的一个个故事倾诉着一个个哲学道理,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让我们受益匪浅。我喜欢这部名著,将会一遍遍重读它,它将伴我一生!

读《三国》有感5

  谈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大家立马会想到:关羽、张辽、诸葛亮。可到底谁才是三国里的真雄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

  刘备?曹操?还是孙权?曹操在《青梅煮酒》这一章时称刘备与他是英雄,那就先比较一番这俩人。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因他而起的战役有不少,可他自己却极少参战,若不是诸葛亮、赵云、关羽等英雄好汉相助,恐怕此生连一场胜仗也打不了。而曹操,做一名君王,在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亲自领兵,靠着自己过人的才华,赢得了多次战争的胜利,难道这不是英雄之举吗?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歇后语吧,“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当赵云拼尽全力,好不容易才救出了刘禅,而刘备却故意将刘禅摔在了地上,这实在不像英雄之举。而曹操的将士们并非如此,荀彧,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吧,荀彧在曹操还毫无名气之时就离开东吴,投奔曹操,而这又是为什么呢?正是因为曹操的英勇果断,会选人用人,不论战役是胜还是败,始终都为之一笑,这种种原因合在一起,难道曹操还不配为真正的'英雄吗?

  好了,说完刘备,再说说孙权。孙权的这一切,都是他哥哥孙策拼尽全力打拼出来的,而曹操的江山是他自己一点一滴打拼出来的。曹操作为一代军事文学家,诗词歌赋,文学武艺,样样都行,而孙权在东吴一直没有什么大作为,还把整个东吴的兵权交给了周瑜,这还有可比性吗?

  但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也有缺点,他太多疑了,就因为多疑而害死了华佗,但是他的优点胜过缺点,不然也不会让魏氏江山如此稳固。

  不过,能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大名,必定也是有过人之处的英雄好汉,能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人物一定是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学习曹操的博大襟胸,学习刘备的为贤为德,学习诸葛亮的过人才智。

  “东汉末年分三国,说不清对与错。”我又想到了这一句歌词,这个问题终于在我心中有了答案。

读《三国》有感6

  《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本书,不同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时看《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含义。

  在低年级,看《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故事,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侠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他们无一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他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气死周瑜,空城计,锦囊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战斗失利。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苟求别人和自己不放错误,也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丧气,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在现在,当我的指尖划过书的最后一页,我似乎有了新的感触。

  不可否认,一个心底清澈,内心不污浊的人,他的灵魂才是一个真正的灵魂。但是,在如今这个真真假假的世界,不仅仅需要的是一个纯洁的灵魂,更需要的是计谋,是揣测。心中不可有贪念,却不可无计谋。拥有足够的智谋,你才能保存心中那一份不可或缺的宁静,才可以笑看人生百态,做到宠辱不惊。

  我欣赏像陶渊明那样淡泊名利,内心如明镜的隐士,但我更欣赏有谋之人,他们内心同样清澈。在这个复杂社会,在任何岗位上都需要计谋,你有察言观色,会息事宁人,我认为这是一种生存之道,是一种让自己更好的`屹立在这个群体间的计策。所以你需要用你的计策,你的智慧维持自己的价值。吕布无谋失天下,所以我坚信十个猛将敌不过一个诸葛亮,计谋对一个人的前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会给你带来更多勇猛之士。计谋未尝不是证明你存在的方式,它也许会给你带来的不是猜疑,而是一条无比清晰的阳光大道,让你看透人间,在未知的大海上扬帆起航,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而为之奋斗。

  《三国演义》使我大开眼界,人物更是各具其态,不同年龄读它的感受也是森罗万象,《三国演义》,值得一看。

  读《三国演义》感人生百态。

读《三国》有感7

  刘备快老了,可仍是一事无成,他想找个人来辅助他。刘备四处寻找,徐庶慕名而来,找到刘备。在徐庶的帮助下,刘备打了不少胜仗,刘备夸徐庶很有策略,徐庶却说:“主公,您每次都夸我,但是我并不是很好,我只是一只乌鸦,您一定要找凤凰——诸葛亮。”刘备听后非常高兴,让徐庶带路到了诸葛亮的家。诸葛亮为了试探刘备,故意让童子说他不在家。刘备不死心,一定要请到孔明先生,第二次是寒冬,天气很冷,刘备一行人为了表达诚意,下马步行。到了孔明家,童子又说孔明不在家,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第三次去孔明家,诸葛亮假装午睡,让刘备等了两个时辰。诸葛亮见刘备诚心诚意,便随他出山。

  刘备真是胸怀大志而又忧国忧民,为了找到一个好军师,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不惜一切代价。寒冬时,天气很冷,手都被冻得通红,还请诸葛亮出山。我被刘备这种不屈不挠、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不禁想起了一年级的一件事情:一天,我放学回到家,妹妹让我帮她搭积木,我答应了一声,然后飞快地写完作业。我高高兴兴的跑到积木旁,开始搭一个木头高楼。在快要搭好的时候,一阵风吹来,把我辛辛苦苦快要做好的大楼吹倒了。我很生气,狠狠踢了积木一脚,回房间了。我想起这件事很惭愧,自己没有想刘备那样坚持不懈的做事,下次我做事一定不会放弃。

  人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坎坷和挫折。只要我们能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一定会一帆风顺的!

读《三国》有感8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看的书之一,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好多次了!

  故事起源于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战火纷纷,董卓掌握了大权。后来,王允用美人计杀掉董卓,曹操便掌握了大权。220年,曹操病死,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汗献帝,自立为王,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蜀,又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又称东吴。263年,司马昭灭蜀。265年,司马昭病死,他的儿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王,国号晋,又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从此天下都归司马氏。

  诸葛亮,字孔明,蜀国功绩显赫的军师。他手拿朱雀扇,爱好弹古琴。我非常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他不但用空城计吓退了与他旗鼓相当的司马懿;而且三气周公瑾,使周瑜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这样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啊!

  赵云,字子龙,蜀国鼎鼎有名的武将。他手持红缨枪,无人能挡。他还是蜀国的忠义之士。他临死前,喊了三声诸葛亮的愿望;“北伐!北伐!北伐!”

  曹操,字孟德,中国唯一的一个“奸雄”。他非常奸诈,曾用他的“奸诈”害死了数不清的`人命,而且还十分多疑。但是他为了使国家强盛,便招募人才,很有用人之道。因此。朝中文有司马懿,武有张辽。他还开垦田地,深得民心。

  司马懿是魏国不可多得的聪明人才。曹操临终前曾对曹丕说:“如果我们有司马懿,就能斗得过诸葛亮!”但司马懿有雄厚的野心,当幼帝曹芳继位后,司马懿便掌握了大权,就连皇太后都得听他的呢!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做事之前要多多思考,心胸要开阔,多结交朋友,不能太骄傲……

  因为我太喜欢《三国演义》了,追着看《新三国》连续剧成了我这个暑假最开心的事!

读《三国》有感9

  在蝉鸣的夏夜,再次翻开《三国》,穿过时光与海,再次回到那个英雄辈出的动荡年代。

  千年前的碣石,惊涛拍岸。河北破袁绍,千里溃乌桓,纵横北方,所向披靡。这样的一个人,当世还有对手吗?

  三国之所以被我热爱,就是因为在这个时代里,聚集了太多英雄,太多为梦想而奋斗的强者,让人目不暇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天下英雄真如乱石穿空一般,震撼着这个时代。

  曹操不会想到在南方也有一个人,怀着与他同样的梦想,这个人将在他最辉煌的时刻,挥出逆天绝命的一剑,将他一生的梦想,破碎在一片胭脂色中,结束他“对酒当歌”的笑傲时代。

  这个人,正怀着心中的梦想,正在回去吴中的路上,他怀着沉重的心情,静静等待那场“大江东去”。

  赤壁,我曾怀着敬仰的心情去过那儿,那儿已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来来往往的游客已将战场的肃杀威严抹去。可是,我在这却依然能感受到力量的存在,这里是梦想与梦想碰撞的.地方。梦想碰撞的火花在千年之后依旧震撼着我心。千年后的我在读到赤壁时,闭上眼依然能看见火光冲天的长江。

  滚滚江浪中,漫天业火,无数灵魂在此破灭,伴随着无数梦想,献血与烈火一色,不可一世的曹操败了,与他那凌云的大梦一起败了。这场宿命之争,梦想之战终于划上了句号。

  生命只有一次,赤条条的来去间,必然要留下一份自己的荣耀在。在渴望中努力,在努力中渴望,将万般思绪结成一道信念,见万物如一物,只在这一道信念中奔走突飞,灵魂便成了生命流淌的血液。生活是一场激越的战斗,生活是一场盛大的庆典!我与《三国》的相遇也许命中注定,我虽无曹操一统天下的大梦,但是天道酬勤,我将在我的历史中建起一座属于自己的金字塔!

读《三国》有感10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那就是三国。

  而三国演义里有许多错误,比如拨打都邮,并不是张飞打的,而是刘备打的,罗先生为了重点突出刘备的忠义和张飞的暴躁,才张冠李戴。

  三国有许多英雄,能文能武,就说赵云,他曾在公孙瓒那儿,后来投奔刘备,他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就是千里走单骑。

  据说,刘备被被曹操打败,等跑出来以后,才发现赵云和甘夫人,阿斗不见了,赵云带着数十骑左冲右冲,犹如无人之境,冒死找到刘备的夫人和儿子,他单骑杀出重围,出来时身上已血迹斑斑。

  再说一些文人,我们常常想到孔明就会想到,“绞尽脑萃”这个成语。刘备四十多岁时,诸葛亮才二十几岁。草船借箭的'故事家喻户晓,不过不是真的。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孙权有一天在渡河,曹军拿起弓箭,一阵猛射,都射在一边,眼看这边箭太重,孙权急中生智,让船转了个“身”,然后就这样化险为夷。

  三国耸立,金戈铁马,英雄辈出。一个战乱的年代似乎展现在眼前。

【读《三国》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有感07-28

读三国有感04-08

读水煮三国有感07-25

读《品三国》有感04-27

读《幽默三国》有感04-27

读三国志有感06-05

读三国演义有感05-13

读《三国演义》有感05-12

读《三国》有感(14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