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11-20 10:04: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经典(12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经典(12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待来生,再同堂可好?

  因初读此书时略查背景,再读来不免难过,又为傅雷夫妇生前受而忿忿不平。故人已去,只望世人留于心,指点后生道路。

  家书读来真切,因是亲人间来来往往不加雕琢的质朴文字,那一幕幕温馨而又动人的画面常常浮现脑海,也望见了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真挚情感。父母为儿子在外奔波的挂念,化在了字里行间,转成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描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皱纹,仿佛在播放着一部建国初期知识家庭的成长史。

  父爱如山。

  你可知道,那曾经与傅聪先生僵持不下的傅雷先生,竟有如此温柔的一面,化作如水般温柔的父爱,绵绵于子女的心中久久不散。那封封家信中,承载了多少个不眠的夜,纠结了多少下笔不定的心情。曾经那个在子女面前铁骨铮铮的父亲,竟得此般柔情,又感如山沉重的父爱。

  母爱似海。

  信中,随处可见朱梅馥先生对傅聪先生一家的挂念,特别是在凌霄出世后,对这个孙子的挂念更甚,“凌霄的保姆走了,弥拉怎么忙得过来?我一点忙都帮不上,心里说不出的内疚。”读来令人动容,感叹着母爱似海。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并没有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我感受着如山的父爱,沐浴着似海的母爱,我们与家人的交流并不需要通过书信这种大费周章而又须历漫长等待的方式。但,我们不会常在写给家人的长篇书信后加上“祝你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我们不会细细斟酌父母对我们说的一字一句,揣摩父母所做的`一举一动。中国人讲究“言传身教”,从小至今,我们究竟在父母身上学到了多少,生命中还有多少次能感恩父母?

  别考虑了好吗?每一刻都是生命,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犹豫,或是“再等等”,老天爷小气地就给了这么点时间。别让父母错过你的成长与感动,快去把那些该做的做完,活出生命的内在!

  蓦然,我又想起了故事最后枉故的夫妻。感恩,感恩他们无私的爱感染了每个读书的人,悟得了一丝生命的真谛。

  “愿来生同堂欢笑。”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傅雷的一生苦心孤诣,含辛茹苦地培养出了两个出色优秀的孩子。一个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另一个成为了特级英语教师。这无疑体现了傅雷的教育理念是成功的。

  在生活方面,傅雷夫妇可以说是千叮咛万嘱咐。看现自己的儿子即将步入千变万化的社会,作为父母的`他们不禁百感交集。他们二人便因材施教,用自己积下的经验,告诉了儿子少走弯路,多踏捷径,自己走过的弯路,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

  在为人处事方面,傅雷告诉儿子,要做到坚持大我,放弃小我,切忽对个人的名利和得失大过计较。我们会发现人生总是充满了苦闷与矛盾,当我们热衷于个人名利,却不可尘及时,必然会因为嫉妒与仇恨而变得无比痛苦。相反,如果我们坚持大我,为社会和人类前途命运着想时,反而可以做出贡献,这也便是治疗愤世嫉俗的最佳良方了。

  同样,傅雷给儿子的感情方面也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孩子结婚前就告诉他要自爱,因为没有结果的恋爱会使人对爱情感到麻木。而当傅聪真正踏入爱情婚姻之后,傅雷便将自己和妻子数十年来和谐相处之道传授给儿子,那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妻之间应相敬如宾。只有平静、含蓄与温和的感情才能天长地久。且不能因为艺术而放弃妻子,要知道两个人在漫长的道路上,时时都能拉对方一把,勿让彼此掉队,这样才能维持长久和谐的婚姻。

  本书反映的傅雷的特点,同样也正是中国父母的普遍特点——以孩子为中心,甚至到生活细节也能为孩子考虑到,体现出一个活灵活现,可爱至极的父亲形象,又体现出了浓浓的父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家书》是初中必读书目之一,在我的印象中,必读书目一直都是枯燥且乏味的。但今日一观,确实让我大开眼界,我受到了深深的影响。父子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我同意傅雷对待儿子那样的平等交流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再小也是家庭的一份子。

  《傅雷家书》是一篇,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曾在信中这样说道:“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

  傅雷没有把他的儿子只是当成儿子,而是把自己的儿子当成一个可以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朋友。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家中我和父亲的父子关系:我父亲现在极少打骂我,除非我做了一些极其严重,甚至可能影响到我未来的错误。而我也幸不辱命,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出现。当我犯一些小错是时,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你也不小了,让我打、骂,你也不好意思对不对?”他总是这样,不会让我失了面子,却总能在一些时候拉我一把,让我在人生道路上不至于偏了大方向。家中的一些决定,他总是会主动说与我听,而不是向一些家庭那样:“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我们时常意思讨论,他也会听取我的意见,即使大多时候都没什么好的意见。

  这又让我想起了现在很多中国家庭。忽视了同孩子的关系,从没有真正享受过为人父母的快乐。他们迫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结果最后都成了揠苗助长。甚至有的家庭还盲目的遵循“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旧时代观念,可他们没有学到这句话的精髓所在,只学到了一个“打”字。于是孩子在棍棒底下尝到了屈辱和恐惧。孩子的'时代本是花一般的时代,结果这朵花还没开始绽放就已凋零。而这种摧残孩子的陋习却还可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傅雷是一个成功的父亲,是摸索到“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真正含义的人,他的严厉让孩子变得优秀,而不是懦弱,他是一名严父,却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这种教育方式怎能不让人大开眼界?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厚,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风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异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心。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导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领会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导,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流露的亲情令人激动。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计划。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在年味飘香的寒假里,同学们有的忘记了学习的紧张,早已放松了心境,好好地享受了一番;有的仍然坚持不懈,没有丝毫的怠慢。当我读完《傅雷家书》后,我也励志要做一个持之以恒,应对困难不屈服,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人。

  在《傅雷家书》中令我深受感悟的还是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也不是莫名其妙地说长道短,而是充满哲理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的艺术品,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我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父亲做一些新鲜的养料,同时也能够间接传布给青年;第三,借通训练你的,不可是文笔,而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资态方面。”傅雷经过给儿子不断地写家书并寄给儿子,是想让傅聪明白,不管何时,不管何地,我们都要做一个有尊严,敢于拼搏,无私奉献,人格卓越的优秀的艺术家。从中可看出傅雷的教子有方,对孩子严肃而又真诚。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长极想让自我的.儿女早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由于迫不及待的想让他们早日成功,早日能获得名气,而不断地给儿女增加负担,正是这一点点的负担,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看似一些又一些微小的任务,却让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失去了生存的期望。而傅雷不是用打骂、不断地给孩子增加负担来培养孩子的,他经过自我不断给孩子写家书来告诫孩子,让孩子在信中感受到浓浓的父爱,让孩子也成为家长们最知心的朋友。

  傅雷是家长中的榜样,家长们也应虚心学习傅雷的教育方法,而处于青少年的我们也应当做一个人格卓越,德艺俱备,应对困难不屈的人,同时我们也不能辜负家长对我们的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一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能够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欢乐又惆怅。"

  雷先生这段文字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教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我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我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读完本书,我联想到了当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只顾严厉地教育孩子甚至是经常训斥孩子,却忽略了同孩子培养的良好关系,他们不理解同孩子成为朋友的重要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是他们没有正确看待教育子女的问题,往往在走着极端:一些家长盲目效仿傅雷的“棍棒出孝子”,错误地认为只要令子女畏惧他们就会懂事、成才,可是结果呢?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比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仅有自我真正成为子女的榜样,子女才会顺着父母预期的轨迹前进。当然,也不乏一些家长成功地学习了傅雷的教子方法,成功地教育了子女。傅雷成为了亲自教育的典范。

  父爱,给予你的感动却永远值得回味。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有人在教育的斜坡上滑雪。而他们的故事,划出国界。

  傅聪,只身漂泊海外,远赴重洋,追逐梦想。东欧很冷,赤手弹琴没一会儿手就冻僵了。傅聪,就像蓝天上翱翔的风筝,无论飞的多高多远,傅雷,他的父亲,心紧紧系在长长丝线的一端,那一头,中国成立之初,根基不稳,时局动荡不安,政治舆论如锐利刻刀,稍有不慎,家财性命便零落成泥碾作尘。但是,傅雷随着“风筝”的每一次飘摇而悸动,目光随着线的痕迹追随遥望。用素质墨香为儿子带来深沉爱意。那时消息闭塞,通信艰难,“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隔着万水千山的'父母,在首都放飞纸薄情浓的书信。无论时局多么瞬息万变,只有那坚定不移的爱永恒,为漂泊在外的儿子构建意一隅温馨港湾。

  傅雷严厉,却又慈爱,信中的他仅体现出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父亲,却又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他写给傅聪信,大多讲述生活琐事,人生之道。傅雷是儿子最忠实的粉丝,且提供着宝贵的意见。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深情。最朴实的爱打动着我,打动着每一位读者。款款的引导,悄悄的深浅,细细的回味,静静的领悟。纯真的情思常含在层层递进的意会当中。像一烛灯火,温暖心房,似小小棉布,包裹着心最柔软的地方。

  傅聪是否会怀念那段在饱含浓浓父爱书信,浸润在亲情中的那段时光?可后来,周多变故,阴阳两隔。无奈,落絮随风飘尘埃。但是,父爱却永远保留下来了吧!

  阳光下,傅雷家书的书页被风吹动,我想,人生路上,所有的成长都有父母的见证,所有的瓶颈都有父母拔开,羊有跪乳之恩,乌鸦尚有反哺之意,更何况我们?我们,该用多少感恩去回馈这倾注了所有心血浸满爱意的无私?我们,又如何能回馈在迷途中亲人给你的慰藉,在你难熬的时候和你一起难熬,高兴的时候比你高兴,天地之间,哪里有比这更真挚,更无私,更永恒的爱呢?

  大爱无声,唯爱永恒。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父亲是个严父,他极力地对我的种种缺点抹平,极力地让我成为一个楷模式的人物。或许是望子成龙,他让我成为那优秀到失真的人物。和傅雷一样,他是一个易于发怒的人,就像太平洋的中心,平行式的波浪下又不知有多少暗流涌动。我只好对他尊敬,尊敬中还裹挟着恐惧,就像是欣赏高峻的山峰,不犹得望而生畏。

  我的童年从此搁浅在六岁。然而,在傅雷家书的字里行间,我却看到了另一个父亲。

  昔日的严父,在信中,却写出了绵绵细语。叮嘱着,就像是最有耐心的老师,让人动容。方正的楷书中,每一个钝笔,都像是一只满怀深切的眼睛,永远地凝视着大洋彼岸的子女,写着写着,便掉下感动的泪,化作一个个句号。

  傅雷的文字,似和煦的春风拂面,似深秋的露水晶莹,似夏天的烈阳感动,似冬日的火炉温暖,似初升的太阳温和,似深夜的'月亮亲切。他的文字,无时不刻让世界上的所有读者掉泪,无时不刻让世界上的所有读者受到这谆谆教诲。

  我忽然恍然大悟,世界上的父亲就像是蚌壳类生物一样,在看似坚硬的外壳下却隐藏着一颗流动的心。多少的望子成龙,多少的严苛要求,多少的逼迫,多少的教导,多少的如水一般的父爱啊。父爱像是一口心田上的井,看似是一根针留下的疤痕,可是悄然中,这口井又在滋润这片心田。

  无声无言的父爱……

  有人说,父爱如山,而我认为父爱更如水。傅雷,朱自清的父亲,天下的父亲,都是用水做的心啊。而通过《傅雷家书》,我才认识到,一个真实的父亲。

  父亲如山,父爱更如水。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曾说过:“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没错,父亲就像深沉而含蓄却又宽广的海,就像稳重厚实而威严的山,又好像舒缓平静而绵长的河,他的爱如母爱一样无私,不求回报,默默无闻又寓于无形之中,就像傅雷对傅聪的爱正是他的生命支点一样。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父之严厉,子女良教。许多父亲同傅雷一样严厉。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在发现儿子有排兵布阵的天赋后,十分高兴,决定培养儿子。他从来不放松要求,每天教儿子读名人故事,读兵法,以免戚继光受到不同方面的不良影响。在戚景通的影响教育下,戚继光养成了不慕虚荣,奋发向上的品质,后来创建了“戚家军”,南征北战,终于消灭了屡屡侵犯的倭寇。

  戚景通作为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对儿子的严厉,这跟傅雷教子无二,但结果是令人振奋的。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也有许多父亲与傅雷爱的不同,对孩子十分放松。

  达·芬奇的父亲彼得罗对孩子的'爱好十分关心。他培养孩子的信条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达·芬奇上学后,对绘画十分感兴趣,甚至旷课画画,父亲知道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儿子画的很好,后来他把儿子带到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许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了一代大画家。

  在教育孩子上,我想,每一个父亲都有自己的方法,哪怕有的会被孩子记恨,他们也会坚持自己的选择,直到看见自己的孩子登上成功的巅峰。

  父爱,虽不如母爱那般温柔,但深沉而厚重,如果说,母爱是一泓清泉,那父爱则深沉如磐石,默默地给予孩子们以硬核。

  《傅雷家书》给我的触动远不止这些,然而,我的拙笔却只能写出它最浅薄的一层。在此,我要感谢《傅雷家书》,让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父亲,看见了那如山的背影,看见了我们生命的支点。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父母是伟大的,无私的!他们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教我们生活的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他们把爱无私的献给了我们,又毫不吝啬的向我们传授生活的经验。

  傅雷夫妇给予了他们孩子最好的教育,那洋洋万语,字字涌动深情。在信中,傅雷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国家和党的建设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困惑的解答和关心。这些让儿子的人生少走了很多分岔路口,少走了许多错路。这种高质量的教育也让父亲自己得到了回报,他和儿子在精神上产生的共鸣,使他感到心满意足。

  我们正处于青春期,正是躁动不安的年纪。很少有人安安静静的稳下心来和父母谈谈志向,谈谈理想,甚至连平时的唠家常也已经成为一种奢求。“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趁父母还年轻,趁父母还健在,让我们静下心来多陪陪他们吧!

  张丽珠

  爱,如春日里明媚的阳光;爱,如心灵上涓涓的细流;爱,如雨后那一抹亮丽的彩虹。傅雷夫妇对他们孩子的爱,造就了孩子们伟大的一生……

  在饱含深情的爱的甘露的浇灌下,傅聪兄弟在强手如林的国外出类拔萃,脱颖而出。一封封家书,寄托的不仅仅是一声问候,一句祝福,还饱含了父母在背后那份望子成龙的期待。一句句教导,无不蕴含着源发于内心深处的亲情。

  在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出傅雷夫妇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谆谆教导。他们严格的家教成就了孩子。父母对于音乐的了解也许寥寥无几,但是为了最最亲爱的孩子,他们愿意从零开始,了解肖邦、贝多芬、莫扎特……阅历此书,你会发现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一种别样的深情……

  书信,寄托着千万句关怀,千万条思念。在这一百多封家书中,我们所领略的不仅是文化的经典,更是那句“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的情意。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经济爆炸的时代,且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大大超越了个人的接受速度,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读书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大家都读过书,各种各样的,励志的、梦想的…...今天我想谈谈《傅雷家书》。

  这本书是一位父亲——傅雷,写给他两个儿子的书信。傅雷是一个非常关爱儿子的父亲,并把自己的关爱写进了信中,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家书,更是一本教人育人的书。在书中,傅雷不仅是父亲,同时也是儿子的老师、好友,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父亲的关怀、老师的指导、朋友的勉励。

  来往的.书信中更多的内容是关于艺术与人生的讨论,傅雷是在教给儿子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与个人的荣辱是息息相关的。他教导儿子做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为此向儿子寄送大量中国文化资料,生怕儿子离开故土后淡忘。

  傅雷作为父亲,也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儿子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种种问题,比如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他在信中多次谈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透过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祖国有无私的敬爱,对两个儿子有贴心的呵护,为了不让两个儿子走弯路,操碎了心,费劲了神。父爱流淌在朴实文字的背后,深沉而温暖!

  在傅雷家书中,我们领悟到年轻一代人做事要有调理,不能激进,要谦虚做人,在学习上要狠下功夫。傅雷对儿子的期望,也正是天下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所盼所望,让我们斗志昂扬,迎接最美的时代!(崔淑嘉)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每个人都体验过父母的慈子与教诲,而这些正是生活中所通过不同方式体现出来的。而傅雷夫妇对傅聪的爱便体现在家信之上。

  所有的家信一直都围绕爱、笑、人生和艺术来写。

  爱,体现在当傅聪经受痛苦时,父亲会说:“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尘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入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孝,在于虽然傅聪在国外,却愿将他所有的事情分享给父母,并把关于自己钢琴进展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与父母分享自己比赛时的紧张,受到波兰人民、音乐家们喜爱时的激动和欢喜。虽然回信会常常慢些,但他内心却一直敬、爱、孝着自己的父母。

  人生和艺术在于傅雷话语之中。“一个又一个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是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真正的演奏家也必须是有创造性的演奏家……

  为了指导儿子把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傅雷不知写了多少封信,用了多少纸、墨。

  问我为什么喜欢《傅雷家书》?原因无非这是这本家书不让我读到了父爱、母爱。傅雷在教育傅聪的同时也一并教育了我,让我明白了如何处事,感悟了许多人生中蕴藏的哲理,令我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有感12-26

《傅雷家书》心得04-21

傅雷家书心得05-10

傅雷家书心得10-17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3-31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5-12

傅雷家书感悟心得01-06

傅雷家书的阅读心得12-21

阅读《傅雷家书》心得03-20

读傅雷家书心得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