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字经读后感

时间:2023-09-04 15:31: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精选]三字经读后感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三字经读后感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好书吧!

  妈妈在庐山买了一套书给我。这套书的总称是《中国古典文库》,里面有《三字经》、《增广贤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

  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大诗人。

  三字经的每一个,每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那样,意思就是不能浪费时间,要珍惜每一分钟,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耐心,一步一步来。

三字经读后感2

  我有一本《三字经》,它陪伴了我很久很久,那是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妈妈给我买的,我还记得那时我还不认识字,每天睡觉前总喜欢缠着妈妈给我讲里面的故事,真是百听不厌,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

  我最喜欢的有其中几段: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一段讲的是学生受教于家庭和老师,如果主观不努力,致使学业无成,这是不应该的,少年时代学习不努力,日日复年年,待白了少年头就会一事无成。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这一段讲的是人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多读书,以博学问,丰富知识,自然就会少说错话,少做错事。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这一段讲的是夏朝的开创者禹称禹王,商朝的开创者汤则称汤王,加上周朝的文王、武王,史称“三王”。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这一段讲的是狗守夜,鸡报晓,禽畜都有可取之处,而人为万物之灵,岂能碌碌无能。自古圣贤全都学而有成,如果不读书,那么最终必然成为庸人,连鸡犬都不如,又怎能称的上“人”呢?

  每一次看这本《三字经》,都让我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不仅教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里面还有很多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以及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每一次读我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三字经读后感3

  寒假期间,我每天做完作业,就开始了阅读,《三字经》在以前就已经背过一部分,可是我对其中的内容不是很明白,于是利用这个寒假,我认真的看了里面有关的故事,觉得很好看,对我们小朋友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等都说明了爸爸妈妈对我们要求严格,是为了教育我们好好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则是教育我们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和同学、姐妹一起要团结友爱。在寒假期间我还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书中要求我们在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优秀的品德。包括孝、悌、礼、仁、忠等。

  平时爸妈要我做的事情我总是迟迟不愿去做,做错事了也不能虚心接受批评教育,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时,我对爸爸妈妈开始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些埋怨,多了几分配合,少了拖拖拉拉。这个寒假,我不但过得快乐,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也明白了:以后我还要多学习怎样做一个孝敬父母,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虚心上进、努力学习的好孩子,成为爸爸妈妈心中的'好女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们身边的好伙伴!

三字经读后感4

  在我五年级的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了《三字经》,翻开这本书,发现每句都是三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些趣味。

  当我读到“昔孟母,择邻处”时,爸爸就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了孟母的用心良苦和学习环境的重要,也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人就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我们不仅要学习,还应该专心学习,“一心不能二用”。如果我们没有取得好成绩,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专心,注意每一个小细节,这样才能成功。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让我懂得,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好的老师和朋友。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粒思想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5

  《三字经》的原文虽然只有一千余字,但全文的内容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包罗万象。它里面有尊敬父母、友爱兄弟、团结一心、奋发有为等行为美德,同时也包括许多我们应该掌握和了解的.自然及历史知识。

  当我读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时,就想到为人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如果只给他们提供物质所需,抚养他们长大,却没有好好教育他们做人、做事,这就是父母的过错。同样,老师如果没有在学习上好好教导学生,让学生产生懒惰心理而不好好学习,学生因此而荒废学业,这就是老师的过错。由此可见,古代人对教育有多么的重视呀!

  其中令我最难忘的一句话是“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画面,蚕正在吐丝将自己包裹,蜜蜂在花丛中穿梭……我心中涌起一股热血,蚕能吐丝结茧,供人织成丝帛;蜂能酿造甘甜的蜂蜜给人食用,人生在世,倘若不用功学习,荒废了功课,没有本领回报社会,那就连小小的昆虫也不如呀!所以,我们学生不能荒废了学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做为一个现代的学生,我们应当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世世代代永相传。

三字经读后感6

  《古人读书的方法》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人人可以读书,但读书要得法,应该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欧阳修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了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自己规定每天读300个字。读完后,又规定每天背诵150个字。这样,他总共用了十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每日定量计字,同样能学到知识。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知道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吕老师严格要求我们背课文、三字经、古诗文以及成语接龙等,提高了我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让我们能出口成章。古人说的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这学期,爸爸给我做了一个新的作息时间表:早上,洗漱完毕后,我大声朗读课文、三字经等;晚上,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后,我要复习今天所做的练习、预习明天所讲的内容。背诵三字经和古诗词时,对于不懂的字词句子,通过查找资料明白其中的含义。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还要进一步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字经读后感7

  在不知不觉中,暑假已经过了一大半,我心猿意马,心一直闲不下来。今天有点强迫自己做宅男,不是丝竹充耳,而是书香相伴。

  这本《三字经》,不仅有三字经的原文,还有大量的注释、翻译与典故,编排也很有新意,值得一看。全文包括良好的教育方法、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和谐相处、诵读古典书籍及其次序、朝代更替盛衰存亡及其规律、自幼勤勉读书等六个方面。以前我也读过这本书,但并没有用心的,感觉比较枯燥,这次却不然,不但读起来轻松,还喜欢上它,于是便读得细致,其中最感兴趣的`是书中的一些典故,尤其是以前没有接触过,感觉收获挺大的。

  例如桅杆喻正比喻一个正直的人必须时刻留心,提防各种坏思想的侵蚀;温公警枕告诫读书人要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学业方可不断长进;师文拜师说明求学要谦虚要有足够的诚意与决心,方可得到高人与名师的指点和帮助;朱晖守义指明了只有举人为贤,做到守信忠义,方为各方所服;赵孝爱弟比喻兄弟情深,感天动地;周公吐哺说明不管官至几何都要明白创业的艰难,要小心谨慎对待他人,绝不骄傲凌人;削简为册意为不被艰难条件所难,奋力读书,终有成功之时。

  我喜欢品读此书,不仅因为它是语文新课标必读之书,而且里面饱含大量典故,蕴涵无数道德伦理,读来一箭双雕。不错!

三字经读后感8

  放假了,我要读一本书。爷爷说:“再读一读《三字经》吧!”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背过《三字经》,但是不懂得什么意思。这一次我要和爷爷一起读,尽量读懂一些。

  《三字经》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王应麟为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编写的。《三字经》全文1320个字,三字一句,通俗、顺口、易记。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它是中国传统蒙学的读物,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字经》里有好多成语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择邻”、“悬梁刺股”、“囊萤映雪”……这些故事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三字经》用360个字概括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讲了许多历史故事。为我们今后学习中国历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很喜欢《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两句话。意思是说,一块美玉如果不经过精雕细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就永远不会懂得许多知识和道理。所以要懂更多的道理,就应该从小认真学习。

  《三字经》结尾时说:“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这就告诉我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三字经》是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让我们就和这位朋友密切接触吧!

三字经读后感9

  我记得在幼儿园时,就摇头晃脑地背过《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时候我根本不解其意,只是为了得到妈妈或爸爸的一个吻;只是为了得到老师的一句赞扬;只是为了得到同学们震耳欲聋般的掌声……

  渐渐地,《三字经》中的图画,我已经看腻了。一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书店,突然,远处传来的一阵洪亮的'读书声吸引了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这样,我拿着《三字经》的碟片,兴高采烈地回家了。我渐渐从书本和碟片,以及老师的讲解中,悟出了道理,所以,这个假期我又认真地再读了这本书。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两句。我从书上看到《三字经》是宋朝的王应麟写的。这句话的含义是:蚕吐丝是供人们做衣料的,蜜蜂采蜜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去学习文化知识,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还不如小动物。我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后十分惭愧,连蚕和小蜜蜂都能为人类做贡献,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小学生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懂得勤俭节约,将来怎么能为祖国尽一份力呢?

  《三字经》就像一个老师,教导着我们,为我们铺设人生的道路,让我们成为有用的人,只有读了,才会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没有读,就快去读读吧! (辅导教师:曹新杰)

三字经读后感10

  在我能记事的时候,我认真读过《三字经》发现它向我们讲述着古人们做人做事的准则,是一本有着启示性的书,我也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在书中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我就不一一道来了,选两三个作为题材吧!

  现在的孩子,一点不入古代的孩子,这要说起孔融让梨了,他四岁就能让梨,而我们都是父母让着,我想吃什么就向父母要,这一点我做得很不好,但是通过学习让梨的`故事,我也经常让父母先选了。

  还有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有个女孩叫黄香,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且还很孝顺父母。天气炎热时她会用小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让母亲睡:冬天天气寒冷,她又会在父母睡前,把被窝躺暖了才让父母谁……黄香她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懂得为父母减轻负担,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劳累,真是一个懂事孝顺父母的小女孩。看着她,再看看我,真是天壤之别。我现在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么都不干,吃饭还特别挑食等等。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

  利用假期的时间,我把《三字经》又读了一遍,又有了更大的收获。爸爸妈妈说:“我也比以前更懂事了。”

三字经读后感11

  我国上下五千年有着璀璨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我最喜欢三字经,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它的`意思是指后天环境对学习、成长很重要,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做事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有一次,我在写作业的时候,我的心根本就没在学习上,而是早就远走高飞了,我用手支着头,望着窗外发呆了20多分钟才开始写字,还没写到一半,我又开始玩玩具了,又玩了十几分钟,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作业我竟用了两个小时,不但字没写好,而且错了好几道,还受到了妈妈一顿批评。

  还有一次,在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在认真给我们讲课,我望着窗外,想着下课怎么和小朋友玩,正在这时,听到老师喊我的名字,说:王子晗,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才回过神来,支支吾吾半天说不上来,自然我这一堂课的知识也没学会。

  所以,在今后,我会牢记这段话,专心学习,把这国学文化精髓深入到生活学习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三字经读后感12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人人都可以读书,但读书有得法与不得法的区别。读书不得法,就可能读不懂,读不透,甚至越读越糊涂;只有读书得法,才可能学到知识,有所收益。

  欧阳修善于积少成多,发明了“计字日通”读书法。欧阳修根据自己的需要,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规定自己每天要熟读300字,这样他用了三年半时间就将这十部书熟读完毕。然后,他再规定自己每天背诵150个字,这样只用了七年时间就背熟了。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同样可以学到大量的知识。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能给我带来无限乐趣,和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书是知识的海洋,是人类生活的营养品,书是开启智慧宝库的`钥匙。读书,能够获得智慧,使我变得更加聪明。

  有一次,妈妈让我把煮熟的鸡蛋放进冰箱里,我却不留意把它们和生鸡蛋放在一起了。“这可怎么办呢?”妈妈着急地说。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在一本书上看过怎样分辨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办法,于是我把鸡蛋一个个的从冰箱里拿出来,在桌子上转。书上说,转的飞快平稳的是熟鸡蛋,转的缓慢摇晃的是生鸡蛋。所以很快,我就把它们分辨出来了,妈妈连连夸我。

  书,虽然看起来是枯燥的,呆板的,但其实你只要用心去感受书中的每个字的含义,相信你很快就会爱上读书的。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13

  三字经是一本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好书,它可以用几个字代替我们十几个字,它也可以用几个字描述我们用几十个字也描述不了的历史故事,比如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性情也都一样。只是应为后天的生活环境于所受的.教育不同,性格与所受的教育不同,性格与行为习惯产生了很大的差别。这么多的字就只被12个字代替了,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我从年前就开始背,到了现在我已经背了半本书了,我背的不熟,但我任然坚持每天背3段。应为我一读起来就不想停下来,这上面的故事太好看了。

  其中一个故事里的曹丕当上了皇上以后,因为嫉妒曹植的过人才智想把曹植杀死,便把他召到宫里,说:“我限你在7步之内作成一首诗,曹植作的诗的内容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我们本是亲兄弟,为什么要互相残杀呢?曹丕听了以后羞愧的无地自容,便放了曹植,从这个故事中我看见了古人的阴险和智慧。

三字经读后感14

  今年暑假里,学校里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让大家背诵《三字经》,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三字经》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能琅琅上口,象儿歌似的,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我被《三字经》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经》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三字经》是一篇有劝学的,有讲道德的,有讲做人的'等等。它是每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的诗歌,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只有三个字,含意深刻,简洁明了,能让我们一读就懂。我读《三字经》后,觉得它对我帮助很大,它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知道珍惜时间,讲文明懂礼貌,让我在少年期走正确的成长道路。同时还使我的知识面扩大,特别一些历史方面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文中还有许多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让我回想起尊老爱幼的好精神。《三字经》中还有激励我们学习的典故,如头悬梁、锥刺股,讲述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趁年轻的时候刻苦学习,才能长大成才,为国效力。从《三字经》中,我还明白了,一个国家或一个人,如不上进,则会后退,一个君主不明智,将会成为昏君,最后使国家灭亡……

  《三字经》是古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瑰宝,直到现在也不失为一本好书。《三字经》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读后感15

  说起《三字经》,那可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差别会越来越大。

  在这本书中,我懂得了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也懂得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许许多多我们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比如,我读了《三字经》中讲历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

  这就是三字经,是一本历史悠久的书;引领我们走向真确方向的书。

【三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字经读后感热03-23

三字经读后感06-13

《三字经》读后感08-07

(经典)《三字经》读后感08-23

三字经读后感06-02

《三字经》读后感07-25

三字经的读后感11-16

【精】《三字经》读后感01-12

《三字经》读后感【荐】01-28

《三字经》读后感【热门】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