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3-09-03 15:13: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精华)《论语》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1

  孔子还非常挑食,《论语》读后感150字。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得不好,不吃;不合时令,不吃;切割得不好,不吃;没有合适的酱,不吃。我想,现在最挑食的小孩,恐怕也只有他的三分之一罢了!

  读完《论语》,我不仅对孔子的`敬佩更进一步,而且更多了一种亲近感。孔子并非什么高不可攀的“至圣”,他也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的普通人。他似乎从书上一跃而下,成为我的一个好朋友。

《论语》读后感2

  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为牵扯到朋友的种类,很多话不及细说,下文再谈。

  《论语》有关结交朋友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朋友的要求,又有对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还有矛盾之处。

  首先,孔子认为,交友必须交优秀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只有这样才能见贤思齐,有道而正,读后感《《论语》读后感150字》。,这一点颇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论语》读后感3

  背完这整本书,里面的教诲让我过目不忘。在生活中,我也能用到。比如: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以前就有一次去同学家写作业,没有告诉家长,家长急得要命。我看完这句话,就在心底想着:以后去哪儿都要告诉家长,出去也一定要有方向。

《论语》读后感4

  今天,妈妈和我一起从网上搜集了《论语》的名句,我和妈妈一起背了三四句。我背的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过这些名句,告诉了我们学习一定要思考,学会了,学懂了,也要返回来再一次巩固和复习,免的`忘记了。

  以后,每天晚上我都要抽出十分钟来背上几句,就连妈妈也答应我,以后她也要跟我一起背诵,朗读!

《论语》读后感5

  本文中有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它的意思就是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孟母三迁的故事以及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与此很有些相似之处,都强调优秀的外在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明白,外在环境对人各方面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到人的整体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生活品位、处世方式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出身时代官宦家庭的子弟,一般都是经纶满腹,温文儒雅,言行举止之间与寒素出身的人虽不敢说有霄壤之别,用泾渭分明来形容应该不为太过。…

《论语》读后感6

  论语学而篇,从为学、为人、为事出发,讲到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

  为学方面,总的要求是要学而时习之,言简而意赅。学习的目的是要达到,能够做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样的.话,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当然,学习有时候是痛苦的,要是能够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回想当初考大学,考研,可以说牺牲的东西太多了,知道现在有时候都在反思,当初是对还是错,当然,对错其实在当初就根本没有标准,所谓的对与错,其实都是用历史的眼观来衡量的。因此,如果君子不重,学则不固。

《论语》读后感7

  我读过许多书,对我很有帮助的是《论语》。

  《论语》可以说是我的无声老师。小时候,一有困难,就去找它。比如,一年级时,我总是吹牛皮,又不敢去做,后来看到“子曰:耻其言而过其行”之后,我便不说大话了。当我学习时浪费时间,想起孔子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赶紧抓紧一分一秒写完作业。不想学习时,想起孔子的话“博学于文,方可成大事”又开始争分夺秒的认真学习。学习上我一直认为只有死记硬背才行,读了孔子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才明白,学习一味死记硬背不行,只有边学边思考才行。

  在有疑问时,读一读《论语》,仿佛孔夫子就在身边为我解答。

《论语》读后感8

  《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是留给后人的'一本珍贵的宝典。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教导我们,要经常复习一些旧知识。因为我们能在温习过程中领悟到一些新的东西,因此,温故而知新也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办法。

  子曰:“与人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告诉我们,人如果没有信用,根本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的。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一样,是走不了的。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认为,要重义轻利。若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

  《论语》是一坐知识的宝库,希望大家都来读,即受教育,又有所得。

《论语》读后感9

  ‘论’理论,理论人生,理论人生沧桑百态,理论孔子儒家思想,理论学而篇,理论为攻篇,理论子罕篇、先进篇、李氏篇、卫灵公篇、子张篇、微子篇等。

  自古文学家孔子,受万民敬仰,成立儒家思想,得意门生队排长龙。

  自然理论乎,名言乎,不少矣。

  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去攻读钻研邪说,那就有害了。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也有当事人反对之论,唯女子乃小人难养也,可是例时上千年,出了多少女中豪杰,真是多乎,精乎。

《论语》读后感10

  子路的人品值得我学习,勇敢、乐于助人、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并执着于自己的追求,不言放弃这些都是仲由的优点,虽然仲由有很多缺点,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又有谁没有缺点呢?所以,我觉得“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知耻者,其由也与!不伎不求,何用不藏?”即是对仲由的.表扬。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藏!”有谁能和穿衣服好的人站在一起不怕丢脸呢?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如果肉过了三天以后就不吃扔掉岂不是很浪费,普天之下又有多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人?而孔子却不食出三日之肉,由此可见孔子之浪费。

《论语》读后感11

  论语中,孔子的许多至理名言值得我读书笔记600字们学习,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等。这些都是对我们有用的.话。我们要学习孔子热爱学习的精神,争取也当一个谦谦君子。

《论语》读后感12

  作为一个略知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

  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读,也从不敢随便发表什么评论。毕竟我对其了解的.深入程度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对其历史地位或性质妄加评论的程度。

  这个学期,思修课布置写《论语》的读后感作为平时作业,于是我只有硬着头皮写一点点我的想法。其中肯定有很多错误,请老师给予指正。

《论语》读后感13

  赐,是子贡的名。往,是已曾说过的。来,是未曾言及的.。孔子因子贡引《诗》证学,遂称许之说:“《诗》有三百篇之多,其言词微婉,意味深长,非有颖悟之资者,不足以语此也。如赐也才可与言诗也已矣。”盖处贫处富的道理,是我所已言的,切磋琢磨的意思,是我所未言的。今因我已言的道理,就知我未言的意思,这等样聪明的人,与之论诗,必能触类旁通,而不至于以词害意矣!岂不可与言《诗》矣乎。然子贡悟性虽高,而学力未至,犹不得闻性与天道之妙,此可见美质之难恃,而学问之当勉也……

《论语》读后感14

  今天,我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古文十分深奥,让我刚接触它的时候,都有点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而有一句话又证实了论语的'重要性:“会半部论语,能够治天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本书,这本书可谓是集学习、修身、做人于一身,对中国儒家学说有着远大理想的一本书!我只接触了十条,却明白了许多道理,让我恍然大悟。其中有几条,我觉得颇有感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难道不是教我们怎样学习吗?就拿我来说吧,我也有这样的学习经历。

《论语》读后感15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的句子11-08

论语经典句子03-03

论语的语录11-25

经典论语的语录11-16

(经典)论语读后感07-21

《论语》的读后感01-19

《论语》读后感06-28

论语的读后感03-09

论语读后感09-30

《论语》读后感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