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时间:2023-04-10 17:40: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苏菲的世界》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5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日记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是我的第一本哲学入门书。哲学,在像我这般普通人眼中,是极其遥远,更甚者说,是高大上的词汇。我们总认为,哲学是哲学家才能弄明白的事。可是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哲学是生活,是自然,是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就如柏拉图所言,哲学源于惊疑,的确如此,若是没有对世界的惊奇和对人生的疑惑,人就不会开始哲学的思考和探索。

  苏菲的世界也是我们的世界,就像艾勃特化身艾伯特给化身苏菲的希德讲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乔斯坦*贾德何尝不是化身书中的哲学老师那般给我们这般对哲学一无所知的人讲诉哲学到底是什么。我们理解的哲学都是学生时期书中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大师给我们塑造的形象,即满腹经纶的人在思考一些平常人不会去思考的问题。的确,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又有谁会去思考,我是从哪里来的、世界又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对生活无关痛痒的问题呢?其实不然,哲学的范畴是很广的,大到我们未知的宇宙,小到我们夜里的一个梦。

  最近关注的了一位国内的物理学家——李淼,在查阅他简介时发现,他取得的是哲学博士学位。我当时便好奇,难道是一个理科生最后攻读了文科的学位吗?非也,很早开始,西方的物理学家便被称为哲学家,他们的任务是探索真实的世界。那些发明创造都可以被称为哲学家探索世界后,利用发现的规律创造出的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事物。当然,我并不认为有利于人类发展,就一定有利于世界的发展,所以,对于科学家的评价,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吧。(我推荐大家可以去关注李淼教授的《给孩子讲量子力学》系列丛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一些高深的理论,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第一处直击我灵魂的便是白兔子理论,即宇宙是一个白兔子,我们源于兔子顶端的毛发,大部分人慢慢爬向皮囊深处,并安居于此,仅有少数人尽管小心翼翼,却仍冒险爬向毛发顶端,以期能看清整个世界。这句话不难理解,也许这个世界真有想西方所推崇的第一大魔术师——上帝的存在,也许没有,在这里不做过多讨论,也希望留下一处值得争论的点。我们大多数人都安于生活在毛皮之中,安于接受已有的一切规律和知识,但是,很少有人愿意花费精力去探寻新的发现,更少有人愿意冒险对现有理论进行批判或反驳。于是,哲学家产生了,他们努力将自己的视野打开,向更高点冒险,想代替人类去看看这个世界。然而,这个世界太大了,我们已知的宇宙范围不过是个以几百亿光年为半径的球体,何况宇宙一直处于向外膨胀的过程中,可探测范围之外又有些什么,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所以,我突然理解,为何牛顿之流的大科学家们最后都纷纷信仰宗教了。

  我最佩服的是贾德的构思,艾勃特将自己处在上帝视角,创造并操纵着艾伯特和苏菲,殊不知,自己也是贾德的精神产物,何其讽刺,又让人惊叹不已。我不禁怀疑,我们这个世界是否又是某种上帝视角的自大狂所创造的呢?我身体里的我是否真的是我自己?心理学家会分析人类的精神世界,可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的起源又来自哪里?我们是该相信经验还是理性呢?看完这本书,原本一张白纸的脑袋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能想明白,很多不能,可是,我却从未如此高兴并庆幸这种存在的感觉。

  好奇心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只有改变才是永恒的,所以,若是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便不再“存在”了。读完第一遍《苏菲的世界》,我还未能完全理清哲学的发展路线,不过,高兴的是,我已从一颗熟睡的虱子觉醒过来,决心冒险往毛发顶端爬去,不清楚自己能看的有多远,却清楚自己离魔法师越来越近。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3

  轻轻推开哲学的大门,学习的又一扇窗正向你打开。

  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

  简短的两个问题,却让人一时难以回答,万般思绪涌上心头,可以得到无数种答案。这也让14岁的苏菲在“哲学家”艾伯特的引导下开始思考,并从这两个问题中一点一点深入下去,思考一些哲学大师所提出的根本问题。

  从古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思想上的巨星,他们所作的思考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次又一次的划破天际,打破沉寂。苏菲对于哲学的认知,还要从一封匿名信说起。信中只问了开头的两个问题,就这样,在一位哲学家的引导下,她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起初,艾伯特只是用写信的形式来为苏菲进行哲学课程。从古希腊的自然派哲学开始说起,不,是从哲学根本开始说起。艾伯特曾这样说:“这个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个戏法要数十亿年才能变出来。”

  哲学永远不会像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般,总觉得这是应该存在的。哲学的存在,就是让我们学会思考事物的本质,为什么会是这样或那样呢?只有感受到世界的与众不同时,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是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如同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的一颗明星,发出万丈光芒,照亮了全世界。

  “那轰然一响,我们也是星尘……”

  我们也是星尘。

  我们同星尘一样,在宇宙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可贵难得的发出光芒。但它终将会逝去,随轻烟一同散了。

  走进它,了解它,就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4

  第二次读《苏菲的世界》,我又在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叫苏菲的女孩,收到了一个神秘人的来信,通过这些信,她领悟到了很多哲学。在神秘人的帮助下,她知道自己只存在于一部书中,并逃了出来。

  整本书可以说得上是扑朔迷离,但又结构清晰,有一个整体大框架,书中还夹杂着很多哲学,让人感受颇深。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像书中的苏菲一样,慢慢的领悟了一些道理,正确来说,是哲学。而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写作技巧,像作者一样在文中埋下一个“定时炸弹”,在写作前思考出一个大的框架。“定时炸弹”可以让读者更有兴趣将文章读下去,找出谜底;大框架可以让文章更加清晰,不会漏洞百出。

  阅读这些名著,我在里面学到的不仅仅是内容,更是那些写作大家的技巧。在我读这些书的时候,就像是那些作者在向我讲课,告诉我怎样埋下一个好的伏笔,怎样构造一个好的框架,怎样将内容变得充实而又能引起共鸣。

  读了《苏菲的世界》,我相信我学到的不只是哲学,更学到了那写作家总结下来的.写作经验与技巧。

  写后小记:读名著,我从中学到的技巧,我会灵活运用到我的写作上!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5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为《苏菲的世界》,让我明白了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知道真相,可是有时候真相不是自己能想到的。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让我明白了想知道真相不容易。

  就好像生活中的侦探一样,要找到蛛丝马迹才能知道真相,不过真相有可能不可思议。也像道理一样,不管多么不可思议,它就是真相。真相是不能不相信的,就好像间谍战中和自己很要好的朋友是间谍,可是你不相信,最后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别人。所以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事情,越不像真相的有可能就是真相,也不能不相信真相。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6

  假如你有一天收到了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你会怎么想,或许你们会想:该不会是恶作剧吧?或者:肯定弄错收件人了吧?胆子小一点的人可能会感到后背发凉。这么想想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你也许会说:“这种事不可能发生的啦!”但《苏菲的世界》这文本书偏不,它用他独特的语言创意勾勒出旁人口中的“不可思议”,也渐渐把这些“不可思议”引入哲学的大门。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这本书就是发生了这些不可思议的事。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的发现信箱里放着神秘的`一封信。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有贴邮费,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儿来?”就这样,苏菲在一位不曾谋过面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学的大门。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看了书才知道,这些信并不是什么恶作剧,而是苏菲跟着“神秘老师“开始了“哲学之旅”。是的,正如书中所说,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戏法感到惊奇,他们刚开始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这一切,好奇心如约而至。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

  兔子深处的毛皮是很舒服,待得越久陷得越深,越图舒适,也就意识不到,但这个梦幻般的“舒适天堂”却缺少了做为一个哲学家,做为一个人,甚至做为地球上某一个微小的生命最不可缺的东西一一好奇心,他们对于本应值得惊奇的东西而感到麻木,重复每天单调的生活。我曾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但这本书把已在兔子毛皮深处的我惊醒,我被哲学家的勇气震憾,也为我们的所好悲哀。

  《苏菲的世界》唤醒了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人生有关怀与好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7

  《苏菲的世界》可以说是本哲学的启蒙书籍。它像是本故事与哲学的融合,其中又有历史并存。只有静心阅读,才能了解那无比深邃的内涵。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一些我们在平常看起来无比深奥的问题,却已在开头提出。接下来,是在恶补与之相关的知识,也恰恰讲述了一些哲学大师的理念。“文艺复兴运动,巴洛克时期与启蒙运动、浪漫主义时期”这些伟大的历史文化纪元,又无不在阐述着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而每一次思想潮流涌动的`背后,是我们内心本有的好奇心的驱使。假如没有幻想,就根本不可能会让我们开始思考人类的本源,广开的思维让我们提出了诸多问题,然后才能像爱迪生一样去不断地解答。例如上帝,这些在我们心中或许毫无意义的存在,在西方人的眼中,是信仰,是美好的象征。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这些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就是凭借着不同于常人的毅力及不多的好奇心,方才成就了非常难以达到的人生。刚开始研究那一小小的哲学时,就听到好多人都在高呼“太难了”!而当我真正地把自己当做了苏菲,一次次回答着书中所给出的问题时,便得以慢慢发觉自己的回答终于能够与书上的沾边了。越是好奇,越爆发出了对求知的渴望,越是好奇,越不断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

  在好奇的驱使下,我们愈来愈爱探索,才获得了更多的见解。哲学本就是思想的产物,在某一时刻,必从无到有。

  好奇,千百世界。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8

  马儿为什么叫马,何为马?在没读《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能是某一时间,我偶然从电视上看到了这种东西,从此我就认识了马。

  每天总会见到许多人,许多事,我却从未提出一句:为什么?不只是我,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对此,作者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术师从帽子里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我们都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服的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只有哲人不停的顺着兔子的细毛向上攀爬着,探寻魔术师的秘密,我们比哲人们缺少的只是一个好奇心,一颗智慧的头脑。

  哲学家们不停地爬着,同时也不停地呼唤着沉睡的人们,他的呼唤,只能唤醒少数有头脑的人而赢得大多数人的厌恶。苏格拉底,最终将生命一起与哲学服毒自尽,耶稣亦如此。我佩服他们的勇气与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德谟特里克斯在没有任何先进设备的情况下,仅靠好奇与思索,提出原子理论;柏拉图的两个世界;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我陷入了整个欧洲哲学,开始时很迷茫,有很多不了解。越来越发现其实哲学离我们生活并不远,我可能不了解一些地域一些风土人情,但思想是没有限制的。

  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互通的。苏菲最终只是希德书中的一个虚拟人物。我们又是谁呢?苏菲在希腊文化中是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也唤醒着我们生活的智慧。第一次读《苏菲的世界》,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将收获更多……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9

  很早就见过这个书名,《苏菲的世界》,我一直以为就是类似人物传记的一本书,我还猜测里面记叙的事情就是一个名叫苏菲的女孩,她的独特人生传奇如是等等,我孤陋寡闻了。可是说实话,这个书名并没有吸引我。而会开始看这本书在于我听说了它是一本哲学入门书,于是带着我对哲学的似懂非懂,想从其中找寻到更多哲学的智慧,所谓启蒙,那一定更好理解的,所以值得翻一翻呢!

  翻开书的那一刻,我就被苏菲稍显诡异的生活经历所吸引,通读全书,发现这就是作者传授哲学的一个绝佳的构思,很多人都说哲学枯燥乏味,根本就没有心情去阅读,因为它晦涩,读起来似乎比阅读古文还要诘屈聱牙,甚至更可恶的是,你每个字都认得,可是组合起来你就会傻眼,但是作者JosteinGaarder却换了一种方式让你去学哲学。

  生活处处是哲学,可是为何大家一谈到哲学都觉得“毛骨悚然”呢,我觉得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根本不愿意停下来思考片刻,哲学所设计的问题,类似“你是谁?”我想这个问题的不确定性就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余地,可是人们很少去想。

  这本书通过哲学家给苏菲上哲学课的形式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尼采……当然还有很多,从伊甸园到黑格尔,再到马克思,回到近现代的`哲学,如此种种,信息量很大,我不敢说每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我都理解,因为有些确确实实不是看了一遍就能理解的,这本书里有三个叙述视角:苏菲,席德,艾伯特。故事蹊跷,苏菲和席德,这两个一样大小的姑娘,仿佛就要被困惑而分不清自己是谁了,到底是小说主人公还是现实中的人,她们困惑,不过强烈的欲望促使她们去学习,不断地学习,你会发现哲学就是使人智慧的一门学科,是理之源,万物之解释都可从哲学之中找寻答案。

  因为学生时代就或多或少的接触过有关哲学的知识,例如尼采的“上帝已死”,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历史书,高中这政治哲学篇里也学过哲学相关的知识。因此,在看此书的时候,很多时候会产生共鸣,再加上它并非一本纯理论的哲学书,所以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每次作者讲到一个人物,如果不好理解了,通过苏菲的视角来通俗的解释一遍,这时你便恍然大悟。

  这绝不是看一遍就可以的书,需要多读几遍方能理解更多更深的东西!哲学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0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因为时间太短暂,我花了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了,内容太多了,结果什么也没发现,记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构思。书的开始几章,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但越往下读,越觉得诡异,仿佛作者也有预料不到的结尾似的;尤其是那个哲学宴会,真是个悲惨的结局,也真是个奇怪的想法。这奇怪的是苏菲和艾伯特竟然渐渐察觉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这种察觉又是通过少校的笔写出来的,这种角色的反抗,一边是虚幻的,因为它和角色一样,存在于少校的内心;一边又是真实的,因为它是苏菲和艾伯特的`真实情感,脱离了少校的控制,最终获得了成功。被创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创造出的世界,同时也逃出了创造者的安排,这个小小的扭结,使人有一种糊涂的感觉,真实其实就是虚幻,二者无法分开。小说原本是虚幻的,就必须用心去承认小说里所谓的现实世界,唯有这样去读才能把自己融入道小说中,体会书中任务的喜怒哀乐,激起共鸣,最大显得地去体会作者地原创动机。可是当我把小说中的世界当成是真实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竟然搞出了原来的世界也是虚幻的现实。在那一刻,冲击在心间的感觉竟是昨天已成虚幻,一切事情在我脑海中好像都变得千奇百怪,一个又一个的版本在脑海中浮现,到底那个版本是真?这好似看美国的恐怖片,总会给人惊耸的感觉。刹那间,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谁又该是我,最可怕的是连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证明呢……。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会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卫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我思故我在”!?可我茫然要问,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1

  自从读完《苏菲的世界》后,我深刻的意识到想象力和好奇心的重要性。

  《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充斥着哲学和童话性质的一本小说。这本书介绍了许多历史上的`哲学人物并讲述了他们各自的主义和成就。读完这本书我思考,为什么是那些人能够获得如此成就而却不是其他人,我想那便是因为他们有好奇心、他们热爱发问并有无尽的想象力。

  试想,若是没有了想象力和好奇心,牛顿要如何发现万有引力、若是没有了想象力和好奇心,达尔文又如何完成他影响世界的《进化论》、若是没有了想象力和好奇心,怎么会有那么多类似“地球从何而来”一样引人瞎想令人沉思的问题、若是没有了想象力和好奇心,我们人类又如何会有至今一样的进步。不,不会有的,若是没有了想象力和好奇心,那一切的一切都不曾会存在。

  想象力和好奇心是一切创造和进步的基础,我们的未来定也能在这两者的推进下不断的发展、不断的产生新的理论和概念。

  在此我也向各位朋友推荐《苏菲的世界》,相信特殊的感受。

  感谢《苏菲的世界》让我再次有了那无限的遐想!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2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有一天当你听到或看到这样的问题时,你会如何回答呢?你是否曾思考过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人到底从何而来呢?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把我带入了《苏菲的世界》,我在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在神奇女孩子苏菲的陪伴下开始了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的思索与探求。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我和苏菲一样企图揭开层层谜团,然而在人生的长河中,人们依然不断的在探索,在思考,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满魅力的哲学启蒙书籍,书中描写了14岁女孩苏菲的神奇经历,虽然貌似是写给年青人的书,但书中对于哲学知识的启蒙与指导,对于人性及对社会、世界的认识却是适合各年龄层次的人们好好读一读的。全书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史,在介绍哲学史的过程中又不断穿插着艾伯特与苏菲,艾勃特与席德之间的神奇关系,以两位少女苏菲与席德的关系做为导线向读者一层层展现哲学的神秘与奇特之处,深深地吸引了我。哲学这门学科对于我而言是比较遥远的,少得可怜的一点点哲学知识来自于学生时期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和自然课程、历史课程,唯一能说出来的就是某某某是位世界知名的哲学家,但哲学到底是什么,哲学是研究什么的,和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我一直没有关心过。直到读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才使我对哲学这门科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人类哲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现代科学的发展史,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相印证,哲学家们在思考人生、研究哲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脚步向前近。文中的苏菲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强的少女,而哲学正需要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不断的进步发展。

  历史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思想的历史就像这条河流,人们的思考方式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的物质条件的影响。因此我们永远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只不过就你所置身之处而言,这种思想可能是正确的。我想这就是历史带给我的一些思考。“我是谁”?人生如星尘一般在历史的洪流中是渺小的,又是神奇的。“我思故我在”,哲学会使我们醒悟,而《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3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一本书也是如此,一件事物之所以备受人喜爱,定有它自身的独特,一本书也是同样,令人深思,发省,觉悟,然后承前人之志也。

  其实在老师的推荐前就曾听说过这本书, 第一反应只觉得名字很奇妙,……苏菲是谁……她经历了什么……她的世界怎么了………她是个怎么样的人………带着种种疑问,我打开了那本带有绿色的大门,准备开始探寻一个奇妙女孩的世界。

  “伊甸园”“魔术师的礼帽”“神话”“命运”一个个有趣的篇名带我走进苏菲一个个奇妙的一天,由一位不知来自何处的哲学大师引领着我们,走进一个个奇妙的时空,我们浏览了西方哲学文化的发展史由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萨特,由对哲学的一片空白到揭开了哲学的神秘面纱,我仿佛也参与其中来,共睹这其中之奥秘。

  “你是谁?”“ 我是谁?”故事开头作者就给予了我们这个疑问,令人深思,我也一样,常常萦绕于我的心尖,久久无法散去,我上网找寻了一个可以解释的答案:弗洛伊特曾提出的一个概念:本我 自我 超我。这或许可以解释这两个问题,本我是内心的.自己,可以无拘无束 追求自由;自我是思想中的自己,用自己的认知思考问题;超我是现实中的自己,处处受着大大小小的拘束;这三个自己都是我,我是这三个的结合体,这听起来也许有些难以理解,但作为这个世界一个独立的个体,这大概是最好的诠释了吧。

  我们在书中相遇,彼此相逢,彼此问候,明白了这个世界像一个魔术师的礼帽,而我们是这礼帽里的兔子,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还太少太少,更需要仔细的观察思考,保持好奇,别让世界改变了那个“本我”。虽然隔着一个时空,也能与你对话,让你明白这中间的道理,这,也许才是她的世界奇妙之处吧。所以用阅读,来一场跨时空的对话吧。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4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最初,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本哲学书,读后,我就被它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主人公苏菲的脚步去探索一个神秘的哲学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苏菲的十五岁少女接二连三收到一些神秘的来信,并开始在她的导师艾伯特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哲学。随后他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十分古怪:魔镜,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会说话的汉密士.......这些接踵而来的怪事让苏菲只能一步步走下去,后来她明白了自己只是存在于席德的世界里,这也一直影响着苏菲和她的`生活,最终她接受了自己的身份,与艾伯特一起逃离了那个书中的世界,来到了席德的生活中。

  这本书包含了至少三个叙述者,分别是哲学家艾伯特,苏菲和席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观察和描述,构成了一部有副调结构的小说,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文本,同时这个虚构的文体又存在干一个更大的虚构文本之中,即席德的世界,而作为读者的席德其实也不是真实的。这一切读完之后得仔细回味一番,才能理清线索。

  合上这本书,我不由得思考起来:“我思故我在。”我是谁?我真的存在吗?倘若有一天你的名字由“苏菲”被改成了“丽丽”,那么你到底是苏菲还是丽丽呢?我们早已习惯于“我就是我”这个观点中去了,所以“我是谁”这个问题真的令人很困扰,书中说“存在即是合理。”那么我们所有人便都是这样合理的存在了吧。关于存在,我认为我们只是存在于这个暂时的时间和空间内,但很多年过去,沧海桑田,时过境迁,那个时候渺小的我们就像一粒沙子融入了大海,这个历史长河中我还存在吗?或者说我存在过吗?这种奇怪的想法是我在读这本书前从未有过的。

  哲学有很多东西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无论何时都要怀揣着一颗好奇心去看世界,你就会发现眼前的一切与以前有多么不同。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5

  对于哲学问题的思考,也许是那些哲学家们做的事吧!但对于那些问题会让我觉得稚嫩又深奥,关乎世界和宇宙是如何户生的?还有我是谁之类的问题?估计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奥秘。

  苏菲不断地收到了一些不太寻长的来信,甚至她不知道是谁把它放在信箱里的。第一封信写的是“你是谁”?苏菲对着镜子思考了很长时间,却没有答案,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生与死是一杖钱币的正反两面,“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会死去,就不会体会活着的滋味”,生命是何等可贵。

  苏菲在艾伯特的指引下,一步步向哲学靠近,她对哲学充满了好奇心,她不认为这一种枯燥乏味的东西,带领你探索这一切的'一切。不管什么事情,只要你保持好奇心,你会觉得任何时候都有兴趣去研究,所以苏菲在对哲学的研究中充满了幻想。书上有一句话叫“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安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会踏上此,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

  所以,对于这些哲学的问题,也许没有人知道它的奥秘,但,保持一个好奇心,会让看到的、想到的都富有情趣。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相关文章: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01-26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06-18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2-28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02-26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04-10

摘抄《苏菲的世界》02-06

《苏菲的世界》心得01-30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荐】11-07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热】12-07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精选41篇)06-25